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1|回复: 1

[先秦史话] 西周历任君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9 0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嫄】 传说中周始祖后稷之母。姜姓,一作姜原,有邰氏(在今陕西武功西)之女。相传他偶经荒原,履大人足迹,感而有娠,生子曰弃,即后稷。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古公亶父】 一名古公,也是古代周族首领,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他因戎狄威逼,又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北),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基础。  


    【周太王】 即古公亶父。  


    【泰伯】 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由开始的一千多家,逐渐发展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跑到荆蛮之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义气感动了许多荆蛮的人,于是有一千多家自动地跟随了他,而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仲雍】 仲雍(生卒年不祥),又名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禀父(后称周太王)次子。古公禀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即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民众拥戴太伯为吴地之主。太伯卒后,仲雍继位。仲雍卒,葬于乌目山东麓,山因此改称虞山。仲雍历来被奉为吴地和常熟的始祖。位于虞山东山岭,与言子墓相邻,迄今已三千余年,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早古墓。
  

    【季历】 周太王少子,文王之父。一作王季、公季。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为文丁所杀。  


   【姬昌】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周文王】 即姬昌。


   【姬发】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子。文王长子伯邑考为商王纣杀害,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太子发继位,将周都从丰迁到镐,即宗周(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继承文王事业,即位第二年,观兵于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传有800诸侯不期而会,要求伐纣,但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还师归周。随后,纣继续淫乱,商统治阶层分崩离析。于是,武王起兵,联合西方及西南方国部落,渡过盟津,与诸侯相会,并作《太誓》,谴责纣的罪恶。甲子日凌晨,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商郊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又作《牧誓》,号召决战。这时纣也发兵抵抗,进行会战。武王命太公率先犯敌,大军随即冲击,纣军纷纷倒戈叛纣。纣见大势已去,逃登鹿台(一称南单之台)自焚而死。武王进入商都,商灭亡。武王灭商后,分其王畿为邶、鄘、卫,设三监(纣子禄父、管叔、蔡叔,一说管叔、蔡叔、霍叔)加以治理。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99国,有652国向武王臣服。武王分封了一批宗室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召公封于燕等;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武王选定伊水、洛水一天王簋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述武王灭商、祭告文王的事迹带,准备建立新的都邑,但不久卒。其子成王继位,周公辅佐,终于和召公一起建成了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


     【周武王】 即姬发。


     【姬诵】 中国周代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周成王】 即姬诵。


     【吕望】 中国商周之际军事家。生卒年不详。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周文王采纳吕望谋略,卑事商纣,暗中积蓄力量,积极争取与国,乘隙剪商羽翼,造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即位后,尊吕望为师尚父。武王伐纣前,吕望亲入商都探察情况,并协助制定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作战方略。商、周牧野之战,吕望率一部精锐士卒,迅猛冲击商军前阵,商军前阵倒戈,周军主力乘势进攻,一举灭商。周成王亲政后,吕望以周朝开国重臣受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史称吕望有著述,难以凭信。传世《六韬》,当是战国至秦汉间人托名吕望之作。


     【姜尚】 即吕望。


     【太公望】 即吕望。


     【姜子牙】 即吕望。


     【姬旦】 中国周代初年政治家。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称为周公。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奭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合称三监,以监殷民。克殷二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位。但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于金箱内。武王死后,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又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文王之子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金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纣之子武庚利用时机,图谋复国,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3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这次战事是武王灭殷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周公于第四年回到宗周即采取两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诸侯。大抵姬、姜两族进占已开化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各族则被赶至落后偏僻地区,造成了周初的一次民族大迁移。为实现武王遗志,周公又于执政五年以大量殷遗民营洛邑,建东都成周,至七年告成。他请成王到新都举行首次祀典,并开始亲政,成王则请他留守洛邑。此后周公归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与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自陕(指陕原,即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以东广大疆域都归周公治理。3年之后,周公老于丰,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负责三事四方。周公遗言死后愿归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于宗周附近毕地与文王墓相邻。制礼作乐是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建树。  


