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3|回复: 0

功过是非话曹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6: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曹家虎将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在《三国志》中,陈寿对于曹洪的身世以及其在曹氏宗族中的地位,似乎并没有浪费过多的笔墨。翻开《三国志》,书中仅仅是以“太祖从弟也”这简短的一句而随之带过。然而,为了更好的诠释人物、理清复杂的关系,我们不妨翻开史料探其究竟。

根据《三国志•曹洪传》注引《魏书》的记载,曹洪有一个伯父,其名鼎,汉末时曾
任尚书令。对于曹鼎这一支血脉究竟出自何处,史料中同样没有记载,而线索也似乎还未开始便就此中断。但是,通过查阅其它方面的资料,我们便不难对曹洪的身世窥其一二。

众所周知,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据《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曹腾为中常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嵩生太祖。”不难看出,作为西汉丞相曹参这一脉的后世,曹氏宗族在东汉时期的地位依旧颇为显赫,而这样的背景也就为曹洪乃至曹氏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宦官曹腾,其父名节,有四子。分别字伯兴,仲兴,叔兴,季兴,而曹腾便是其中年纪最小的。这里,对于《魏书》中所提到的那位曹鼎,即前文中曹洪的伯父,很可能便是曹腾的兄弟之一或是其子侄。但是,既然陈寿在书中交代曹洪是“太祖从弟也”,那么曹洪的辈分必然要略小于曹操。所以,对于曹鼎而言,其自然应该是伯兴、仲兴、叔兴这三兄弟中的一个子侄辈。至于曹洪与曹操,既然系出同门,也就很顺理成章的有了十分接近的血缘关系。

在以夏侯惇、
曹仁为首的曹魏嫡系武将中,夏侯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敦杀之”;曹仁“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这些早年的“不光彩”事迹多少都给他们功绩辉煌的一生中留下了较为遗憾的一笔。相比之下,曹洪的早年却并没有干过那些“亦兵亦匪”的事。当时的曹洪身处于一个声名显赫的家庭中,这自然使得他的早期生涯较为一帆风顺,至少在这点上,曹洪或许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东汉末年,曹洪在叔祖曹腾与伯父曹鼎的提拔下,顺利的成为了蕲夏县的县长。至于曹洪在此期间的功绩如何,史料中并未提及,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公元189年,西凉
董卓作乱,京师为之震动,天下从此陷入了一个分崩离析的大时代中。于此同时,踌躇满志的曹洪却准备随之选择踏入到三国这个精彩纷呈的大舞台当中。
二、戎马一生

公元190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诸侯群起应之,而曹洪作为曹魏嫡系中一支较为正统的血脉,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不久之后,曹洪便弃官投往了曹操麾下开始了戎马生涯。

二月,董卓闻各路兵马纷纷起事,无奈之下,乃迁天子改都长安。当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个“一战而天下定”的机会,但此时所谓的盟军却似乎毫无进取之意。于是,愤怒的曹操便自行领军西进准备占据成皋,而曹洪作为曹操的基本武装力量自然也随军同行。不久,军队到达荥阳,遭遇了董卓部下
徐荣的强烈阻击,曹操大败,兵士死伤甚多。当曹操的残军逃至接近汴水时,由于其“所乘马被创”,而敌军却追之甚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洪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这番颇为大义凛然的话语成功的将曹操劝解上了自己的坐骑,并且随后又在汴水旁找到了渡河的船支,顺利的帮助了曹操逃脱敌兵的追击。当徐荣兵马赶到时,发现曹操早已遁去,随即也就放弃了追赶,引军自回。荥阳之战,曹洪在危机关头力挽大厦于将倾,成功的保住了曹操的性命。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若是当时无洪,则日后必无操”。至于如今被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这段三国纷争,或许也就会随之烟消云散了。

