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卷------------------------------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B ) A. 荀彧(huò) 夏侯惇(chún) 铁骑(qí) 青龙偃(yàn)月刀 B. 甄宓(fú) 燕(yān)人 蜀(shǔ)将何在 仲谋愧(kuì)矣 C. 许褚(zhǔ) 仁(yín)王盾 不可能(léng) 流(niú)风回雪 D. 陆逊(sūn) 青釭(hòng)剑 奇(jī)袭 罗袜(mó)生尘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初从袁绍,后去之。去:离开 B. 太祖与荀彧书曰。书:写信 C. 又复啖二桃。 啖:吐出 D. 反禽布。 禽:通“擒”,捉到。 3.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C )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 4.( B )废除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宰相制度。 A. 唐太宗李世民 B. 明太祖朱元璋 C. 清圣祖康熙 D. 宋太祖赵匡胤 5. 被称为江东二张的张纮和张昭是( C )关系 A. 父子 B. 叔侄 C. 没有 D. 兄弟 6.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时期的( D ) A. 汉高祖刘邦 B. 汉武帝刘彻 C. 汉光武帝刘秀 D. 汉元帝刘奭 7.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 ) A. 铁农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 B. 石器工具的广泛使用 C.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D. 广泛兴修水利 8. 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皇帝分别是:( A ) A. 汉文帝 汉景帝 B. 汉文帝 汉武帝 C. 汉高祖 汉文帝 D. 汉高祖 汉景帝 9. 科举制度创立于。(A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10. 郭淮为( C )求情时说了千古名言“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A. 徐晃 B. 张辽 C 张郃 D. 许褚 11. 最能体现“富贵不能屈,威武不能屈”的三国英雄是 ( A )。 A. 关羽 B. 甘宁 C. 张飞 D. 夏侯惇 12. 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是哪座城。( C ) A. 石城 B. 皖城 C. 西城县 D. 成都 13. 成语“草木皆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A. 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长平之战 14. 西汉时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的皇帝分别是:(A ) A、汉文帝 汉景帝 B、汉文帝 汉武帝 C、汉高祖 汉文帝 D、汉高祖 汉景帝 15.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兴修了水利工程、其中最有名的是:( D ) A. 邗沟 B. 灵渠 C. 郑国渠 D. 都江堰 16.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C ) A. 设节度使 B. 抗击突厥 C. 重用人才 D. 建立行省制度 17.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作用是:( D ) A. 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B. 加强了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C. 占领了夷洲 D. 促进了夷洲与内地经济的发展 18. 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留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D ) 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玄宗时 19.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B )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设立三司 D. 科举制度 20. 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A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名要术》 21. 元政府设置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C ) A. 安西都户府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台湾府 22. 我国奴隶制的瓦解时期是 ( B )。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23. 古代欧洲有一个国家,工商业繁荣,民主政治发达,人们崇尚文化,眼界开阔,该国是( A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埃及 D. 波斯 24. 关于马其顿的东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破坏和灾难 B. 将希腊文化传到东方 C. 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 25. 拿破仑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法国封建王党势力十分强大 B. 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的利益 C. 军事独裁统治始终没有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D. 没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26.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名言突出捍卫了( A ) A. 人的平等权 B. 人的自由权 C.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D.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 27. 在拉美运动中,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C ) A. 苏克雷 B. 圣马丁 C. 玻利瓦尔 D. 