小猫咪 发表于 2013-7-7 18:26:21

分享春秋时期的材料可获得相应的金币。

本帖最后由 小猫咪 于 2013-7-7 20:09 编辑

如果您手中有好的音乐,并且有关于春秋的。那就分享吧。
为MOD做出贡献,
我将尽力赶作此MOD。

分享一首有关春秋时期的音乐   +100金币
分享第两首有关春秋时期的音乐   另+120金币
依此类推...

如采纳,将给予响应金币奖励。
为了报答您的滴水之恩,等制作好后,我将会把您的贡献记录在周之春秋MOD贡献名单上。



如果您除了音乐,还有其它的材料,也请您分享给我,。也会有响应的奖励。


【周之春秋制作组】敬上


榕记此心 发表于 2013-7-7 19:48:21

本帖最后由 榕记此心 于 2013-7-7 19:58 编辑

《高山》    《流水》   《水仙操》《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

榕记此心 发表于 2013-7-7 19:55:59

春秋战国是从国家形成的三个朝代向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秦的过渡时期,也是经济、政治与军事各方面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它对之后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经济方面的变革我们称夏、商、西周为青铜时期,那时留下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绝大多数都是用于祭祀与庆典的礼器,其次是一些兵器,较少用于农业。那时的农业器具还是以石器、木器和骨器为主,青铜对农业的影响并不大。到了春秋时期,铁器有了很大发展;战国中、后期,铁器已经普遍使用。在使用铁器的同时,牛耕也开始普及。铁器的优越之处在于坚硬、锋利、耐磨,可以制作成各种所需形状,使用省力、效率高,而且价格便宜。使用石器不仅费力费工,而且需要两人合作才能完成农活。所以在井田制下,农业活动不仅要使用大量劳动力,而且要集体劳动,所获产量按人均计不高,剩余粮食不多,影响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用铁器与牛耕,使农业活动中最费劳力的耕地活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农活也多为个人单独劳动,不需集体合作。这样,一个劳动力就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而且有较多余粮,单个家庭可以独立耕作。因此,集体活动的井田制也就被一家一户的单干户所取代。

榕记此心 发表于 2013-7-7 20:01:08

《广陵散》
歌曲:《指尖年华》

歌手:月水水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1:01:55

春秋中后期的基本格局

阿毛 发表于 2013-7-7 21:26:40

这个mod做好可玩性应该很高,非常期待啊
建议制作组多多参阅《春秋左传》和《东周列国志》
另外附上部分资料。见附件
地图很详细,制作mod肯定够用
祝此mod早日面世!!!!

阿毛 发表于 2013-7-7 21:29:56

另外如果能把诗经融合到mod中,那将是一种质的提升{:5_112:}{:5_112:}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1:53:09

春秋战国十大刺客
一、最佳上镜刺客:荆柯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
二、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三、最佳悲情刺客:要离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
四、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韩国*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五、最佳绩效刺客: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六、最佳谋略刺客:侯赢、朱亥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朱亥,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此2人为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派信使来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整个计划环环相扣,缜密有序,是一个绝佳的策划案。
七、最佳敬业刺客: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离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很显然,豫让算不上业务熟练,但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敬业的刺客。他让我想起了毛爷爷的一句名言:世上就怕认真两字!
八、最失职的刺客——鉏鸒
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 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 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1:55:50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写成)。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我们选录的是《今文尚书》,不包括书《古文尚书》。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了研究《尚书》的各种专著。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2:02:27

