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善昵 发表于 2013-2-26 00:19:09

光明由心而生

      人是有光明的,此光明由心而生。普通人虽不能看到,但都能感觉到。好人被评为光明磊落,坏人被指为心地阴暗,此种评语,就是因为感觉到了他的光明程度。大公无私之人,其光能烛照天下,所谓恩泽四海是也。
  清朝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记载了一个人身有光明的故事,而且这个光明与心地有关。
  故事是用文言文写的,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我(纪晓岚)的先母张太夫人,曾经雇了一位烧饭的张婶。这位张婶是房山人,原居住在西山深处。这位张婶说:“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老乡穷困之极,因而离家外出寻找谋生之道。由于一直未曾出过远门,因此才走了半天,就迷了路。但见石径崎岖,云阴灰暗,不知所从。只得坐在枯树下,等待天亮以后再走。忽见一个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乡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那个人同情地说:“你不用怕,我不会害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神,现在来为众虎调配食物。待一会儿,虎吃了人,你收下那人的衣物,足可维持生活。”
  虎神讲完话,就长啸一声,许多老虎便跑来集合听命。虎神对众虎所讲的话,乡人当时完全没有听懂。后来众虎散去,只剩下一只虎伏在草丛里。
  一会儿,有个挑担子的男人过来,这只虎一跃而起,正要向他扑去,却又立刻转身回避。那个挑担人,赶紧跑掉了。又过了一会儿,走来一个妇女,那只虎便跳出把她吃掉了。虎神从那个妇女剩下的衣服中,取出若干金钱,交给这位乡人,并对他解释道:“虎不吃人,只吃禽兽。它吃的人,是徒具人形而无人性者,大抵人良心尚存,其顶上必有灵光。虎见到灵光,绝不施暴。人若天良全灭,他头上就会灵光尽失,即与禽兽无异。虎才会得而食之。刚才那个挑担的男人,虽然凶暴无理,但他还能赡养他的寡嫂和孤侄,使他们母子不受饥寒。就是因此一念之善,灵光虽小如弹丸,虎见到了这点灵光,也回避不敢吃他。后来的那个妇人,抛弃其丈夫而与他人私嫁。并虐待后夫前妻之子,经常毒打这孩子,使其体无完肤。更盗后夫之金,给她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头上灵光全无,虎便吃了她。刚才我从她衣袋里拿出来的金钱,就是她偷来的。虎见到了这种徒具人形而无良心的人,绝不会放过他们。你孝养继母,能把有限的食物,首先奉养继母,其后才给你的妻儿吃,你头上灵光有一尺多高,所以我才帮助你,而不是你跪拜哀求我的结果。你应继续勉修善业,将来还有后福。”虎神讲完话后,又指给了他回家的路。这位乡人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回到家中。
  由于张婶的父亲与这位老乡是亲戚,所以对此事了解得非常详细。当时纪晓岚的家奴中,也有一人虐待自己的七岁孤侄,听到张婶的话,其行为就改过变善了。圣人以神道设教,是有其道理的。
  世人往往以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而有大德高贤指出,《阅微草堂笔记》不是小说,其实是实录。里面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不虚的。我因而在近年细心阅读这本书,读过之后,方知确是实录。真实不真实,读过之人自己皆可作个判断。《阅微草堂笔记》可以说是多方位的印证了佛法的道理。
  关于人的光明,我是有充分体会的。当自己做事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杂念时,感觉整个人气场很好,像在发光,而旁人也会跟我说气色很好等类似语。当自己心事重重,各种计虑忧患来袭的时候,便感觉心神难定,自己也觉心地无光,导致面色不好,而他人见了,也会说:“你今天脸色有点难看。”世人所言:此人面色阴郁,即为面色无光,心地无光之表现也。
  在学佛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贪嗔痴与各种私心杂念干扰我们的心地之光,应时刻守住心地的光明。这份光,将最终带你进入光明的未来。反之,如果心地阴暗,光明消散,沦落至三恶道则成了必然。
  王阳明,三百年明朝第一人。“立功、立德、立言”,古来能做到其一的,已经能在历史上留名了,而先生却能在三方面全做到,并且做得都很出色。当先生逝世前,眷属问他有何遗言时,王阳明先生的回答是:“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王阳明先生展现了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从儒家的立功、立德、立言而论),王一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是成就,答案尽在此一句中矣!
  行文至此,让我想起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的一句话: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学习普贤菩萨的这种宏大行愿。而要做到让自己变成黑夜中的光,引领众生的光,首先,要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道光。

爱不释手 发表于 2013-2-26 00:31:48

路过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明由心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