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回复: 3

[其他书籍] 那些年,我看过的书——三国演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0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anguoyanyilgz.jpg
书籍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酱油小王子


华为网盘附件:
【华为网盘】 三国演义.txt

读后感
 三国的历史人物真应该感谢下罗贯中,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可能三国里很多的历史人物都不能像现在家喻户晓。三国是个战乱的时代,可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五代十国时期、甚至是三国后期的晋朝同样战乱,但是那些段的历史就没有三国这样能达到妇孺皆知。我想《三国演义》这本书功不可没。
  我也是一个从小被《三国演义》、甚至戏曲文化影响的平民,因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随处可见,这影响到后来的戏曲表演——刘备白脸,曹操黑脸,影响到后人大众对于刘备曹操的判断,很多人都会觉得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这都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判断一个人,在我们还小,还“幼稚”的年代,我们很容易用“好”与“坏“来评定一个人。以前看动画片、看电视剧,常常第一次看到出现的角色就会问一句,这个是好的还是坏的。人固然有好坏之分,但很多时候这个评定标准是用不上的。随着人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就不再用那好与坏的标准去评论别人了。刘备与曹操,各有各的理想,各有各的价值观与处世态度,谁是谁非,这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的我更喜欢曹操,或许是因为曹操的做事风格、所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是我所没有的或者达不到的。
  下面来说下我对三国里的一些人与事的理解与感想吧。
  蜀势力
  刘备:仁君的代表。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论贯彻到极致的人。
  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做到了蜀汉的开国皇帝。在我看来,刘备不是一个好的军事家,甚至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在诸葛亮出山前,几乎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陶谦主动让出徐州,虽然很想要,但碍于世俗的眼光,刘备三番推迟。最后终于”顺理成章“的做上了徐州牧,可后来又让给了吕布。要说刘备没战略眼光,可是刘备把仁义道德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作法,却又是一种极具战略性的作法。很多英雄豪杰都是认同”刘皇叔“的价值观才纷纷来投靠的,赵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备能成功,必然有他过人之处。”刘老板“绝对是一个出色的亲民领导。体贴下属、关心基层,连逃亡都要带着平民一起逃。刘备的耐挫力、抗压力也是很出色的,失败那么多次,还能站起来,没有”大心脏“ 的人很难做到吧。当然所有的领导人到后期都会因各种原因犯错,刘备也不例外。由于刘备的急攻心切,或许是觉得自己时日不多,在群臣大多进谏劝阻的情况下,刘备毅然决然的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在关羽死后的第三年,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去攻打吴国。结果是夷陵大败,陆逊的一把火把蜀国的老本都烧光了。这一场战役,老将黄忠殉职,最后连刘备的命也搭上了。蜀国因这一仗元气大伤,积累几年的资本化为乌有,蜀国因刘备的冲动一下回到解放前。在刘备的晚年,诸葛亮并未得到像刚刚出山时那样的重用,刘备让诸葛亮主管后勤,不让插手军事。诸葛亮劝阻不成,也无法跟随东征。诸葛亮曾经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若法正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历史没有如果,刘备铩羽而归,白帝托孤,留下后主刘禅,抱憾而终。
  关羽:武圣,忠义的代表。