先秦官位部分盘点
【三吏】别称,三卿。宗族掌政事者。
【六卿】指的是冢宰,宗伯,司徒
【九卿】别称九品,泛指朝廷掌政事者。
【卿士】别称,卿事,冢卿,大正。总理王朝政事。
【监国】监督政事。
【抚军】政抚军队。
【三有司】别称,三有事,三事大夫。指的是司徒,司马,司空。
【五官】指司徒,司空,司马,司士,司寇。
【司徒】别称司土,农父。掌管公田与役徒。南仲,君牙作过此官。
【田畯】别称,农正,农大夫,甸人。管理田籍。
【廪人】掌收藏谷物。
【蔷夫】掌诸侯贡献。呵呵。
【六府】指司土,司木,司水等。
【司会】掌财政,财务。
【司民】掌庶民及农奴户籍。
【职方】掌版籍地图。
【场人】又称场师,为掌管园艺之官员。
【虞人】为掌管山泽官员。
【山师】掌管天下名山。
【野虞】管养蚕的。
【渔师】管理渔业。
【大罗氏】掌管捕飞禽走兽。
【牧牛】掌管养官牛。
【牧】即牧人,掌管祭祀用牲。
【四监】掌管收薪柴刍草。
【表臣】掌管封疆。
【治市】掌管市场。
【乡师】西周时期城内及郊区划分为乡,郊外为遂,乡师掌管一乡行政。
【州牧】几个氏族组成一个部落,部落称州,州牧掌管一州的行政。
【里君】里是城市内基层居民区,掌握一里的行政。
【野宰】掌管公邑。
【县人】掌管一县之政务。
【司马】掌管收军赋及军事行政。西周军队的主力是士以上的贵族,作战时主要用战车。军费由贵族自行交纳。因为军费主要用来购买军马和喂养军马,所以主管官员名字就这么来了。
【家司马】军队出征时,军中司马掌管军事行政,有别于王朝司马,故区别。
【司士】掌管士。
【庶子】掌管贵族子弟(国子)。庶子在金文中称小子。“古者公卿大夫之子弟皆谓小子,故亦以小子自称,官名取义与此,盖掌国子教育之事也。”
【射人】掌管射事。
【矢人】掌管弓矢。
【辉】掌管护甲。
【服不】掌管驯猛兽,射时主射侯。
【量人】掌管丈量。
【左右戏】西周时军队作战,分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带领,一般是王或者公卿。左右军另外有将领辅佐,左右戏为左右军将领。
【千夫长】周朝,2500人为师,师的将领就叫千夫长。
【百夫长】师以一下的军事编制是旅,旅由一州的武士组成,每个旅五百人,旅的掌管就是百夫长。
【司空】又作司工,主要负责城市建设,修路,修渠等国家公共工程建设。
【六工】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司六材。
【工师】掌管百工。
【陶正】管理制作陶器。
【舟牧】掌船。
【司寇】掌管刑罚。主要是正压庶民和农奴,贵族不在司寇的管理之内。
【理】贵族间的问题不由司寇解决那么就由专门的贵族来解决,这个人被叫理或士。
【监】周朝初的官职,设有三监,专门监视商遗民。
【典命】天子对诸侯及其贵族的监察,主要在礼仪和军纪方面。
【司正】在宴会与射箭等场合,设司正察仪法。又叫相或监。礼法真森严
【盟府】掌管盟约。
【掌交】天子特使,主游说。
【候人】候人迎宾送客。
【官人】掌管客舍。官人即馆人。
【关伊】看惯边境关隘。
【舌人】掌管翻译。
【百执事】不详。
【太史】史官领袖。
【太宗】王族长老,掌管祭祀礼仪。
【少宗】是太宗的助手,秘书。
【太祝】掌管祈祷。
【少祝】太祝的帮手,副职。
【亚祝】一般的祝官。
【太卜】管理占卜。
【占梦】管理占卜梦之凶吉的官。
【司商】掌管赐姓氏。
【丧史】掌管贵族的丧礼。
【郁人】掌管祭祀用酒。
【牺人】掌供酒。
【狄】掌管看守祖庙。
【巫】巫者通神,掌管事神。
【内史】掌管官爵的册命,又称作册,宰爵。
【外史】掌记各地之事。
【御史】又称为中史,中御史,柱下史,掌记事情与保管典籍。
【太师】乐工之长。
【少师】太师之佐。
【工】为乐人。
【鼓钟】掌管奏钟鼓。
【霝龠(ling yue)】为舞师。
【三老】三公退休之后,养之于国子学,谓之三老。
【五更】孤卿退休之后,养之于国子学,谓之五更。
【大司成】公卿掌管国学之事,称之大司成。
【大乐正】掌管国学之政。
【少乐正】大乐正之佐。
【大婿】大婿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
【小婿】掌管对学士的管理。
【太师】周王的导师。多由王族的长老或者太史担任。与太保并称为公。比如周公。尚父,毛公
【太傅】王幼年时设置,主要负责教育。
【太保】王幼年时,主要负责保养和辅导王。又叫天伊。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少师】太师之佐
【少傅】太傅之佐
【少保】太保之佐
【道,充,弼,承】四个官职都是辅佐王,和成四辅。
【太子】王的继承人。又称世子,冢子。世子,言欲其世世不绝也。
【后】王的正妻。
【夫人】王妾之尊者。
【世妇】王妾之较尊者。
【嫔】王之妾中掌管宫内事务者。
【御】为宫内女官,掌妇学及礼事。
【太宰】王室事务总管。
【膳夫】掌管王膳食。
【宰夫】为王的厨师,又称疱人。
【缀衣】有名司服,掌管衣服的官员。
【小臣】为王近侍。
【寺人】宦官,掌管宫内之事。
【内竖】童仆,出入宫内,掌传达。
【门伊】管理看守城门。
【火师】掌管宫廷中照明火炬。
【水师】掌管洗涤之事。
【大酋】掌管酒的制造。
【太仆】为众仆人之长,掌王车。
【御】或称仆,掌架王车。
【右】王乘车,有勇士居王车右侧担任保卫,此勇士称右或保介。
【趣马】掌养马。
【舆人】看管车的小吏。
【师氏】掌王卫队,守卫王宫或者戍边。
【虎贲】王近卫武士。
【医药】掌医疗。
【艺人】掌技艺。
【隶人】宫内仆役。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2:05:5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布

