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3|回复: 0

甘宁籍贯及墓址小考(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3 14: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甘宁,字兴霸,三国之名将,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可以敌也。”足见其威名。唐朝创建武成王庙,简选历代名将从祀,甘宁便以其神威武勇入选,至宋又以应灵昭著累封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由于历史地名的变迁和历史传说的影响,这位名将的籍贯、坟墓从宋代文献开始有了不同的记载,逐渐演成多种说法,并且影响至今。本文拟对甘宁籍贯和坟墓的问题加以考析,以期结论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一、甘宁的籍贯问题  甘宁的籍贯,在祝穆《方舆胜览》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作“临邛(今四川邛崃市)人”。其书卷五十六《邛州》条下载:“甘宁,临邛人,仕吴为折冲将军,今庙食于富池口。”
  一作“通江(今四川通江县)人”。其书卷六十八《巴州》条下载:“甘宁,仕吴为大将,通江人,今有甘谷,即其所居也。”
  一作“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其书卷五十九《万州》条下载:“甘宁,临江人,即今武宁县地,佐吴为折冲将军,轻财敬士。”
  造成同一书中有三种不同记载的误源当是《方舆胜览》所依据的宋代“州县图经”各持一说,而祝穆在统稿时又疏忽了这个问题。
  那么,这三说法谁是谁非呢?首先得从宋朝以前关于甘宁籍贯的记载来辨析:陈寿《三国志》:“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常璩《华阳国志》:“勇壮折冲将军、西陵太守甘宁,字兴霸,临江人,仕吴。”许嵩《建康实录》载:“甘宁,字兴霸,临江人也。”
  陈寿、常璩、许嵩等人关于甘宁的籍贯记载是基本一致的,即“临江人”,唯裴松之《注》所引《吴书》交待其先本为南阳人,后客居巴郡,没有落实到巴郡所辖何县上去。两汉时期,天下只有一个“临江县”。据《汉书•地理志》,临江县系西汉巴郡所辖十一县之一。东汉末年,刘焉、刘璋掌控益州大权,于献帝初平六年(195)分巴郡为三:以垫江(今重庆合川)以上为巴郡,治安汉(今四川南充);以江州(今重庆江北)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治江州;以朐忍(今重庆云阳)至鱼复(今重庆奉节)为固陵郡,治鱼复。至建安六年(201),因巴区各地人士争“巴名”,刘璋乃改永宁郡为巴郡,改固陵郡为巴东郡,改巴郡为巴西郡(徙治阆中)。后世称巴郡、巴东和巴西为“三巴”,谯周还著有《三巴记》。可见,尽管巴郡在汉末一分为三,但临江县始终存在,并一直是巴郡属县。因而,历史文献以甘宁为“巴郡人”,或以为“临江人”都是正确的,不过作“临江人”更确切而已。
  自隋唐而明初,临江县一直存在,并为新置临州或忠州的治所。隋义宁二年(618),于临江县置临州。唐贞观八年(634)改临州为忠州。宋咸淳元年(1265)因忠州为度宗潜邸,升称咸淳府。元朝复为忠州。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临江县一直是忠州治所。明初,省临江县入忠州,临江县从此不复存在,但仍以临江故城为州治。到民国二年(1913),又改忠州为忠县,沿用至今。因而,甘宁为汉末巴郡临江县,亦即今之重庆忠县人。
  至于宋代以后历史文献有以甘宁为“武宁人”,或为“垫江人”,这实际上都是从“临江人”演变而来的。汉代临江县幅员辽阔,后世武宁、垫江等县都从临江县中分置的。武宁县,“后周武帝初,分临江县地置源阳县,属南都郡,至建德四年,改南都郡为怀德郡,又改源阳县为武宁县,取威武以宁斯地为名”,唐宋时或隶忠州,或属万州。垫江县(治今重庆垫江),“后魏恭帝三年,分临江地,于此置垫江”,宋时隶忠州。值得一提的是,后魏所置垫江县与两汉之垫江县,治所、辖区皆不同,汉之垫江县早在刘宋时就以其为“涪、汉二水合流处”而改为合州(今重庆合川)。因而,无论后世记载甘宁为“垫江人”,还是为“武宁人”,其实都是汉代之“临江人”,因为这些县都置于汉代临江县的辖区内。
  甘宁之为巴州之通江人,盖源于“巴州”和“临江”两个历史地名的误解。王象之《舆地纪胜》载:“蜀甘宁,字兴霸,巴郡人,生于壁州,即今之通江县。县有甘谷,以将军之姓而名也。仕吴为大将。”汉代的巴郡辖区辽阔,几乎包括了今天整个重庆市和四川东部地区,通江县亦在其内。北朝时于大巴山以南地区置巴州。由于历史上州、郡递换相称,唐宋时有人误以为后世之巴州即汉代之巴郡。事实上,唐宋之巴州所辖还不及汉时巴郡宕渠之一县。而巴州所辖通江县又确实有一个“临江”镇(此镇名沿用至今)。人们以巴州应巴郡,以临江镇应临江县,甘宁便成为通江人了。
