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6|回复: 2

[旅程无限] 大猫看天下 之 巴黎怀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15: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2-21 15:30 编辑

巴黎印象

2003年7月25-27日,大猫由于工作的原因,和一伙中国、意大利的同事来到了巴黎,作四十小时的停留。除了工作以外,仍有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正好是周末。借此时间,对巴黎进行了初步的游览。
周五的晚上,在乘坐大巴前往宾馆的路上,黑夜之中,看到一个黑人女孩站在路边,衣着挺暴露,看起来就是在招徕生意的。大家一起开意大利同事Claudio的玩笑:” Claudio, She is waiting for you!” Claudio的回答倒也经典:”No, she is waiting for my money.” 此公是典型的意大利帅小伙,个子不高,皮肤颜色较暗,留着一点很古典的小胡子,见了女人就大献殷勤,在酒吧随便碰上一个美女都能自来熟。大猫一直怀疑他的姓氏是否和古罗马的Claudius皇帝有关。
在宾馆入住后,一行人集体去当地的唐人街吃饭,饭店是中餐厅,只是众多食客看起来多象东南亚人,吃到高兴之时,离座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类似有佛教色彩的泰国风格。饭菜的口味也象是东南亚的,大猫严重怀疑这不是家中餐厅,而是泰国的。
饭桌上,领队Maurizio公布周末的计划:周六上午工作,参观考察一些家电商场,中午饭后回宾馆,然后自由活动。周日上午,统一组织集体游览,下午两点,乘飞机去马德里。由于终于有机会欣赏美景,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回宾馆的路上,经过了塞纳河边,那个据说是黛安娜王妃出车祸的立交桥。在另一个路口,还有某处一个铜质的路牌,上面是一辆美军Sherman坦克的图案,上面一堆法文,不过大猫一看日期就知道那是1944年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的时间。应该是纪念这个重要日子的纪念碑吧。至于这个碑的地点,应该是第14区—盟军首只部队—勒克莱尔将军的法国第2装甲师—进城的地方。
大巴匆匆驶过,大猫没有空细看,一会儿就来到了下榻的”水星”宾馆,在凯旋门旁边的瓦格拉姆大街(Avenue de Wagram)上。对面一家夜总会,灯红酒绿的,门口还有一伙人在拉客。

第一个下午,巴黎给大猫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大的万花筒:对于花花公子来说,巴黎代表纸醉金迷的夜生活;对情人来说,巴黎就是塞纳河边的浪漫;对于人文学者来说,巴黎有多元的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女人来说,巴黎代表着时装、香水和香榭丽舍大街的商店;对于大猫来说,巴黎主要意味着拿破仑和卢浮宫。

周六的上午,坐在大巴上,沿途经过协和广场、塞纳河边、卢浮宫后面的教堂,但是都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观赏。但是沿途的美景,已经让所有第一次到巴黎的同事都不禁心里面痒痒的。

宫后.jpg

桥1.jpg

钟楼.jpg

桥.jpg
周六午饭后,集体返回酒店后解散,多数中国同事由于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的一路劳顿,加上天气不好,选择了在宾馆休息。大猫和同事小薛由于早到欧洲两周,倒不觉得很累,加上都是首次到巴黎,兴奋得不得了,一商量,决定自己去看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
出门时是阴天,不时还下点小雨。从宾馆所在的小巷出来50米,就到了瓦格拉姆大街,而这里离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on place de I’Etoile)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了。
全景3.jpg

全景1.jpg

全景2.jpg

全景good.jpg

全景.jpg

全景4.jpg
说起凯旋门,就不能不提古罗马的凯旋门、拿破仑·波拿巴和奥斯特利茨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

古代史上的凯旋门

凯旋门是古罗马统治者为了炫耀战争胜利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单独建立,通常是横跨在一条道路上。留存下来的主要古罗马凯旋门有:
提图斯凯旋门 (Arch of Titus)  为单拱洞式凯旋门,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建于公元81年,纪念11年前对耶路撒冷的攻陷,门道里的浮雕一块刻着出征,一块刻着征服耶路撒冷归来。整个凯旋门外形呈正方,用白色大理石贴面,两边的门脚采用混合柱式装饰(奥古斯都时代以前用科林斯柱式装饰)。
Arch of Titus.jpg
塞维鲁凯旋门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是由三个拱门组成的三跨式凯旋门,同时,在窄面上又有小横拱,形成于四塔门的式样。是在204年,为纪念罗马塞维鲁王朝的开国皇帝塞维鲁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后来的那个暴君)和杰达远征波斯国而建立。浮雕中大量采用东方的装饰母题。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jpg
康斯坦丁凯旋门 (Arch of Constantine)修建于公元312年,同样是三跨式凯旋门。高21米,宽25.7米四根科林斯式圆柱分为三个拱门中间柱上刻有精美的雕像。中间的大拱门上方携有记载战功的铭文,以歌颂康斯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
Arch of Constantine.jpg

这三座凯旋门都在罗马,经过悠久岁月的雨打风吹,都已经残破,但是其建筑和雕塑的艺术美,仍在断壁残垣中反射出不朽的光辉。拿破仑·波拿巴在1796-1797年,担任共和国的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期间,以及后来在1800年以共和国第一执政身份带领预备军团重新进军意大利的时候,这几座古罗马的凯旋门在他的心中一定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jpg
名画《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描写1800年担任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带领预备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有趣的是,当年拿破仑翻山的时候,骑的并不是画中的白色骏马,而是向导牵的一头骡子。

奥斯特利茨战役

1805年8月9日,为阻止拿破仑独霸欧洲大陆,英国、俄国、奥地利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一贯奉行“大陆均衡政策”的英国提供军费,并表示英国将对一切愿意同法国作战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持。俄国和奥地利则出动军队不宣而战进攻法国,普鲁士虽然仍在中立,但也在跃跃欲试。
而此时,拿破仑的大军团正驻扎在英吉利海峡边,准备渡海攻击英国。在海军不能按要求到达,而奥军已经进至巴伐利亚王国的情况下,拿破仑断然放弃登陆英国的计划,掉头东进,以20天的急行军将猝不及防的3万奥军包围在乌尔姆要塞,使其投降,开创了“用双腿作战”的特殊战例。此战和接下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表现出这时拿破仑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的最成熟辉煌时期。 10月法军直扑维也纳。奥军残部与俄军5万人汇合,一同往东撤退,在放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继续向北转移。
衛兵換崗.jpg
11月下旬,获得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 (8.7万人)在奥尔米茨地区占领阵地。拿破仑一世率法军追到布吕恩地区后停止前进,并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选择有利地形准备阵地;同时假意进行谈判,故意示弱以诱敌来攻。联军对敌情估计错误,在俄国沙皇的干预下,不待后续部队到达即于11月27日开始向布吕恩以东地区开进,企图从南面迂回法军。为诱使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一世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联军到达奥斯特利茨地域展开后,误认为法军惧战收缩,于12月2日仓促发起进攻,并将半数兵力集中于左翼,以求切断法军退向维也纳的道路,造成围歼态势。拿破仑一世识破敌方意图,在右翼利用河流有利地形设置阵地,以较少兵力阻击联军主力的进攻,牵制了联军约一半兵力,而将法军主力集中在中央和左翼阵地上,形成了优势兵力。会战开始后,法军首先顶住了联军的进攻,随即不失时机地夺回普拉岑高地,接着完成中央突破,将联军切成两段,并向敌左翼侧后实行猛攻。联军溃退时,法军在炮火支持下全线追击,将敌主力逼到湖泊沼泽地段,致使敌军大量伤亡和被俘。此战俄奥联军伤亡1.2万人,被俘1.5万人,法军损失不超过6000人;联军炮兵全部被歼,200多门大炮被法军俘获180余门;奥皇弗朗西斯二世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被侍从卫队扔下后落荒而逃。
Austelitz.jpg
奥皇求和,与拿破仑一世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再次付出大宗赔款,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神圣罗马帝国被迫解散,中欧地区成立了受法国保护的莱茵邦联。原来派大使来见拿破仑准备宣战的普鲁士,也暂时偃旗息鼓。第三次反法联盟宣告瓦解。
奥斯特利茨会战,又称为“三皇会战”,这次会战宣告了欧洲封建王朝军队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破产,突出地体现了拿破仑一世的统帅才能。他成功地利用外交手段,促使联军速战,创造了有利的战机;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退守事先选择好的预设阵地;巧妙地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突击方向的原则,保持了适当的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夺占了要害阵地,实行了有效突击,适时地进行了追击,从而创造了以少胜多和以谋克敌的经典战例。
恩格斯在《奥斯特利茨》一文中做出评论:“奥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奥斯特利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
大猫猜想这样的胜利自然让拿破仑皇帝很是得意了一段时间,至今,在巴黎,可以见到多处以奥斯特利茨命名的地点:塞纳河上的桥、杜勒依花园的小凯旋门……1806年2月,他得胜还朝,在进入巴黎城的时候得到国民的夹道欢迎时,饱读史书的他自然会想起了古罗马迎接胜利军队的凯旋式,以及凯旋门。从此就萌生了建设凯旋门的想法。18日,建造凯旋门的命令正式下达,以纪念法国大革命以来的胜利,尤其是他的大军团战无不胜的丰功伟绩,其中最耀眼的是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辉煌胜利。
皇帝像.jpg
皇帝万岁!
凯旋门的建造和历史