  关二爷,名副其实的单挑王。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震华夏。曹操喜欢得不得了。可是曹操只能留得住关羽的身,却留不住他的心,送女人、送宝马、送金钱都无法打动他。一旦得知大哥刘备的消息,头也不回的就走了。这就是关羽一生忠义最好的诠释吧。可是关羽是将才,却非帅才。性格的缺陷使得他最后的结局是个悲剧,诸葛亮曾经对刘备说过:云长为人高傲,不愿虚心听取意见,对待下人亲切,但对待上人缺是很不屑。若派云长守荆州,恐怕不妥(原句不记得了,大概是这意思)。可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不派他守又派谁守呢。在镇守荆州的时候,主要对手还是东吴,此时的东吴的大都督是吕蒙。关羽完全看不起这个后辈,冒失的前去单刀赴会。若不是有鲁肃在,多少个关羽都不够死。以成败论英雄,若单刀赴会的过程中鲁肃没能控制住场面,屏风后的刀斧手把关羽给做了,后世还会大肆赞颂关羽单刀赴会的胆识过人么?孙权想与关羽联姻,这是很好的联合机会,可关羽一句“虎女焉嫁犬子”。东吴的脸面往哪放,孙权的面子往哪搁。蜀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关羽看不起东吴将领,认为起不了威胁。派了两个最不可靠的人镇守后方,汉高祖刘邦把基地关中留给萧何驻守,刘秀把基地河内留给寇恂主持,曹操把许县屯田交付给枣祗,智能之人都会把基地托付给最有才干的人,以提供源源不绝的粮草与兵源,只有关羽任命两个自已最不信任的蠢材守基地。自己提兵去攻打魏国。在水淹于禁的光辉下更是忘乎所以,自己的后方被吕蒙和陆逊巧设计,白衣渡江偷袭了还坚决不信,直到大势已去还要坚持己见。关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太强,是一名优秀带兵将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军大帅。 大意失荆州,丢掉荆州绝非一时的大意,而是长时间做事积累下来的必然结果。丢掉了荆州等于破掉了蜀国的一只手臂,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计划,以至于以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供应不及而不得不退回蜀地。诸葛亮也曾多次感慨:若荆州还在我手上,那该多好。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关羽丢掉了荆州,也丢掉了蜀汉的大业。
  诸葛亮:蜀汉第一谋士,汉朝的最后一名“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极具战略眼光的圣才。《隆中对》三分天下,占荆州、夺益州、联吴伐魏,这些战略在后来事实证明都是很正确的。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之所以说诸葛亮是圣才,是因为他既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有些人能干大事,但小事干得一塌糊涂,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诸葛亮在刚刚出山时,军事、政治、外交、人事管理一把抓。或许是那时候刘备势力也不是很强,手下也不多,所以让诸葛亮一手操办。到了进入益州。诸葛亮只能管后勤,管一些“小事”。诸葛亮依然做得相当出色。调节原刘璋班子与荆州班子的矛盾,制法律、定规则,蜀国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为完成刘备大业,北上伐魏,六出祁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都为粮食问题所困,每一次都感觉差一点就成功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诸葛亮就这样被活活累死在前线。诸葛亮谨慎的性格让他做事仔细,同样也导致他军事方面过于保守,不敢采用魏延的奇袭长安策略。这样的性格或许和小时候早年丧父,独自生活与这乱世中有关。他的智慧让人钦佩,他的做事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世,享年53岁。后来意外的发现,在这个读起来很顺的年头里,汉献帝刘协也在同年去死。一个是汉朝最后一任皇帝,一个是汉朝最后一名“丞相”,两个重要历史人物相继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惊奇的是这两人竟然出生年相同,同为公元181年,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老天顺应历史的潮流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再来说说后主刘禅吧,最开始对他的印象就是懦弱,还有“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他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里刘禅也是笨笨的感觉,背个刘邦的传记都背不下来,差点没气得刘备吐血。刘禅在位的几十年间,虽无什么大的功绩,也无什么大的过错。到了后来晋灭蜀,刘禅做了降臣,可以说做得很低调,很谦虚,表现得很弱势。不仅封赏,还得到了优厚的待遇,最后得以善终,"乐不思蜀"估计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情况才出现的。 可是刘禅在做为降臣之后的表现,是懦弱还是聪明?不妨和东吴的亡国君孙皓做下对比。孙皓被带到洛阳后,司马炎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对孙皓说:我早就设立了这样一个位置等你来。孙皓也针锋相对、毫不客气的回答:我在东边也设立了一个座位等你的到来。司马炎听完脸色都干了,心里顿起杀意。若换做你是司马炎,你还会留着这样的人在你眼前晃动吗?结果很明显。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坐得越高,更要低调做人。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魏势力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一个出身宦官家庭,却有着名仕思想的人。