     【周公】 即姬旦。


【伯禽】 周代鲁国始祖。姬姓,周公旦长子。周公东征后,成王将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土地、人民,分封给他,国号鲁。曾率军伐淮夷、徐戎,至费(今山东费县)誓师,其誓言即《书·费誓》。


【姬奭】 太保召公(前十一世纪),名奭。武王时,封地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语)。


【召公】 即姬奭。


【姬封】 周文王少子。名封,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史称康叔封。武庚乱平后,周公把殷原统治地区封给他,仍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监管殷的余民;并分给殷民七族,驻重兵八师,建立卫国,为卫国的始祖。成王亲政后,曾任他为司寇。《尚书·康诰》篇即是周公提示他“明德慎罚”的文告。


【康叔】 即姬封。


【姬虞】 周武王之子。名虞,字子干,史称唐叔虞。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乱,周公往讨。乱平,把唐封给他,并赐予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允许他在戎狄间立国。后其子燮父,徙居晋水(今山西太原南〕旁,改称晋侯,为晋国的的始祖。


【唐叔】 即姬虞。


【姬鲜】 周武王弟。一称关叔,名鲜。周灭商后,受封于管(今河南郑州),为周初三监之一。武王死,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他和蔡叔等不满,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纣子武庚乘机与之勾结,共同叛周。周公东征三年,乱乃平,他和武庚同被杀死。


【管叔】 即姬鲜。


【姬度】 西周蔡国国君,周文王五子,名度,周灭商后,封于蔡(今上蔡县)。成王继位后,他和管叔等不满周公摄政,勾结武庚起兵作乱,兵败后被放逐于郭邻,卒于迁所。


【蔡叔】 即姬度。


【姬处】 周武王弟。名处,一说名武,受封于霍(今山西霍县西南),为周初三监之一。管、蔡煽动武庚叛周,他被迫参加。乱平后,未治其罪。


【霍叔】 即姬处。


【散宜生】 西周开国功臣,与闳夭、太颠等同西伯姬昌。西伯被纣囚禁,他与闳夭等设计用美色重赂,营救西伯脱险;后又佐武王灭商。封地在今陕西凤翔西南大散关附近,为通往巴、蜀的要道。


【辛甲】 西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纣,尝向纣七十五谏,纣不听,方去而至周。复由召公奭推荐,任周太史,受封于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曾倡议百官群臣各献箴言,劝王行善补过。今存“虞人之箴”(见《左传襄公四年》)。


【熊绎】 西周楚国建立者。熊盈族(祝融氏)鬻熊一支的后裔。熊盈族助武庚叛周,失败后,被迫南下,辟荆山(今湖北南漳西)为根据地,另图发展。周成王时,他开始受封,爵同子男,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至康王时,仍保持贡纳关系。


【姬钊】 中国周代第三代王。姬姓,名钊,周成王之子。成王死后,召公等人与众诸侯按照成王生前指示,带领太子钊来到先王庙,劝他像先王那样务必俭约,不要奢欲,以继承先王创下的业绩。康王即位后,曾发动对鬼方(今陕西西北境)及东南各地的战争,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曾命令毕公重新检查住在洛阳的殷民,并遍告各诸侯,宣誓要发扬文王武王等创下的业绩。他统治时期,天下安宁,民不犯法,刑措40余年不用,号称为周朝盛世——成康之治。康王死后,他的儿子暇即位,即昭王。至此,周王室开始衰微。


【周康王】 即姬钊。


【姬满】 中国周代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后世流传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代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所载,虽多不真实,但反映了当时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周穆王】 即姬满。


     【徐偃王】 西周徐国的诸侯,建都泗水,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趁周穆王赴瑶池会西王母之际,率军西进,紧迫黄河。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见《后汉书·东夷传》)。管辖500里范围。徐偃王对下属以仁义相待,有6个诸侯向他朝贡臣服。后来周穆王命造父联合楚文王进攻徐国,徐偃王主张仁义不肯战,遂败逃(见《史记》),数万百姓感其义跟随。徐偃王临终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务,以至于此。”(见《说苑》)徐偃王逃往何处,众说纷纭。史籍记载说他死于彭城武原县(今江苏邳县)东山。但据一些地方志,如《郡国志》、《太平寰宇记》、《大明一统志》等记载,徐偃王不是败退彭城东山,而是南逃浙江。