由于皇帝对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仰慕,两位建筑师Chalgrin和Raymond专程前往罗马,借以从古罗马的诸凯旋门,尤其是提图斯凯旋门中获取设计灵感。1806年8月,建造凯旋门的工程在连接香榭丽舍大街(按照意译是爱丽舍田园大街)的星形广场(今戴高乐广场)正式破土动工。
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停建。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几经波折,停工总数不下六次,经历了30年。到1836年7月29日,这座高50米、宽45米的凯旋门才全部竣工,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于翌日举行了凯旋门的落成典礼,将此建筑作为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赫赫战功的纪念碑。
建成后的凯旋门总高49.4米,宽44.8米,厚22.3米,东西向的中央拱门高36.6米,宽14.6米,横跨香榭丽舍大街,两侧各有南北向的小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凯旋门。建筑取消了古典柱式,主要采用横向的装饰带,饰以典雅而规则的浮雕,使整体建筑宏大但不笨重。工程不可谓不浩大,其地基深8米,建筑全部由石料构成,石材均取自法国的Chateau-Landon地区,总重接近10万吨。
200年来,矗立于巴黎的凯旋门经历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见证了法国的梦想与荣辱。
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1870年的普鲁士军队、1885年维克多.雨果的遗体、1919年胜利阅兵式上的协约国军、1940年6月14日的纳粹德国部队、1944年8月26日,解放巴黎入城式上的法国军队…都先后从凯旋门下穿过。
Noname Tomb.jpg
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捐躯的战士,1920年11月11日,在停战两周年的纪念日,一名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的遗体葬于凯旋门下。随后,这里成了“无名烈士墓”。1923年,一团纪念所有为法国捐躯士兵的火焰在这墓旁燃起,墓前经常有人献上表现法兰西国旗的红、白、蓝三色鲜花。从此,凯旋门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支柱,类似咱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吧。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由于心脏病发作猝然去世。3天后,法国为这位民族英雄举行国葬。巴黎人冒着倾盆冷雨抵达凯旋门,在26年前戴高乐站过的地方肃立致敬。11月13日,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

star.jpg
凯旋门以及附近广场和街道鸟瞰
大猫眼中的凯旋门

大猫和小薛沿着瓦格拉姆大街一路前行,凯旋门也在大猫的眼中越来越巨大,这时,大猫面对的是其东面南北跨的小拱。走到环绕凯旋门的大环岛,大猫一边慢慢地欣赏,一边沿着环岛走了半圈,以便从各个角度来观察。
在凯旋门四个支柱上,面对香榭丽舍大街的东西跨主拱两侧,各有一座主要浮雕,这四座浮雕立于突出支柱主体的凸台之上,描绘了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代军队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的四个主题。雕塑的人物极大限度地凸出支柱之外,在大猫这样一个建筑外行来说,是否还能称之为浮雕都值得怀疑了。在其上方各有一幅较小的浮雕,同一水平位置的小拱上,另有两幅,共六幅浮雕,属于较浅的浮雕,描绘的是重大战役的场面。
再往上,经过装饰了很繁复花纹的过渡部分,建筑整体外凸成门檐。在门檐之上,又是一层直立的四方形建筑,其顶部四周装饰有花纹,中间部分是平的,原来在历史上还装饰有一座四马驾的车。这一小层的外表墙面装饰以多个圆盾,圆盾上写有一些文字。大猫仔细看去,原来是从瓦尔米到林尼--法军取得重大战役胜利的地名,大猫掏出笔来记录下了所有的名字,可惜经过三年这张纸已经遗失了,不过至今大猫仍可如数家珍地说出其中:瓦尔米、皮埃蒙特、阿尔科拉、曼图亚、阿布基尔、金字塔、马伦哥、乌尔姆、奥斯特利茨、耶拿、瓦格拉姆、弗里德兰、莫斯科、包岑、吕岑、林尼等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頂部.jpg
这里倒是碰到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那两天一直困扰着大猫--原来看到的很多人名、地名都是中文的音译,如今面对着法文的字母,真是不知道该是哪个,往往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
风雨越来越大,大猫和小薛这时决定到门底下去看个究竟。从最近地铁口下去,发现里面四通八达,实在象一个蜘蛛网。路标上的文字也看不懂,小薛已经迷失了方向,大猫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带着走啊走啊,出来一看,正是凯旋门下面,有很多游客在这里躲雨。
在凯旋门的正下方偏香榭里舍大街一侧的地面上,是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墓中长眠的无名战士,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地上嵌着红色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的是为国牺牲的法国军人。”墓前长明着火炬,火焰在风雨之中飘摇。
从凯旋门里面看,其四个支柱内壁上,刻有一些文字。按照拿破仑的最初设想,是列出重大战役和将军的名字。后来,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尊重了拿破仑的想法,在1836年凯旋门接近完工时,开始镌刻。由于要排这样一个名单争议较多,难度也大,所以,拖了很长时间,才最终确定,镌刻工作也一直延续到1895年。
其中有一些战役的名字,加上顶层周边的,共有174个,其中不光是胜仗,也有败仗的记录在里面,看来人家还没有’报喜不报忧’哦。另外一些,是分为16组的姓氏,共660人,以其人出生的省来进行分组。其中有战士和将军,也有法兰西荣誉军团的成员。这个荣誉军团是拿破仑皇帝为了表彰对于帝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所设立的,其中主要是将军和士兵,但也有科学家、学者、商人等等。有些国内书刊说这里只有558位,而且还都是将军,简直是在误人子弟啊。
在这一片字母的海洋里,大猫想拼出一些熟悉的名字还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最终,大猫找到了缪拉、内伊、苏尔特等诸位帝国元帅的名字,其中,拿破仑最钟爱的拉纳元帅的名字下面划着横线,代表他是在战斗中阵亡的。想起这个,大猫给小薛讲起了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根会战中,拉纳元帅是怎样被炮弹炸断了双腿,死在拿破仑的怀抱里,而拿破仑在此后又是怎样哀痛地刻意暴露在敌军炮火之下,拒不离开。的确,拿破仑钟爱是有道理的,拉纳元帅年轻,而且是拿破仑的大军团中少有的几个智勇双全能够独当一面的元帅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来的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Foch)元帅在军校教书的时候,就曾经用拉纳元帅在1806年的战例来作为范例讲解前卫的作用。
其它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再往凯旋门内支柱上直接雕刻,而且改用青铜牌镶嵌在底层。其中有1870年共和国宣告成立、一战后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回归、戴高乐将军1940年6月18日的演说和关于现代战争的五块,其中二战的三块,另有印度支那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各一块。
凯旋门的拱门支柱里面有电梯和石梯,可供游人上去楼顶。石梯共284级,国内的资料上说是273级,大猫可是没有仔细去数,总该是人家博物馆的资料表准确吧。电梯倒是又快又省力,可是要花欧元的。
上去后第一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阁楼,总面积和整个凯旋门的占地面积基本相同。在四周的墙上,自1937年以来,一直张贴着关于法国和凯旋门历史的一些图片;在中部偏西侧,有一座凯旋门的建筑模型;偏东面的墙上,镶着一些青铜牌,是法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城市和民间组织敬献给无名烈士的。