曹操从小是个“小流氓” ,和袁绍、张邈玩得很好,经常打打闹闹,干些不太好、甚至有点荒谬的事情,如果换在现代,他们或许就有“洛阳三少”的称号。抢新娘,装羊癫疯骗取父亲的信任,他的童年生活经历造就了曹操奸诈狡猾的性格特点,或者换个词语叫足智多谋更好听。我最欣赏的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在那个乱世当道,群雄并起的年代,曹操唯才是用,并不是很看重品德。曹操给待遇,赏罚分明。曹操会管理,曹氏集团内部良性竞争,曹操在世的时候一直未出现大的党派相争。最记得有一个场景:曹操准备出兵攻打徐州,在临行前和荀彧有一段对话,大致是问荀彧我曹操现在的想法是什么,荀彧很快的点明、道破了的曹操的想法。在荀彧说出后曹操回头看荀彧的眼神,让荀彧立马脊背一凉,心一惊(因为之前荀彧已多次猜透曹操的心思,作为领导既希望下属能了解自己的意思,又不希望完全被下属猜透,荀彧很清楚这个道理。后来的杨修就是因为太多次猜透曹操的心思,最后给曹操找到理由给杀掉了),他觉得有可能得罪了曹操,立马解释起来。曹操也是明白人,曹操走到荀彧跟前,蹲下为荀彧系鞋带,并说:你是我曹操的知己,有你在身边助我真是一大幸事。曹操的一席话让荀彧受宠若惊,同时也俘获了荀彧的心,成为曹操打天下的功臣。曹操的一番举动耐人回味,让我看到他用人的功底。曹操也是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就是能站在未来的角度去看现在的形势。在这里举个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例子,在大草原上,一群猎手追着一只兔子,最后把兔子围住。第一个死的肯定是兔子,那第二个死的会是谁?答案是第一个抓兔子的人。袁术称帝,第一个抓起了这只“兔子”,引起了公愤,支持汉朝的人恨你:我大汉朝还在呢,你另立政权成何体统。诸侯列强同样恨你:老子还没称帝,你就先称帝,你算老几。曹操很明白的看到了这点,虽然汉政府名存实亡,一直在曹氏集团的掌握之下,但曹操一直以来也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致力于做一名“丞相”,一直到去世,都没称帝。因为他明白,一旦称帝,便成为众矢之的,袁术的结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来说说曹操的某次失败给我的体会。曹操喜欢妇人,这是出了名的,最出名的是貂蝉,不过好像貂蝉没有从了他。曹操有一次攻打张绣,张绣投降,本来这事就这么完了。可是曹操又犯了毛病,看上谁不好,偏偏看上了张绣叔叔张济(好像是这样的亲戚关系吧,记不太清了)的老婆。这让张绣很没面子。半夜偷袭曹操中军大营,这次偷袭导致曹操狼狈逃窜,并损失了典韦这名大将,大儿子曹昂也因此牺牲。曹操的得意忘形让自己吃了大亏。人一旦在成功的时候都容易放松警惕。曹操这样谨慎的人在几次大战成功后也放松了情绪的管理。所以“居安思危”是很重要的,至少要时刻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人太安逸容易懒惰,人都是喜欢安逸的。成功的人同样喜欢安逸,喜欢舒适,可他们有目标、有理想,更懂得情绪的管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
  司马懿,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把隐忍、韬光养晦作为司马懿的标签再合适不过了。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二儿子,和其他七个兄弟合称“八达”。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是个从小聪明过人,早早进了“大学”,名声在外的一个人。司马懿虽然也不差,但在这样优秀哥哥的光环下,就习惯了隐忍与避让。走在外面路上被人认出,常常说的是:这是司马朗的弟弟啊等等的话。当然司马懿更希望别人见到哥哥的时候是说:这是司马懿的哥哥啊。司马懿励志也要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与成就来超越哥哥,摆脱他的光环。他一直蛰伏、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期间曹操曾经派人来邀他出山,他一再装病推脱,而且一装就是七年。换做你,装病连续装七年,你能吗?在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之后,司马懿觉得时机来了,终于出山,主动接触曹操。曹操也是个很有眼光的人,看出司马懿是有“狼顾之相”的人,并在一次梦中梦到三匹马在一个槽里进食,于是就联想到“三马食槽”,三马指的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槽当然是暗指曹氏家族的基业。所以曹操对司马懿是暨用他又防他。有一次曹操问司马懿:你知道为什么人的脚板底最白吗?司马懿迟疑半天摇了摇头,曹操对他笑笑说:因为他老是藏着掖着。这句话把司马懿吓出一声冷汗,往后司马懿更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什么大事小事都做,连帮曹操喂马的事也不落下。曹操防住了司马懿,可他的子孙不争气,曹丕没听老爸的遗言,重用司马懿却不做防备,到了曹芳、曹睿更无力对抗司马懿带领的司马家族。或许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只是想做个名臣,做一个魏国的重臣,并没有篡权的想法,只是后来权利越来越大,同时看到曹氏集团的落寞无能,才起了取代之心。