在曹操被徐荣击败后,各怀心事的关东诸雄依旧持疑不进。不久之后,诸雄们便一哄而散了,而所谓的“勤王”也就此宣告结束。曹操由于在之前的荥阳之败中损失了不少兵力,为了尽快的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便派遣夏侯惇与曹洪去扬州地区募兵。根据《三国志•曹洪传》和《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由于当时“扬州刺史
陈温素与洪善”,加之曹洪统领的“家兵千余人”或多或少所带来的威慑性。于是,曹洪振臂一呼之下,顺利征得“庐江上甲二千人”。而后,夏、曹二人又前往丹杨太守周昕处,“复得数千人”,两处共计募兵四千余人,并随即领兵迅速赶往龙亢同曹操会合。在这里,通过史料的记载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当时曹操麾下的众多武将之中,由于曹洪其身后所拥有的显赫家庭背景,所以这自然造成他的号召力不亚于其他诸将,而这样的背景与号召力对于起初的曹操建立霸王基业也确实增添了不少砝码。
公元194年,
曹操东征徐州,令荀彧程昱等人留守鄄城。而就在曹操前脚刚迈出兖州之地时,陈宫张邈等人后脚便发生了动乱。陈、张二人乘此机会暗中共迎吕布入主兖州,转瞬之间,四周郡县皆响应,兖州形势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无奈之下,曹操只得放弃徐州,匆忙之间赶往兖州以挽回颓势。起初,曹操与吕布交战于濮阳,前几仗曹操都未得优势,数次失利。此后,当地又遭蝗祸,双方只得息鼓罢兵。

同年间,曹操为了尽快的夺回兖州之地,他开始了疯狂的反扑。此时,
曹洪被赋予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谷以继军”。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由于当时正值兖州大荒,不但“百姓大饿”,且“布粮食亦尽”。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支有充分保障的补给线对于曹操而言是极其关键的,并且这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吕布集团的发展。当然,重压之下,作为曹操亲信的曹洪自然不敢怠慢,他十分顺利的完成了这项战略性任务。不久,曹操大破吕布、张邈于濮阳,此时曹洪又迅速的抢占了东阿,随即“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当曹操收复兖州之地后,便以前后之功拜曹洪为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

公元196年,曹操在荀彧等人的建议下欲迎天子于许都,于是便将这个重任再次交给了曹洪。正当曹洪赶往汉献帝的居所时,途中却遇到了“卫将军
董承袁术苌奴拒险”,曹洪无功而返。九月,当曹操完全掌控了局势后,随即便成功的将天子移驾许都,而曹洪也被拜为谏议大夫。
时间继续推进。当曹操定都于
许昌后的某一年中,曾经派遣曹洪去征讨刘表,而曹洪也十分顺利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战功,曹洪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对于这次战事,由于陈寿的含糊其辞,所以在《三国志•曹洪传》中并未记载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既然如此,惟有翻开史料再探。

据史料载,在曹操平定中原诸雄的过程中曾于建安十三年时南下征讨刘表。但仔细翻阅《三国志•武帝纪》,关于这个“征讨刘表”却不是仅此而已。按照《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记载,建安二年,曹操在将发生叛逃事件的
张绣击败后,张绣“便奔穰,与刘表合”,曹操也随即引兵自回。同年间,即自曹操返回许都后,不料南阳、章陵等诸县“复叛为绣”。于是,曹操便派遣驻屯于叶县的曹洪击之,但却屡遭失败,无奈曹洪只得“还屯叶”。而后,当地又“数为绣、表所侵”。战事进行到十一月,此时已被惊动的曹操决定亲自南征。当曹操率军与曹洪的守军会合并到达宛县后,战争随即全面打响。刘表令部将邓济据守湖阳一带,曹军“生擒济,湖阳降”,再“攻舞阴”,也“下之”。与此同时,作为另一路主力人马的曹洪同样没有错失战机,据《三国志•曹洪传》载,曹洪“破表别将於舞阳、阴叶、堵阳、博望”。到此为止,战事最终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从《三国志•武帝纪》与《三国志•曹洪传》所涉及的地理位置来分析,曹操所进攻的湖阳与舞阴,位于宛县的东南方向。而曹洪“破表别将”所处的舞阳、堵阳、博望等地同样在宛县以北或东北方向。换而言之,上述关键的地理位置均属于宛县的辖境之内,而这也正是当时曹操与刘表交战主要的战区。答案显而易见,曹洪的这次“破表别将”自然应该同曹操的首次南下属于同一个时期,即建安二年末。