这里可以免费取阅一些介绍单页,大猫也拿了一张英文版的,供回去宾馆慢慢研读。另外,还有两间配有英法语言解说的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也有旅游纪念品的小卖部,大猫在这里买了两个钥匙链,是当年法军6磅炮的模型,以致纪念。
再往上走,就到了凯旋门的顶部平台,从这里可以鸟瞰巴黎名胜。一出门口,迎面就是狂风夹杂着雨点扑面而来,远处的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的卢克索方尖碑、雄伟的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象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大猫用双手撑着伞走到边上,在近50米的高度上往下看,周围的景物尽在脚下。凯旋门下由环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条放射状的林荫大街,这些大街就象一颗明星放射出的灿烂光芒,原来的星形广场就是因此得名的。十二条大街中,最著名的为香榭里舍(Champs-Elysees)大街和大军团(Grande-Armee)大街,后者--大军团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拿破仑1805年布仑军营建立的,后来在俄国覆灭的法军主力,也包括一些盟国的军队,如巴伐利亚军等。国内有导游文章不识,音译为格兰德. 阿尔美大街倒还罢了,偏有人把中间一点分开,认为是两条路--格兰德大街和阿尔美大街,真是让大猫捧腹啊!不信,你去网上查,这种东西现在还到处都是的。
四望1.jpg
远眺艾菲尔铁塔 (下面左侧为Iena大街,右侧为Kleber大街)
四望2.jpg
大军团(Grande-Armee)大街
四望3.jpg
右侧就是大猫来的方向,瓦格拉姆大街(Avenue de Wagram)
四望4.jpg
香榭里舍(Champs-Elysees)大街,远远的可以看到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
四望5.jpg
福煦大街(Avenue Foch)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陆军总参谋长、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元帅而命名。福煦大街比拥有10车道的香榭丽舍大街还要宽阔,它宽度据说达120米,是巴黎最宽的街道。
不过这个宽度比起现在考古发掘出来的大唐长安朱雀大街来,还是太窄了。
四望6.jpg
远眺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和圣心教堂(Sacre Coeur),左侧为奥什大街(Avenue Hoche),是为法国大革命时期1797年任莱茵方面军司令的姓氏,右侧为弗里德兰大街(Avenue De Friedland)。

Louis_lazare_hoche.jpg
奥什将军像
艾菲尔铁塔

从凯旋门上下来,经地铁站到另一侧,在又对凯旋门的外观进行一番欣赏之后,大猫和小薛决定去艾菲尔铁塔看看。这段路比较短,走着就可以去,而且,高高的铁塔本身就是最好的方向指示,根本用不着地图。
艾菲尔铁塔在凯旋门的西南方向,有两条路可以过去,大猫一行选取了偏南面的一条路去,走另一条回来。一路走去,风雨渐小,大猫看到路边的路标上写,耶拿大街(Avenue  D’Iena),纪念1806年的胜利,这条路的名字自然是按照耶拿战役的名字命名的,此战是拿破仑击败普鲁士的辉煌战役,而且胜得毫无风险。德国诗人海涅说:“拿破仑哈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艾菲尔铁塔可以说是巴黎和法国的象征,于1887年冬,开始破土动工,1889年3月30日在纪念法国大革命 100周年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开幕之前竣工,5月6日揭幕。全塔高三百零七米,在很多年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艾菲尔铁塔以其设计者艾菲尔的名字命名。在艾菲尔的设计刚刚出现在图纸上的时候,曾被视为钢铁怪兽,认为建这种铁塔是伤害法国"历史与艺术"。艾菲尔在各种压力面前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方案。而今,艾菲尔铁塔每年吸引着全世界几百万游客,在大猫眼里,也成为了那个工业时代的象征。
鐵塔.jpg

models.jpg
在远离塞纳河的一侧,有一座艺术色彩非常浓厚的建筑,大猫估计是歌剧院之类的。建筑前面的草坪上,对称分布着很多石制的雕塑,中间还装饰有喷泉。其主建筑前的平台上,是与铁塔合影的理想地方,大猫和小薛也分别在这里照相留念。

风雨眼看又来,加上时候不早,大猫决定往回走。踏上回凯旋门方向的大街,路牌上的字又吸引了大猫:“Kleber……还是个将军”,如果是将军的话大猫肯定应该知道的。大猫一路走,一路思索着,在脑海里面把所知道的法国将军一个个排除。突然,下一个路牌给了大猫最好的提示,这里,在牌子下面加上了这位将军的生卒年,大猫继续思索:“此公死时不到40,一定是战死,死于1800年,马仑哥战役的时间,死的是德塞哦;看来不是战死,那是……被刺!”大猫忽然想起拿破仑离开埃及的时候委任的继任者,埃及最高行政长官和东方军团司令-1800年被刺身亡的克列别尔将军!大猫十分兴奋--一通则百通,这下,巴黎主要的街道和地点名,对于大猫来说,就相当于南京路、北京路这样的地名而已,认路的时候只要把它放在这条街上就行了。
有点飘飘然,对于一个初到巴黎的人,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吧,谁说读历史没有用来着?!

夜探凯旋门

回到宾馆,已是晚饭时分,与众多同事汇合后,开始等车去吃饭,大家知道我们下午自己摸索着去了凯旋门和艾菲尔铁塔,纷纷称羡不已。

此后是跟同事们共进一个漫长的晚餐(跟老外一起吃的晚餐,没有一个短于三个小时的),又是去唐人街,加上来回的路程,回到宾馆已经快半夜了。大猫利用晚餐的时间,仔细阅读了从凯旋门上带回的导游单页,计划去夜探凯旋门,在找到另外两位同事同行后出发。

夜景.jpg

凯旋门的浮雕是有近20位艺术家由1833年到1836年分别创作的,其中有成名已久的巨匠,也有绽露头角的天才。
在凯旋门大拱的两面,四座主浮雕中,有法朗西斯·卢德(Francois Rude)的《志愿军的出征》、让-皮埃尔·柯多特(Jean-Pierre Cortot)的《拿破仑的凯旋》,以及安图涅·艾岱克斯(Antonie Etex)的《和平》和《抵抗》四组浮雕。
其中,在面向香榭丽舍大街(面南)的右侧,法朗索瓦·卢德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最为著名。修建凯旋门时,原计划门面前后的四块巨石浮雕全由卢德设计,但是七月王朝的大臣梯也尔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只让卢德完成其中一件。卢德在反复思考之后,决定采用《出征》的内容。这块浮雕问世之后,压倒了其它三块。
出征.jpg
卢德没有具体描绘1792年法军从马赛出发的具体情节,而是赋予了当代革命者以古罗马共和主义者的英雄形象。他塑造了6个志愿兵和一个女神。女神凌空飞腾,右手持剑。在女神之下,老军人与裸体小孩处于突出的位置;4名战士剑拔弩张,斗志昂扬。整个画面不过7个人物,却反映出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气势。此浮雕由于内容和时代背景均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后来也有人称此浮雕为《马赛曲》。
自由.jpg
左侧,是让-皮埃尔·柯多特的《拿破仑的凯旋》,又称《1810年胜利》。描绘了皇帝战胜凯旋,被加冕以胜利者的桂冠。 胜利.jpg
背面,面对大军团大街的方向(朝北),右侧是安图涅·艾岱克斯的《抵抗》,雕刻家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位保卫祖国的裸体战士,此雕塑的寓意是讲述1814年面对反法同盟的入侵,法国人民的抵抗。
抵抗.jpg
侧,是同一雕刻家安图涅·艾岱克斯创作的《和平》,描绘了战争过去以后,和平到来的景象:田间耕种、教育和家庭。
和平.jpg
在主浮雕上面一层的六块浅浮雕,分别描绘了几次重大战役和事件的场景,战役的名称巧妙地书写在浮雕中角落里的盾牌等器物上。