     【造父】 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见到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


     【非子】 少皞氏支裔,赢姓部落首领。原居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因善养马,受周孝王召,在汧、渭二水间(今陇东地带)主管畜牧,成效卓著,以功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号曰赢秦,为秦国的始祖。


     【熊渠】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泽四世孙。芈姓。熊杨之子。西周时,楚国及整个南方没有为周朝所征服,相反,楚国的势力却一直在发展壮大。楚国自三世熊泽受周成王所封,立国于丹阳。熊渠时,周室微弱,渚侯或不朝,或相伐。熊渠在楚政通人和,逐渐强大。他兴兵伐庸(古国名,位于今湖北竹山一带)和杨粤(散布在古扬州的越族),一直到鄂。他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封其长子康为句(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红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执为越章(今安徽间地)王。熊渠为国君时,将楚国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创造了灿烂的南方文化,为以后楚国问鼎中原,雄据南方,成为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


     【姬胡(?-前828)】 中国西周国王。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公元前858~前82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任用荣夷为卿士,实行“专利”,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东南淮夷不堪承受压榨,奋起反抗。周厉王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这些引得国内各项矛盾愈来愈尖锐。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


     【周厉王】 即姬胡。


     【共伯和】 西周共国国君,名和,封于共(今辉县)。因好行仁义而为诸侯称道。周厉王无道被“国人”驱逐,诸侯推选他代行王政,号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共伯使诸侯拥立姬静为王,他又回到了共国。


   【姬靖】 中国周代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厉王之子。厉王时国人起义,大臣召穆公虎将太子静隐藏在自己家中,被国人包围。召公以己子代替太子,使太子得以脱身。共和十四年(前828),厉王死于流放地彘(今山西霍县),大臣拥立静为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胜。五年,宣王与尹吉甫(金文作兮伯吉父)一起伐狁(即西戎)于彭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狁战争中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狁向西北退走。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其时,宣王还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宣王中兴,为时短暂。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归失败。3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  


    【周宣王】 即姬靖。


     【姬友(?-前771)】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前806-前771年在位。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桓公】 即姬友。


     【召伯虎】 又称召虎,史称召穆公。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遗物有“召公簋”。


     【兮甲】 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曾官尹,故又名尹吉甫。古蜀国江阳(今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有文武才。西周宣王时,北方猃狁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防今平遥城一带。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载:“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筑西北两面,俱低。”又载:“受命北伐猃狁,次师于此,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遂殁于斯。”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遗物有“兮甲盘”。


     【尹吉甫】 即兮甲。


     【尹伯吉甫】 即兮甲。


     【仲山甫】 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东汉史学家服虔的《史记正义》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仲山甫出生于何地,史籍无载。但他的封地樊就是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即今焦作市修武县周庄乡李屯村人。《姓氏考略》引《广韵》语:“樊,望地南阳,系出姬姓,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樊,后以封地为姓。”也说明了他是南阳樊人。南阳即修武。《诗经·大雅·崧高》说:只有仲山甫和申伯是国家的栋梁。《诗经·大雅·燕民》是专门颂扬仲山甫的诗歌,说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侮鳏寡,不畏强暴,总揽王命,颁布政令,天子有过,他来纠正等等。仲山甫的突出政绩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面推行“私田制”和“什一而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商业等。这些改革的成功,造成了周宣王时期的繁荣景象,所以称为“宣王中兴”。


     【姬宫涅】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宣王之子,前781-前771年在位。姬姓,名宫湦(湦一作涅、湼)。在位时,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申后之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伯服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犬戎攻破镐京,西周遂亡。


     【周幽王】 即姬宫涅。


     【褒姒】 幽王的宠妃,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幽王伐褒,褒人送褒姒于幽王,得到幽王宠爱。为博褒姒笑,幽王数举骊山烽火。又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引起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反叛,幽王被犬戎杀死,褒姒被掠走。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3-3-19 0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5_106:}{:5_106:}{:5_106:}{:5_106:}{:5_106:}{:5_106:}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5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