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0:30
本帖最后由 未命名 于 2012-3-15 14:21 编辑
141L.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 高丽・百济・新罗・日本・流鬼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2:02
142L.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 泥婆罗・党项・东女・高昌・吐谷浑・焉耆・龟兹・跋禄迦・疏勒・于阗・天竺・摩揭陀・罽宾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2:27
143L.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 康国・宁远・大勃律・吐火罗・谢・识匿・个失密・骨咄・苏毗・师子・波斯・拂菻・大食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2:45
144L.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 南诏上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2:58
145L.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 - 南诏下・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23:08
146L.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蛮下 - 环王・盘盘・扶南・真腊・诃陵・投和・瞻博・室利佛逝・名蔑・单单・骠・两爨蛮・南平獠・西原蛮
待定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4:37:51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奸臣上
陈希烈
陈希烈,宋州人。
精于玄学,唐代开元时期,在皇宫讲解《老子》《易经》,用神仙符瑞以取媚于唐玄宗,累迁至秘书少监,曾代张九龄专判集贤院事。唐玄宗如有撰述,必经其手。被李林甫引为宰相。凡事唯唯诺诺,只负责签字。
李林甫
李林甫(?-753年1月3日),号月堂,陕西人,唐朝宗室。
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孙,父李思诲,扬府参军。小名“哥奴”,性狡狯,无学术,善音律,为舅氏姜皎所爱。侍中源乾曜对李林甫评价不好,他说:“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岂是郎官耶?”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任御史中丞,历任刑部、吏部侍郎,其中离间中书令张九龄,使之被贬。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至天宝十一载(752年)间任宰相,追封太尉,扬州大都督,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又称他为“肉腰刀”。李林甫专权十九年,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后时多认为他正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皆以节度使之职入朝知政事。李林甫欲杜绝“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李林甫利用这些人不识文字,无法入相,以便巩固自身的权力,但这一来使安禄山竟趁机乱阶,间接造成安史之乱爆发。因与杨国忠相恶,死后为国忠所构陷,追夺官爵,时人以为冤。
子孙
李岫,将作监
李崿,司储郎中
李屿,太常少卿
李崒,武功令
李○,符宝郎 李弘泽,字德润,宗正卿 李仁之,汴州参军
李昌图
李损之,虢州参军
李大雅,常熟尉
李义府
李义府(614年-666年),字不详,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
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自小聪慧,刘洎、马周等极力荐举他,唐太宗予以召见,以“乌”题诗,李义府吟道:“日里飏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说:“我当全林借汝,岂独一枝耶?”预撰《晋书》。高宗李治时两度为相,“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但表面温和、笑里藏刀,人号“李猫”。“有洛州妇人淳于氏,坐奸系于大理,义府闻其姿色,嘱大理丞毕正义求为别宅妇,特为雪其罪。”后来事机败露,毕正义自杀,御史王义方上书弹劾,“原义府罪不问”反而把王义方贬逐出京。升任中书令,进封河间郡公,晚年信阴阳师杜元纪,有人告发他“窥觇灾眚,阴怀异图”,司刑太常伯刘祥道等人负责审理,长流巂州(今四川西昌),有人写《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大赦天下,李义府写《在巂州遥叙封禅》献上,但限于赦令规定:长流人不许还,未果。义府忧愤而死。
许敬宗
许敬宗(592年-672年9月20日),字延族。祖籍高阳新城。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其父许善心,为隋礼部侍郎。敬宗性轻傲,善属文,少有文名。隋时官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变,许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 依瓦岗军李密为记室。瓦岗军失败后降唐,初为秦王府学士,贞观中,任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贬洪州司马,累迁至检校中书侍郎。复修史,迁太子右庶子。高宗即位,擢礼部尚书,与李义府等支持武皇后,助她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官拜侍中,显庆三年,进封郡公,又代李义府为中书令。
显庆四年(659年),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使李巢朋比为奸,唐高宗派许敬宗审理此案。
龙朔二年(662年)任右相,加光禄大夫。三年(663年),拜太子少师。卒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享年八十一岁,谥曰恭。著《文馆词林》。
子孙
许昂,虔化令
许彦伯,太子舍人
许望,右羽林将军
许远,侍御史、睢阳太守(就是安史之乱中与张巡固守睢阳易子而食的那位大忠臣,奸臣的玄孙却为国尽了忠)
许岘,袁州刺史
许韶伯,右屯卫将军、平恩公
许昱
许○,明堂令
许果,恭陵令
许景,工部郎中、判右羽林大将军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5:05:27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崔胤
崔胤(生年不详-904年),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位夏津县西北)人。
乾宁二年(895年)进士,与诗人韩偓友好。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聘为从事。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联合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打败刘季述,唐昭宗复位。天复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召朱全忠救驾。崔胤利用朱温对抗宦官,玩弄权术。崔胤又觉得朱温权势渐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为防御。又与京兆尹郑元规等缮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知崔胤有预谋,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杀崔胤、郑元规,长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子孙
崔??
崔纶
崔蠡 崔浔 崔亿
崔昭纬
崔昭纬(?-896年),字蕴曜,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
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壬寅科状元,考官是礼部侍郎夏侯潭。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十二月官至户部侍郎,知诰制,同平章事。昭纬善钻营,勾结宦官,外通藩镇,谋杀杜让能、李谿,为昭宗所恶。乾宁二年(895年)十月罢相,为右仆射,再贬梧州(广西省梧州市)司马,昭纬向朱全忠求救。隔年五月八日赐死,由宦官至荆南(江陵府)遇崔昭纬,于当地处死。
蒋玄晖
蒋玄晖(?-906年1月10日),唐朝末年人,成为宣武节度使朱温的心腹。朱温(朱全忠)控制朝廷后,任命蒋玄晖为枢密使,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城焚烧、拆卸,成为一片废墟。到洛阳后,唐昭宗终日哭泣,朱温恨唐昭宗没有禅位给自己的意思,就密令蒋玄晖弑君。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和蒋玄晖弑杀唐昭宗。当天夜里,朱友恭等率兵上百人闯入内门,玄晖每门留十人,至东都椒殿院,斩杀河东夫人裴贞一,昭仪李渐荣在门外道:“院使(蒋玄晖)莫伤官家(唐、宋对皇帝的俗称),宁杀我辈。”昭宗闻讯,身着睡衣绕着殿内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李渐荣以身体护天子,一起被杀,唯独何皇后向蒋玄晖跪地求饶,免得一死。蒋玄晖矫诏称李渐荣、裴贞一弑逆,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更名李柷,监军国事。又矫皇后令,命太子于柩前即位。即唐昭宣帝。
是年十月,朱温返回洛阳,得知昭宗已死,故意假装震惊,伏于棺材大哭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斩杀朱友恭、氏叔琮等人。第二年,朱温命令蒋玄晖杀害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昭宗诸子仅剩下昭宣帝。
朱温想登上皇位,蒋玄晖和宰相柳璨认为应该仿效汉魏以来的规矩,先封大国,加九锡,然后受禅。朱温认为他们是不想让自己当皇帝。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诬告蒋玄晖和宰相柳璨忠于唐朝,朱温在十二月十三,斩蒋玄晖,追削蒋玄晖为凶逆百姓。又诬告何太后和蒋玄晖有染,十二月廿五,在积善宫杀死太后,敕追废太后为庶人,十二月廿六,又为皇太后发丧,废朝三日。十二月三十,斩柳璨于上东门外,柳璨临刑大呼:“负国贼柳璨,死其宜矣!”
柳璨
柳璨(生年不详-906年1月27日),字照之,唐朝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中国唐朝末年大臣、文学家及史学家。
生平
柳璨是唐代名臣柳公绰和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族孙,但柳璨小时家境十分贫穷。柳璨日间以采柴为生,夜间读书,并以燃点树叶作照明。
柳璨对史书的解释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精辟而被推荐为官。唐昭宗亦对柳璨十分赏识,委任他为翰林学士。
904年,宰相崔胤被杀,授柳璨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
策划屠杀
虽然被皇帝赏识,但柳璨由于出身寒微,升迁过程亦较其他人为快(从做官至拜相不到四年),故常被资历较长的大臣排斥。柳璨后来投靠有意称帝的朱全忠,希望借助他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905年,有占卜师建议朱全忠进行一次屠杀以避免天灾。柳璨乘机把排斥自己的三十多位大臣列成名单呈献,朱全忠于是把他们全部处死。然此事被视为冤狱,使朱全忠不悦。
受刑
在这次屠杀后不久,朱全忠想领受九锡。柳璨和另一些大臣加以劝阻。朱全忠认为他们背叛自己,于是把他们全部处死。
天祐二年十二月甲寅日(906年1月27日),柳璨被送往刑场斩首,临刑大叫:“负国贼柳璨,死宜矣!”