在《出征》的上方,是1799年拿破仑率领东方军团在埃及与土耳其军队进行的《阿布基尔(Aboukir)战役》。 浮雕1.jpg
在《1810年胜利》上方,是《玛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描绘一群奥地利军官在这位大革命的传奇青年英雄(和大美女苏菲. 玛索一个姓)的遗体面前。凯旋门下还有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玛索大街(Avenue Marceau)。这位将军全名Franccedilois Desgraviers Marceau,时任法军西线最高统帅,于1796年9月19日在战斗中被狙击手击中,4天后去世,牺牲时年仅27岁。 浮雕2.jpg
转过来西侧,面对克列别尔大街的,是《Jemmapes战役》,描绘了1792年11月6日共和国军队和奥军在比利时境内进行的这一战役,此战决定了法军对奥属荷兰的占领。
浮雕3.jpg
转到北侧,在《抵抗》的上方,是《通过阿尔科拉(Arcola)桥》,是在拿破仑担任共和国的意大利方面军司令期间,于1976年11月14日与奥军进行的战役,在此役中,法军攻击奥军据守的桥,久攻不果,此时拿破仑亲自擎着军旗,冲到了桥上,激励士兵攻占了该桥,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浮雕中表现的正是拿破仑擎着旗帜的场景。
这一站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不算什么大战,即使法军不进攻,奥军也已经确定次日会撤走。
但是对于拿破仑的内心来说,此役非同一般。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在这次血战之后,他相信自己是上天创造出来要做一番事业的人。而他的士兵们,也开始从此亲切地叫他“小伍长”。
浮雕5.jpg
在《和平》的上方,是《亚历山大Alexandria的陷落》,是指1798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了落入法国东方军团的手中,在大猫拿的导游单页上说是该城向克列别尔将军投降,但是按照《拿破仑文选》的说法,克列别尔只是负责中路进攻的指挥官而已,而且建议城市投降的劝降提议,也是拿破仑亲自发出的,所以这一荣誉应该还是归于拿破仑。 浮雕4.jpg
转过东面,面对这大猫所来的瓦格拉姆大街的,是《奥斯特利茨战役》。
浮雕6.jpg

等大猫绕凯旋门一周,依此拍完这些照片,已经是当地时间十二点了。大猫一行匆匆往宾馆走。在宾馆的门口,意外地遇到了Claudio,这伙计醉醺醺地从出租车上下来,大猫连忙打招呼“Hi!”。不料,旁边的一人也在冲大猫“Hi”,仔细一看却是对面夜总会拉客的。Claudio对那家伙说了一句法语,就跟大猫一起进了宾馆。然后说:“在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之一,你付了钱,却不能动,只能在那里看!”大猫这才明白,那个夜总会里面是表演脱衣舞的。

请教之下,大猫才知道巴黎的街道名称的一些规则,从而对白天路上的发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巴黎的街道可分为以下几种:路(Rue)是最常见普通的市内道路,路面较窄,两边为房屋;大街(Avenue)是比rue要宽的街道,路的两边栽有树木,如香榭丽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大道(Boulevard)一般路面相当宽阔,而且有树木遮荫,主要是利用古城墙遗址占地而建落来的马路。这三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有时称呼也很随意。滨河路(Quai)是位于塞纳河畔的马路,街道一边为房屋而另一边则为河滨。
    此外,巴黎还有不少比街道更窄的胡同(Passage),它们是以碎石铺为路面的狭窄巷道,机动车是绝对通不过的,巷道通常以玻璃棚为顶,风刮不进,雨淋不着,而阳光却能洒进来。巷道两旁全是卖各种商品的店铺,也有餐馆、酒吧,是游客们细细品味老巴黎的好去处。另外,巴黎还有一些进去就碰壁的死胡同(Impasse)。后来,大猫查了资料,上面介绍说,巴黎市内有5200 多条街巷,其中路3195条,大街 314条,大道108条,滨河路51条。一般命名以人名:法国的总统、国王、著名将帅、外国元首,或者重大战役的地名。有趣的是,前者之中有胡志明、格瓦拉,后者之中有斯大林格勒,大猫看来,巴黎的左翼力量还是很壮大的,不愧是巴黎公社的诞生地。

回到房间,小薛仍在和一伙中国同事打扑克。不久,大家就睡了,为了明天的继续游玩,养精蓄锐吧。
三顾凯旋门

27日早上,大猫和一伙中国同事跟着懂法语的意大利同事Maurizio一起,进行巴黎半日游。由于将要乘坐下午的三点的飞机去马德里,下午两点必须要从宾馆离开去机场。所以,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到五个小时。于是,吃过早饭,大家就兴高彩烈地出发了。
01 Wargram Ave.jpg
仍旧按照前两次大猫自己出门的路线,从小巷出来右转,上了瓦格拉姆大街(Avenue de Wagram),凯旋门已经近在咫尺。正对着大猫的东侧浮雕-《奥斯特里茨战役》在朝阳的映照之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昨天到凯旋门的两次参观,一次是在下午的蒙蒙细雨中,一次是在接近午夜的灯光之下,这一次,可是已经天光大亮了。

大猫一路走,一路跟Maurizio“汇报”了前一天自己来过两次的经历,使得他对一个中国人能够了解那样多的西方历史细节感到很惊奇,因为有些故事甚至是他所不知道的,也未听说过。呵呵,他还不知道大猫由于熟读战史,早将那些历史上发生过大战的地方都仔细研读过了,个别的重大战役地图,详细到了村镇和岛屿。因此,大猫曾经让不少西方人都很是吃惊,同样,也因此结交了不少朋友--因为在大猫所访问的大城市里,他本身说来也是异乡人,你如果知道他的家乡,而且如果能说出一些相关的事物,他会马上拿你当成自己人来看了。

走到凯旋门下,虽然时间还很早,四周却已经有了很多游人,毕竟今天天气又好,又是星期天,而且,是当年的环法自行车赛的最后一个赛段举行的日子,而且终点就在不远处大猫一行下面要去的协和广场。游人之中,还有不少中国人,听方言还是天南地北的。当时,西欧还没有开放中国旅游的签证,不知道这些人又是怎样拿着公款出来游玩的呢!
Internal.jpg
这次大猫还特地带了纸笔把凯旋门顶部四周盾牌上的重大战役名字一一记录了下来。

由于有前两次的经历做铺垫,大猫的同事中,还没有来过的人都已经风闻大猫可以当免费的导游,于是几个人跟着要讲解。大猫也只好牺牲了自己再次游览的乐趣,当起了义务导游,给大家讲凯旋门的历史、无名战士墓、拿破仑的各次重大战役和著名元帅的故事。只讲的口干舌燥之时,忽然听得一个天津口音的声音赞道:“这个导游讲得不错!”看去却是刚才见到的某个中国来的旅行社带的游客。于是大猫的三顾凯旋门就在这样的兼职导游过程中结束了。
协和广场

由于这天的时间很紧张,大猫一行匆匆离开了凯旋门,乘地铁前往协和广场,路上,Maurizio预先让大家都买了双程的车票,怕回来的时候人多,买票要排队。事实证明,对于大猫来说,这是个值得庆幸的作法。
02 Concord Sqr-Road.jpg
从地铁站里面出来,Maurizio也傻了眼,协和广场四周和附近的街道都被拦了起来,不让通过。左转右转,问了几个警察,大家(连同另外的几个西方游客)也没能找到过马路的信道,连地铁那边的出口也被封闭了。最后,一对年轻的情侣大起胆来,掀开拦路的彩带,企图飞奔过去。大猫周围的一伙西方人一看,也都群起效仿,周围离着十几米远的站着一个黑人警察看见了,连忙冲过来,一一擒住,遣送了回来。还大声嚷嚷了两句,居然自己不禁莞尔,大猫请教Maurizio,原来说的是“周围都封闭了,进来了你们也出不去!”看人家,严格执法归严格执法,态度却听和善的哦!不象国内的一些人,把严格理解成板着一张死人脸做事。不过,还好,大猫一伙中国人都还老实地停下没动弹,总是没有给我中华上国丢脸啊。
06 The tourists.jpg