至于甘宁之为“临邛人”,历史文献仅此一条,别无佐证,甚至明清《邛州志》也无点滴记载。笔者以为,“临邛”之载,当是《方舆胜览》或其来源材料的抄录之误。
  二、甘宁的坟墓  甘宁死后葬于何处,陈《志》裴《注》并无记载。宋朝以后,先后出现了三座甘宁坟墓:
  其一,甘宁墓在通江甘谷(今四川通江县)。明人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载:“吴将军甘宁墓,《志》云,在县西百里。《通志》云,在通江县西露浴溪上,谓之甘谷。”道光《通江县志》还对历史文献所载通江甘宁墓所在的地名“甘谷”、“露峪溪”、“芦峪溪”的不同名称进行了辨析,认为三个地名实为同一个地方,并确信甘宁坟墓在此无疑。
  甘宁墓之在通江甘谷,实为甘宁为“通江人”之说的延续。按照明清官员落叶归根的习俗,既然甘宁是通江人,自然应该归葬通江。雍正《四川通志》正是这样记载的:“甘宁墓,在通江县西百里露洛溪上,谓之甘谷,宁为吴将,殁,归葬于此。”无论“甘谷”这个地名是否因附会甘宁墓葬而来,但事实上甘宁坟墓不在此地。且不论当时此地为蜀汉所有,就交通条件而言,也是不可能运葬于数千里之外的深山峡谷之中。
  其二,在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富池口。据现存文献资料,此地甘宁墓始见于明朝。《大明一统志》记载:“甘宁墓,在兴国州东六十里军山之阳。宁,吴将也。”雍正《湖广通志》踵其说:“三国将军甘宁墓在兴国州东六十里军山之阳。”这座甘宁墓在“文化大**”中遭到破坏。今当地政府位于阳新县富池镇半壁山易地重建甘宁墓,这座新墓临江而立,背倚军山,宏伟壮观。
  兴国军富池口确实很早便有甘宁祠。张耒“自庐山回过富池,隔江遥祷甘公祠,求便风至黄,沥酒而风转,日行二百里,明日风犹未巳,又风势徐缓不奔驶。可畏甘公,盖吴将甘宁云。”可见,富池至迟在北宋就有甘宁祠,而且十分灵验。宋人记载:“兴国富池庙碑,神乃三国吴将甘宁也。绍兴初,巨盗李成既渡江破江州,欲入豫章,大掠江西诸郡,来祷于庙以决所向,持环珓掷之。几及地,忽跃起髙丈余,坠神所坐之后。贼惊曰:‘神不我与矣。’遂转战而之湖南。江西不被李成之虐者,皆神之赐也。后郡守以闻于朝,加封王爵,敞大祠宇,龛藏环珓,而表之曰‘灵珓’。”陆游入蜀时于此拜祭甘宁祠,其《入蜀记》透露,南宋褒封甘宁乃系应大将刘光世之请,岳飞亦修葺过甘宁祠。宋朝褒封甘宁在官方文献中亦可得到证实:“甘宁祠在永兴县池口镇,宋太祖开宝六年封褒国公。神宗元丰五年十月加号褒武灵公。高宗建炎四年七月加封昭毅武惠灵显王。王妻熊氏封顺佑夫人,并封其二子曰绍武侯,曰昭灵侯,女柔懿夫人。绍兴八年三月别给敕。绍兴二十一年十月加封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宋时永兴系兴国军属县。宋人还因这座甘宁祠门口有先后座额为“卷雪”的大楼而将有关此祠的记序诗文编辑成《卷雪楼集》。可见,甘宁在宋朝颇受敬祀,但这些材料并未提及甘宁葬于此。祠庙所在绝对不能等同坟墓所在,如兴国军邻近的大冶县就有甘宁祠,瑞州高安也有供奉甘宁的忠济庙,重庆府之壁山县亦有甘宁庙,岂能认为这些地方皆系为甘宁坟墓所在!
  其三,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直渎山下。张铉《大至金陵新志》载:“甘宁墓在直渎山下。”明清《一统志》亦载:“甘宁墓在直渎山下。宁,吴将。”
  直渎在今南京北城。据《景定建康志》载:“直渎在城北,隶上元县钟山乡,去城三十五里。阔五丈,深二丈,西至坝埂,东北接竹篠港,流入大江,旁有直渎山、直渎洞,吴后主所开。渎道直,故名曰直渎。”至于孙吴后主孙皓为何要开这条直渎,《太平御览》引伏滔《北征记》的一段记载提供了答案:“姑孰九井山北十里山有吴人大将诸葛瑾墓,墓墙获犹存。西北十八里直渎前墓,是吴将甘宁墓也。相者云,此墓有王气,孙皓凿其后计里,名为直渎。”又引曰:“姑熟西北有甘宁墓。孙皓时,占者云,墓有王气。皓凿其后十许里,曰直渎。”两条引录清楚地告诉我们:闻名后世的直渎是孙皓为破坏甘宁墓的王气而开凿的。伏滔,字玄度,平昌安丘人也,为大司马桓温参军,随桓温北伐袁真,到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其《北征记》盖记其从征见闻而成,后世历史地理图书记载直渎起源时无不引以为证。伏滔生活的时代去吴亡不远,所记又系亲历见闻。因而,甘宁墓在建康直渎之载是可信无疑的。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5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