他的两个弟弟柳瑀、柳瑊均受到牵连,被处笞刑至死。
史学
柳璨认为唐玄宗时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一书对经、史的批评过份,曾写作十章《柳氏释史》,为史书辩护。
后世观点
由于柳璨为朱全忠策划了一次屠杀,后世史家对柳璨多持负面看法:
《旧唐书》称柳璨为“妖徒”。
《新唐书》把柳璨的事迹列于“奸臣传”之中。
范文瀾在《中国通史简编》评论柳璨“发挥朋党积习”、“不见刀是不知道自己该杀的”。
卢杞
卢杞(生年不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
范阳大族,祖父卢怀慎是开元初年丞相。父卢奕是御史中丞。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不久又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杞有口才,“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为人狡诈,郭子仪见过卢杞后,说:“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卢杞忌能妒贤,曾陷害张镒、杨炎、颜真卿、李怀光等。
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弹劾其罪,十二月贬新州(今广东新兴)司马,授澧州刺史,不久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贞元元年(785年)又徙澧州(今湖南澧县)别驾,途中,病死于船上。葬于嘉鱼王家湾。
德宗谓李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如其状乎?”李勉谓德宗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而陛下独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
子卢元辅,华州刺史;卢元辅生卢顺之,字子谟;卢顺之生卢晓,字子昭。
氏叔琮
氏叔琮(?-904年),尉氏人。唐末名将。
唐代中和末年,应募为骑军,最早隶属于庞师古,担任伍长,为人壮勇沈毅,胆力过人。为朱温所重视,擢为后院马军都将。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氏叔琮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由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上)向潞州(今山西长治)挺进。氏叔琮率军深入太行山,由天井关折向昂东关(今山西武乡县境),叔琮功势猛烈,攻陷泽州,河东昭义节度使孟迁投降,直逼太原。四月初三,氏叔琮率军出石会关(今山西榆社西),直抵晋阳城下。李嗣昭、李嗣源挖掘密道,乘夜袭击氏叔琮。时军中断粮,士卒多疫疾,朱温下令撤军,氏叔琮经上党南退,史称唐末晋阳之战。
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以氏叔琮为右龙虎统军,守卫洛阳。是八月壬寅夜,朱温指使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事后朱温以氏叔琮“军政不理”为由,贬白州司户。不久赐死。叔琮临死前说:“卖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谤,其如神理何!”
朱友恭
朱友恭,本名李彦威,寿州人。后为朱温义子。
早年追随朱温,被收为养子。历官汝、颍二州刺史,官至左龙虎统军。乾宁二年(895年)正月,朱温派朱友恭率军围困兖州。乾宁四年(897年),朱友恭进攻青州。天佑元年八月,朱温派遣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前往洛阳杀唐昭宗,朱友恭等师兵上百人闯入宫内,杀昭宗之妃数人,昭宗闻讯,绕柱欲逃,仍被士兵杀死。朱温得知昭宗死,假装震惊,大哭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杀朱友恭。友恭临刑前说:“卖我以塞大下之谤,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后乎!”顾廷范说:“勉之,公行自及。”死后还其原姓名。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6:16:42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陈少游
陈少游(724年-784年),齐国博州人(今山东茌平)人。唐代官员,曾任浙东观察使、淮南节度使,赠太尉。父陈庆,官右武卫兵曹参军。
简介
少游少年为崇玄馆学生,颇通道家《老子》、《庄子》、《列子》等书,被推为祭酒、都讲,后为渝州南平(今重庆市)县令。
大历五年(770年),改浙东观察使。
大历八年,升淮南节度使,镇扬州。
建中三年(782年),淄青节度使李纳叛乱,少游率淮南兵收复徐州、海州等州;不久又被夺,只得退屯盱眙(今江苏盱眙)。
唐德宗行在奉天(今陕西乾县)之后,陈少游趁机夺取盐铁使御史中丞包佶的家产共计八百万贯,又暗中联络李希烈。
唐将刘洽收复汴州时,取得李希烈起居注,上写有“某月某日陈少游上表归顺”之字样。少游惶惧发病,十二月,病死
李怀光
李怀光(729年-785年),本姓茹,朔方节度使。
生平
其先徙幽州,以战功赐姓李氏。以军功累进都虞侯。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宁、庆、邠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管辖灵州(今宁夏灵武)。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讨魏博镇田悦。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朱泚自称大秦皇帝,三面兵围奉天,史称泾原兵变,浑瑊力战,吕希倩战死,唐德宗向魏县行营的唐军告急。李怀光率五万兵马来救,大破朱泚,因功为卢杞所忌,不让怀光入朝。神策军统帅李晟,对德宗进谗说:“阴与朱泚交通”、“反状已明”等语,私底下也不断离间李怀光与朝廷间的互信。德宗加封李怀光为太尉,并赐铁券,以示信任有加。李怀光更加怀疑,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李晟矫召移屯,李怀光怕李晟袭击,遂叛。然而其本来就非真心要反叛,因此未与朱泚联合,引军逃回朔方军根据地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自保。贞元元年(785年),朔方旧将浑瑊、河东节度使马燧围攻李怀光下,李怀光自杀,唐室收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
李锜
李锜(740年代-807年),唐朝叛臣,淄川王李孝同的五世孙,即李渊祖父李虎的八世孙。
凭父亲李国贞的权势,成为凤翔府参军。贞元初,当上了宗正少卿。后来藉贿赂勾结等手段,成为了润州刺史、浙西观察、盐铁转运使。他增加私路小堰之税(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他收藏了不少奇宝,奉献给德宗,使德宗信任他。李锜恃宠而骄,天下攉酒漕运都被他控制。
贞元17年,浙西平民崔善贞上书揭露其罪行,反被李锜杀了。
李锜得志,于是募兵,拣选精于箭术的人为一屯,称为“挽硬随身”,又以外族为一将,称为“蕃落健儿”。这些人都成了李锜的心腹,甚至唤李锜作“假父”。
永贞元年三月,升为镇海节度使,但解除盐铁转运使一职,实是明升暗降,削减他从中赚钱的机会。不料李锜变本加厉,杀了不少属吏,逼污良家。寮佐力谏无效,辞了职。
谋反过程
元和初年,杜兼已上书说李锜意图谋反。(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李吉甫认为李锜一定会造反,劝宪宗召回他,派了三次使者去,都说病了。(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李锜要求延迟会面的时间。宪宗问宰相郑絪意见,郑絪请武元衡发表意见,武元衡指出是李锜犯错,另一方面,宪宗即位不久,天下人都在注视,若任由一个奸臣自把自为,威名便会扫地。(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元和二年十月,李锜杀掉劝他入朝的判官王澹。他正式起兵,命令其镇将杀五州刺史。
李吉甫认为李锜不过是庸才,手下的多是亡命群盗,斗志不强,讨伐的话不难取胜。(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事实证明他的看法正确——造反一个月便平息了。
常州刺史颜防用了他的客人李云的谋计,杀了镇将李深。他又传檄苏、杭、湖、睦四州的刺史,希望大家合力征讨李锜。
苏州刺史李素却被镇将姚志安捉了,钉在船舷上,献了给李锜。
湖州刺史辛秘命令牙将丘知二在晚上开城,征募了数百名壮士,与叛军大战,杀了镇将赵惟忠。(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宪宗以淮南节度使王锷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中官薛尚衍为都监招讨宣慰使,出动了宣武、武宁、武昌、淮南、宣歙、江西、浙东这些地方的士兵,从宣州、杭州和信州三路进攻。李锜的外甥裴行立虽然有份预谋造反,但又想归顺朝廷。李锜的中丞张子良深知胜算不大,后来竟带领军队回城。
在城中的李锜大惊,光着脚逃走。李钧带兵三百人,和裴行立的军队战斗,李钧被杀。李锜知道了,哭了起来。李锜大势而去,被擒获。
他被押到京师,宪宗亲自审问他,他将责任推卸给张子良,说是张子良教他谋反的。宪宗揭穿他的大话,问他身为宗室,为什么不能杀了张氏,李锜无言以对。他和儿子李师回腰斩,终年六十七岁,时只不过是元和二年十一月。
死后其祖墓差点为人破坏,卢坦上谏阻止。(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其他
郑氏和杜秋娘是其妾侍,后来都被唐宪宗纳入宫中。
梁崇义
梁崇义(?-781年),长安人。
身强有力,能徒手将铁钩拉直,再把它卷回原状,沉默寡言,不多话,很得士兵爱戴。早年为羽林(禁军第一、二军)射生(神射手),追随山南东道(湖北襄樊)节度使来瑱至襄阳(湖北省襄樊市)。累迁右兵马使。来瑱被程元振诬杀后,崇义收集余众退守襄州,诛杀李昭及薛南阳。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朝廷派淮西(河南许昌)节度使李希烈声讨崇义。梁崇义发兵至江陵,至四望,大败而归。希烈又于蛮水大破之,追至疏口,又破之,翟晖、杜少诚二将请降。六月,李希烈直捣襄阳,梁崇义闭城拒守,守卫者却开门争出,崇义自大势已去,与妻跳井自杀,传首京师。
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生年不详-765年),唐朝铁勒族人。
生平
仆固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骨部”,仆固怀恩是仆固首领仆骨歌滥拔延之孙,“仆骨”因音讹史载为“仆固”之误。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部降唐朝。
