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6|回复: 0

《三国演义》地名经典错误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8 09: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虎牢关”和“汜水关”  《三国演义》第五回载“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兵十五万同李儒、吕布等守虎牢关。”可见“虎牢关”和“汜水关”在《三国演义》中是两处的关隘。而在历史上,“虎牢关”即是“汜水关”,此乃同地异名也。
  此关的所在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制”,《左传•隐公元年》载“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为命。’”“制”,今在河南荥阳市汜水西,因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称为“虎牢”秦汉时在此处建造关隘,被称为“汜水关”或“虎牢关”可见此实为一处关隘。
  “徐州”和“下邳”
  《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徐州”和“下邳”是两个独立的城市。如十九回“曹操得了徐州,大喜,商议起兵攻下邳。”但事实上,“徐州城”这座城市是子虚乌有的,史上只有“下邳城”“徐州”为汉代十三州之一,其郡治在“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
  汉代天下分为十三州,每州又分若干郡,郡下又设诸县,每个州郡都要在自己的所辖范围内选一个县作为治所(即现在的省城和地级市),因此州名郡名本身不是城市,只有县城是真正的城市。如“冀州”治“邺城”,“九江郡”治“寿春”所以说所谓的“徐州城”就是指“下邳城”
  《三国志》中只有“下邳”,“小沛”两座城的记载,并无“徐州城”这是作者不明汉代州郡县制而犯的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作者在书中犯过多次,如后面的“荆州城”,“南郡城”等等,都属于此类。
  “卧龙岗”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载“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岗,名卧龙岗,因自号‘卧龙先生’”三十七回又载“次日,玄德同关,张等来隆中。”“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岗,乃卧龙岗也’”而事实上,“卧龙岗”是不存在的。明代以前的正史中从来没有“卧龙岗”的记载。这个地名,最初见于清人编的《明史•地理志》,是后起的地名。
  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为‘隆中’”可见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躬耕于南阳”是说的郡名,其家邓县属于南阳郡,与南郡之襄阳县比邻。并且诸葛亮的“卧龙”称号并非家住“卧龙岗”而自封,乃是庞德公封的。诸葛亮并非因“卧龙岗”而得名;相反,“卧龙岗”是因为诸葛亮附会而来的。
  “荆襄九郡”
  《三国演义》中经常有“荆襄九郡”的说法。如四十回“李珪大骂曰‘汝内外阴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荆州治所在襄阳县,所以荆州又叫荆襄。但《三国志》载荆州只有八郡:南阳、章陵、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其中章陵郡时设时废,《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曰“诏书拜(蒯越)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但建安后,章陵郡又被废,直到三国归晋也再没有提到过。所以荆襄在三国时代应该是七个郡。
  而罗贯中又私自加上了两个郡:汉阳郡和巴陵郡。载于《三国演义》五十三回“却说周瑜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陵郡,令凌统守汉阳郡”但是此二郡并非汉代的郡制,乃是唐宋的郡制,如宋代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中说“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此处错误乃是作者混淆古今郡制而造成的。
  “赤壁”关于古战场赤壁,大体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蒲圻赤壁”出自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载“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
  2、“嘉鱼”赤壁。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载“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陵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
  3、“黄冈赤壁”在湖北黄冈市城外,俗名赤壁矶。黄冈在宋代称黄州,当年苏东坡游览了这个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又称“东坡赤壁”
  4、“武昌赤壁”在今武汉市东南,又称赤矶山或赤圻山。
而《三国演义》中写的是“黄冈赤壁”四十四回《三江口曹操折兵》与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战争一直没有离开三江口。那三江口为何处呢?据一九三一年商务印书馆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有两处,一为“湖北黄冈县西三十里,隔江接鄂城县”,一为“湖北鄂城县西十里”两处相距不远,都在黄冈赤壁。可见作者的本意是写“黄冈赤壁”
  但《三国演义》四十九回载“命甘宁直取乌林地面,命太史慈直奔黄州”,又说“这两队兵最远,先发”乌林确实较远,但黄州即黄冈,与周瑜的大本营隔江相对,并不遥远,“蒲圻赤壁”距黄冈较远,但它又近于乌林。
  可见在这个问题上,罗贯中自己本人也是相当混乱的。据考证,历史的古战场应该在“蒲圻”这是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且与史书相吻合。综合史料来看,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后,曹操从华容道遁走,这条线索是很清楚的。
  以上地点的错误,并不是作者为了小说的创作需要而特意虚构的,主要是因为其知识储备不足而造成的。类似错误还表现在各种方面,如称谓上,吕布是在杀了董卓后才封温侯的,曹操是在建安十三年才称丞相的。这些细节问题罗贯中都没有注意到。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但它作为历史演义,却存在太多问题。尤其是人名、地名、称谓、物件上的错误,可以说是比较多的,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可简单的混淆。对于历史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小说的水平,而是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参考文献:
  〔1〕毛纶、毛宗岗:《三国演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
  〔2〕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59年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5-1-19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