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 发表于 2013-3-28 18:39:42

孤独的君子--孙登





孙氏宗室中最仁爱的君子――孙登

  拨开历史和的烽烟,放下对武力与智谋的争论,我们今天来看看曹刘孙三家的各位长子,曹昂和刘禅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了,那么,在《追忆》的音乐声中,我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孙登,这位我心目中孙氏宗室中最仁爱的君子吧。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孙权当了吴王的时候,孙登被封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当年曹操给手下封的最大的户数也只有张绣的两千多户。万户侯啊,多少人眼红。可是,孙登却推辞不受封。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善,一种是大恶似善。到底是哪种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看后来的故事。

  一、孙登与朋友
  他被封为太子后,按说可以很自由地玩乐,可是,他既不象曹丕那样得意忘形、手舞足蹈,也不象刘禅那样不知责任重大,而整天与亲臣、弄臣嬉戏玩乐,而是给自己挑选严格的老师,挑选的杰出的人才,作为自己的朋友。俗话说,看一个人的品性,就要看这个人的朋友。那么,他挑选了哪些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呢?
  他挑的好友有:刚正耿直的张休(张昭的儿子)、平和淡泊的顾谭(丞相顾雍的孙子)、聪明博学的诸葛恪(诸葛谨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儿)、英勇忠烈的陈表(大将陈武的儿子),史称“太子四友”。他与他们一起读书、学习,一起练习骑马射箭,史书上讲孙登“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何时何地都在一起,接受熏陶。这四个人都是忠臣之后,家世清白正直,从小就受到了父辈很严格的教育,人品绝对首屈一指。
  孙权称帝后,孙登立为皇太子,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太子右弼,顾谭为太子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除这四友以外,还有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等一代名士都当了太子的宾客,当时东宫“号为多士”。
交的朋友都是这样的清正优秀,你说,孙登会差吗?

  二、孙登与人民
  到了三国中后期,孙权迁都到建业,孙登在上大将军陆逊(又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师傅)的辅佐下镇守武昌(长江中上游,战略要地)。孙登常出去借着打猎的时候顺便去查看地形,作为太子,他带着部队在路上“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如果要稍作休息了,就选择空阔的地方,而不是去打扰老百姓(住老百姓的房屋避雨或是吃饭喂马)。(爱民)
  还有一次,他骑马外出,路上有一颗弹丸飞过,差点打中他。警卫部队到处搜查,抓到手里抓着弹弓的一个人,弓也有,弹也有,大家都说就是这个人要行刺。可是这个人就是抵死不认罪。大家都非常愤怒,要扁他。孙登制止了,让人去把那颗差点打中他的弹丸找来,与这个人所带的弹丸一对比,发现不一样,于是就把这个人释放了。(公正)
  还有一次,孙登的一个盛水的金马盂被偷了,后来查出来居然是自己的一个亲信偷的。孙登得知后不忍心责罚他,把他叫来责备了一顿,然后将他遣返回家,并让左右的人以后不要说出去。(宽仁)
  这就是仁爱的孙登,宽厚的孙登,公正的孙登。