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今山西汾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送回纥可汗回漠北,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竟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无法自明,向朝廷列举了自己的六大罪状:“昔同罗叛乱,臣为先帝扫清河曲,一也;臣男玢为同罗所虏,得间亡归,臣斩之以令众士,二也;臣有二女,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三也;臣与男玚不顾死亡,为国效命,四也;河北新附,节度使皆握强兵,臣抚绥以安反侧,五也;臣说谕回纥,使赴急难,天下既平,送之归国,六也。”、“子仪先已被猜,臣今又遭诋毁,弓藏鸟尽,信匪虚言。陛下信其矫诬,何殊指鹿为马!”,代宗遣宰相裴遵庆慰问,仆固怀恩见到裴遵庆之后,抱着他的脚大哭,裴遵庆让他入朝,但怀恩的副将范志诚反对,最后仆固怀恩因害怕被杀,不敢上朝明志。遂遣子仆固玚去攻打辛云京,云京大败,又攻榆次,仆固玚攻打榆次不利,被手下杀死。仆固怀恩的母亲责怪他不该造反,提刀追着要杀他,“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射三军”。
广德二年(764年),十月仆固怀恩竟勾结吐蕃、回纥,三十万大军兵犯晞州、奉天,震惊长安,郭子仪率兵抵御。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代宗去世,再度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郭子仪率兵抵御。不久怀恩病死军旅,后吐蕃、回纥大军为郭子仪所平定。代宗听到消息后,遗憾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6:17:42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陈敬瑄
陈敬瑄(?-893年4月26日),唐朝将领,因是唐僖宗一朝当权宦官田令孜之兄而得以控制西川。唐僖宗之弟继位为唐昭宗后召他,他起兵抗命。最后被王建败杀,王建吞并了他的领地后建立五代十国之一的前蜀。
背景和早期经历
陈敬瑄生年不详。据《资治通鉴》,他的家族来自许州。他出身贫贱,最初只是饼师。他至少有两个弟弟,一个叫陈敬珣,另一个很小就做了宦官并被田姓宦官收养,就是后来的田令孜。他可能还有两个哥哥,因为田令孜曾称他为三哥。
唐僖宗(873年 - 888年在位)初年,田令孜因和僖宗关系亲密而大权在握,甚至被僖宗呼为“阿父”。许州是忠武军首府,田令孜想让陈敬瑄在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帐下服役,被崔安潜拒绝。田令孜就让陈敬瑄来长安效力左神策军,几年内升他为左金吾卫将军。
任西川节度使
唐僖宗到成都前
大约880年,唐僖宗治下的帝国受到农民起义军的威胁,尤其是黄巢起义军。田令孜害怕起义军攻打长安,便制定了逃往蜀地的计划。他推荐陈敬瑄和自己信任的三员左神策军将领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为蜀地三镇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节度使候选。僖宗为他们四人举办了一场马球赛,约定胜者成为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在比赛中胜出,于是成为西川节度使,取代了当时在任的崔安潜。杨师立成为东川节度使,牛勖成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由于陈敬瑄出身卑微,又没有名声,当得知他被任为新节度使时,西川百姓震惊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陈敬瑄是谁。青城的一个术士趁机诈称陈敬瑄,到达官署,下达命令。但将领瞿大夫指出术士是假冒的,将其捕杀,这时陈敬瑄尚未就任。陈敬瑄上任后,谨慎小心,善于抚慰下属。
881年新年前后,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被迫逃往山南西道首府兴元,以求牛勖保护。当陈敬瑄得知僖宗出逃,他召来监军宦官梁处厚,哭着计划迎接僖宗来西川首府成都府,并为僖宗重修行宫。他派3000军队去兴元护驾。兴元粮食短缺,田令孜说服僖宗驾临成都。僖宗派宫仆先行,自己则缓缓前来。宫仆看到陈敬瑄修复的行宫后,出言强横,称成都为蛮荒之地。为了镇住宫仆,陈敬瑄将出言强横的宫仆捕杀。他亲自去鹿头关迎僖宗入成都。僖宗封他为检校左仆射并授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荣衔。
唐僖宗在成都期间
僖宗到成都后,首先犒赏西川军,但安定后却频繁犒赏随驾的御林军,不再犒赏西川军了,西川军因此怨恨。在田令孜的一次宴席上,将领郭琪公然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公平赏赐;田令孜想毒杀郭琪,郭琪却没死,发动兵变,事败出逃,但陈敬瑄保全了郭琪的家属。
然而,陈敬瑄在西川的统治是严酷的,他派人监视本地官员,此举导致资阳镇将谢弘让惨遭冤杀。前叛将阡能因谢洪让惨死,拒绝重新归附,占据邛州、雅州,对抗陈敬瑄。陈敬瑄派军讨伐阡能,最初无功。882年夏,唐僖宗又加陈敬瑄为检校司徒,授予更高级的宰相荣衔——侍中,封梁国公,并任其弟陈敬珣为阆州刺史。
但因为陈敬瑄派去平叛的指挥使杨行迁不但不能平叛,还杀良冒功,阡能叛军势头越来越大,当年秋已经超出了陈敬瑄的控制。韩秀升和屈行从也在三峡地区叛变,切断了西川的东线补给。陈敬瑄派将领庄梦蝶平叛,也无功。
同年冬,阡能叛军继续壮大,进入蜀州。陈敬瑄派高仁厚替代杨行迁。高仁厚宣布叛军投降者一概赦免,叛军崩溃。高仁厚俘虏阡能,将其与其余四名叛首及主要智囊张荣一同处决,但没有采取其余的报复行为,陈敬瑄也予以认可,并任高仁厚为眉州防御使。
883年春,庄梦蝶屡败于韩秀升、屈行从叛军,陈敬瑄又派高仁厚去三峡攻击叛军。高仁厚击败叛军,恢复了西川的东线补给。
在成都的僖宗在陈敬瑄建议下,同意和南诏和亲。在南诏皇帝隆舜坚持下,僖宗封宗室女为安化公主,嫁给隆舜。
同时,宰相郑畋指出荣誉宰相不应高于实际宰相,拒绝陈敬瑄享有高于宰相的荣誉,两人因此陷入冲突。883年初唐军收复长安后,僖宗准备回京。在陈敬瑄和田令孜挑唆下,先前反叛郑畋后又重归朝廷的凤翔节度使李昌言坚持不让郑畋经过凤翔。郑畋于是辞职。随后陈敬瑄被授予中书令,封颍川郡王,实封四百户。
这时,先前和田令孜关系亲密的杨师立开始不满田令孜和陈敬瑄对皇帝的控制,听闻陈敬瑄承诺让高仁厚当东川节度使的传言后更为不满。884年春,田令孜知悉杨师立不满,担心他兵变,召他回朝任位置很高却几乎无所任事的右仆射。杨师立抗命,起兵对抗陈敬瑄。僖宗剥夺了杨师立的一切头衔,命高仁厚反击。高仁厚击败杨师立部将郑君雄,兵围东川首府梓州。同年夏,郑君雄反叛杨师立,杨师立自杀,高仁厚占领东川。东川平定后,僖宗于885年春启程离开成都,返回长安。陈敬瑄送驾直至汉州。
唐僖宗离开成都后
唐僖宗回京后,田令孜继续控制朝政,让陈敬瑄不仅有权监督西川,还监督东川、山南西道和三峡地区。
885年末,田令孜在河中盐池的控制权问题上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发生争执,他想调走王重荣,被王拒绝。随后王重荣及其盟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田令孜所部及其盟友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李昌言之弟和继任者)交兵,田令孜一方大败,田挟持僖宗弃长安逃奔兴元。随后朱玫和李昌符也反叛僖宗,朱玫甚至另立襄王李煴为帝。由于自己和王重荣的冲突激起了公愤,田令孜自知无法继续擅权,辞去神策军中尉一职,自任西川监军,以求投靠陈敬瑄。接替他的杨复恭则和王重荣、李克用和解,朱玫、李煴被杀,僖宗也回到长安。
这时,陈敬瑄怀疑高仁厚会反对自己。正逢时任遂州刺史的郑君雄反叛,占领汉州,攻打成都。陈敬瑄命部将李顺之迎战,杀了郑君雄。陈敬瑄又调兵遣将奇袭高仁厚,将他也杀害了。但他已不能控制东川,因为僖宗随后任神策军将领顾彦朗为新任东川节度使,陈敬瑄也未作抗拒。
887年春,已回京的僖宗下诏剥夺田令孜的一切头衔,流放端州。但由于田令孜正在陈敬瑄庇护下,诏令沦为一纸空文。
同年冬,陈敬瑄觉察到顾彦朗和前神策军军官王建可能联手对付他。王建原为田令孜义子,此时却已擅自占据阆州。田令孜建议召王建来成都为陈敬瑄效力,陈敬瑄同意了。田令孜便写信召王建。王建把家属留在梓州顾彦朗身边,前往成都。但当王建到鹿头关时,陈敬瑄的幕僚李乂警告他要小心王建,陈敬瑄后悔了,想阻止王建。王建却不顾阻拦,直奔成都,于路击败陈敬瑄所部。他攻占汉州,将其交给顾彦朗之弟顾彦晖,又和顾彦朗进攻成都,未能攻克。僖宗派宦官调停,但陈敬瑄和王建都不接受。据记载,此次王建讨伐陈敬瑄对西川十二州都造成了大损,西川向朝廷纳贡的道路就此断绝。
888年春,唐僖宗崩,其弟长期讨厌田令孜的唐昭宗继位。王建仍然不能攻克成都,便上表昭宗,请求朝廷新派西川节度使,愿为新节度使效力。顾彦朗也作了类似上表。昭宗任宰相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并下诏召陈敬瑄回京任神策军左龙武统军。陈敬瑄不但抗命,还准备向韦昭度开战。昭宗因此剥夺了陈敬瑄的一切头衔。一说当时在西川真正说了算的其实是田令孜,一切重要决策均出自他手。昭宗任韦昭度为西川行营招讨制置使,作为讨伐陈敬瑄的主帅,由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为副帅)、顾彦朗(为行军司马)、王建协助,并从西川划出四州设立永平军,任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对抗朝廷
890年春,王建开始包围邛州,想把它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陈敬瑄采取的一切试图解邛州之围的措施都被王建挫败。同年秋,邛州被王建攻克。王建让张琳留守,自己仍回成都继续围城。为了筹集军费,陈敬瑄大增税赋,残酷惩罚富人,百姓为之所苦。
891年春,韦昭度未能攻克成都,官军又新败于李克用,昭宗决定停止西川战事。他恢复陈敬瑄的官爵,召回韦昭度,命顾彦朗和王建各归本镇。这时,被围的成都已经闹饥荒到了人相食的地步,王建不愿就此放弃。他试图说服韦昭度不顾昭宗命令继续作战,不果,便杀了韦的亲信骆保,吓得韦把官军指挥权交给了王建,只身回京。王建继续围困成都。
同年秋,成都进一步陷入绝境,来自依附田令孜的威戎节度使杨晟的唯一补给线被王建切断。陈敬瑄出自家钱财救济百姓,招募壮士收割小麦。有百姓去王建的营垒买卖食盐,不能禁止,官员请求杀了他们,陈敬瑄说:“百姓饥饿,我没法照顾,让他们求生吧。”当陈敬瑄鼓励军队继续抵抗时,士兵已经不听从了。田令孜私下谒见王建请降,王建同意了。随后,王建被任为西川节度使,仍然像父亲一样对待田令孜,任陈敬瑄之子陈陶为雅州刺史,将陈敬瑄也安置在雅州。
身亡
892年,王建免去陈陶的雅州刺史之职,安置陈敬瑄于新津,由新津的租赋供养陈敬瑄一家。但他又不停上表昭宗,请求处决陈敬瑄和田令孜。昭宗一直没批准,王建便打算自行其是。893年夏,他诬告陈、田谋反,在新津处决陈敬瑄。陈敬瑄早怀疑王建要杀他,预先在腰带里藏了毒药,想在被处决前服毒自杀,但当他被捕时,却发现毒药已经没有了。他最终被斩首。
董秦
李忠臣(?-784年),原名董秦。幽州蓟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奋,为节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乱时,随史思明攻打河阳,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肃宗召至京师,赐名李忠臣,赐良马、甲第。时立有战功,大败奚族首领阿布离。郭子仪军攻相州时,诸军皆溃,惟独李忠臣独胜。李忠臣对下贪暴凶淫,曾为辛京杲死罪开脱。任淮西节度使,与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参与唐平李灵曜汴州之战,忠臣与马燧合军,进军汴州南,攻破李灵曜部。