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7-7 22:25:01

诗经曲目应该也算跟春秋时代有关吧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2:31:54

战国地缘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2:40:36

战国历史年表
时间 周朝 秦国 魏国 韩国 赵国 楚国 燕国 齐国
前476年 周元王 秦厉公 魏献子 韩宣子 赵简子 楚惠王 燕献公 齐平公
前475年 2 来赂 晋定公卒   43 越围吴 18 6
前474年 3 3     44 15 19 越人来
前473年 4 4     45 越灭吴 20 8
前472年 5 来赂     46 蔡景侯卒 21 晋伐我
前471年 6 来赂     47 蔡声侯 22 10
前470年 7 彗星见 公奔宋   48 奔秦 23 11
前469年 8 8     49 20 24 12
前468年 周定王 9     50 21 25 13
前467年 2 拔魏城     51 鲁哀公卒 26 14
前466年 3 11     52 鲁悼公 27 15
前465年 4 12     53 24 28 16
前464年 5 13   知伯伐郑 欲废太子 25 燕孝公 救郑
前463年 6 来赂   郑声公卒 55 26 2 18
前462年 7 15   郑哀公 56 27 3 19
前461年 8 伐大荔     57 28 4 20
前460年 9 17     58 29 5 21
前459年 10 18     59 30 6 22
前458年 11 19     60 31 7 23
前457年 12 与绵诸战     赵襄子 蔡声侯卒 8 24
前456年 13 21 晋哀公   2 蔡元侯 9 25
前455年 14 22 卫悼公   3 34 10 齐宣公
前454年 15 23     分地 35 11 2
前453年 16 24 败智伯 败智伯 败智伯 36 12 3
前452年 17 来奔     6 37 13 4
前451年 18 左庶长城     7 38 14 宋景公卒
前450年 19 27 卫敬公   8 蔡侯元年 15 宋昭公
前449年 20 越人迎女     9 40 燕成公 7
前448年 21 来奔     10 41 2 8
前447年 22 30     11 楚灭蔡 3 9
前446年 23 31     12 43 4 10
前445年 24 32     13 灭杞 5 11
前444年 25 伐义渠     14 45 6 12
前443年 26 日蚀     15 46 7 13
前442年 27 秦躁公     16 47 8 14
前441年 28 南郑反     17 48 9 15
前440年 周考王 3     18 49 10 16
前439年 2 4     19 50 11 17
前438年 3 5     20 51 12 18
前437年 4 6 晋幽公   21 52 13 19
前436年 5 7     22 53 14 20
前435年 6 雨雪,蚀     23 54 15 21
前434年 7 9     24 55 16 22
前433年 8 10     25 56 燕湣公 23
前432年 9 11     26 57 2 24
前431年 10 12 卫昭公   27 楚简王 3 25
前430年 11 义渠伐秦     28 2 4 26
前429年 12 14     29 鲁悼公卒 5 27
前428年 13 秦怀公     30 鲁元公 6 28
前427年 14 2     31 5 7 29
前426年 15 3     32 6 8 30年
前425年 威烈王 杀怀公 卫悼公   襄子卒 7 9 31
前424年 2 秦灵公 魏文侯 韩武子 赵恒子 8 10 32
前423年 3 2 2 郑幽公 赵献侯 9 11 33
前422年 4 作上下时 3 立幽公子 2 10 12 34
前421年 5 4 4 4 3 11 13 35
前420年 6 5 魏诛晋 5 4 12 14 36
前419年 7 6 晋烈公 6 5 13 15 37
前418年 8 战少梁 7 7 6 14 16 38
前417年 9 城堑河濒 复城少梁 8 7 15 17 39
前416年 10 9 9 9 8 16 18 40
前415年 11 灵公卒 10 10 9 17 19 41
前414年 12 秦简公 卫慎公 11 10 18 20 42
前413年 13 与晋战 12 12 11 19 21 伐晋
前412年 14 3 击围繁庞 13 12 20 22 伐鲁等
前411年 15 4 14 14 城平邑 21 23 伐鲁
前410年 16 日蚀 15 15 14 22 24 46
前409年 17 令吏带剑 伐秦 16 15 23 25 47
前408年 18 堑洛 守中山等 韩景侯 赵烈侯 简王卒 26 取鲁郕
前407年 19 8 受经子夏 郑败韩 2 楚声王 27 会郑等
前406年 20 9 19 3 3 2 28 50
前405年 21 10 卜相等 4 4 3 29 田会反
前404年 22 11 21 5 5 4 30 齐康公
前403年 九鼎震 12 初为侯 初为侯 初为侯 魏等列侯 31 宋悼公
前402年 24 13 23 7 欲赐歌者 盗杀声王 燕厘公 3
前401年 周安王 伐魏 秦伐我 8 8 楚悼王 2 4
前400年 2 15 太子罃生 郑围阳翟 9 三晋伐我 3 5
前399年 定奔晋 秦惠公 虢山崩 韩烈侯 赵武公 归榆关 4 6
前398年 4 2 27 郑杀其相 2 败郑师 5 7
前397年 5 日蚀 28 盗杀韩相 3 5 6 8
前396年 6 4 29 郑杀其君 4 6 7 9
前395年 7 伐绵诸 30 郑康公 5 7 8 宋休公
前394年 8 6 31 救鲁 6 8 9 伐鲁
前393年 9 7 伐郑酸枣 7 7 伐韩 10 12
前392年 10 8 晋孝公 8 8 10 11 13
前391年 11 伐韩 34 秦伐宜阳 9 11 12 14
前390年 12 与晋战 齐伐我 10 10 12 13 鲁败我
前389年 13 太子生 秦侵阴晋 11 11 13 14 与晋卫会
前388年 14 12 37 12 12 14 15 17
