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心 律 师
古心(1540—1615),讳如馨,赐号慧云律师,俗姓杨,江苏溧水人,在家时即笃信佛教,父母去世后,赴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师承真节法师。古心精研佛法,阅《法华经·菩萨住处品》中“文殊大士常住清凉”句有悟,便发愿步行朝礼五台山,他夙夜虔求戒法,三历寒暑才抵达五台山,亲睹文殊大士胜景,十分赞钦,即在妙德庵住下,日夕参究佛经,过着行止有仪的僧人生活。 古心通过对律学的探究,使其深感欲振兴佛教,必须先从律宗入手,恢复、整理佛教律宗的弘教法式,继承佛陀灭度时的遗教,“以戒为师”重兴南山律宗。南山律宗创始者为隋唐之际的道宣(596-667),自北宋元照(1084-1116)之后法系失传,处于无闻的状态,而古心专门研习戒律,立志中兴南山律宗。他持戒严谨,受到五台山僧俗的尊敬,以致“声誉远播,闻于朝廷”,曾奉诏在五台山连续3次举办龙华大会,被誉为优婆离尊者转世(优婆离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称为持戒第一)。 万历十二年(1584)古心自北还南,南京古林庵住持觉明延住该庵。古林庵初名观音庵,为梁代高僧宝志禅师所建,南宋淳熙中(1175-1189)改名古林庵,位置在南京城西马鞍山中之凤山。其实,古林庵“屋仅三楹,圆方百尺”,自古心卓锡后,四方前来求教之僧络绎不绝,庵也“焕然崛起,百堵一新”。因僧众日盛,他“化庵为寺,拓基增建,三载告成,遂成一大梵刹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幽栖寺洪恩法师奉旨督修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诸务严整,唯塔尖艰举”,洪恩“倾诚请助”于古心,古心慨然应允,帮助解决了塔顶安装问题。在翻修过程中,于塔基处掘得《宝志说戒图》,古心仿图中戒坛式样于古林寺内建坛,大弘律宗,传授戒法。传说,古心登坛传戒之时,“感坛殿放光,五色霞彩直冲霄汉,众山群楼,三日不散,夜明如昼,莫不骇异赞钦”。此后,古心又受到邀请,赴灵谷、栖霞、甘露、灵隐、天宁、海会、香余等诸大寺院开坛授戒,戒弟子逾万人。因而远近驰名,使他的弘律事业达到巅峰,中国佛教律宗得到恢复和发展,南京古林寺也因此名声大噪,是公认的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寺内的戒坛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戒坛”。古心和他的再传弟子以南京古林寺为基地,专门从事弘扬戒律的工作,由此形成了律宗古林派。 万历四十一年(1613)明神宗嘉奖古心,赐紫伽黎衣、“万寿戒坛”匾,并敕更寺额为“振古香林禅寺”,又赐千佛珠衣、钵盂、锡杖等物。万历四十二年(1614)神宗帝延请古心赴五台山水明寺开建皇坛,传授千佛大戒,钦赐慧云律师号,并颁赉金顶毗卢帽。自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皇帝下诏禁止僧尼开坛传戒以来,这是明政府首次正式同意佛教寺院开坛传戒,也是明末律学重兴的重要契机,同时表示朝廷肯定了古心弘扬戒律之贡献。三坛大戒圆满告结,古心上表辞谢圣上敦留之意,坚请归林,明神宗赐其观音像、轩辕镜、乌金板、量天尺、混天球、金香炉、玉蒲团、紫金钵、《大藏经》等珍宝。不久,古心奉旨还山,乃以皇帝所赐法服建塔山阳,以志盛迹。此时,古心自知化缘将尽,以其所创述的传戒正范、仪规、坛仪等著作,授于座下十二法嗣,命其外出弘扬律宗。古心的十二位大弟子皆是法门龙象,他们受命分住各地,“南到鼓山,北至燕京”,古林律学遍行于天下,影响至全国。其中,古心的第五法嗣寂光和尚在宝华山隆昌寺开建律宗道场,弘扬戒律,弟子满天下,开创了律宗千华派,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律宗派系之一,从法系传承的角度看,千华派应是古林派的分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的中国佛教律宗传承,都是从古林派这个系统中发展出来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一月,古心和尚在南京古林寺内圆寂,其全身塔于天隆寺后之玉环山。神宗皇帝闻讯后甚为叹惜,诏古心的第二法嗣愍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大会海律师绘古心遗像,请于大内供奉,并亲笔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婆离,今古心。”古心一生坐南北道场三十余会,徒众数万,法嗣十二人,“接席分灯,布满天下”,元、明以来一直埋没无闻的律宗因此而得以重兴,后人奉古心为南山律宗第十三世,古林开山第一代,中兴律祖。 古心所留下来的著述并不多,目前只有《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卷行世,然而在明末戒律意识松弛和戒律环境败坏的情况之下,此书对当时戒律的复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释果灯《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中介绍:古心把经律及僧传中的五戒、八戒、十戒、比丘(尼)戒各种戒相、受戒仪轨、布萨法、毗尼日用、律学典故、僧传、律学名相等,扼要节录,汇编成《经律戒相布萨轨仪》一书,相当于一本律学小百科,对于初学者是颇为精要的指南。 综观全书,约有五点特色:一是其受戒仪规从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依序传授,显示其大小乘并融,但以声闻律为学习的主体。其二,在显密圆融的时代潮流下,毗尼日用结合密咒,大量使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很类似瑜伽僧。其三,摄戒归净,持戒诵咒的最后归向是发愿回向,显示声闻律与大乘净土法门的兼容并修。其四,对在家之五戒、八戒的重视,表示古心对佛教戒律问题的全面性和现实性的关怀。其五,古心戒律思想“含摄禅、密、净土、华严等诸宗的概念”。由此可见,该书有很大的包容性,与以前的中国戒律学著作相比,可谓独树一帜,对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顶一个~!{:5_106:} 路过打酱油 路过{:5_1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