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后,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之争功,忠臣击杀之;忠臣又打算杀害刘昌,刘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历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驱逐,783年,拥立朱泚称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高骈
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中国唐朝后期军事将领,后封渤海郡王。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先世为渤海国人,迁居幽州。
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期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唐懿宗初年,高骈在边疆统兵防范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在朱叔明手下任侍御时,“一箭贯双雕”,被称为“落雕侍御”。咸通五年(864年),因安南(今越南)被南诏所侵,朝廷任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负责到安南地区对南诏作战。高骈成功击败南诏军。七年(866年),高骈镇守安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移镇西川节度使,骈素称严苛,严刑峻罚,滥杀无辜;亦有才干,时值南诏大举向唐进攻,并以“木荚书” 威胁高骈要“借锦江饮马”,高骈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工事。又在境上驻扎重兵,逼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转危为安。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队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高骈命崔致远撰写檄文《讨黄巢书》,遣将领张璘、梁缵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张璘。七月,飞渡长江。
高骈慑于黄巢威势,又与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割据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关系。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有诗才,听到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写诗《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讽之:“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同年,朝廷罢免高骈。
高骈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吕用之专断独行,上下离心,猛将如梁缵、陈珙、冯绶、董瑾、俞公楚、姚归礼等皆为所忌,淮南将领毕师铎恐惧,中和五年(885年)遂反,召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光启三年(887年),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高骈派人向杨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骈被囚,不久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得知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后发兵杀秦、毕二人。高骈能作诗,《唐诗纪事》称他的诗“雅有奇藻”。罗隐曾写诗讽刺高骈好神仙之术。
王行瑜
王行瑜(?-895年),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位淳化县西北)人。唐末将领。
最早是宁(今彬县)节度使朱玫的部将,提为列校。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朱玫立李煴为帝,改元建贞,令他带兵五万追击凤翔(治今陕西风县东北)的唐僖宗。光启二年十二月,王行瑜倒戈杀朱玫、李符,又纵兵大掠,时值寒冬,冻死的百姓横尸蔽地。僖宗命行瑜为邠宁节度使。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与节度使李茂贞联合攻取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隔年又逼昭宗杀宦官西门君遂及宰相杜让能。昭宗赐行瑜铁券。
乾宁二年(895年)侍中兼中书令王行瑜擅权,要求担任尚书令,韦昭度密奏:“太宗以尚书令执政,遂登大位,自是不以授人臣。惟郭子仪以大功拜尚书令,终身避让。行瑜安可轻议!”。于是帝命李溪(一作李谿)为相。王行瑜大恨,联合李茂贞及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杀韦昭度、李溪,谋废昭宗。李克用率军南下勤王,十一月,李罕之克龙泉镇。王行瑜逃往梨园寨(今淳化县城),再逃回邠州,向李克用请降被拒。行瑜弃城逃往庆阳,为其部下所杀。传首京师。
朱玫
朱玫(?-886年),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人。唐末军阀。
原为戍将,881年官至邠州(今陕西省彬县)节度使。883年春唐僖宗重返长安后,授朱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僖宗改邠宁为静难。中和五年(885年)三月,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交恶。光启二年(886年),王重荣上书列举田令孜十大罪状。田令孜调拨禁军,引鄜州(今陕西富县)、延州(今陕西延安)、灵州(今宁夏灵武)诸道军,令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讨伐王重荣。朱玫反而联合李克用、王重荣、李昌符反抗田令孜。令孜乃纵火焚烧坊市和宫室,挟僖宗逃往凤翔(今陕西凤翔)。朱玫拥李煴为帝,他则自任侍中,专断朝政,又派王行瑜追击僖宗,王行瑜倒戈杀朱玫。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6:18:40
列传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母阿史德氏。父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为突厥巫师,信仰祆教。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人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崛起
禄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胡姓)。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初为互市马牙郎(大概是商人交易时的翻译)。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御使,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与宠信。开元二十九年,官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年)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又受封为东平郡王。
禄山晚年十分肥胖,重三百多斤,曾经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叛变
然而至玄宗统治晚期,朝廷内部开始有劣币逐良币之象,唐朝国势由极盛进入中衰,对边军统领的管制逐渐松动,对禁军的训练也稍微松弛。安禄山在各边军中势力最强大、管区最完整,他洞悉内情,遂有轻朝廷之心。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后,他在朝中失去了可以倚赖的对象。安本想在玄宗驾崩后再行叛乱。但新任的宰相杨国忠与群臣不和,其中为了争宠,杨、安两人关系最恶,深感不安又对帝位抱有幻想的安禄山遂阴谋叛唐。叛变前,他精选豢养同罗、奚、契丹降人八千为假子,称“曳落河”(胡语,意为壮士),皆骁勇善战;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处经商致财。天宝十四载,又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组成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挟三镇兵力,直指东都洛阳。太原有报疾驰赶到骊山,当时在骊山华清宫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禄山会叛变,但叛变的消息不断传来,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派人传来情报,玄宗大梦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错误的战略下,安禄山的铁骑军团攻陷东都洛阳,次年正月便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于解除长安之危,又在错误的军事认知下,处斩两位名将封常清与高仙芝,此令震动唐军。尔后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将哥舒翰统帅唐军东出潼关。深明唐玄宗战略错误的哥舒翰,计划以拖制变,最后却被唐玄宗认为怯战,因而在无从建言的无奈中,含泪与安禄山决战,果然大败。唐朝在边军与地方驻军来不及应变的情势下,安禄山大军压境,进入首都圈。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领近卫兵团逃出京城,群龙无首的西京长安因此陷落。从此,唐朝节度使的地位高涨,半壁江山亦陷于长期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后,并未公布其死讯,只称他传位于安庆绪,尊其为太上皇。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
遇刺身亡
757年正月,安禄山患眼疾,看不见东西,脾气暴躁,经常打人,手下的严庄经常被打,怀恨在心,而安庆绪因怀疑自己不是安禄山的继承人,就唆使严庄挑拨宦官契丹人李猪儿,一日,严庄持刀和李猪儿进入帐中,安庆绪在帐外,李猪儿用大刀砍中躺在床上的安禄山的肚子,安禄山摸索床头的刀而不得,撼幄帐大呼曰:“是我家贼!”腹肠已数斗流在床上,言讫气绝。