前387年 15 蜀伐我 38 13 13 15 16 18
前386年 16 秦出公 魏武侯 韩文侯 赵敬侯 16 17 田和列侯
前385年 17 诛出公 城安邑等 伐郑伐宋 2 17 18 伐鲁
前384年 18 秦献公 3 3 3 18 19 田和子立
前383年 19 城栎阳 4 4 魏败我 19 20 22
前382年 20 日蚀昼晦 5 5 5 20 21 23
前381年 21 孝公生 6 6 6 21 22 24
前380年 22 5 伐齐 伐齐 伐齐 楚肃王 23 伐燕
前379年 23 初县蒲等 8 8 袭卫不克 2 24 康公卒
前378年 24 7 伐齐 伐齐 伐齐 3 25 齐威王
前377年 25 8 晋静公 10 10 蜀伐我 26 2
前376 26 9 灭晋 韩哀侯 分晋国 鲁共公 27 三晋灭君
前375年 周烈王 日蚀 12 灭郑 12 6 28 4
前374年 2 县栎阳 13 3 赵成侯 7 29 5
前373年 3 12 14 4 2 8 败齐临孤 鲁伐我
前372年 4 13 卫声公 5 伐卫 9 燕桓公 宋辟公
前371年 5 14 伐楚 韩严弑君 4 魏伐我 2 8
前370年 6 15 魏惠王 韩庄侯 伐齐 11 3 赵伐我甄
前369年 7 大疫日蚀 败韩马陵 魏败我 败魏 楚宣王 4 宋剔公
前368年 周显王 栎阳雨金 齐伐我观 3 侵齐 2 5 伐魏
前367年 2 18 4 4 8 3 6 12
前366年 3 败韩 与韩会 5 9 4 7 13
前365年 4 20 取宋仪台 6 10 5 8 14
前364年 贺秦 败晋 7 7 11 6 9 15
前363年 6 22 8 8 12 7 10 16
前362年 7 虏魏太子 败于秦 魏败我 魏败我 8 11 17
前361年 8 秦孝公 取赵皮牢 10 14 9 燕文公 18
前360年 致胙于秦 天子致胙 11 11 15 10 2 19
前359年 10 3 星昼坠 12 16 11 3 20
前358年 11 4 13 韩昭侯 17 12 4 邹忌鼓琴
前357年 12 5 与赵会鄙 魏取我朱 赵孟如齐 迎女秦 5 封邹忌
前356年 13 6 诸侯来 3 与燕会阿 14 6 与赵会
前355年 14 与魏王会 与秦会 4 20 15 7 与魏会
前354年 15 与魏战 与秦战 5 魏围我 16 8 25
前353年 16 9 邯郸降 伐东周 魏拔邯郸 17 9 败魏桂陵
前352年 17 卫公孙鞅 诸侯围我 7 23 鲁康公 10 27
前351年 18 城商塞 归赵邯郸 申不害相 魏归邯郸 19 11 28
前350年 19 开阡陌 与秦遇彤 9 25 20 12 29
前349年 20 初为县 22 韩姬弑君 赵肃侯 21 13 30
前348年 21 初为赋 23 昭侯如秦 2 22 14 31
前347年 22 15 24 12 范袭邯郸 23 15 32
前346年 23 16 25 13 4 24 16 杀牟辛
前345年 24 17 26 14 5 25 17 34
前344年 诸侯会 18 丹封名会 15 6 26 18 田忌袭齐
前343年 致伯秦 城武城 28 16 7 鲁景公 19 36
前342 27 诸侯毕贺 中山君相 17 8 28 20 37
前341 28 马生人 齐杀庞涓 18 9 29 21 败魏马陵
前340年 29 封商鞅 秦伐我 19 10 30 22 与赵会
前339年 30 与晋战 赫为太子 20 11 楚威王 23 40
前338年 31 孝公薨 卫鞅亡归 21 12 2 24 41
前337年 32 秦惠文王 34 申不害卒 13 3 25 42
前336年 贺秦 天子贺 孟子来 23 14 4 26 与魏会
前335年 34 王冠 36 秦拔我城 15 5 27 与魏会
前334年 35 天子致胙 魏襄王 旱 16 6 28 与魏会
前333年 36 犀首封 秦败我 昭侯卒 17 围齐 29 楚围我
前332年 37 魏和 伐赵 韩宣惠王 齐魏伐我 8 燕易王 与魏伐赵
前331年 38 义渠内乱 4 2 19 9 2 48
前330年 39 魏入地 与秦地 3 20 10 3 49
前329年 40 与魏会应 与秦会应 4 21 魏败我 4 50
前328年 41 张仪相 入地于秦 5 22 楚怀王 5 宋君元年
前327年 42 义渠为臣 秦归我地 6 23 2 6 52
前326年 43 初腊 9 7 24 3 7 53
前325年 44 君为王 10 魏败我 赵武灵王 4 8 54
前324年 45 初更 卫嗣君 9 城鄗 5 9 55
前323年 46 相张仪 12 君为王 3 败魏襄陵 君为王 56
前322年 47 张仪免相 秦取曲沃 11 与韩会 7 11 57
前321年 48 4 14 12 取韩女 8 12 封田婴
前320年 周慎靓王 王北游 15 13 6 9 燕王 迎妇于秦
前319年 2 6 16 秦来击我 7 城广陵 2 齐宣王
前318年 3 五国击我 魏哀王 击秦不胜 击秦不胜 击秦不胜 击秦不胜 宋自立王
前317年 4 与韩赵战 齐败我 秦败我 齐败我 12 4 败魏赵
前316年 5 击蜀灭之 3 17 秦取我地 13 君让其臣 8
前315年 6 10 4 18 秦败我 14 6 9
前314年 周赧王 侵义渠 秦拔我城 19 12 鲁平公 君哙死 10
前313年 2 击蔺阳 与秦王会 20 秦拔我蔺 张仪来相 8 11
前312年 3 长章击楚 击齐 秦助我 14 秦败我 立公子平 12
前311年 4 蜀相反 围卫 韩襄王 15 18 燕昭王 13
前310年 5 秦武王 与秦会 2 立惠王后 19 苏秦入燕 14
前309年 6 初置丞相 张仪死 3 17 20 3 15
前308年 7 3 与秦会应 与秦会 18 21 4 16
前307年 8 拔韩城 太子朝秦 秦拔我城 初胡服 22 5 17
前306年 9 秦昭襄王 秦击皮氏 秦复我地 20 23 6 18
前305年 10 彗星见 秦后来归 7 21 秦来迎妇 7 19
前304年 11 3 15 8 22 与秦王会 8 20
前303年 12 彗星见 秦拔我城 秦取武遂 23 太子质秦 9 21
前302年 13 魏王来朝 与秦会 太子会秦 24 27 10 22
前301年 14 蜀反 与秦击楚 秦取我穰 赵攻中山 四国败我 11 与秦击楚
前300年 15 击楚 19 12 26 秦取我城 12 齐湣王
前299年 16 楚王来 与齐王会 齐魏王来 27 王入秦 13 泾阳君归