03 black policeman.jpg
这样一来,只能在广场的外面隔街远观,不能深入其中了。大猫一行只能站在路对面,凭栏远眺,欣赏起广场来。这里的景物,除了方尖碑和断头台,别的都在大猫所知以外,好在来过巴黎多次的Maurizio可以补充讲解,到底也没有遗漏重要的景物,也充分感受了协和广场在近250年来走过的充满着荣耀和血腥的历程。
协和广场始建于1755年,由时任路易十五(LouisXV)宫廷皇家建筑师的雅克·昂日·加布里埃尔(Jacques Ange Gabriel)设计建造,工程历经二十年,于1775年完工。卡布里耶首先为协和广场设计了一个长360米,宽210米,总面积84000平方米的八边形广场的雏形,广场周围有壕沟,加布里埃尔在他设计的广场周围建有8个巨型台座,应该是放置能够代表法国各地的雕塑,但这些台座在一段时间内未曾放置雕塑作品。后来到了路易-菲力普时代,才在那里按照加布里埃尔的原意补上了8尊雕像,代表19世纪法国8个省的首府。从海军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里尔(Lille)、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里昂(Lyon)、马赛(Marseille)、波尔多(Bordeaux)、南特(Nantes)、布雷斯特(Brest)和鲁昂(Rouen)。在落成典礼上,这个广场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路易十五广场”。这时的广场中心树立着由雕塑家布夏荷东(Bouchardon)的路易十五骑马的雕像,加上广场周围的城市雕像,正代表着国王君临四方。这时的协和广场可以说才真是法国的象征呢,也可以说是王权的象征吧。

随着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广场的面貌和名称随着法国政局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在1789年7月14日到1792年8月10日的君主立宪时期,当政者还保持着对王权的尊重,国王本人和家族并未受到人身的迫害,广场尚能保持原貌。

1792年8月10日到1793年6月2日的共和政体期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于1792年9月22日成立了,由于国王和王后阴谋对外国干涉军泄露法国的军事秘密,1793年1月21日 ,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耐特(Marie Antoinette),当天即在广场上位于现在的布雷斯特雕像附近的断头台上执行。同时,国民公会有意识地把和国王相关的事物都进行改造或消灭,于是“路易十五广场”改名为“革命广场”,广场中心老国王的雕像自然也不能幸免,被推倒了。路易十六被处决后4个月,那具断头台被移往杜伊勒里宫门附近,继续处决罪犯几达3年之久。总共处决1343人,其中有几乎的全部法国王室成员和大量的保王党嫌疑分子,也包括一些后面要提到的革命阵营里面的。一时间,“革命广场”几乎成了旧北京的“菜市口”一样的血腥之地,以至于大猫就戏称之为“巴黎菜市口广场”。

1793年6月2日到1794年7月27日的雅各布宾派专政时期,当政者进一步发展了广场的刑场职能。各种当权者的异己分子,其中包括前任的当权者本人,都陆续在这里被执行死刑。其中,包括雅各布宾派自己的两个领袖丹东和罗伯斯比尔,前者是因为执政方针不统一,加上内部权力争夺,被后者送上断头台的,罪名居然是可笑的“企图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而后者是由于过度的恐怖统治激起了众叛亲离,最后被原来的盟友和支持者组织的热月政变所推翻并从肉体上予以消灭。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后,热月党于1795 年制定共和三年宪法,10 月解散国民公会,成立新的政府机构--督政府。这期间的政府,除了镇压王党叛乱和中下层人民的反抗以外,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图将政局缓和下来,其中之一就是在1795年将“革命广场”再易其名为“协和广场”,取意“全国各族和谐、融洽、具有凝聚力”之意。广场上的断头台,也在这个时期被拆除了。

在拿破仑时代,“协和广场”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在1814年拿破仑皇帝战败退位之后,法国版的“还乡团”— 以路易十八为首的王室和流亡贵族回到巴黎,大肆清算革命期间所受的迫害和损失,“协和广场”也于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后,继位的查理十世于1826年将广场又更名为“路易十六广场”,估计是想要以此来纪念他在这个广场上“英勇就义”的哥嫂吧!(路易十六、路易十八、查理十世三代法国国王都是兄弟相传)。1830年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时代,广场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这时,建筑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为广场四周加上了栏杆。1836年埃及赠送的卢克索方尖碑被立于广场中心,后来广场周围的壕沟也被填平。在1846年前,方尖碑两侧又各建成一个场景宏大的喷泉人工喷泉,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广场(la Place Saint-Pierre)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La Fontainedes fleuves),南边的对应位置上是海神喷泉(la fontainedes mers)。
horse.jpg

jet.jpg
卢克索方尖碑

当然这些好东东,由于不能靠近,大猫无缘近观了,只有高高耸立的卢克索方尖碑(L”obelisque de Louxor),尚可以远远地瞧个清楚。
07 Oblix.jpg
方尖碑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可以说是除了金字塔以外,古埃及的另一个象征。

卢克索方尖碑位于广场正中心,高23米,重230吨,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有3400多年的历史。本来此碑立于埃及卢克索(Louxor)的底比斯(Thebes)神庙的大门旁,还有另外的一块一模一样的至今仍在那里。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和拉美西斯三世(Ramses III)法老的故事。

说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一种图形文字,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每个字母是一副完整的小图画,而且还要上颜色。因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称为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埃及通俗体,成为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结果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再后来,连埃及草书也无人能认识了。

后来拿破仑率领东方军团进攻埃及,发现了著名的罗塞塔石碑,该碑用古埃及的两种文字和古希腊文书写着同一内容,其中古希腊文很快就被破译了,其内容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为当时的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y V,前205-前108)的登基一周年庆典写的颂词。其中之所有有古希腊文,是因为那是统治者的语言,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
200511884630733.jpg

1164682134034404_small.jpg

可即便如此,古文字学家们还是对埃及的古象形文字费进了脑筋,只知整个句子的含义,而不知其具体的字意。直到商博良在长达21年的研究之后,终于对照着古希腊文,读通了埃及法老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Cleopatra)这两个象形文字,进而确认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会议上宣读了著名的《就象形文拼音问题给M·达西尔先生的信》,就释读埃及象形文字的情况做了报告。这一天就成为了公认的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这个罗塞塔石碑,4年后,大猫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见到了原件。
现在,关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对照,据说在初三的课本里面,就是拿托勒密和克里奥帕特拉的名字来做例子的,而且在网上现在还有一个在线翻译的网站,可以把任意的英文单词,转化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地址是: http://www.eyelid.co.uk/e-name.htm。看来,现在的信息时代,确实使知识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随便分享了。看看这个,是大猫英文名字的写法,你能看出来是啥意思吗?
Robert Sun.jpg
为了答谢法国学者让·弗郎索斯·商博良(Jean Francois Champollion)于1822年破译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从而将古埃及的历史研究推进了一大步,1831年10月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将卢克索方尖碑赠送给法国。从埃及卢克索(Louxor)到法国巴黎一路虽然大多是水路,可运输起来还是大费周折,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到达法国,可是又费了近三年的时间,才在1836年10月把它好好地树立起来。

可以想象一下,对于十九世纪的人来说,运输方尖碑都这样费力, 34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建造、运输、树立方尖碑是怎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了。据记录,从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图画,到达目的地后,人们将方尖碑抬上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而且,现代考古发现了古埃及人遗留下来的一个采石场,其中正有一块尚未完工的方尖碑。(在阿斯旺,参看大猫2009年的埃及游记)

站在广场边上向方尖碑望去,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看起来黄澄澄的,下部部分文字也是一片金黄色。可惜当天是阴天,不然,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肯定会反射出耀眼的光。
(2009年1月,大猫在卢克索神庙门外又远眺了这座方尖碑的姐妹碑,那时,对于古埃及的文化了解,可是比在巴黎的时候强多了。)
广场上,各种吊车都在忙碌着搭建一些关于自行车赛的临时建筑,低处的景物都被挡住了,连喷泉也看不见。趁着Maurizio去找人问路,大猫一行在路边稍事休息。