妻子
康夫人
段皇后
子
1.安庆宗,756年被唐玄宗处死
2.晋王安庆绪,756年封,后称帝
3.安庆恩
4.郑王安庆和,756年封,758年被唐肃宗处死
5.安庆余
6.安庆则
7.安庆光
8.安庆喜
9.安庆祐
10.安庆长
安庆绪
安庆绪(?-759年)是中国唐代的军人,大燕政权宗室、皇帝;他是唐东平郡王、东北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次子,初名仁执,后为唐帝李隆基赐名庆绪。史载安庆绪性情懦弱,言词无序,但擅长骑射,为父任都知兵马使;父亲叛唐自立后,被封为晋王,后来弑父、袭称燕帝,最终死于部将史思明之手。
757年(唐至德二载;燕圣武二年)正月,安庆绪弑父自立,改元载初(后又改天成);他命大将史思明回守范阳(今河北保定及北京市一带),留蔡希德等继续围攻太原。同年,长安、洛阳相继为唐军收复,庆绪退据邺(今河南安阳),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据守范阳的史思明。由于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多归史思明统辖,庆绪不安、谋除之;史思明遂以所领十三郡兵八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不久,史思明受唐廷猜忌,复叛。
758年(唐乾元元年;燕天成二年)九月以降,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二十余万围困于邺,各地唐军且陆续增援;庆续不得已,以皇位相许,向史思明乞援。同年冬,史思明亲率十三万大军自范阳南下邺城,终于翌年(759年)三月击退唐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邺城之战);唐军撤退后,安庆绪旋为史思明所弑,兄弟四人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一并遇害。事后,史思明接收安氏部队,返回范阳自称大燕皇帝,然后谥庆绪为“哀皇帝”,后又降为“进刺王”。
崔乾祐
崔乾祐,安禄山大将。
安禄山命部将崔乾祐率部入据陕郡,进逼潼关,一时强攻不下,暂时退居陕郡。十五年六月,哥舒翰与崔乾祐于灵宝(今河南省西部)一战,南边靠山,北洮黄河,中间为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祐预先伏兵南面山上,先遣4000散兵诱敌,或进或退。哥舒翰见崔乾祐兵少,在黄河船上大笑,命令大军冒进,于是唐军进入隘路。崔乾祐命人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通道,唐军被烟焰所呛,一路大溃。灵宝一战,唐军全军覆没,哥舒翰被俘。
安禄山命崔乾祐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至德二载(圣武二年,757年)二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袭取河东,子仪遣密使进入河东,约为内应。十一日夜,河东司户韩昱等翻越河东城,迎接官军,郭俊等自城内杀出,内外夹攻。崔乾祐在梦中惊醒,逃往城北,不能抵敌,逃到安邑(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镇),安邑百姓先开城门迎接军队,再闭门反击乾祐军。崔乾祐在城外见状不妙,再向白迳岭(山西省运城市西南)逃去,河东遂平,史称河东之战。崔乾祐退保蒲津。三月,子仪大破崔乾祐于潼关,乾祐退保蒲津(今陕西大荔东)。史思明弑杀安庆绪时,命左右杀其四弟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
史朝义
史朝义(?-763年),中国唐朝突厥族人,生于宁夷州,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史思明长子。
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他率军守冀州、相州,后759年史思明称帝并杀安庆绪,他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年)他率兵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氏、太子史朝英等数十人。762年唐朝军队借回纥兵之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众叛亲离,尤其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势单力孤最后自杀而死。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中国唐朝突厥族人,初名窣干。与安禄山同乡,其貌不扬,懂六蕃语。是唐朝藩镇割据之一,也是大燕皇帝——燕顺天帝。他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人之一。
史料载史思明“姿癯露,鸢肩伛背,廒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随安禄山讨契丹,遭到大败。安禄山长于政治、不知军事,史思明长于军事,安禄山招将得史思明,也是促成安禄山更增信心决定反叛的主因之一。
天宝十一年(752年),因安禄山推荐,任平庐节度都知兵马使,与田承嗣同为大将。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以卒三千人授史思明,思明出河北、克常山,俘太守颜杲卿。李光弼、郭子仪军至河北,屡败思明。至德二年(757年),思明进攻,并围李光弼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安禄山死,奉安庆绪之命返范阳,封为郡王。安庆绪谋除思明,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寻机除掉史思明,史思明便把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人囚禁起来,又以所领十三郡及兵八万降唐。肃宗封史思明为归义王,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宰相张镐以为是诈降,肃宗不听,派乌承恩去幽州犒劳史思明,同时监视其言行。乌承恩妄度上意,竟擅自策反史思明,半年后,思明杀乌承恩复叛。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率军大败唐九节度使之军,杀安庆绪,四月,自称“大燕皇帝”、“大圣周皇帝”、“应天皇帝”,改元顺天,以周贽为相。同时以范阳为燕京,洛阳为周京,长安为秦京。上元二年三月,为长子史朝义所杀害。
妻子
辛皇后
子
1.怀王史朝义
2.废太子史朝英
3.史朝清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6:19:20
列传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李希烈
李希烈(?-786年),唐代燕州辽西人。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是李忠臣的族侄。
叛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希烈奉诏讨伐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并加封为南平郡王。六月,进驻随州,直捣襄阳,梁崇义兵败自杀。建中三年(782年),兼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淄青李纳,李希烈反与河北藩镇朱滔、田悦等勾结,据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并铸行军都统印。
称帝
建中四年正月,李希烈派部将李克诚袭击汝州(河南省临汝县),生擒别驾李元平,又遣大将董待名等攻取尉氏(今河南尉氏),围攻郑州(今河南郑州市),东都大震。建中四年(783年)十二月,攻入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兴元元年(784年)正月以汴州为大梁府,称楚帝,设置百官,任命孙广、郑贲、李缓、李元平为宰相,年号武成。
这时卢杞因嫉恨平原太守颜真卿,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去安抚李希烈,又任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颜真卿至汝州,李希烈反逼颜真卿投降,真卿不肯,被拘押。战火蔓延到河南,李希烈为刘玄佐所败,逃归蔡州。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于汝州。
泾原兵变
建中四年(783年)八月,李希烈发兵三万,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九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诏令泾原(今甘肃泾原)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不料爆发泾原兵变。德宗逃到汉中,并发布《罪己诏》。
覆灭
李希烈率兵五万围宁陵(今河南宁陵),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投降,李希烈引汴水灌城,濮州刺史刘昌坚守,浙西节度使韩滉派遗王栖曜救援,栖曜择三千弩手善游者,夜渡汴水,希烈竟不知。一早,发弓射死登城者,希烈即被击退。兴元元年十月,李希烈又派部将翟崇晖袭取陈州(今河南淮阳)。宋亳节度使刘洽遣陇右幽州节度使曲环等联兵三万,于陈州城西击破之,十一月,生擒翟崇晖,斩首三万五千级。贞元元年(785年)正月五日,颜真卿被杀。贞元二年(786年)初,李希烈连续进犯襄州、郑州,均被唐军击退。唐军收复汴州,希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四月,李希烈吃变质的牛肉致病,被部将陈仙奇使大夫(医生)陈山甫毒死,又杀其兄弟妻子七口,遂降唐,德宗命陈仙奇为节度使,吴少诚又杀陈仙奇。
朱泚
朱泚(742年-784年),唐朝武将。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南)。
朱泚与其弟朱滔同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朱希彩继任幽州节度使后,对其颇加信任。大历七年(772年),朱希彩被手下杀死后,朱滔率众推其为首,不久担任卢龙节度使。九年,入长安朝圣,由弟代领职务,自安史之乱以来,河北诸帅皆拥兵不朝,故朱泚至长安时,皇帝亲自慰劳,士民观者如堵。建中三年(782年),朱滔起兵反唐,朱泚因此被免去凤翔陇右节度使职务,留居长安。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哗变的士兵一起拥朱泚为帝,国号秦,年号应天;又于三个月后改国号为汉,称天皇元年,与朱滔呼应。朱泚要司农卿段秀实协助他继位,秀实竟抢下旁人的牙笏,对朱泚吐口水,大骂狂贼,举笏就打,最后被杀。
朱泚遣其将韩旻带兵,声言迎驾,实则进攻奉天,却兵败于李晟,逃往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原节度使田希鉴闭门不纳。有士兵杀姚令言,并砍下首级向田希鉴投降。朱泚率余众继续北逃驿马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至宁州彭原郡(今甘肃宁县),刺史夏侯英亦闭门拒绝。至彭原西城屯(今甘肃镇原县东)附近被其部将梁庭芬射落马下,后为韩旻所杀,首级被传送至梁州。