伊达尔哥 2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重大事件( B )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瓦尔密大捷 29. 充分体现了资本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得法律文献是 ( B ) A. 《人权宣言》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法典》 30.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告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历史事件是( A) A. 马恩河会战 B. 俄军攻入东普士 C. 凡尔登战役 D. 美国参战 32. 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 B ) A. 美国 B. 苏联 C. 德国 D. 中国 二、填空题(每个空0.5分,共32分) 1. 春秋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 2. 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请按灭亡先后顺序排列:(韩)、(赵 )、(魏 )、( 楚)、( 燕)、( 齐)、(秦 )。 3. 夏朝作为( 奴隶 )制国家,是以( 嫡长子家长 )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4. ( 商超 )青铜器的合金制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司母戊方鼎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 周初姬姓封国,在分封诸侯国的同时,设立诸“监”,一些“监”逐渐变成侯国。分封的较大的诸侯国,列举三个, ( 宋 )、( 晋 )、( 卫 )。 6. 春秋时期,齐、晋等诸侯大国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采取尊贤尚功的政策,使得一些军功、事功贵族获得世袭的采邑,其势力不断壮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君权与族权的斗争,出现了( 齐国崔抒专权 )和( 齐国连称管至晋国三家分晋 )两大历史事件。 7. 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儒家代表人物( 荀子 )( 孟子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阴阳学派(邹衍 )。 8. ( 秦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嬴政 )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在中央设置( 御史大夫 )、( 丞相 )和( 太尉 )三个最高官职。 9.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 铁犁牛耕 )。 10. 历史上公孙瓒组织的军队叫白马义从,请问义从指(自愿跟从的死士 )。 11.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神童也比其他朝代多,请列举五名,分别是( 何晏 )、(曹冲 )、(周不疑 )、( 夏侯荣 )、(诸葛恪 )。 12.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躲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三国演义》中( 曹操 )之口,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 13. “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这是( 祢衡 )骂曹操的话。 14.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所指的人是( 杨修 )。 15. 唐朝作为历史上强盛的王朝,有初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也有中晚期的( 元和中兴 )和( 永贞革新 )。 16.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 中书省 )、( 门下省 )和(尚书省 )。 17. “商人”这个名称最早出自于( 商 )朝。 18.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飞钱 )。 19. 提出“性善论”是( 孟子 );提出“性恶论”是( 荀子 );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 董仲舒 );提出“心性论”是(朱熹 );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 顾炎武 )。 20.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最早的传记体史书( 史记 ),最早的断代体史书( 汉书 ) 21. 希腊文明的源头是( 巴尔干和爱琴海域 )。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 但丁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 23. 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和(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 三、根据历史事件,猜三国人物,各题中abc等代号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人。(每个0.5分,共10分) (1) abc三人,本来职务相当、同在d直接统领下共事,几年不见沧海桑田,d死了,a和b反目成仇,c成了b的手下,战斗中被a的人马打败阵亡。这四个人是谁?a曹操b袁绍c淳于琼d何进 (2) 上题中b有几个儿子几个外甥?请写出他们的名字。3儿子1外甥,儿子: 袁尚袁谭袁熙,外甥:高干 (3) c被a的部将b设计射杀了,a的大儿子年纪轻轻病死了小儿子降了;c的大儿子也因为中箭而亡,小儿子最终得到了a的全部地盘,手下的d杀了b。??? a刘表b黄祖c孙坚d甘宁 (4) a曾是b的部将,b死后其子c杀了a的全家,a遂与c成了仇敌。c为了讨伐a而请来d,最后被d鹊占鸠巢。???abcd (5) a和弟弟b一起辅佐c,a的妹妹嫁了c,b却出卖了c的弟弟d造成d被害。 a糜竺b糜芳c刘备d关羽 四、简答题。(共14分) 1、三国由魏国确立的爵位制度,定爵制为九等,哪九等?(2分) 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2、三国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请列举至少三条,并说出对战双方。(2分)官渡之战:曹操袁绍,赤壁之战:孙权刘备和曹操,合肥之战:魏国和东吴 3、三国演义中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在历史上指的是什么,具体说明。(1分) 貂蝉一词的本义,是指汉代皇帝的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后来也用来借指达官贵人。 