这时,街道上一阵喧闹,远远地看着一大队自行车手骑了过来,难道这就是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
04 tour de france 1.jpg
这队车手骑走了之后,后面又来了一队,这下让大猫看出马脚了:哪里能有那样多的黄色领骑衫?而且,运动员中竟然还有一个蹬着那种前轮特大,后轮特小的仿古自行车的,肯定不是正规比赛啦。
05 tour de france 2.jpg
待得Maurizio回来以后,众中国同事请教之余,才知道,人家就是把比赛搞成一种全民的节日:这是正规比赛前的业余运动员表演,一会儿还有花车游行呢!不过,等那个时候,街上人多的会走不动,时间紧张的我们,只能想象一下而已。现在问好了路,要从地铁里面可以过到杜伊勒里花园那边去,也就是上面照片里面狮子背后的地方。
杜伊勒里花园

出了地铁口,拐了几个弯,就来到了上图中石狮子的背后,这里照一张吧,就是刚才站着的地方,浪费了我们今天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08 the place we stayed.jpg
西南方向是埃菲尔铁塔
10 Effel Towner.jpg

这里,已经是进入杜伊勒里花园的大门口,而在广场里不远处的某个地方,正是当年充满了血腥气味的断头台所设立的地方。回头经过一个描画得金碧辉煌的栅栏门,就进入了占地25公顷的杜伊勒里花园。这个花园座落于卢浮宫与协和广场之间,建于1644年,曾经是杜伊勒里宫(1871年毁于火灾)的一部分,也是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轴线的起点。花园的名字得自于众多的砖炉,附近地区的砖都在炉中烧成。园林的整体设计是皇家园艺设计师勒·诺特尔的古典大师级作品,今日,园内收藏了百余件世界著名雕塑家的近百件雕塑作品,有罗丹、马约尔至20世纪60年代以及当今全球顶尖雕塑家等。

进门之后,就是砂土铺成的一条宽阔的林间道路。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周围绿树掩映,环境优美,还有不少鸽子和麻雀在到处啄食,大猫一行在此合影留念。
11 Visitors.jpg
而这个地方正是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轴线上,从池塘的圆心出发,回望刚经过的栅栏门的中心、再是方尖碑、然后是远处凯旋门的中心,都是在一条直线上的,不过为了摄影美观的需要,拍照的时候只能稍稍错开一点啦。
09 Gate of the garden.jpg

大猫一行沿着大路前行,一路走着看雕塑,部分人一路四处看plmm。大道的中间部分,还树立了小足球门,一伙男士在这里踢球,也有跑步锻炼的。
12 football player.jpg
园中的雕塑和喷泉都是那样让人流连。
14 Models in Garden 1.jpg

17 Waterfall 2 in Garden.jpg

15 Models in Garden 2 Casar.jpg
印象中这座雕像应该是凯撒的像,套个重金属的歌名,也算《Dark side of the moon》吧
16 Models in Garden 3.jpg

13 Chinese.jpg
还遇到了一群从台湾来的中学生DDMM
再向前,就到了奥斯特利茨凯旋门了,又叫小凯旋门。前面在讲凯旋门的时候,提到过这个战役的详细情况。小凯旋门是拿破仑为了纪念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的胜利,不仅下令在星形广场建造凯旋门,同时这里也要建一座小的,作为杜伊勒里宫的主要入口。此门1806动工,至1808年建成,杜伊勒里宫1871年被火烧毁,其残留遗迹就是杜伊勒里花园和小凯旋门。整个小凯旋门同样流露着强烈的罗马风格,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淡浮雕。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奔马。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与和平女神像。
18 Arc Austliz 2.jpg

19 Arc Austliz 3.jpg
卢浮宫

卢浮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的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法国国王继承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其中最重要的镇馆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其它著名作品还有:《拿破仑的加冕》、《自由引导人民》等。

1981年,法国政府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是一座玻璃金字塔,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金字塔建成时引起巴黎人的强烈不满,但他们很快接受了它,现在它已经成为巴黎最新的热门景点之一。
20 Square in the front of Louvre.jpg

21 Entrance All.jpg

22 Entrance.jpg
Maurizio本来安排的计划只是带大家过来走走,可是大猫面对着这个大博物馆怎么能过其门而不入呢?!Maurizio实在不放心大猫一个人自己行动,可是大猫用自己的知识已经打动了他—放心吧,这里的地名俺可是都很熟,丢不了滴!好在回程的地铁票已经买好了,最后,大猫终于获准单独行动。

于是,一伙人送大猫进了玻璃金字塔的大门,看大猫买好五欧元的门票,然后又集体出去了。大猫则十分兴奋,买了票,就急不可待地投身到卢浮宫怀抱之中。
23 Inside the cristal pyrimid.jpg
进门的大厅实际上是在玻璃金字塔的下面,大厅中间的柜台上还有各种语言(包括汉语!)的地图和参观指南,可是大猫匆匆过去,竟然没有注意到!前面分别有左中右三个信道,大猫只是看了路标,最左边的古代东方展馆这天不对外开放,中间是古希腊罗马展馆,右边是埃及展馆,就计划按照时间顺序,先参观埃及展馆去了。结果,此后的参观,变成了一种冒险:
一、因为卢浮宫是西方的宫殿建筑改建的,里面分为无数的小房间,古希腊罗马展馆和埃及展馆之间有多个通道可以相连。本来人家免费取阅的地图上标有各展馆的几号房间,可以按照房间的号码,沿着时间顺序走下来。可是,大猫刚才没有拿,现在过了检票口,也回不去了,结果经常是出了这个房间,就不知道下一个房间里面是哪个时期哪个地方的展品。于是,多次反复之后,大猫的脑袋里面多少有一点时空错乱的感觉。
二、进入展馆之后,大猫发现自己带的是自己的普通相机,而没有从小薛那里把数码相机要过来,这样,拍照的数量就受了胶卷的限制。
三、从展品的陈列和说明可以看出来,法国人很为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自豪,大多数展品的说明只有法语,只有到了比较重要的展品前面,才有多种语言的介绍,但即使在这里也只有英语能被大猫看懂。
四、历史上的人名,对于大猫来说又是一件难事,要在那里把埃及、希腊、罗马以及近现代西方的各种人名拼出来,再和记忆中的某个人能够对起来,这又构成了对大猫的一大挑战。
五、由于时间的限制,大猫必须在五个小时以内参观完这个上下四层、建筑面积号称比故宫还大的博物馆,并且在当天交通拥挤的情况下回到宾馆。而卢浮宫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各处雕梁画栋都很值得细细品鉴,再加上里面陈列的各种藏品琳琅满目,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参观,简直就是一场对自己视觉和神经的地毯式轰炸。
Roof.jpg