前298年 17 9 三国伐秦 三国伐秦 赵惠文王 楚顷襄王 14 三国伐秦
前297年 18 楚王亡赵 22 15 楚王亡来 2 15 27
前296年 19 彗星见 23 秦与我和 3 怀王卒秦 16 28
前295年 20 楼缓免 魏昭王 韩厘王 围杀主父 鲁文公 17 灭中山
前294年 21 鄙守汉中 与秦战 2 5 5 18 田甲劫王
前293年 22 白起击韩 佐韩击秦 秦败我 6 6 19 31
前292年 23 魏冉免相 4 4 7 迎妇秦 20 32
前291年 24 16 5 秦拔我城 8 8 21 33
前290年 25 魏入地 芒卯以诈 与秦地 9 9 22 34
前289年 26 击魏 秦击我 7 10 10 23 35
前288年 27 为帝为王 8 8 秦拔我城 11 24 为帝为王
前287年 28 20 秦拔我城 9 12 12 25 37
前286年 29 魏纳安邑 宋王死 秦败我 13 13 26 齐灭宋
前285年 30 蒙武击齐 11 11 与秦会 与秦会宛 27 秦拔我城
前284年 31 斯离韩等 与秦击齐 与秦击齐 取齐昔阳 取齐淮北 与秦击齐 五国击我
前283年 32 与楚会穰 秦拔我城 13 16 与秦王会 29 齐襄王
前282年 33 25 大水 与秦会 秦拔我城 17 30 2
前281年 34 魏冉为相 15 15 秦拔我城 18 31 3
前280年 35 击赵 16 16 秦败我军 秦击我 32 4
前279年 36 28 17 17 与秦会 秦拔我城 33 杀燕骑劫
前278年 37 白起击楚 18 18 21 秦拔我城 燕惠王 6
前277年 38 白起封侯 19 19 22 秦拔我城 2 7
前276年 39 31 魏安厘王 20 23 我城反秦 3 8
前275年 40 32 秦拔我城 救魏 24 24 4 9
前274年 41 33 秦拔我城 22 25 25 5 10
前273年 42 白起击魏 与秦和 23 26 26 6 11
前272年 43 35 击燕 韩桓惠王 27 击燕 7 12
前271年 44 36 6 2 攻齐 28 燕武成王 13
前270年 45 37 7 秦击我 赵奢击秦 29 2 秦楚击我
前269年 46 38 8 4 30 30 3 15
前268年 47 39 秦拔我城 5 31 31 4 16
前267年 48 太子死魏 10 6 32 32 5 17
前266年 49 41 秦拔我城 7 33 33 6 18
前265年 50 宣太后薨 12 8 赵孝成王 34 齐拔我城 19
前264年 51 43 13 秦拔我城 2 35 8 齐王
前263年 52 攻韩 14 秦击我 3 36 9 2
前262年 53 攻韩 15 11 4 楚考烈王 10 3
前261年 54 王之南郑 16 12 拒长平 2 11 4
前260年 55 白起破赵 17 13 长平大败 3 12 5
前259年 56 48 18 14 7 4 13 6
前258年 57 49 19 15 8 5 14 7
前257年 58 围邯郸 信陵救赵 16 秦围邯郸 春申救赵 燕孝王 8
前256年 郝王卒 51 三国救赵 救赵新中 10 救赵新中 2 9
前255年   取西周 22 18 11 取鲁 3 10
前254年   53 23 19 12 9 燕王 11
前253年   54 24 20 13 徙于巨阳 2 12
前252年   55 卫元君 21 14 11 3 13
前251年   56 26 22 平原君卒 景伯死 伐赵 14
前250年   秦孝文王 27 23 16 13 5 15
前249年 周亡 秦庄襄王 28 秦拔我城 17 楚灭鲁 6 16
前248年   蒙骜击赵 29 25 18 徙封春申 7 17
前247年   五国却我 五国伐秦 秦拔我城 19 16 8 18
前246年   始皇元年 31 27 秦拔我城 17 9 19
前245年   2 32 28 21 18 10 20
前244年   蒙骜击韩 33 秦拔我城 赵悼襄王 19 11 21
前243年   蝗蔽天下 信陵君死 30 太子归 20 赵拔我城 22
前242年   蒙骜击魏 魏景湣王 31 会魏相 21 剧辛死赵 23
前241年   五国击我 秦拔我城 32 4 都郢 14 24
前240年   彗星见 秦拔我汲 33 5 23 15 25
前239年   嫪毐封侯 4 34 6 24 16 26
前238年   嫪毐反 秦拔我城 韩王 7 春申被杀 17 27
前237年   吕不韦免 6 2 入秦置酒 楚幽王 18 入秦置酒
前236年   王翦击赵 7 3 秦拔我城 2 19 29
前235年   助魏击楚 秦助击楚 4 赵王 秦魏击我 20 30
前234年   桓齮击赵 9 5 秦拔我城 4 21 31
前233年   桓齮定赵 10 6 秦拔我城 5 23 32
前232年   兴军至邺 11 7 秦拔我城 6 太子丹归 33
前231年   置丽邑 击城秦 秦来受地 地大动 7 24 34
前230年   灭韩 13 韩亡 6 8 25 35
前229年   18 卫君元年   7 9 26 36
前228年   王翦拔赵 15   公子嘉立 幽王卒 27 37
前227年   荆柯刺王 魏王   代王 楚王 使刺秦王 38
前226年   王贲击楚 2   2 秦大破我 秦拔我蓟 39
前225年   王贲灭魏 魏亡   3 3 30 40
前224年   大破楚军     4 秦破项燕 31 41
前223年   灭楚     5 楚亡 32 42
前222年   灭燕灭赵     赵亡   燕亡 43
前221年   灭齐称帝           齐亡
前220年   分三六郡            
前219年   为阿房宫            
前218年   大素十日            
前217年   30            
前216年   腊曰嘉平            
前215年   帝之碣石            
前214年   取戎筑城            
前213年   筑长城            
前212年   为直道            
前211年   徙民三处            
前210年   帝崩            
前209年   二世元            
前208年   诛丞相等            
前207年   秦朝      