4、东汉时期三公九卿指哪些?(3分) 三公:太尉 司徒、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5、请列举三国时期的特殊兵种,至少六种。(2分)白马义从,大戟士 陷阵营 白耳兵 虎豹骑 青州兵 6、当时讨伐董卓的地方军阀是谁,任何职位?(3分)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铀。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曹操(当时是白身)的本部兵马,共计18路诸侯。 7、曹操的精锐步兵叫什么,历史上由什么组成?(1分) 青州兵,他收编的青州黄巾军 五、看图问答题。(12分) 6 天前 上传 由上图可以看出,是历史上著名的何种局面,该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形成的原因? 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一、 曹、刘、孙的个体人格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大厦将倾;董卓之乱,更是雪上加霜。这就导致了天 下的分崩离析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此后,中原逐鹿,曹操首先脱颖而出。 从谋诛宦官、反对董卓时,曹操就已经名震天下。众所周知,他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 事家。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戎马生涯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与此同
时,他抑制豪强、移风易俗、澄清吏治和革除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在用人上,曹操大胆革新。他不重视名节,主张“唯才是举” 则齐桓何以霸世?” 勿非偏短” ;他认为: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 ,他指出,无论“被褐怀玉”“还是盗嫂受金” 、者,只要能“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她三次下令求贤,“举贤勿拘品行“ “取士
,对那些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进行重用。史载:他“拔于禁、乐进于行进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拔出细微、登为牧 守者,不可胜数” 。由此可见,人才集团的聚合是曹操成就霸业的基础。
1
同一时代的另一著名英雄刘备,起身微贱,其才干不及曹操,也不如孙权,全凭他那坚韧不拔的毅 力,籍乱世而成为英雄。在个体人格方面,刘备弘毅宽厚,仁德持重,加之他是帝室之胄的身份,标榜 正统、 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 故被时人视为正统和正义的化身。 它不但得到所到之处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而且赢得来了关羽、张飞、赵云等战将和糜竺、孙乾等文臣的以死相报。但在诸葛亮出山辅佐之前,刘 备一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智囊团体,在逐鹿中原的斗争中,他只好寄人篱下,徒然悲叹“老将至矣,而 功业不建” 正是不断的失败让刘备逐渐清醒,开始四处寻访贤才,他礼贤下士,谦恭待人,利用刘氏 正统的旗帜相号召,逐渐得到了荆襄人士和部分北方流亡士族的支持。在寻求贤士时,刘备最突出的表 现就是三顾茅庐、恳请隐居隆重的诸葛亮出仕相助。至此,刘备的政治命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可 见,刘备的个体人格也为自己奠定了建立蜀汉政权的基础。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尊礼英贤,扶纳豪右。他少年时就行为出众,性格开朗,度量宏大,仁义而有 决断,好养侠士。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 ,孙策临死前嘱咐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 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这说明孙策对于其弟的
性格、才能和品行是非常了解的。那时,孙权才十八岁,时值天下纷争,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寄寓之人, ,他们对孙权缺乏了解,不知道年轻的孙权能否成就霸业。 因此,很多人在徘徊观望,一些人欲投奔新主,另一些人又蠢蠢欲动,局势非常严峻。孙权在以文著称 的张昭和以武著称的周瑜扶助下, 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他采取果断措施, 巡视军队以稳定军心, 安抚百姓以稳定民心。他还广揽贤才,礼聘名士,不但取得了江东名士的支持,而且也吸纳了从北方流 寓于此的鲁肃、诸葛瑾等名士,从而稳定了他在江东的统治,并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善于谋划的智士 和能征善战的勇将。在此后的创业过程中,孙权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对属下将吏,他颇为尽心竭力, 卑躬屈膝,体恤备至,曾“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与凌统之孤” ,赢得全军将士为 之舍身效命。他对臣下谋士也能推诚相处,信而不疑。例如:有人说诸葛瑾是蜀汉的奸细,他就绝不相 信,并且说: “孤与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可谓神交,非言所闻” 。陆逊坐镇荆州时,孙权全权委任 他负责东吴与蜀汉交往的事宜。正所谓:“观孙权君臣之间,推诚相与,谗间不行于其间,所以能保有江 东也” 。 有此可见,孙权个人的智谋才能,成就了他占据江东的霸业,正是由于他这种超乎常人的智谋和以 诚待人的品格,使孙权在三国鼎立的过程中,能集中一大批智士和猛将为他所用,从而为三分天下有其 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依靠自身的品格的影响力,在身边聚集了三国 鼎立时所需的大批人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二、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众所周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安邦定国必须强兵足食。因此,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 孙权,他们在发展各自的势力过程中,都采取了一些新的经济措施,来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 曹魏方面:汉末群雄逐鹿中原,北方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大量人口死于战乱之中`,幸免于难的人被 迫逃亡,劳动力也大量流失。