Corner.jpg

以上的五条,就是本次大猫参观卢浮宫的五大挑战,直到两个小时后,大猫在无数次从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三个时期无数的人名地名之间搞得大脑有些缺氧,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五分钟,才能继续观赏下去。不过,累归累,总算是没有漏过重要展品,换了别人不知是否早都缴枪投降了。
首先来看古埃及馆,在拿破仑组织东方军团的时候,法国就派遣了一大群科学家和人文学者随军前往埃及,自然也是近代埃及考古的先行者。不过后来,拿破仑回国搞政变,留在埃及的法军后来向英军有条件投降,大批的文物原件都被英军收缴,运回英国,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罗塞塔石碑,现在就放在大英博物馆。法国人只是带走了原来自己做的考察笔记和一些石碑的拓片,现在的展品基本上都是在后来相对的和平年代,法国人在埃及考古发现所得。
Egypt 1.jpg
埃及馆刚进去的几个房间都在卢浮宫的右边,房间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这段看起来相对简单,这时的展品多是一些古埃及人的生活用品和棺木,相比之下倒是后者更著名一些,苏菲.玛索主演的《卢浮魅影》中,就着重拍摄了这些古埃及的棺木。从时间上看,这些棺木的表面绘画和装饰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繁复的过程,到最后达到了极为华丽,甚至是奢华的程度。象这个就是纯金打造的。
Egypt 2.jpg
还有这个时期的夫妻合葬棺,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比较少见的。确实恩爱夫妻的典范啊,而浪漫的巴黎人在博物馆的文字介绍中对这个合葬棺也是不惜笔墨,大加赞赏。
夫妻合葬棺.jpg
狮身人面像,在卢浮宫里面有两个,一大一小,这个是大的,卧在走廊的中间。
Sifenx.jpg
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的坐像,这个法老确实比较有意思,他很喜欢在国内大建自己的各种像,有站着的,坐着的,青铜的,大理石的,等等。在埃及各地现存的古代人物雕塑里面多数是他的像,卢浮宫里面的埃及人像也多是他的。
Lamasis II.jpg
法国人对于古埃及的文物似乎有一种狂热的自豪,毕竟是他们最先开始进行古埃及考古,而且也是他们最先取得成果上的突破。在古埃及馆的一个展厅里,来自埃及的一座建筑的残骸被完整地复原,其中残缺的部分用石膏补上,旁边的说明文字说,法国人当年从埃及运这些残骸之前,详细地用图纸记录下了每个残片的具体位置,到达法国后的复原可以精确到毫米呢!
在古希腊馆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种塑像,古希腊人之于人体裸体的欣赏让大猫这一个东方人来说确实有些难以接受。由于没有数码相机,受胶卷的限制,对于一些不那样出名的像,大猫就没有进行拍摄。

塑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也就是《断臂的维纳斯》。
Vinas.jpg

Vinus 1.jpg
米洛斯是这个石像出土的地方,阿芙洛蒂忒是古希腊爱与美的女神,在古希腊关于她的雕像还有很多,其中以《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和《蹲着的阿芙洛蒂忒》最为著名,都是古希腊优秀的女性人体雕像之一。阿芙洛蒂忒后来到了古罗马时代,就和智慧和女战神阿西娜结合在,成了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也就是西泽所在的尤里乌斯家自称的始祖。
另外,和《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蒙娜丽莎》并称卢浮宫镇馆三宝的《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雕像,也是来自古希腊。她原来是装饰在战船的船头上,在诸多古希腊的历史书中,都可以看到船头装饰神像的华丽与否,是衡量一个城邦的军容是否雄壮的重要因素。由于体积过于巨大,无法在一层楼房的高度容纳下她,所以卢浮宫把她安放在大厅里,按照这个高度和雕像美观程度看,大猫估计这个雕像应该装在五列桨的战船上。
Victory 1.jpg

Victory 2.jpg

Victory 3.jpg
古罗马展馆里,主要是各种生活用品和人物头像。在这个金碧辉煌的长廊里面,右侧的人像可都是一些罗马帝国的皇帝。大猫一路找去,凯撒、屋大维、提图斯等等、一直到《角斗士》里的老皇帝马可乌斯.奥利里乌斯,都能找到。
Gallery.jpg
罗马帝国前期的肖像雕塑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方面曾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雕塑家们往往采用丰富的构图来加强形象的个性特征。不仅眼球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在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某种情绪,使人物的个性通过脸部的各个细节展现得维妙维肖。这尊《卡拉卡拉像》则是所有这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了罗马肖像雕塑的顶峰。
kalakala.jpg
卡拉卡拉本名安敦尼努,卡拉卡拉是他的绰号。他为人凶残,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嗜血成性的暴君,他在位时对内外均采取暴虐的手段,并残酷杀害不少自己兄弟和朝臣,他自己后来则死于罗马近卫军司令的手中。

在这尊雕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张性格鲜明的脸:方方的脸庞,嘴角内收,头部低斜,紧锁的双眉,多疑而凶残的眼睛流露出凝滞的眼神。雕像五官轮廓清晰,眼睛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那是一双充满着复杂感情的眼睛:凶恶、暴躁、多疑、恐惧。残暴和屠杀为他消灭了许多敌人,同时也造就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了怀疑和恐惧的内心世 界。一头卷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则进一步强化了他那凶残的性格。这一雕像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罗马雕塑的最高成就,在整个世界艺术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大猫一气看完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三个时代的展品,已经有些头晕,稍事休息,开始参观楼上的展品,主要是挂在房间的两侧的油画。
油画.jpg
油画大小不一,有小的也就A2版面,大的足有两米多高。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蒙娜丽莎》。大猫没有地图,可是顺着人群的方向,也很轻松地找到了她所在的房间。只见里面排着长队,只能按顺序走到离画两三米远的栏杆边上远观,两个警察站在画旁,还不断催促游客快点走,这里不让摄像,不让拍照,在大猫的印象里,也只有在毛主席纪念堂里面有过这种情况。大猫看着,不由得大失所望,画实际上很小,还被用一个玻璃像框封了起来。不过这些措施是情有可原的,这幅画实在是太出名了,曾在1911年8月21日被盗过;1956年,有人向《蒙娜丽莎》投掷硫酸,致使画像的下半部分被损坏;后来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蒙娜丽莎》每年吸引了600万游客造访,致使画作现在对最轻微的气候变化都有所反应。因此,他们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了恒温的玻璃罩子内,并用一个半人高的栏杆隔离游客。2003年当年,卢浮宫出台了新规定,禁止人们对《蒙娜丽莎》进行摄影,而以前,游客们一直允许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对卢浮宫内所有艺术品摄影留念。对于其它的艺术品,大猫原来也关掉了闪光灯拍照,可是后来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用闪光灯,也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不过对于油画这种精密的东西,就不好再开闪光灯了。
Mona Lisa.jpg
其它的画,就是普普通通地挂在墙上而已,周围的人也很少。但是其中不乏名画。
23.jpg
《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在米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保留下来的他的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就这一构图,达·芬奇前后画过两幅画,色彩与细节略有不同。我们这里欣赏的是前一幅,约作于1483~1490年间,尺寸为198×12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画上的情节取自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三章《耶稣受洗》故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么?”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他。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看见神灵,仿佛是鸽子在下降,落在他身上。天上这时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
Woman from Sabin 1.jpg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后,参加雅各宾派的画家雅克·路易·达维特 (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也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于 1799年最终完成了《萨宾的妇女》。《萨宾的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 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城的缔造者、也是罗马的第一位国王罗穆鲁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因为罗马人作为特罗伊城的幸存者,漂流到这里定居时已经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了。他们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鲁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
Woman from Sabin.jpg
同一故事所引发的艺术名著还有鲁本的《萨宾妇女被劫》,该画描绘罗马人抢窃萨宾女子的场景,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Sabin girl being robbed.jpg
卢浮宫里的类似一幅画似乎也是这个内容的,被大猫拍摄了下来,不过由于时间过去了四年,已经记不得画的名称了。
达维特在这幅画中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斗争和屠杀的反思和厌倦,试图以某种妥协、容忍来实现和平。后来,他成为了拿破仑皇帝的宫廷画家,并创作了另一幅名作《拿破仑的加冕》
Crowning Napoloen.jpg
《拿破仑的加冕》是奉拿破仑的命令而作,描绘的是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加冕仪式。画面中心形象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接过的王冠,赐给皇后约瑟芬。罗马教皇被请来参加仪式,想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号召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肯定称帝的合法权,不过只让他坐在祭坛前作为后盾而已。受加冕的皇后长长的皇袍由宫女罗席福科拉夫人和瓦勒特夫人牵着,中间平台上坐着皇后的母亲,围绕中心周围站立着主教、王公贵族、将军、各国大使以及前来祝贺的外国国王、王后等,画中有近百人的肖像,据说很多是请真人来到画室画的。这幅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构思巧妙,以肖像写实手法创作而成,虽为拿破仑歌功颂德,但作为历史画卷是不朽的。

