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释迦牟尼,佛名,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释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与涅槃之具体时间,经典以及相关史书记载不一,或以为佛陀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八十岁时(即公元前五四三年)涅槃。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记载不同,中国有些史书记载,佛陀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涅槃于周穆王五十三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我国一般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腊月初八则是佛成道日。至于佛出家日,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后世遂以二月初八为释迦牟尼出家日,往往会在该日举行相应法会。
二、六祖慧能大师诞辰纪念日
六祖慧能大师(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13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八,是中土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诞辰纪念日。
慧能(638~713年),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靠卖柴养母。一日卖柴,闻客读《金刚经》,有所感悟,遂往黄梅东山,时为咸亨二年。弘忍大师一见,默而识之,后传衣法。慧能得法之后,隐居猎人队中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辄尽放之,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仪凤丙子正月八日,至南海法性寺,暮夜风飏刹幡,二僧对论,一曰幡动,一曰风动,往复酬答,慧能进曰:“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异之,明日邀祖入室,征询风幡之义,慧能具以理告。印宗问道:“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慧能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印宗遂执弟子之礼,请授禅要,告四众曰:“印宗具足凡夫,今遇肉身菩萨。”因请慧能出示所传信衣,悉令大众瞻礼。至正月十五日,会诸名德,为其剃发。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师受满分戒。戒坛为刘宋求那跋陀三藏所置,三藏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坛受戒。”梁真谛三藏于坛侧手植二菩提树,谓众人曰:“却后一百二十年,有大开士于此树下演无上乘,度无量众。”慧能受具戒已,遂于此树下开东山法门。
慧能大师的禅法以定慧为本,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他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慧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人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慧能为中国禅宗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慧能大师门下弟子很多,《景德传灯录》及《传法正宗记》皆载有嗣法四十三人,《坛经》说有门人十人,《祖堂集》则列举八人。其中,最著名于后世者即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他们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又以青原、南岳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后衍为临济、沩仰二派,青原下数传后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形成禅宗五派法流,史称“一花开五叶”。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日本则以临济、曹洞两宗最盛。
三、晋代高僧道安法师圆寂纪念日
2013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八,是晋代高僧道安法师圆寂纪念日。
道安(312或314~385),晋代高僧。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十八岁出家,因其形貌黑丑,未被重视,令作农务。但因博闻强记,数年之后,其师改变态度,令其受具足戒,并准许他出外参学。约二十四岁时,在后赵邺都(今河北临潼)得到佛图澄嫡传,经常代澄讲说,并能解答许多疑难问题,时有“漆道人,惊四邻”之誉。佛图澄圆寂后,后赵内乱,道安曾在山西、河北、河南诸地弘法。后应东晋名士习凿齿之邀请,率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南下襄阳。其后十五年间,道安穷览经典,钩深致远,注《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又为四方从学之士制定“僧尼轨范”,即行香定座上经上讲、六时行道饮食喝时及布萨差使悔过之法。东晋太元四年(379),前秦苻坚派遣大军攻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被胁迫入长安,道安住五重寺。在此期间,除主持大道场经常讲说之外,道安也组织并参与译经。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指出,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总结前代译经经验,对后世佛典翻译之影响极为深远。苻坚建元二十一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二月初八,道安圆寂于长安五重寺。
有学者说,在我国佛教历史上,从广义说,道安是中国佛教学术事业的开创者,史书记载:“晋有道安,独兴论旨,准的前圣,商榷义方,广疏注述,首开衢路。”“序致渊富,妙尽深旨,条贯既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出三藏记集》)道安是对佛教经典进行注解、作序、探求其义理的第一人,一生留下疏注著作“二十二卷”,存世序文有十五篇。道安这些著述活动,开创了对中国佛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义学”。道安另一重大贡献则是对佛经目录之整理:他第一次将东汉至东晋宁康二年(374)间所有汉译佛经收集起来进行考订和分类,将它们分为“本录”“失译”“异译”“疑经”及“注经及杂经志”几类,史称“安录”,又称《综理众经目录》,从而开中国佛经目录著作之先河,这一开创性工作之意义绝不能低估。道安法师还有其他不少划时代之影响,如《高僧传》记载,道安俗家姓卫,魏晋沙门依师为姓,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于是改姓释氏,为后世僧徒所遵行。
四、《阿弥陀经》译成纪念日
户县草堂寺鸠摩罗什纪念堂内的鸠摩罗什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13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八日,是《阿弥陀经》始译纪念日。
《阿弥陀经》,又称《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所译,净土三经(净土五经)之一。此经在中国流通极广泛,曾有三次汉文译本。第一译即姚秦弘始四年二月八日,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译出。第二译是刘宋孝建年中求那跋陀罗在荆州译出,名《小无量寿经》,今已失传。第三译为唐永徽元年正月一日,玄奘法师在长安慈恩寺译出,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罗什译本文字简洁流丽,故诵读者最多。经中略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等事,令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更述六方诸佛印证,使净土信仰明确而平易,人人可行易行,故为净土三经之一。
鸠摩罗什,中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具名鸠摩罗什婆,意译童寿。罗什父原为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于国王之妹,生什。什年七岁,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总贯群籍,善于大乘。时在龟兹,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败,吕光自立。其后,后秦姚兴伐凉,罗什始入长安。姚兴待以国师之礼,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前后译出三百八十余卷,弘始十一年示寂于长安,时为东晋熙宁五年。罗什大师临终有言:“吾所传无谬,则梵身之后,舌不焦烂。”在逍遥园依外国之法火化之,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