战争尚未结束。公元218年,已据有益州之地的
刘备欲集中兵力攻取汉中。一方面,刘备先令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即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另一方面,其亲率法正黄忠赵云等人主力进攻夏侯渊所据守的阳平关。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事即将拉开序幕......不久,当曹操闻得这个消息后,便赶忙派遣曹洪等人支援汉中地区。这里,虽然在《三国志•曹洪传》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下辩之役的记载。但是,通过翻阅散落在其他人物传记中的描述,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少许当时战事的状况,而对于这次战事,似乎也成为了曹洪生平的最后一次征战。
下辩之役,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战略性意义,这自然使得
曹操极为重视,临行时其特意安排曹休辛毗二人作为曹洪的参军。然而,通过《三国志•曹休传》中的记载,曹休这位名义上的参军,其实早已“篡夺”曹洪手中的实权——“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帅也。’”洪闻此令,亦委事於休。”这里,或许曹操还是有些担心曹洪的轻佻浮躁会使战局的形势继续恶化,所以三思之下,他选择了相对比较沉着稳重的曹休作为军中主帅。公元219年3月,张飞马超等人率军攻入武都,与曹洪部队相遇。战事之初,马超利用其在西北羌人中的影响力,联络当地羌人万余打算在曹洪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击败;而张飞更是分兵至固山,并扬言打算截断曹洪退路。面对着如此强劲的敌手,久经沙场的曹洪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一筹莫展。然而,正当曹军束手无策之时,曹休倒是拉了曹洪一把。曹休明确的指出,张飞若是真的要截断归路,必“当伏兵潜行”。但如今却“先张声势”,那么这正表明“其不能也”。计议之下,曹洪便听从了曹休的建议。随即,曹洪趁张飞还未集结吴兰时,迅速联合雍州刺史张既成功的击退了吴兰军,并斩其将任夔等,无奈张、马二人也只得引兵退走。

故事还在继续着。下辩之役曹军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曹洪这最后一次的演出此刻却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曹操屡战无功,最终还是失去了汉中之地,而天下自此也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年代中。至于曹洪本人,自然不难想象,失去了战马,没有了战场,带着几分落寞的他随即缓缓的走了下来,逐渐在众人眼前开始变的模糊......

三、硬币背面

汉中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形成,而曹洪这名纵横四海的战将也随之开始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作为战场上的曹洪,忠肝义胆、英勇善战、功绩辉煌似乎是对其最好的诠释。然而,当环绕在曹洪身边的这些光环逐渐褪去时,或许,我们会清晰的看到“硬币的背面”......

下辩之役时,曹操曾使曹休、辛毗作为曹洪的参军。根据《三国志•辛毗传》的记载,曹操在临行前特意对二人作了嘱咐——“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尽管是简短的一句话,但这却恰恰正中曹洪的要害之处。

在三国中,曹操的“好色”与其“爱才”的名声一样无人能及,而对于这个“优良”的传统,它似乎同样体现在流淌着曹家血液的曹洪身上。据《三国志•
杨阜传》记载,在曹洪成功的将张飞、马超二人击退后,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所谓的“大宴宾客”的机会。宴会上,曹洪“令女倡著罗縠之衣”,并让他们在鼓上蹋步跳舞,而这也赢得了“一坐皆笑”。随后,这不堪入目的情形便遭到了“刚亮公直,正谏匪躬”的杨阜一顿臭骂。

吝啬、敛财,似乎是曹洪的又一大性格特点。作为嫡系武将的曹洪而言,相信只要
曹氏一日未亡,其高官厚禄自然少不了,然而,曹洪却一直扮演着“土财主”的角色。据《三国志•曹洪传》注引《魏略》记载,在当初曹操为司空期间,曾每年都发起调查,即使本县县令评估当地官吏家财。而当谯县县令评估完曹洪的家产后,竟发现其与公侯之家相等。惊叹之余,曹操感慨道:“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