七翼黑羽 发表于 2013-7-7 22:45:02

本帖最后由 七翼黑羽 于 2013-7-8 09:12 编辑

上传了19首古风纯音乐
这楼网址没弄好,发到下楼。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2:46:57

春秋战国名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受封国尉
代表作:阏与大战:重挫强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视赵国。 特点 :执法无私,悉心治军,与下同赏。
结局 善终。其子赵括纸上谈兵,使赵遭受长平之战的重创。
排名 第10名 点评:兴赵之名将,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将留遗憾。廉颇廉颇,山东德州陵县人,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拜为赵国国相,受封平信君。
代表作 率军攻齐:取昔阳(今河北晋州西北),威震东方 鄗代之战:大败燕军主力,阵斩栗腹。长驱500里,进围燕国都城蓟,逼燕割15城给赵
特点 老而弥坚,攻守兼备
结局 郁郁不得志,死于寿春。
排名 第9名 点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酬千古遗恨。乐毅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
代表作 助燕伐齐:率燕军半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为燕国雪耻
特点 精通兵法,审时度势。
结局 受田单反间计,离燕去赵,死于赵国。 点评:举天下之军攻齐,千秋功业功败垂成。田单
田单. 战国时名将。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复国后官居齐国相
代表作 “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 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特点 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 死后被埋葬在安平故城。
点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受封秦国武成侯。
代表作 灭赵国,平燕国,破楚国,征百越。
特点 打仗无一败绩,擅度势,为人谨慎,有政治头脑。
结局 善终,子孙三代皆为秦国名将。
排名 第6名
点评:荡平诸国,威震天下,李牧不出,谁与争锋。李牧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 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
两拒秦军:以弱势兵力抵抗强力秦军,重创秦军,。
特点 是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攻守兼备的名将,擅长出奇兵以少胜多。
结局 受秦国反间计,被诬陷,被赵王斩杀。
排名 第5名
点评:以一人之力,保赵国不亡,惊世的擎天一柱。但赵王的自毁长城,使一代名将星落长空。孙膑简述
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 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 《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
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
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 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 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排名 第4名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白起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
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
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 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 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排名 第3名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吴起吴起(?—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国相。
代表作 《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
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
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
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 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排名 第2名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孙武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 《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无语,还有人不知道吗。 柏举之战:以吴国3万大破楚国20万,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特点 超强的军事理论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
结局 终老于吴地
排名 第1名
点评:兵圣!名传千古,宇内共知,中国历史的军事第一名人。

