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保密
UID158160
库银 枚
好友
积分67
阅读权限30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注册时间2013-4-16
|
王韶王韶(1030-1081)北宋名将。字子纯,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试制科不中,客游陕西,访采边事。
神宗熙宁元年(1068),上《平戎策》三篇,详论取西夏之略,言“取西夏必先复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敌”。由于《平戎策》既正确分析了熙河地区吐蕃势力的状况,更提出了解决北宋统治者最急迫的西夏问题的策略,其目的和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开拓熙河之事务。从此以一文人出掌军事,担负起了收复河湟的任务。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吐蕃大将穆尔、结舒克巴等集结于抹邦山(今临洮岚观坪),直逼狄道城。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驻守渭源的王韶率兵直趋抹邦山,大败吐蕃,并在南甲(今临洮三甲)、巩令城(今临潭县八角)击败吐蕃援军,并率部筑武胜城(今临洮县城),改“武胜军”为“镇洮军”。十月升镇洮军为熙州,建置熙河路,治所设熙州,领河(今甘肃临夏西南)、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宕(今甘肃宕昌县)、亹(今青海门源境)五州。并筑南关堡(今玉井镇店子街)、北关堡(今龙门镇)、临洮堡(今巴下寺牟家坪)。对西夏形成包围的形势。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夏天率兵攻占武胜城(今甘肃临洮),乘胜追击,进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直捣定羌城 (今甘肃广河)。熙、河、洮、岷、迭、宕六州全归宋有。
熙河之役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再次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
熙宁五年,王韶率军大举进攻吐蕃,占据熙(今甘肃临洮)、岷、洮(今甘肃临潭)等州地。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克河州,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逃走。旋诸羌集兵数千反击香子城(今甘肃和政),掠宋军辎重,侍禁田琼率700兵救援,进抵牛精谷,遭羌部袭击,兵败被杀。王韶急遣先锋将苗授等自河州回击,大败羌部兵。继苗授与钤辖奚起合兵再攻牛精谷诸部,再次获胜,还守香子城。二十四日,王韶又遣知德顺军景思立打开通道,尽夺羌部所掠辎重。王韶引军回击,木征复入河州,致使宋军首尾不能相顾。王韶先筑香子城,控扼要地,复遣军渡洮河(在今甘肃碌曲、岷县地区),攻克康乐城(今属甘肃),自率军破珂诺城(后改名定羌城,今甘肃广河)。四月下旬,王韶还熙州,遣军平南山之地(今甘肃临夏东)、建康乐城、刘家川堡(今甘肃广河东)与结河堡(今甘肃临洮西北),打通饷道,随而率军破踏白城(今甘肃临夏西北),转兵香子城。六月,宋诏知德顺军景思立以2000兵进筑河州。王韶率军往视,羌部兵伏南山,欲待宋军渡洮河,断其归路,集兵保天险摩宗城(俗称铁城子,今甘肃岷县东)。王韶探知,命部将王君万取捷径袭取摩宗。八月中旬,由露骨山(今临夏西南)入洮州境,因道险隘狭,下马步行。木征留部将结彪守河州,自率锐卒尾随宋军之后。王韶分兵两道,一道由部将率领进围河州,一道自率击木征。宋军连战皆胜,木征败走,结彪以城降。王韶平定河州,再克宕州(今甘肃宕昌),打通洮河路。九月十八日,宋军入岷州,该地羌族首领瞎吴叱、木令征等降。旋王韶分兵破青龙族于绰罗川(今青海东部与甘肃交界处),迭(今甘肃迭部)、洮州羌族首领钦令征、郭厮敦相继以城降。巴毡角亦以其族附宋。
点评:此役,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在开拓熙河的过程中,王韶采取招抚、征讨、屯田、兴商、办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凿空开边”的重大胜利。期间,“用兵有机略”,“每战必捷”。[1]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恢复了安史之乱前由中原王朝控制这一地区的局面。并生擒木征,送往京师。熙河之役的胜利,“是北宋王朝在结束了十国割据局面之后,八十年来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2]对于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使宋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1]的战略目标。[清]蔡上翔评曰:“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3]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万平方公里故土,史称:「宋几振矣!」。
熙宁七年,入朝,又加资政殿学士,赐第崇仁坊。
驰援熙河、数捷擒王、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资政、观文学士,非尝执政而除者,皆自韶始。”[1]最后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京师好事者称之「三奇副使」。
转运判官马瑊捃官吏细故,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于是与安石异。数以母老乞归,帝语安石勉留之。
王安石下台后,王韶本凿空开边,骤跻政地,乃以勤兵费财归曲朝廷,帝由是不悦,罢职知洪州(江西南昌)。又坐谢表怨慢,落职知鄂州(湖北武昌)。
元丰二年(1079年)还其职,复知洪州,晋封太原郡开国侯。
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发病生疽,洞见五脏而死。享年五十二岁,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
王韶在中国历史上以军事而著名,他著有兵书《熙河阵法》一卷(据宋史·艺文六),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这是为人所熟悉的方面。另据宋史艺文志,王韶亦著有《敷阳子》七卷,《王韶奏议》六卷。《全宋诗》录其诗四首,另有断句。
据王韶家谱(《茅田王氏宗谱》民国辛巳年重修)所录作于宋淳熙戊戌年(1178)的《三万家谱录》(注:“三万”即今德安“山湾”)记载:
[ 公文学最高,少题东林寺有“泉流秀谷长时雨同,云拥庐峰白昼烟”之句。自号敷阳子。时得补外,作豫老庵以庐阜,自作诗求朝贤题咏之。诗云:“恭承嘉命守江滨,才到东林暂驻轮。卜筑豫寻归老地,光华须藉重名人。莲铺石砌邀新客,茅覆阶楹接旧邻。若得华篇浑碑版,山林从此长精神。”所著有《敷阳集》、《忠烈》等集,凡百八卷。诸子并显于时。次子厚,字处道,以文官易武阶,继辟湟、鄯。……幼子寀,字道辅,……号南陔先生,有文集(注:据宋史艺文志有《南陔集》一卷)行于世。…… ]
王韶诗现可见仅五首,其中三首与东林寺有关,分别是《题豫老庵》、《东林泉(一作寺)》、《咏裕(一作豫)老庵前老松》。第三首《咏裕(一作豫)老庵前老松》,全诗如下:
绿皮皱剥玉嶙峋,高节分明似古人。
解与乾坤生气概,几因风雨长精神。
装添景物年年换,摆捭穷愁日日新。
惟有碧霄云里月,共君孤影最相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