  三、孙登与父母
  大家知道,孙权一辈子没有立皇后,而他的六位后妃,性格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谢妃最要强,徐妃最好妒,步妃最贤惠,两位王夫人最平和,潘夫人最恶毒。很不幸,孙登的母亲是徐妃。
  徐妃的祖父叫徐真,娶了孙坚的妹妹,是孙权的姑父;徐妃的父亲是徐琨,是孙权的亲表哥。徐妃算起来是孙权的表侄女,可是却被孙权娶回当了老婆。徐真、徐琨父子二人从一开始就跟着孙坚、孙策四处打拼,讨樊能、破张英、击笮融、打刘繇、克李术、攻黄祖,为打下江东的大半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妃原来是嫁给吴郡的陆尚的,后来陆尚死了,成为了寡妇。后来孙策刚到吴地,为了能立稳脚跟,便作主了这门政治婚姻,让自己弟弟娶了自己的表侄女,与江东四大门阀之一的陆家搞好了关系。
由于徐妃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比不上步妃她们,再加上有了这段寡妇再嫁、侄女嫁叔的婚史,因此史书上说孙登“所生庶贱”。
孙登从小的时候,亲妈徐妃很少给予关爱,是个很不称职的母亲;而且特别爱妒忌别人,这一点非常不好,后来被孙权给废了,从首都贬回老家吴郡了。这时候,孙登还是个只有几岁,连十岁都不到的孩子啊。
  徐妃走后,来了步妃。步妃是丞相步骘的族人,美貌异常,识大体、有素养,而且是个非常贤惠的后妈,对于孙登也非常关心,比亲妈还要好,经常送东西给孙登。对后宫妃嫔也十分照顾,孙权、朝中上下、后宫几乎都称赞步妃。步妃的两个女儿也非常优秀,嫁的人也非常优秀。大女儿叫大虎,先嫁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这可是孙权最看重的一门亲事),后来嫁给了全琮。小女儿叫小虎,先嫁给了朱据,后来嫁给了刘纂。
  我个人非常喜欢步妃。按照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如果遇到对自己这样好的步妃,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步妃好,比自己亲妈都好,尤其是个才七八岁的孩子。可是,我们敬爱的孙登小朋友呢?
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亲娘。步妃每次送他东西,他都跪着拜收下来;步妃送他衣服,他都洗过澡再穿。这种恭而敬之、敬而远之的做法,哪里能真正是将步妃当作亲娘的高兴心情啊。我想,当时他穿上步妃送的衣服时,脸上在笑,而心里,应该是流着泪。
后来,十一岁的时候,孙权要封他为太子时,他推辞说,并说:“凡事应该先立根本,有了根本才会有道。如果要立太子,那就应该先立皇后。”孙权说:“那你妈妈现在在哪儿呢?又不在。”孙登回答说:“在,在吴。”史书记载,“权默然”。
  这就是孝顺致极的孙登。
   
  四、孙登的遗书
  可能是幼年时期经历了父母之变,长期生活在举国称赞步夫人的环境中。越是光明的地方就越觉得黑暗,越是热闹的地方越觉得凄凉,孙登当了二十一年的太子,在他三十三岁那年,病逝了。
  在临终前,他在写了一封遗书给父亲孙权,在遗书里写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却没有一个字是写自己,所有的笔墨都用于对于国事的看法,主要包括:
  1、对将来的政局指出了隐患。他推荐了弟弟孙和,建议孙权赶快立其为太子,以安民望。后来的历史果然验证了他的担心,,是于孙权迟迟未定,太子与鲁王的党争,造成了吴国的内乱,绝大多数的忠臣和良将都在此次动乱中无辜牺牲了,给吴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吴国此后一蹶不振,在实质上再也无力与北方一争长短了。
  2、举荐了一大批忠良优秀的人才。在他的遗书里,他列举了许多人,并根据自己对他们的了解进行了分类。比如,诸葛恪、张休、顾谭、谢景,说他们“皆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范慎和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土之风”;羊道“辩捷,有专对之材”;刁玄“优弘,志履道真”;裴钦“博记,翰采足用”;蒋脩和虞翻,“志节分明”。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3、提出了以民为重、以德治国的方针。在孙权中后期,朝中出现了吕壹等奸臣当道、偏听偏信、排抑忠良、穷兵黩武、荒于朝政等种种严重错误。孙登去世的时候,这些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但是,孙登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在遗书提出“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的方针,这样,就可以“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另外,他在遗书说“方今大事未定,惧卒陨毙”。呜呼,临终之际,仍挂念为国家效力,这与太史慈的那句著名的遗言“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何其相似,何其壮哉。书生仗剑,亦是英雄。

  当孙权看到了这份遗书后,一边读,一边哭,从这份遗书上,他看到了自己一直都没有疼爱过,但也一直没有失望过的长子,看到了他谦和的外表下那颗滚烫的心,看到了他那伟大而高尚的品格,看到了他这三十年来受到的痛苦却一直忍在心底而没有说出来,看到了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孤独地生活在热闹非凡的寂寞里,看到了他那从没有开心过的一生……
  

bssb12345 发表于 2013-3-28 19:09:23

了解一下~~~

翔空 发表于 2013-3-28 19:35:40

学习下,有点意思。

xtlzjlj110 发表于 2013-3-28 22:21:44

一门英杰{:5_145:}

zengzhunqiao 发表于 2014-2-20 20:18:02

学习下,有点意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孤独的君子--孙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