七翼黑羽 发表于 2013-7-7 22:57:31

传了19首古风纯音乐,LZ鉴赏一下。
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4194623527

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7-7 22:59:44

本帖最后由 大小叶哥 于 2013-7-7 23:01 编辑

诗经歌曲

关雎    http://www.yue365.com/play/3790/164737.shtml


蒹葭       http://www.9ku.com/play/448813.htm

王风   黍离歌          http://www.5nd.com/ting/548004.html   (亡国之痛)

诗经 小雅   采薇                      http://www.1ting.com/player/c1/player_319999.html





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7-7 23:01:42

孔子: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音乐家。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著名宫廷乐师。目盲,精于审音调律,对于音感极为敏感。明、清琴谱中说《阳春》、《白雪》等琴曲是他的作品。
阳春    http://music.guqu.net/guquplayer1.asp?Musicid=9955&urlid=1


白雪    http://music.guqu.net/guquplayer1.asp?Musicid=11152&urlid=1

笑红尘 发表于 2013-7-7 23:14:51

战国时代秦国武将谋士介绍
 1,嬴鼌(前425年有相关记载):
 生卒年不详,生平事情记载极少,其人为秦怀公时期秦国大庶长。
  据相关记载秦怀公残暴,横征暴敛,且以活人殉葬。然而秦国在秦献公改革前一直有人祀的习俗,因此秦怀公被推翻理由颇为值得玩味。
  至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大庶长嬴鼌和众大夫们谋兵围困秦怀公,逼迫秦怀公自杀。秦怀公的太子叫嬴昭子,早死,于是大夫们就立了嬴昭子的儿子为君,是为秦灵公(秦肃灵公)。秦灵公是秦怀公的孙子。
  这是战国初期秦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叛乱。在秦国大庶长嬴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鼌氏,后统改称晁氏,但不称朝氏。
  2,赢改(前385年有记载):
  生卒年不详,官至左庶长,杀秦出公,迎立秦献公。
  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赢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3,右主然(应为出公末年献公早期武将,大约前384年左右):
  秦出公时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以东的边塞守将,曾拒绝让献公入境。
  4,菌改(前384年左右):
  秦出公时戎族之地,自焉氏塞(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守将,放献公入境,被赐官大夫爵位。
  5,胡苏(前374年有记载):
  生卒年不详,秦献公时武将,前374年,秦献公派胡苏率军攻打韩国,但在酸水被韩将韩襄击败。
  6,章蟜(前364年有记载):
  生卒年不详,事迹基本不明,秦献公时武将,前364年,在石门山带兵(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大败魏军,斩首六万,由于赵国出兵救援魏国,秦才退兵。此战为秦国对魏国的首次重大胜利,诸侯震动,周显王派使者祝贺“献公称伯”,并颁赏他绣着黼黻图案的服饰。
  7,庶长国(前362年有记载):
  生卒年不详,秦献公时武将,前362年,秦趁魏与韩、赵战于浍水之机,以庶长国为将,再次攻击魏少梁,击败魏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同年放回)并占领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
 8,公孙壮(生卒年不详,前354年有记载):
  秦孝公时武将,前354年,公孙壮受孝公命令率军攻打韩国,包围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9,公子少官(前343年有记载):
  公子少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秦国公子。
  前343年,周显王派使臣赐予秦孝公霸主的称号。次年,魏惠王召集诸侯参加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会盟,秦孝公派公子少官参加,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天子周显王。
  10,商鞅(前390年-前338年):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国战国时代政治家、统帅,法家法派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其人于秦孝公时受到重用。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迫害百姓,招致了普遍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旧贵族势力的报复,最终身亡。
  商鞅及其变法对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法家学派后人将商鞅的言行与思想及其后学著作汇编成《商君书》。司马迁著《史记》时,为商鞅单独立《商君列传》。此外,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时,都将商鞅和其门客尸佼合立于《公孙鞅传》。
  11,樗里子(?-前300):
  樗里子(?-前300),嬴姓,名疾,时人称严君疾,又称“樗里疾”,秦国宗室、大臣,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母亲为韩国人。受封严君,乃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及政治家,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
  生平
  樗里子名叫疾。因居住于樗里(或作褚里,今陕西渭南一带),故被称为褚里疾(《史记》作樗里子、樗国语音“出”)。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樗里子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日后秦始皇打败六国诸侯,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军事成就
  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七年《史记.秦本纪》),韩、赵、魏三国联合伐秦,樗里子率师大破联军于修鱼,斩首敌军八万余人,俘韩将申差。樗里子追击联军至观泽,擒韩将鲮申差。震动关东六国诸侯,樗里子因而受封为右更。
  公元前314年,樗里子攻打魏国曲沃(今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和焦邑两地,并攻陷焦。樗里子将曲沃的百姓驱逐回魏国,把曲沃并入秦国版图。接着把矛头指向韩军,并败韩于岸门,又斩敌首八万。
  公元前313年,樗里子亲任元帅攻打赵国,俘赵将赵庄,夺取赵地蔺邑。
  次年又支援魏章攻打楚国,并以计谋离间楚国诸将使其不能配合,遂大破楚军于丹阳,俘虏屈丐及裨将逢候丑等七十余将领,斩敌首八万人。
  其后,秦又派兵攻取楚地汉中600余地,置汉中郡。楚怀王熊槐不甘失败,倾全国之师反攻秦。樗里子率秦军大破楚军于蓝田。韩国、魏国两国乘楚国兵败落井下石,攻占楚地邓。楚怀王熊槐被迫撤军求和,并割让两城于秦,是役樗里子以战功卓著,封君于严道,号为严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卒,太子荡立,是为秦武王。武王逐张仪、魏章,起用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樗里子,甘茂,司马错等通过一系列扩张战争使秦国国势日盛,版图日广,打下日后统一全国的基础。
  樗里子曾率兵车万乘入周朝,周天子非常恭敬地亲率武士迎接。楚王看到周对樗里子礼待有嘉,十分愤怒并具责问周王,游腾替周向楚王解释,并指出周实际上是把秦和樗里子看作欺诈难凭的人物在防范,才会这样。楚王这才高兴不加追究。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樗里子更受倚重。
  公元前306年,樗里子率兵攻打卫国蒲城。蒲城卫军心中恐惧,恳请胡衍出面向樗里子讲和。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来说樗里子,指出卫国之所以为卫国,全在有蒲城这一屏障。若秦攻取蒲城,卫国定必归附魏国,这无疑为国势日衰的魏国注入了一支强心针,魏国的转强定必为秦国带来隐患。益魏而损秦,定会召来秦王的不满。樗里子衡量利害,采纳了胡衍的意见,撤走包围蒲城的大军而去。
  秦人的智囊
  在战国时代,“智囊”曾专用以来形容樗里子的机智。智囊一词最早出自《史记》:“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后人便用智囊来比喻机智的人。
  堪舆名家历史记载,樗里子除了智慧过人,还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晚年的时候,樗里子自择墓地,说“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来夹我墓 ”。果然在他卒后百岁,刘邦建立汉朝,于渭南建宫殿,其中长乐宫在其墓之东,未央宫在其西,印证了樗里子的预言不假。于是后世的堪舆家皆奉樗里子为相地术正宗,尊之为神。
  《史记》及其他古籍倒没有记载樗里子在堪舆学上的才能,不过在《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名流列传却将他列入风水学者。这是由于他曾经根据某地的“地理特色”,而准确的预测出,当事者未来的时空变化,因而名臊一时,并且为堪舆学界所推崇。
  12,楼缓(活跃于前307年-前259年):
  楼缓系战国中后期著名纵横家,秦赵联盟的策动者,善为长短句,生卒年不详,其本为赵人,事武灵王,后于前306年被遣入秦,事昭襄王。
  前300年,樗里疾去世,秦昭襄王以楼缓为丞相。前299年,秦昭襄王与齐国结盟,以孟尝君为丞相。前298年,秦昭襄王罢免孟尝君,再用楼缓,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前298年楼缓正式出任秦相,显赫一时,任上致力于秦赵两国之友好。
  前295年,武灵王蒙沙丘之难,惠文王尚幼,政归于公子成及奉阳君李兑,李兑使朹郝入秦以免楼缓。秦昭襄王罢免楼缓,命他舅舅魏冉为丞相。自去相位,楼缓留秦而怨赵,几相损害,详不可知。
  前260年,赵孝成王六年,秦军攻赵,而前259年大败赵军于长平,杀死赵军统帅赵括,坑杀降卒四十余万。赵国恐慌,欲战欲和,楼缓见孝成王说以割地息战,为虞卿和平原君所阻止。缓因行伏事而离赵,使孝成王不疑,至中牟而反,孝成不问。后不知其所终。楼缓活动自前307年至前259年,前后近五十年,为战国之罕见。
       13,魏章(前313年-前310年有相关记载):