朱泚自立为帝后,李季兰呈诗给朱泚,有密切的书信来往,事变后,李季兰被德宗捕杀。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3-15 16:20:00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董昌
董昌(-896年),中国唐朝末年军阀之一,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王郢在浙西起兵反唐,董昌组织民团军抵御,战后以功升为石镜镇将,建立自己的军队。乾符六年(879年),率军抵抗黄巢,保全杭州,被高骈推荐为杭州刺史,中和三年(883年),董昌发兵入据杭州,从镇海军节度使周宝手中夺得统治权,同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展开对全浙的争夺。
光启二年(886年),董昌接纳部将钱镠的提议,率主力全军渡过钱塘江,彻底击溃刘汉宏,夺得越州,平定浙东,将杭州和杭州刺史职位让给钱镠。董昌经常向朝廷大量进贡,故一路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进爵陇西郡王。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二月初三,董昌因朝廷不封其为越王之故而反叛,在越州称帝,国号“大越罗平国”,年号顺天。董封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钱反而劝其去帝号,曰:“与其闭门作天子,与九族、百姓俱陷涂炭,岂若开门作节度使”。董不听,钱遂起兵讨伐之。董求救于杨行密,但钱不顾苏州被攻占,攻破越州城池。董率军在内城固守,钱遂伪造朝廷诏书,令其投降。董中计投降,后在押往杭州途中自杀(一说被杀)。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时人。初为盐帮首领,后成叛乱军首领,曾自立为王,后为帝,尊号为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国号大齐,史称黄巢之乱。黄巢退败时死于部下之手。野史有称“黄巢杀人八百万”恶名。
生平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进士不第,又被朝廷暴政剥削。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响应王仙芝起事。
黄巢转战各地;最初在山东徐州、河南,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州)、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又陷汝州(治今河南汝州),东都洛阳震动。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7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877年-880年)。
乾符六年878年,黄巢兵团血洗泉州,劫杀富商万人,此起劫掠沿海,挥兵入广东,攻占新兴城市潮州;乾符七年(879年),向朝廷讨封广州节度使不成,大怒攻克广州,控制岭南,在广州大肆滥杀无辜,包括阿拉伯、犹太、波斯等穆斯林商人在内被杀者有十二万,财宝掠夺一空(屠杀穆斯林商人一事不见于中文史籍)。春夏之际,岭南大疫,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三四”。10月又北上,广明元年(880年)渡过淮河,年底攻下东都洛阳,“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年底越潼关天险。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原朝官员,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罢之。又没收富家财产,号称“淘物”;离开退出长安,后又怨恨城中百姓帮助官军追击,第二次攻占长安并屠城,血流成河,谓之“洗城”。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中和二年(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大将朱温叛变降唐,沙陀族李克用又率援军助唐,率兵一万余人南下,黄巢于中和三年四月撤出长安,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守将秦宗权战败投降,六月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遭遇顽强抵抗,中和三年转战山东。中和四年(884年)三月,朱温大败黄巢于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黄巢的手下李谠、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等投降朱温,黄巢残部向东北逃亡,又遇李克用于封丘(今河南封丘),时遭大雨,黄巢集散兵近千人奔兖州,“克用军昼夜驰,粮尽不能得巢,乃还。”。六月十五日,武宁节度使时溥派李师悦率兵万人,与降将尚让紧追其后。是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为部下林言所杀(一说自杀,也有黄巢最后出家的说法)。清代学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黄巢死后,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不久朱温受禅,建立大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评价
黄巢本并无夺取天下之雄才大略,亦曾数次兵临绝境,但因朝廷无信,藩镇割据,成就了黄巢最后直捣长安。但黄巢残暴毒虐,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军队军纪差,攻克长安之后不思进取,未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未建立后方根据地,最后被唐军击败。
影响
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入江西,经浙东,从山东转战广州,再由广州回攻洛阳,破潼关,攻下首都长安,祸延十余省,切断唐室江南运河的经济命脉,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最后由朱全忠受禅。唐室实亡于黄巢起兵。
诗
黄巢今有传诗两首:《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疑另有后人伪作《自题像》。
施耐庵的《水浒传》三十九回中宋江在浔阳江畔浔阳楼上倚阑畅饮,感恨伤怀,写出了《西江月》,又题写了四句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秦宗权
秦宗权(?-889年),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中国唐末军阀。以残暴著名。
生平
早年在许州担任牙将。广明元年(880年),趁军乱占据蔡州。同年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奔四川,宗权以蔡州军从监军杨复光打击黄巢。后兵败投降黄巢,仍称蔡州节度使,进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刺史赵犨坚守,久不能下。朱温率军来救,亦不能取胜,双方僵持日久,朱温复求救于李克用,中和四年(884年)克用率沙陀和汉兵五万人赴援,遂解陈州之围。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黄巢在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兵败而死。宗权乃据蔡州称帝,四处劫掠,史载“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其残暴甚于黄巢,行军时用车载着盐尸充作军粮,四处掳掠百姓小民,任意烹食。光启三年(887年)宗权全力进攻汴州,朱温合四镇兵力,屡败秦宗权,其势稍衰,龙纪元年(889年),宗权为部将郭璠逮捕,送给朱温,同年送往长安,斩于独柳下。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3:28
新唐书地理志
○羁縻州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其后或臣或叛,经制不一,不能详见。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三。又有党项州二十四,不知其隶属。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4:08
○关内道
突厥州十九,府五:
定襄都督府,贞观四年析颉利部为二,以左部置,侨治宁朔。领州四: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阿德州以阿史德部置。执失州以执失部置。苏农州以苏农部置。拔延州右隶夏州都督府云中都督府,贞观四年析颉利右部置,侨治朔方境。领州五: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舍利州以舍利吐利部置。阿史那州以阿史那部置。绰州以绰部置。思壁州白登州贞观末隶燕然都护,后复来属。桑乾都督府,龙朔三年分定襄置,侨治朔方。领州四: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郁射州以郁射施部置,初隶定襄,后来属。艺失州以多地艺失部置。卑失州以卑失部置,初隶定襄,后来属。叱略州呼延都督府,贞观二十年置。领州三: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三。贺鲁州,以贺鲁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后来属。葛逻州,以葛逻、挹怛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后来属跌州初为都督府,隶北庭,后为州,来属。
右隶单于都护府。
新黎州贞观二十三年以车鼻可汗之子羯漫陀部置。初为都督府,后为州。浑河州永徽元年,以车鼻可汗余众歌逻禄之乌德鞬山左厢部落置。狼山州永徽元年以歌逻禄右厢部落置,为都督府,隶云中都护。显庆三年为州,来属。坚昆都督府,贞观二十三年以沙钵罗叶护部落置。右隶安北都护府。
回纥州十八,府九。贞观二十二年分回纥诸部落置。
燕然州以多滥葛部地置,初为都督府,及鸡鹿、鸡田、烛龙三州,隶燕然都护。开元元年来属,侨治回乐。鸡鹿州以奚结部置,侨治回乐。鸡田州以阿跌部置,侨治回乐。东皋兰州以浑部置,初为都督府,并以延陀余众置祁连州,后罢都督,又分东、西州,永徽三年皆废。后复置东皋兰州,侨治鸣沙。烛龙州贞观二十三年析瀚海都督之掘罗勿部置,侨治温池。燕山州侨治温池。右隶灵州都督府。
达浑都督府,以延陀部落置,侨治宁朔。领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嵠弹州永徽中收延陀散亡部落置。鹘州低粟州。安化州都督府侨治朔方。宁朔州都督府侨治朔方。仆固州都督府侨治朔方。右隶夏州都督府。