史载:关中一地于建安初年因避战祸而逃入荆州的有“十余万家” 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年) ,当曹操基本打败袁氏集团时, “天下户口减耗,十载一在” 遭到破坏的北方,千里赤烟,民生凋敝,生产力和社会经济都遭到巨大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经济,曹操在各州、各郡设置田官,全面实行屯田。曹魏的屯田以民屯为 主、军屯为辅。在曹操有效的管理之下,民屯顺利进行,军屯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对于解决严重的粮荒 问题,恢复中原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 ,曹操发布了“收田租令” ,也就是户调制。内容是“其 收田租亩四升,产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其他不得擅自兴发。郡国首相明检查之,无令强民有所藏而 弱民兼赋也” ,即按资产多少定出户等,根据户等高下负担多少不等的绢、绵之法。这对抑制豪强兼
。 。
。建安二十
五年 (公元 220 年) 曹丕称帝、 建立曹魏时, 中原一带仍 “人民至少, 比汉文景之时, 不过一大郡”
2
并土地,稳定自耕农,恢复和发展中原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屯田和户调这两项改革措施,恢复了残破的中原经济,为曹魏统一北方及与吴蜀对峙, 奠定了经济上的基础。 蜀汉方面:巴蜀是汉末遭受战乱较少之地,其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且其地位于“天府之国” , 发展经济的基础也优于曹魏。但是其豪强“专权自恣”这就或多或少影响其经济的稳定与进一步发展。 为了发展经济,诸葛亮制定了“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的方针政策,主要有以下两项措施: 1、先理强,后理弱 理强的主要政策是“威之以法”“限之以爵” 、 ,这不仅是针对巴蜀豪强,而且也包括跟随刘备和诸葛 亮入川的外地将领权贵。如:鼓羕有功劳,但也因为有过失而被诸葛亮流放;杨洪“忠清宽亮,忧公如 家”,被擢升为蜀郡太守。这个政策后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基本上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怀自
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的社会局面。理强的另一项政策是恢复盐铁官营。盐铁早在
秦汉时期就是巴蜀地区的主要生产部门,后逐渐为当地的豪强所垄断,这严重地影响了蜀汉政府的财政 收入。有鉴于此,刘备和诸葛亮入川后,便恢复盐铁官营,设司金中郎将专管盐铁生产,严禁私家开采 煮铸,后来“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理弱的具体政策是“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如:诸葛亮注意发展农田水 利事业,对于“国之所资”的都江堰工程,征发一千两百名壮丁进行维护,以保证当地的农田灌溉。 2、实行屯田制 针对地域狭小的蜀汉来说,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力的作用,非常重要。诸葛亮因地制宜,除在巴蜀 以北的汉中地区实行兵农合一的屯田外,还在关中的部分地区屯田,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蜀汉的经济问题。 以上两项经济措施的实行,使巴蜀、汉中出现了一派“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畜积饶” 的繁荣景象。因此,蜀汉便具备了与东吴、曹魏相抗衡的经济实力。 东吴方面:其统治者采取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相比曹魏来说,东吴遭受的战乱破环较轻,经济也没有受到较大破坏,且因躲避战祸北方大量的人 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如:孙权推广的两牛一犁的“耦耕法”改变了东 吴不少地区采用的原始“火耕水耨法” ,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有的地方亩产水稻有三斛之多。 东吴也广行屯田,有民屯、军屯两种形式,孙权在政策上也明确规定屯田士卒“不服他役,春惟知 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则其死效”。他的这些政策不仅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发展了生产。
东吴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扩大了海外交往和域外贸易。如:赤乌二年(公元 230 年) ,孙权派 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兵 1 万, 经过台湾海峡到达夷州 (今台湾省),开始了古代大陆与台湾进行经贸交流 的先河。东吴的使臣还远至林邑(今越南) 、扶南(今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 “其海外交往范围辽阔” , “近者三五千里,远者两三万里”
。由此可见,东吴针对自己的经济特点和地理环境,实行的经
济措施不仅发展了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且具备了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的经济实力。 综上所述,无论曹魏和蜀汉,还是东吴,三方都立足于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经济改革,这 些改革措施不仅恢复和发展了当地的经济,而且形成了经济均衡发展的三大区域,成为三方形成鼎立的 经济基础。这是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 魏、蜀、吴的立国方针政策
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各自的最高统治者制定的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在其立国 方针中都含有“鼎立”的内容,特别是东吴和蜀汉更为明显。 蜀汉方面: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地为刘备制定了鼎足而立的立国方针他说: “今曹操已拥兵百 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所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汉高祖因之而成帝业,……若跨有荆益, 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南抚夷越,北抗曹操,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P912)
。诸葛亮的答对,使刘备
3
茅塞顿开。后来,刘备在执行中虽然有小插曲,但是蜀汉建国方略基本上是依此而展开的。 东吴方面,对东吴的立国基本国策阐述最全面最完整的是鲁肃。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鲁肃向孙 权分析了 “汉室不可复兴, 曹操不可卒除”