  魏章,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官至庶长。
  生平
  魏章本为魏国人,后投奔秦国,与张仪一同侍奉秦惠文王。
  前313年,楚怀王派屈匄等三名大夫联合齐国夺取了秦国的曲沃(今河南省陕县西南),继而包围于中(今河南省西峡县东)。秦惠文王畏惧楚、齐联军,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割让商于(今河南省淅川县西)之地六百里为诱饵,引诱楚怀王解除楚、齐联盟。楚怀王贪图商于之地的富庶,不听陈轸的劝告,果然中计。楚怀王一面派使者与齐国解除盟约,一面派使者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假装从车上掉下来受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不见楚国使者。楚怀王以为这是与齐国断交不彻底的原因,于是派勇士宋遗到齐国辱骂齐宣王,齐宣王大怒转而与秦国缔结盟约。张仪见秦、齐两国结盟后才上朝面见楚国使者,告诉楚国使者并非割让商于之地六百里,而是自己的封地六里。楚国使者回国后将此事转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得知被骗后大怒,转而与齐国联合,一面命屈匄猛攻秦国的于中;一面任命柱国景翠为主将,包围秦国的盟国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省禹县东北)。而齐国也趁机出兵,联合宋国包围了秦国的盟国魏国的煮枣(今山东省东明县南)。秦惠文王发兵三路,一路由庶长魏章率领救援商于,一路由甘茂率领攻占楚国的汉中,一路由庶长樗里疾率领联合韩、魏两国反击楚、齐。
  前312年,樗里疾所率领的秦军与韩军在雍氏击败景翠的军队,继而与魏章的部队会合。秦、韩联军与楚军在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水和淅水交汇处一带)交战,楚军大败,被斩首八万,楚国大将军屈匄及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屈匄被俘后遭处决,秦军乘胜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秦军同时联合魏军在濮水击败了包围煮枣的齐军,俘虏了齐将声子,齐将匡章败逃,秦、魏联军乘胜攻打了燕国。
  楚怀王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大怒,增调全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秦、楚两国战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楚军大败。韩、魏两国也趁机出兵,一直打到邓(今湖北省襄阳市北),迫使楚国撤军,楚怀王被迫割让两座城池与秦国议和。
  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继位,张仪、魏章失宠。前310年,张仪、魏章被秦武王驱逐至魏国,此后魏章事迹再无记载。
  观点
  现代学者马非百所著《秦集史》认为秦国国内有朝内执政大臣推荐亲信将领在外统兵的传统,如张仪与魏章、魏冉与白起、范雎与郑安平就属于这种关系。执政大臣与亲信将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张仪失势后魏章也被驱逐,魏冉被罢免职务后白起随后被赐死,郑安平投降赵国后范雎也辞职归乡。
  14,甘茂(活跃期前312年-前305年):
  甘茂(?-?),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下蔡邑(今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
  曾在下蔡监门史举就学,习百家之说。后通过张仪、樗里疾的引荐到秦惠文王处。秦惠文王对其颇为满意,遂拜之为将。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韩、魏三国合攻楚,楚国大败。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汉中,甘茂参与其中,辅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秦王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息壤誓言
  西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当统帅,与魏国联合攻击韩国,而令向寿为副帅。甘茂征得魏国同意后派向寿回报秦武王:魏国已同意出兵,但我认为无法发动攻击。”武王纳闷,召回甘茂。等不及甘茂返都便先到息壤等候,询问何故?甘茂说:“韩国的宜阳,虽是一县实为一郡(此时郡大县小),而今大王遣军攻击,面对险恶防御,又是千里行军,困难可想而知。从前,鲁国有一位与曾参同姓同名者杀人,别人告知其母,其母不信,安心织布。可是,等到第三个人告知其母时,其母不得不开始相信,扔掉织布梭翻墙逃走。我的贤能不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不如曾参之母。而打小报告的又不只三人,我恐怕大王最后会扔掉织布梭。又从前,魏侯魏斯指派乐羊攻击中山国,围攻三年才攻破。回国后炫耀自己的功劳,魏斯把一个小箱子交给他,箱内全是诬陷和诽谤他的小报告。乐羊感激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君主的功劳。’我原是楚人,流落秦国担任客卿,樗里疾(右丞相)、公孙奭(左丞相)拿韩国的事打击我,大王一定听信而命我撤退。那对魏国是一种欺骗,我也因公仲侈之故,受到恶名。”(公仲侈是韩国宰相,与甘茂是故友,意谓将受到“私通外国”陷害。)武王说:“我向你发誓,不听任何人的闲话,支持你到底,我们指天为誓。”于是,就在息壤祭告天地。
       秋季,甘茂、庶长封分别担任统帅、副帅,率军进攻宜阳。
  西元前307年,秦国远征军统帅甘茂包围韩国宜阳,猛攻五个月不能攻破。果然,宰相樗里疾、公孙奭说出种种理由,认为宜阳是一个陷阱,会为秦国带来灾难。秦武王心情不安,下令召回甘茂,打算撤军。甘茂不做任何辩解,只回报一句:“息壤在那里。”武王大悟说:“我当然记得息壤的誓言。”遂即大量增援,甘茂得到生力军后,再发动猛攻,杀六万人,占领宜阳。韩国派宰相公仲侈前往秦国,请求缔结和约。
  15,甘罗(前247年-?):
  甘罗(前247年-?),战国末期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
  西汉的司马迁著《史记》时,将甘罗立于《樗里子甘茂列传》的附传中;另外王蘧常撰写《秦史》时,将甘罗和向寿合立于《甘茂传》的附传中。
  生平
  甘罗是秦左丞相甘茂之孙,十二岁时成为秦相吕不韦宾客。当时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要让张唐去燕国为相,准备联合到打赵国河间,张唐曾攻打赵国,担心经过赵国时被害,不愿去燕国。于是吕不韦亲自去请张唐,但仍然没有成功。甘罗听后,就自告奋勇去说服张唐,用范雎杀白起的例子来恐吓张唐,让张唐同意起行。然后又请缨到赵国帮张唐通报,向赵王指秦国和燕国交换人质是要攻打赵国,不如赵国割出五城,让秦国送还太子丹,并和赵国联手攻燕,赵王同意,攻下燕国三十城,秦得燕十一城和赵五城。于是甘罗被封为上卿及得到祖父甘茂的田宅。
  轶闻
  “甘罗十二为相”意思是指甘罗十二岁拜相,但《史记》仅载甘罗拜上卿,并非拜相。张岱《夜航船》“甘罗十二为丞相”提到:“罗还报秦,封为上卿,不曾为丞相。相秦者是甘罗之祖甘茂。封罗后,遂以茂之田宅赐之。”
  有一流传很广的传说是,秦王曾要求其祖父甘茂找公鸡生的蛋献上;甘罗就自告奋勇上朝面见秦王说甘茂在家生孩子以表示不可能找到公鸡蛋,甘罗因为其机智而得到秦王的赏识。
  甘罗英年早逝。
  16,任鄙(?-前291年):
  任鄙多力,因听见秦武王好力士,进函谷关而自荐。与穰侯魏冉关系和谐。魏冉为相国时,曾举荐他当汉中太守。死于十九年。与樗里子齐名,秦人有云:力则任鄙,知则樗里。王蘧常评他为:能守,能久于其任...非徒力而已。太史伯语:任鄙多力,秦好力,此择木而栖,终展所长也。
       17,乌获(?-约前231年):
  乌获,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勇士。相传他力大无穷,可以举起千钧之重,与任鄙、孟说一起得到秦武王的信任。乌获做的大官,终年八十余岁。其名后用作力士的泛称。
  18,孟说(?-前307年):  
  战国时人。秦武王有力,爱好举重比赛。曾用他和力士任鄙、乌获为大官。武王四年(前307),与武王同赴洛阳,武王举龙文赤鼎,绝断胫骨而死,他因而被灭三族。
  19,张仪(?-前310年):
  张仪(?-前31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这比公孙衍的合纵更加有效。
  生平
  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传说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民间传说,在学术方面,“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学成之后游说诸侯,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相传为和氏璧),楚相下人认为张仪“仪贫无行”,必是张仪所为,打了他数百下。张仪不服,楚相放了他。张仪之妻悲愤道:“你要是不读书、不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张仪回答:“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其妻笑道:“还在。”张仪说:“这样就够了。”
  后来秦国重用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史称“连横”,这时公孙衍离开秦国而入魏国,向魏王推销“合纵”。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又游说义渠攻打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但在函谷关一战失利,五国纷纷退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孟子的弟子景春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
  据考证苏秦的年代在张仪之后,即燕昭王时代。与张仪的连横同时对峙的为犀首,即公孙衍的合纵。《史记·张仪列传》记载“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这是有问题的说法。《战国策》记载张仪与苏秦是同时期人物,这与史实不符。司马迁受此影响,在《史记·张仪列传》中将张仪和苏秦列为同时之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所载,不同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
       20,蜀侯辉(?-前301年):
  蜀侯辉(?-前301年),嬴姓,其名又作恽,是秦惠文王之子。
  前311年,蜀相陈壮杀死蜀侯公子通,秦武王派司马错杀陈壮。前308年,秦武王封公子辉为蜀侯。前301年,宣太后在蜀侯辉进贡的食物里下毒,陷害蜀侯辉。秦昭襄王派司马错赠剑赐死蜀侯辉,蜀侯辉夫妇自杀。前298年,为其平反改葬。
  战国四贵:
  战国时代秦国的穰侯魏冉、泾阳君公子悝、华阳君芈戎、高陵君公子市合称“四贵”。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春秋时期的材料可获得相应的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