榆溪州以契芯部置。寘颜州以白部置。居延州以白别部置。稽落州本高阙州,以斛萨部置。永徽元年废高阙州,更置稽落州,后又废,三年以阿特部复置。余吾州本玄阙州,贞观中以骨利干部置,龙朔中更名。浚稽州仙萼州初隶瀚海都护,后来属。瀚海都督府以回纥部置。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置。幽陵都督府以拔野古部置。龟林都督府贞观二年以同罗部落置。坚昆都督府以结骨部置。右隶安北都护府。
党项州五十一,府十五:贞观三年,酋长细封步赖内附,其后诸姓酋长相率亦内附,皆列其地置州县,隶松州都督府。五年又开其地置州十六,县四十七;又以拓拔赤词部置州三十二。乾封二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
清塞州归德州侨治银州境。兰池都督府芳池都督府相兴都督府永平都督府旭定都督府清宁都督府忠顺都督府宁保都督府静塞都督府万吉都督府乐容州都督府,领州一:东夏州静边州都督府,贞观中置,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之境。领州二十五:布州北夏州思义州思乐州昌塞州吴州天授二年置吴、朝、归、浮等州。朝州「朝」一作「彭」。归州「归」,一作「阳」。浮州祐州贞观四年置,领县二:廓川,归定。卑州西归州嶂州贞观四年置。县四:洛平,显川,桂川,显平。餝州开元州归顺州本在山南之西,宝应元年诣梁州刺史内附。淳州贞观十二年以降户置于洮州之境,并置素恭、乌城二县。开元中废,后为羁糜。乌笼州恤州嵯州贞观五年置。县一:相鸡。相鸡本隶西怀州,贞观十年来属。盖州本西唐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四:湘水,河唐,曲岭,祐川。悦州回乐州乌掌州诺州贞观五年置。县三:诺川,德归,篱渭。右隶灵州都督府。
芳池州都督府,侨治怀安,皆野利氏种落。领州九:宁静州种州玉州贞观五年置。县二:玉山,带河。濮州林州尹州位州贞观四年置。县二:位丰,西使。长州宝州。宜定州都督府,本安定,后更名。领州七:党州桥州贞观六年置。乌州西戎州贞观五年以拓拔赤词部落置。初为都督府,后为州,来属。野利州米州还州。安化州都督府,领州七:永和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贞观六年置,八年更名台州,后复故名。琮州儒州本西盐州,贞观五年以拓拔部置,治故后魏洪和郡之蓝川县地,八年更名。开元中废,后为羁縻。右隶庆州都督府。
吐谷浑州二:
宁朔州初隶乐容都督府,代宗时来属。右隶夏州都督府;浑州仪凤中自凉州内附者,处于金明西境置。右隶延州都督府。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4:47
○河北道
突厥州二:
顺州顺义郡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灵之境;又置北开、北宁、北抚、北安等四州都督府。六年顺州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又分思农部置燕然县,侨治阳曲;分思结部置怀化县,侨治秀容,隶顺州;后皆省。祐、化、长及北开等四州亦废,而顺州侨治幽州城中。岁贡麝香。县一:宾义。瑞州本威州,贞观十年以乌突汗达干部落置,在营州之境。咸亨中更名。后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县一:来远。右初隶营州都督府,及李尽忠陷营州,以顺州隶幽州都督府,徙瑞州于宋州之境。神龙初北还,亦隶幽州都督府。
奚州九,府一:
鲜州武德五年析饶乐都督府置。侨治潞之古县城。县一:宾从。崇州武德五年析饶乐都督府之可汗部落置。贞观三年更名北黎州,治营州之废阳师镇。八年复故名。后与鲜州同侨治潞之古县城。县一:昌黎。顺化州县一:怀远。归义州归德郡总章中以新罗户置,侨治良乡之广阳城。县一:归义。后废。开元中,信安王祎降契丹李诗部落五千帐,以其众复置。
奉诚都督府,本饶乐都督府,唐初置,后废。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奚可度者部落更置,并以别帅五部置弱水等五州。开元二十三年更名。领州五:弱水州以阿会部置。祁黎州以处和部置。洛环州以奥失部置。太鲁州以度稽部置。渴野州以元俟析部置。
契丹州十七,府一:
玄州贞观二十年以纥主曲据部落置。侨治范阳之鲁泊村。县一:静蕃。咸州本辽州,武德二年以内稽部落置。初治燕支城,后侨治营州城中。贞观元年更名。后治良乡之石窟堡。县一:威化。昌州贞观二年以松漠部落置,侨治营州之静蕃戍。七年徙于三合镇,后治安次之故常道城。县一:龙山。师州贞观三年以契丹、室韦部落置,侨治营州之废阳师镇,后侨治良乡之东闾城。县一:阳师。带州贞观十年以乙失革部落置。侨治昌平之清水店。县一:孤竹。归顺州归化郡本弹汗州,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开元四年更名。县一:怀柔。沃州载初中析昌州置。万岁通天元年没于李尽忠,开元二年复置。后侨治蓟之南回城。县一:滨海。信州万岁通天元年以乙失活部落置。侨治范阳境。县一:黄龙。青山州景云元年析玄州置。侨治范阳之水门村。县一:青山。
松漠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契丹窟哥部置,其别帅七部分置峭落等八州。李尽忠叛后废,开元二年复置。领州八:峭落州以达稽部置。无逢州以独活部置。羽陵州以芬问部置。白连州以突便部置。
徒何州以芮奚部置。万丹州以坠斤部置。疋黎州以伏部置。赤山州以伏部分置。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5:07
○归诚州
靺鞨州三,府三:慎州武德初以涑沫、乌素固部落置。侨治良乡之故都乡城。县一:逢龙。夷宾州乾符中以愁思岭部落置,侨治良乡之古广阳城。县一:来苏。黎州载初二年析慎州置。侨治良乡之故都乡城。县一:新黎。黑水州都督府开元十四年置。渤海都督府安静都督府右初皆隶营州都督,李尽忠陷营州,乃迁玄州于徐、宋之境,威州于幽州之境,昌、师、带、鲜、信五州于青州之境,崇、慎二州于淄、青之境,夷宾州于徐州之境,黎州于宋州之境,在河南者十州,神龙初乃使北还,二年皆隶幽州都督府。
降胡州一:
凛州天宝初置,侨治范阳境。右隶幽州都督府。
高丽降户州十四,府九太宗亲征,得盖牟城,置盖州;得辽东城,置辽州;得白崖城,置岩州。及师还,拔盖、辽二州之人以归。高宗灭高丽,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后所存州止十四。初,显庆五年平百济,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麟德后废:南苏州盖牟州代那州仓岩州磨米州积利州黎山州延津州木底州安市州诸北州识利州拂涅州拜汉州新城州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卫乐州都督府舍利州都督府居素州都督府越喜州都督府去旦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右隶安东都护府。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6:10
○陇右道
突厥州三,府二十七:
皋兰州贞观二十二年以阿史德特健部置,初隶燕然都护,后来属。兴昔都督府右隶凉州都督府。
特伽州鸡洛州开元中又有火拔州、葛禄州,后不复见。
濛池都护府贞观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贺鲁部落置瑶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废。显庆二年禽贺鲁,分其地,置都护府二、都督府八,其役属诸胡皆为州。昆陵都护府匐陵都督府以处木昆部置。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骑施索葛莫贺部置。洁山都督府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双河都督府以摄舍提暾部置。鹰娑都督府以鼠尼施处半部置。盐泊州都督府以胡禄屋阙部置。阴山州都督府显庆三年分葛逻禄三部置三府,以谋落部置。大漠州都督府以葛逻禄炽俟部置。玄池州都督府以葛逻禄踏实部置。金附州都督府析大漠州置。轮台州都督府金满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处月部落置为州,隶轮台。龙朔二年为府。咽面州都督府初,玄池、咽面为州,隶燕然,长安二年为都督府,隶北庭。盐禄州都督府哥系州都督府孤舒州都督府西盐州都督府东盐州都督府叱勒州都督府迦瑟州都督府凭洛州都督府沙陀州都督府答烂州都督府右隶北庭都护府。
回纥州三,府一:带林州以思结别部置。金水州贺兰州卢山都督府以思结部置。右初隶燕然都护府,总章元年隶凉州都督府。
党项州七十三,府一,县一:
马邑州开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谷间。宝应元年徙于成州之盐井故城。右隶秦州都督府。
保塞州右隶临州都督府。
密恭县高宗上元三年为吐蕃所破,因废,后复置。右隶洮州。
丛州贞观三年置。县三:宁远,临泉,临河。崌州贞观元年以降户置。县二:江源,落稽。奉州本西仁州,贞观元年置,八年更名。县三:奉德,恩安,永慈。岩州本西金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三:金池,甘松,丹岩。远州本西怀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二:罗水,小部川。麟州本西麟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七:硖川,和善,剑具,硖源,三交,利恭,东陵。可州本西义州,贞观四年置,八年更名。县三:义诚,清化,静方。阔州贞观五年置。县二:阔源,落吴。彭州本洪州,贞观三年置,七年更名。县四:洪川,归远,临津,归正。直州本西集州,贞观五年置,八年更名。县二:集川,新川。肆州贞观五年置。县四:归唐,芳丛,盐水,磨山。序州贞观十年置。静州咸亨三年以内附部落置。轨州都督府贞观二年以细封步赖部置。县四:玉城,金原,俄彻,通川。以上有版。
研州探那州忄巳州毘州河州干州琼州犀州龛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阑州光州至凉州晔州思帝州统州谷邛州达违州万卑州慈州融洮州执州答针州税河州吴洛州齐帝州苗州始目州悉多州质州兆州求易州托州志德州延避州略州索京州柘刚州明桑州白豆州瓚州酋和州和昔州祝州索川州拔揭州鼓州飞州索渠州目州宝剑州津州柘钟州纪州微州以上无版。右初隶松州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祐、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乾封州归义州顺化州和宁州和义州保善州宁定州罗云州朝凤州以上宝应元年内附。永定州永泰元年以永定等十二州部落内附,析置州十五。宜芳州余阙。右阙。
吐谷浑州一:合门州右隶凉州都督府。
四镇都督府,州三十四。咸亨元年,吐蕃陷安西,因罢四镇,长寿二年复置。龟兹都督府,贞观二十年平龟兹置。领州九。阙。
毘沙都督府,本于阗国,贞观二十二年内附,初置州五,高宗上元二年置府,析州为十。领州十。阙。
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
疏勒都督府,贞观九年疏勒内附置。领州十五。阙。
河西内属诸胡,州十二,府二:
乌垒州和墨州温府州蔚头州遍城州耀建州寅度州猪拔州达满州蒲顺州郢及满州乞乍州妫塞都督府渠黎都督府西域府十六,州七十二龙朔元年,以陇州南由令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