Louis XIV.jpg
路易十四的宫廷画师 亚森特·里戈所画著名的肖像《路易十四》,一直被美术史家们奉为他一生近400 余幅肖像中的上乘之作。作为18世纪肖像画的典范,里戈的油画创作为现实主义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一般说,他画得很稳,无论是盛装肖像,还是便装肖像都是一丝不苟的。这位盛装的国王正非常严肃认真地摆着姿势,让画家去刻意描绘。当然,我们相信这种姿势不可能摆上几个小时。要认真捕获此时此刻的精神状态,就要凭画家非凡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这也是此幅肖像成功的重要条件。 此画约作于1701年,画幅较大,有277×194厘米。大猫对此画印象深刻倒不是从艺术角度,而是出于对“太阳王”的景仰。
Freedom.jpg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325厘米),是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浪漫派杰作,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走向街垒,于27至29日为推翻这个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与保皇军队展开了白刃战,最后占领了王宫。在法国历史上被称作“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圣德克区的克拉腊·莱辛姑娘一马当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为把这面旗帜插上巴黎圣母院旁侧的一座桥顶上,最后倒卧在血泊中。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这一悲壮激烈的巷战景象,义愤填膺,决心画一幅大画,来描绘群众革命的壮举。

画上所展示的这幕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是他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这里除了参战的市民、工人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画家在正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扬着的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德拉克洛瓦选择这个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形象(请参看这幅画的局部图版)作为全画的主人公,乃是他的浪漫主义想象力的表现。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右侧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学生,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本人),在他身后有两个高举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毙在瓦砾堆上的官军尸首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远处是处在晨雾中的巴黎圣母院。如果仔细观赏,还可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也极其紧凑,色调丰富炽烈,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很快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德国大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这幅画于1831年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里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法国爆发了1848年二月革命,法国人民又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公展。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当局摘下,理由是这幅画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进卢浮宫。足见这幅画的感染力是超时代的。  
Last dinner.jpg
最后的晚餐,这个不用多说,地球人不知道的不多。
除了这几幅名画以外,大猫对其他的油画所知甚少,也就走马观花而已。

在参观的过程中,大猫忽然想到这些展品的来历,世界并称的三大博物馆里面,只有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里的展品大部分都是通过购买所得,虽然那种购买也算不上光明正大,都是从别国走私出来的文物;可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里,有很多,甚至是大多数是抢来的东西。这天,东方展馆没有开放,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没有看到,可是听说过,里面有来自圆明园的文物。据说,在英国和法国还有一些小博物馆,有单独展出圆明园文物,还不敢让中国人看。自从想起了圆明园,大猫心中就升起一团无名火,对于卢浮宫原来的欣赏和仰慕,顿时化成一丝愤恨,这分明是恬不知耻的强盗战利品展览会嘛!比如方尖碑,由于历史上各国的盗运,到现在,埃及境内也只剩下了五座了。虽然有人以更好保护文物的条件来为自己做开脱,但是保存文物的措施是可以援助的,方尖碑还是放在埃及的神庙前面更能得其所。埃及等国家一直呼吁的各国被抢走或者走私的历史文物应当归还本国的呼吁,在大猫这里得到了共鸣。

剩下一个半小时,大猫早早地踏上了归途,回到卢浮宫的入口处。感慨归感慨,气愤归气氛,旅游纪念品还是要买的。大猫买了两本卢浮宫的介绍,顺便补拿了早上应该带着的卢浮宫地图,准备回去再研究一下。

可是出了卢浮宫的大门,却发现四周的街道都被封锁了,从地面上根本无法出去,只有通过某个地铁站才行,而周围的地铁站哪一个开放,大猫只好问警察。执勤的警察不是不懂英语,就是对法语太过于自豪,装作不懂,偶尔遇到几个懂英语的,要么说不知道,要么东西南北乱指一气。最后,大猫费了四十多分钟在人群中从卢浮宫门口到杜勒伊花园通向协和广场的大门走了两个来回,最后找到了个地铁站进去,结果,不到十五分钟就回到了瓦格拉姆大街通往宾馆的小巷口。
24 Metro in Paris.jpg

惊魂未定之余,看看还有半小时时间,回宾馆一看大家还没有回来,大猫决定自己出门到巷口处的一个酒吧里面喝一杯,酒吧里面的电视还正在直播环法自行车赛的情况。刚坐下不久,就接到了Maurizio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哪里,原来他们刚从地铁站里面出来,此后不到十分钟,大队人马出现在酒吧里面,大猫胜利地与大部队会师啦!

大部队一行人出了卢浮宫,先后去了圣母院、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教堂、埃菲尔铁塔,其中还在一个小的公路立交桥边上看到了真正的环法自行车赛的比赛,不过按照小薛的说法,他确实后悔没有跟我一起留在卢浮宫,毕竟老外的那些教堂里的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还是看不懂的,感觉没意思。

大猫拿来了他带的数码相机,分享了一下他拍的照片。
25 Backside of Nord Dump.jpg
这是在塞纳河的对岸看圣母院(Notre Dame)的侧面,其南侧的十字形耳堂设计和两个大玫瑰花装饰的圆窗在西方的建筑史中是作为一个哥特式设计范例来讲述的。可惜本照片中一伙同事因为教堂南侧外墙在维护,只照了北侧的照片。
26 Ship on Sena.jpg
徒步过桥时拍摄的塞纳河上的游船。想象一下如果时间充裕,以悠闲的心态坐在船上,会是多么惬意啊!
27 Nord Dump.jpg
圣母院的正面。《西方艺术史》上说其中间大门门楣上的雕刻内容是“末日的审判”,因此这个大门又称为“末日审判大门”。该雕刻创作于1220年前后,中间是执行审判的耶稣,旁边是圣母玛利亚、圣乔瓦尼及捎来耶稣受难象征物的圣徒。下面的柱基上则刻着象征善与恶的人像。这个大门反映出哥特式艺术将建筑与雕刻融为一体的特点。
28 On Montamat Church 1.jpg
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教堂。其拜占庭式的圆屋顶与埃菲尔铁塔同样耸立在巴黎的天空之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对于这个城市留下的烙印。
拍照者所在的这个地点,有很多街头艺术家表演的,尤其以画家居多。
29 On Montmat.jpg
圣心教堂是巴黎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巴黎。蒙马特区在二十世纪初,是一流作家和艺术家的聚集地,因而也就成为现代艺术的发源地。圣心教堂的山脚下不远,就是巴黎传统的娱乐区(大猫说,这是好听的名,不好听的就是红灯区),也就是著名的红磨坊所在地,不过大猫的同事由于时间紧张,再加上是白天,并没有去那里光顾,所以也没有留下照片来。
31 tour de france 3 realplayer.jpg
这才是真正的环法自行车赛

32 Inside Effel.jpg
站在埃菲尔铁塔里面向上看

大家在酒吧里面一起消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大猫也悠然地喝完了一扎啤酒,这时,酒吧的电视里面直播的自行车赛刚刚到了接近终点的冲刺阶段。可是时间不等人啊,大猫一行只好迅速地回到宾馆,拿起早上已经整理好并寄存在大堂前台的行装,出发去了机场。大猫的巴黎游览就这样结束了。

末尾提醒大家一句:巴黎的风光虽好,但是治安并不怎样。2005年,大猫的三个朋友,都是山东大汉,可是就大中午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凯旋门旁边被抢了。这样看来,大猫在巴黎的独自出游确实有些犯险啊,也许跟咱们广交会似的,环法自行车赛期间,人家警力加强了,正是“严打”期间,让大猫钻了空子吧,所以大猫的经验可不能乱学哦!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00 收起 理由
华佗 + 30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3-2-21 1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是,当年拿破仑翻山的时候,骑的并不是画中的白色骏马,而是向导牵的一头骡子。”
内容丰富,好帖:-){:5_117:}

点评

同样,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协和广场,以前叫革命广场,是竖着断头台杀人的地方,和北京的菜市口有得一拼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2-21 17:23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7: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猫看天下 之 巴黎怀古

华佗 发表于 2013-2-21 16:27
“有趣的是,当年拿破仑翻山的时候,骑的并不是画中的白色骏马,而是向导牵的一头骡子。”
内容丰富,好帖 ...

{:soso_e113:}{:soso_e113:}{:soso_e113:}
同样,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协和广场,以前叫革命广场,是竖着断头台杀人的地方,和北京的菜市口有得一拼呢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1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