话说司马懿命很长,去世的时候享年七十三,在古代的时候这算是很长寿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三国前期著名人物的相继去世,而司马懿依然健在,虽然后期司马懿的对手也不少,但是和诸葛亮比起来,那差远了。所以命长也是革命的本钱。成功阻击诸葛亮的北伐,使得蜀国之后再难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成功平定东北面的片乱,歼灭公孙渊势力;发动政变,铲除曹爽等朝中曹家势力,成功控制政权,同样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历史是如此的巧合,曹操当年的作法被应用到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上,不知道曹操看到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虽然最后改朝换代的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但是司马懿为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司马懿无疑是三国时代的终结者。
  司马懿的做事风格与那个能够隐忍的强大的心值得我佩服,更值得我借鉴与学习。
  吴势力
  孙坚、孙策都是大英雄,小霸王孙策更是威震江东,只可惜英年早逝。少主孙权执政,孙权军事才能不行,但用人还是有一手。在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内部分做两派,以张昭为首的主和,并且不赞成与刘备同盟。以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并且极力劝说孙权与刘备联盟。孙策曾经有过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内心是支持周瑜的想法,联合刘备抵抗曹操。可是担心使得东吴内部大臣不和,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最后在一次会议上,宣布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决定,任命周瑜为大都督。随后孙权话锋一转,就对着张昭说,您是我们东吴的老臣,东吴能有今天离不开您的帮助,现在是东吴危难的时刻,还请您再帮侄儿一次,助东吴渡过这个难关。希望您能掌管后勤,负责粮草等后勤的补给,东吴的一草一木您最熟悉不过了,后勤的工作没有谁能合适过您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后勤的补给对于行军打仗至关重要,孙权委于重任给先前一直反对他的张昭,使得张昭感动得不得了,当场泪流满面,发誓一定做好本职工作,协助少主抵抗曹贼。孙权的这一举动措施,成功的化解了此时的内部矛盾。在团队有内部矛盾时,合理利用外部矛盾,委于反对者以重任,或许是种化解内部矛盾不错的办法,不过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孙权的前期有张昭、周瑜、鲁肃、程普、黄盖、吕蒙等名臣保驾护航,东吴这座战船行驶得还算平稳。可是到了后期,不知道是老糊涂还是怎么,特别是在立嗣子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好,直接导致东吴后期的混乱。前面提到过的孙皓更是骄奢淫逸到了一个高度,据记载孙皓后宫5000佳丽(可能这数字有些夸张,一天晚上睡一个,十年都睡不完)。孙皓还专于杀戮,昏庸无道。曾经拥立他上位的大臣都被他杀掉。使得东吴人心涣散,最后在晋朝的大军进攻下毫无抵抗之力。想当年孙坚孙策是何等的威风霸气,他们何曾想过自己的子孙是如此的窝囊。
东吴的大臣里最欣赏鲁肃,沉稳而具有战略眼光。周瑜在临死前就向孙权推荐让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说子敬的才能不亚于自己。老天给了周瑜高智商却没有给他高情商,一颗妒忌的心使得周瑜早早撒手人寰。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再次印证在了周瑜身上。鲁肃不仅大度且谦虚,还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曾经也给孙权提出过“三分天下”的战略宏图。孙刘联盟就是在鲁肃的极力撮合下联合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联盟是正确无误的。鲁肃病死后,孙权曾在他的坟前感慨:子敬之后,还有谁人能助我完成帝业。可见鲁肃的去世对东吴的影响非同一般。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70 收起 理由
酱油小王子 + 7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3-6-4 1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演义啊 演义··只是演义··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05: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9 14: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书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5-1-18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