月支都督府,以吐火罗叶护阿缓城置。领州二十五:蓝氏州以钵勃城置。大夏州以缚叱城置。汉楼州以俱禄犍城置。弗敌州以乌逻氈城置。沙律州以咄城置。妫水州以羯城置。盘越州以忽婆城置。忸密州以乌罗浑城置。伽倍州以摩彦城置。粟特州以阿捺腊城置。钵罗州以兰城置。双泉州以悉计蜜悉帝城置。祀惟州以昏磨城置。迟散州以悉蜜言城置。富楼州以乞施巘城置。丁零州以泥射城置。薄知州以析面城置。桃槐州以阿腊城置。大檀州以颊厥伊城具阙达官部落置。伏卢州以播萨城置。身毒州以乞涩职城置。西戎州以突厥施怛駃城置。篾颉州以骑失帝城置。叠仗州以发部落城置。苑汤州以拔特山城置。大汗都督府,以嚈哒部落活路城置。领州十五:附墨州以弩那城置。奄蔡州以胡路城置。依耐州以婆多楞萨达健城置。犁州以少俱部落置。榆令州以乌模言城置。安屋州以遮瑟多城置。罽陵州以数始城置。碣石州以迦沙纷遮城置。波知州以羯劳支城置。乌丹州以乌捺斯城置。诺色州以速利城置。迷蜜州以顺问城置。盻顿州以乍城置。宿利州以颂施谷部落置。贺那州以汗曜部落置。条支都督府,以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置。领州九:细柳州以护闻城置。虞泉州以赞候瑟颠城置。犁蕲州以据瑟部落置。崦嵫州以遏忽部落置。巨雀州以乌离难城置。遗州以遗兰部落置。西海州以郝萨大城置。镇西州以活恨部落置。乾陀州以缚狼部落置。天马都督府,以解苏国数瞒城置。领州二:洛那州以忽论城置。束离州以达利薄纥城置。高附都督府,以骨咄施沃沙城置。领州二:五翕州以葛逻犍城置。休蜜州以乌斯城置。脩鲜都督府,以罽宾国遏纥城置。领州十:毘舍州以罗漫城置。阴米州以贱那城置。波路州以和蓝城置。龙池州以遗恨城置。乌弋州以塞奔你逻斯城置。罗罗州以滥犍城置。檀特州以半制城置。乌利州以勃逸城置。漠州以鹘换城置。悬度州以布路犍城置。写凤都督府,以帆延国罗烂城置。领州四:嶰谷州以肩捺城置。泠沦州以俟麟城置。悉万州以缚时伏城置。钳敦州以未腊萨旦城置。悦般州都督府,以石汗那国艳城置。领双靡州。以俱兰城置。奇沙州都督府,以护时犍国遏蜜城置。领州二:沛隶州以漫山城置。大秦州以睿蜜城置。姑墨州都督府,以怛没国怛没城置。领栗弋州。以弩羯城置。旅獒州都督府,以乌拉喝国摩竭城置。昆墟州都督府,以多勒建国低宝那城置。至拔州都督府,以俱蜜国褚瑟城置。鸟飞州都督府,以护蜜多国摸逵城置。领钵和州。以娑勒色诃城置。王庭州都督府,以久越得犍国步师城置。
波斯都督府,以波斯国疾陵城置。右隶安西都护府。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38:07
○剑南道
诸羌州百六十八:
西雅州贞观五年置。县三:新城,三泉,石龙。蛾州贞观五年置。县二:常平,那川。拱州显庆元年以钵南伏浪恐部置。剑州永徽五年以大首领冻就部落置。右隶松州都督府。
涂州武德元年以临涂羌内附置,领临涂、端源、婆览三县。贞观元年州废,县亦省。二年析茂州之端源戍复置,县三:端源,临涂,悉邻。炎州本西封州,贞观五年开生羌置,八年更名。县三:大封,慕仙,义川。彻州贞观六年以西羌董洞贵部落置。县三:文彻,俄耳,文进。向州贞观五年以生羌置。县二:贝左,向贰。冉州本西冉州,贞观六年以徼外敛才羌地置,八年更名,九年第为冉州。县四:冉山,磨山,玉溪,金水。穹州本西博州,贞观五年以生羌置,八年更名。县五:小川,彻当,璧川,当博,恭耳。笮州本西恭州,贞观七年以白狗羌户置,八年更名。县三:遂都,亭劝,比思。蓬鲁州永徽二年,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檐莫等种落万余户内附,又析置州三十二。姜州恕州葛州勿州鞮州占州达州浪州邠州敛州补州赖州那州举州多州尔州射州鐸州平祭州时州箭州婆州浩州质州居州可州宕州归化州柰州竺州卓州右隶茂州都督府。思亮州杜州初汉州孚川州渠川州丘卢州祐州计州龙施州月乱州浪弥州月边州团州櫃州威川州米羌州右隶巂州都督府。当马州此下二十一州,天宝前置。林波州中川州林烧州钳矢州会野州当仁州金林州东嘉梁州西嘉梁州东石乳州西石乳州涉邛州汶东州费林州徐渠州强鸡州长臂州杨常州罗岩州初隶黎州都督,后来属。雉州椎梅州此下三十六州,开元后置。三井州束锋州名配州钳恭州斜恭州画重州罗林州笼羊州龙逢州敢川州惊川州檛眉州木烛州当品州严城州昌磊州钳并州作重州檛林州三恭州布岚州欠马州罗蓬州论川州让川州远南州卑庐州夔龙州耀川州金川州盐井州凉川州夏梁州甫和州橛查州右隶雅州都督府。
奉上州此下二十二州,开元前置。辄荣州剧川州合钦州蓬口州博卢州明川州胣皮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木属州河东州甫岚州昌明州归化州初隶巂州,后来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上贵州此下二十八州,开元十七年置。滑川州比川州吉川州甫萼州比地州苍荣州野川州邛冻州贵林州牒珍州浪弥州郎郭州上钦州时蓬州俨马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比蓬州剥重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护川州索古州此下三州,大和以前置。诺柞州柏坡州右隶黎州都督府。
诸蛮州九十二:皆无城邑,椎髻皮服,惟来集于都督府,则衣冠如华人焉。
南宁州汉夜郎地。武德元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治味。四年置总管府。五年侨治益州,八年复治味,更名郎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开元五年复故名。天宝末没于蛮,因废。唐末复置州于清溪镇,去黔州二十九日行。县七: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昆州本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土贡:牛黄。县四:益宁,晋宁,安宁,秦臧。有滇池,在晋宁。其秦臧,则故臧汉地也。梨州本西宁州,武德七年析南宁州二县置,贞观八年更名。北接昆州。县二:梁水,绛。匡州本南云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八年更名。汉永昌郡地。县二:勃弄,匡川。州本西濮州,武德四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汉越巂郡地,南接姚州。县四:濮水,青蛉,岐星,铜山。尹州武德四年置,北接州。县五:马邑,天池,盐泉,百泉,涌泉。曾州武德四年置,西接匡州。县五:曾,三部,神泉,龙亭,长和。钩州本南龙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东北接昆州。县二:望水,唐封。裒州武德七年置。本弄栋地,南接姚州。县二:杨彼,乐强。宗州本西宗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第名宗州。北接姚州。县三:宗居,石塔,河西。微州本西利州,武德七年置,贞观十一年更名。北接縻州。县二:深利,十部。縻州本西豫州,武德七年置,贞观三年更名。南接姚州。初为都督府,督縻、望、謻罗三州,后罢都督。县二:磨豫,七部。望州贞观末以诸蛮内附,与傍州同置,初隶郎州都督,后来属。謻罗州盘州本西平州,武德四年置,贞观八年更名。故兴古郡地,其南交州。县三:附唐,平夷,盘水。麻州贞观二十二年析郎州置。英州声州勤州傍州贞观二十三年,诸蛮末徒莫祗、俭望二种落内附,置傍、望、求、丘、览五州。求州丘州览州咸州泸慈州归武州严州汤望州武德州奏龙州武镇州本武恒,避穆宗名改。南唐州连州县六:当为,都宁,逻游,罗龙,加平,清坎。南州析盈州置。县三:播政,百荣,洪卢。德州析志州置。县二:罗连,万岩。为州析扶德州置。县二:扶,罗僧。洛州析镜州置。县四:临津,宾夷,曾城,葱药。移州析悦州置。县三:移当,临河,汤陵。悦州县六:甘泉,青宾,临川,悦水,夷邻,胡璠。镜州县六:夷郎,宾唐,溪琳,琮连,池临,野并。筠州县八:盐水,筠山,罗余,临居,澄澜,临昆,唐川,寻源。志州「志」一作「总」。县四:浮萍,鸡惟,夷宾,河西。盈州县四:盈川,涂赛,播陵,施燕。武昌州县七:洪武,罗虹,琅林,夷朗,来宾,罗新,绮婆。扶德州县三:宋水,扶德,阿阴。播朗州析巩州置。县三:播胜,从颜,顺化。信州居州炎州驯州县五:驯禄,天池,方陀,罗藏,播骋。骋州县二:斛木,罗相。浪川州贞元十三年,节度使韦皋表置。县五:郎浪,郎违,何度,郎仁,因閤。协州本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县三:东安,西安,胡津。靖州析协州置。县二:靖川,分协。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乱废。武德元年开南中复置,八年更名。故硃提郡,北接协州。县二:硃提,唐兴。硃提,本安上,武德七年更名。播陵州析盈州置。钳州析开边县置。哥灵州滈州县三:拱平,扫宫,罗谷。切骑州县四:柳池,奏禄,縻托,通识。品州县三:八秤,松花,牧。从州县六:从花,昆池,武安,罗林,梯山,南宁。牜可连州县三:牜可连,罗名,新戍。碾卫州县三:麻金,碾卫,涪麻。右隶戎州都督府。
于州武德四年以古滇王国民多姚姓,因置姚州都督,并置州十三。异州五陵州礻由州和往州舍利州范邓州野共州洪郎州日南州眉邓州醿备州洛诺州右隶姚州都督府。
纳州都宁郡义凤二年开山洞置。县八:罗围,播罗,施阳,都宁,罗当,罗蓝,都,胡茂。先天二年与萨、晏、巩皆降为羁縻。萨州黄池郡仪凤二年招生獠置。县二:黄池,播陵。晏州罗阳郡仪凤二年招生獠置。县七:思峨,牜可阴,新宾,扶来,思晏,哆罔,罗阳。巩州因忠郡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五:哆搂,都檀,波婆,比求,播郎。奉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二:牜可里,逻蓬。浙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县四:浙源,越宾,洛川,鳞山。顺州载初二年置。县五:曲水,顺山,灵岩,来猿,龙池。思峨州天授二年置。县二:多溪,洛溪。淯州久视元年置。县四:新定,淯川,固城,居牢。能州大足元年置。县四:长宁,来银,菊池,猿山。高州县三:牜可巴,移甫,徒西。宋州县四:牜可龙,牜可支,宋水,卢吾。长宁州县四:婆员,波居,青卢,罗门。定州县二:支江,扶德。右隶泸州都督府。
未命名
发表于 2012-7-17 10:41:00
○江南道
诸蛮州五十一:
牂州武德三年以牂柯首领谢龙羽地置,四年更名柯州,后复故名。初,牂、琰、庄、充、应、矩六州皆为下州,开元中降牂、琰、庄为羁縻,天宝三载又降充、应、矩为羁縻。县三:建安,宾化,新兴。建安,本牂柯,武德二年更名。新兴与州同置。琰州贞观四年置。县五:武侯,望江,应江,始安,东南。贞观中又领隆昆、琰川二县,后省。庄州本南寿州,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强地置,四年更名,十一年为都督府,景龙二年罢都督。故隋牂柯郡地。南百里有桂岭关。县七:石牛,南阳,轻水,多乐,乐安,石城,新安。贞观中又领清兰县,后省。充州武德三年,以牂柯蛮别部置,县七:平蛮,东停,韶明,牂柯,东陵,辰水,思王。应州贞观三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县五:都尚,婆览,应江,惣隆,罗恭。矩州武德四年置。明州贞观中以西赵首领赵磨酋地置。蔿州劳州羲州福州犍州邦州清州峨州蛮州县一:巴江。欧州「欧」一作「鼓」。濡州琳州县三:多梅,古阳,多奉。鸾州令州那州晖州都州总州咸亨三年,昆明十四姓率户二万内属分置。敦州咸亨三年析内属昆明部置,县六:武宁,沟水,古质,昆川,丛燕,孤云。殷州咸亨三年析昆明部置,后废。开元十五年分戎州复置,后又废。贞元二年,节度使韦皋表复置。故南汉之境也。县五:殷川,东公,龙原,韦川,宾川。初与敦州皆隶戎州都督,后来属。候州晃州樊州稜州添州普宁州功州亮州茂龙州延州训州卿州贞观十五年置。双城州整州悬州抚水州县四:抚水,古劳,多蓬,京水。思源州逸州南平州勋州袭州宝州万岁通天二年以昆明夷内附置。姜州鸿州县五:乐鸿,思翁,都部,新庭,临川。
右隶黔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