此外,仔细翻阅《三国志》,我们还可以发现几处与曹洪相关的记载。汉末年间,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成为了众人的追逐对象。不久,曹洪便再三威逼利诱这位名士“欲使掌书记”,但“瑀终不为屈”;曹操为大将军期间,曹洪的宗室亲贵在许县内“数犯法”,满宠收治之。随后,满宠又在曹洪已告书求情的情况下斩杀了宾客;明帝曹叡即位后,由于曹洪的乳母“当”与临汾公主的侍者一起去祭祀无涧山神,而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属于一种不合理的礼制,于是,掌管此事的司马芝便将其下狱。这里,我们自然不敢妄自批判曹洪的过错,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略带“负面”色彩的记载,或多或少还是同曹洪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名驰骋沙场数十年的虎将,当他走下战场,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时,他随之完全失去了往日在马背上的英姿,伴随而来的却似乎成为了一种与其极不相称并略显庸俗的形象。不清楚为什么,曹洪前后的反差会如此之大,或许这正应了“硬币总是有两面”这句话。看来,至少在这些方面,英勇善战的曹洪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公元220年,
曹丕篡汉即位,年事已高的曹洪也随之开始了其晚年的生活。然而,事情发展却使人诧异,一场由曹洪的吝啬所引发的事件正在酝酿中......

四、下狱疑云

曹操死后,曹丕在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顺利的登上皇位。随后,曹丕大封群臣,而作为开国元勋的曹洪自然也受到了重赏——“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此时,已“
廉颇老矣”的曹洪本希望平静的度过最后一段日子,但是,他的侄子曹丕或许并没有这么想过。
根据《三国志•
曹洪传》以及注引《魏略》中的记载,官高权重的曹洪家中极其富有,所以年少时的曹丕曾向自己的叔叔借过钱财或者类似的东西,但由于曹洪“性吝啬”,故事也就随之结束了。当曹丕即位后,偶然回忆当年这段往事时,自然多少有些懊恼,于是,“遂以舍客犯法”,判除曹洪“下狱当死”。

或许由于曹洪的性格使然,所以在曹洪的“仇家”中并不止是曹丕一人。据《魏略》记载,“文帝收洪,时
曹真在左右,请之曰:‘今诛洪,洪必以真为谮也。’帝曰:‘我自治之,卿何豫也?’”通过这段文字分析,或许不难发现,在曹洪入狱之前,其很可能于曹真也发生了少许冲突,而这位曹真却正是当时曹丕手下的一员重臣。此时,最后结局似乎不难理解,由于曹洪的性格、处世之法以及其它的某方面确实有些触怒了当时的曹丕,于是,曹丕找了个并十分不合适借口将其治罪。

作为
曹氏宗族的一员虎将,曹洪所建立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相信文帝曹丕也深知此点。然而,身位一国之君,曹丕若是只以“借钱未果”这个理由便将重臣曹洪定下“下狱当死”。那么,曹丕的肚量较其父来说,或许真的显得太过狭小,而这样的做法自然也成为了牵强、令人难以信服的。这里,对于曹洪的入狱,陈寿的记载明显有些含糊其辞,或者说是有许多隐晦的地方。至于下狱的背面,可能隐藏着许多显为人知的事情。

就这样,刚刚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曹洪,转瞬之间又踏入了天牢,曹家的虎将终于为自己平生所犯下的过错付出了惨痛代价。作为一代明主,曹丕利用政治手腕对待自己的叔叔,似乎有些过于心狠手辣。但是,这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类似的做法却也是司空见惯,并不至于被众人批判。在这里,由于史料的缺失,所以我们自然很难再清楚的分辨出事情的原委,或许,真正的答案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后记

故事还在继续着。当曹洪被自己的侄子曹丕关入大牢后,事情惊动了当时的卞太后。经过卞太后的一番劝解后,曹洪最后还是得以善终。在曹洪被释放后,此时的他仿佛有所触动,大恩之下,便向自己的侄子上书以表感谢之情并决定痛改前非。然而,时间却并没有留给曹洪多少改过的机会。明帝即位后,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英勇善战的曹洪便走完了自己所有的旅程,静静的消失在众人眼前。

据《三国志•曹洪传》注引《魏略》中的记载,卞太后在帮助曹洪开脱时,曾向曹丕说道:“梁、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或许,卞太后当时并没有准备多少理由来帮助曹洪,在那一瞬间时,她只能想到这些。然而,就是这个貌似借口的理由,它却似乎成为了曹洪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2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