[13](P1268)
的天下态势, 提出了 “鼎足江东, 以观天下之衅”
[13](P1268)
。
的基本国策。鲁肃的这一基本国策被孙权所采纳。孙权之所以接受之一基本国策,笔者认为这应渊源于 其辖区内强大的豪强势力和严重的山越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此,鲁肃向孙权 建议,东吴近期目标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据而有之”
[13](P1268) [13](P1268)
。远期目标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此后,东吴的建立和发展大体上照此方略进行。
曹魏方面:虽然没有像东吴和蜀汉那样公开打出谋求鼎立的旗号,但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 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中也有较多的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表露。如:曹操谋臣程昱在赤壁之战前,就在认真 分析当时的形势后,对曹操说,孙权和刘备一则有谋略,一则有英明,而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和张飞都 是万人之敌。如果曹操挥军南下,其结局将是“ (如)备资(孙权)以成,难解势分”
[14](P428)
。也就是说,
孙权和刘备两方将会联合作战、共抗曹操,其结果应会出现南北对峙或者三足鼎立的复杂局面。所以, 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天下维持着对峙或者鼎立这两种局面。事后(指赤壁之战后)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 志令》中,反复申明自己没有做统一君主的想法。他说:(吾)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
[15]
。并且强调: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从他后来的行为上看,曹操在遭遇到东吴的几次反击之后,
[15]
他便坐守中原,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后代子孙将来擅权取代名而实亡的东汉王朝而 从事内部的准备。 综上所述,蜀汉的诸葛亮和东吴的鲁肃,都积极鼓吹鼎立,并且都被各自的主人采纳,可见“鼎足 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正如唐朝时的宰相裴度所说: “天赞一武侯,即鼎足之势也” ,裴度又云: “诸葛亮一言以定三分机势” 这些话可能有些夸大, 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却表明了三国鼎立的一定原因。
[15]
四、 吴蜀结盟北拒曹魏
建安十三年 (公元 208 年) 曹操统大军南下兵临长江, , 孙权与麾下诸将商议是投降还是抵抗的问题。 多数人都劝孙权降曹,只有鲁肃和周瑜反对孙权降曹,周瑜认为:曹军处于弱势、必将失败,其原因是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 中国所长,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则,用兵之 患也,而曹(操)皆冒行之……”
[13](P1261)
。于是孙权决定抗曹。
此时,刘备的军队已在当阳的长坂坡失败,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基本上没有立足之处。而此时 鲁肃认为:江东之众不足以单独抗衡曹操,力主孙刘联合、共抗曹操。于是,刘备便派诸葛亮过江与孙 权结盟。 诸葛亮过江后,与孙权共同分析了当时的严峻形势。孙权便修正了他原先全据长江的策略,决定与 刘备结盟,结果孙刘联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赢得赤壁大捷,从而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形势。虽然孙刘 联盟在夷陵之战后遭到破坏,但不久蜀吴两国又重新联合,共同抗曹。孙刘联盟的建立对三国鼎立的形 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孙刘结盟使蜀、吴集两国之力与曹魏对抗,既增强了抗曹魏的力量,也为蜀吴两国各自内修政理创 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孙刘联盟还迫使曹魏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对蜀汉来说,联盟为其北 伐解除了“东顾之忧” ,使曹魏不能无南顾之忧。对东吴来说,既无两顾之忧,又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 南。如:建兴六年(公元 228 年)十二月,吴魏交兵,诸葛亮趁机率兵数万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 南) ,围陈仓(今宝鸡市东) ,从西面进攻曹魏。还有,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 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 大军出斜谷口,进攻曹魏。四月至郿,在五丈原扎营,与魏军对抗。当年的五月,孙权率十万人由巢湖 进攻曹魏的合肥新城。可见,蜀吴互相配合,迫使曹魏两线奔波、疲于应付。
五、人才资源与三国鼎立
4
东汉末年,在群雄混战中,各种势力的代表都感到“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因此,每攻占一地,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使当地的人才为他们自己所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战争, 实际上就是当时的人才争夺战;到了三国鼎立时,实际上也就是魏蜀吴三方人才的鼎立—即当时的天下 人才基本上三分,曹魏、蜀汉、东吴当时各占天下人才的三分之一。 曹魏方面:曹操总揽了许多英雄,仅帐下参决谋议的智囊团就有八十余人。公元 196 年,曹操迎汉 献帝建都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 ,实现了上文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在政治上占据了制高 点,这便有利于他广泛收罗人才。曹魏的人才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自荐或他荐,以荀彧、郭嘉 为代表。如:(荀)彧又王佐之才,董卓之乱,弃官归隐冀州,袁绍待(荀)彧以上宾之礼,(荀)彧度(袁) “ 绍终不能成大事”
[16] (P308)
。 (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第二、自辟僚属。如荀攸、程昱等。荀攸,海内
[16](P322)
名士,汉末避乱荆州,曹操“征(荀)攸为汝南太守,” 曹操)”
入为“尚书”军师。第三,广泛吸收各种军
垒人才,如:许攸、韩嵩、郑义、贾诩等。许攸, “初平中随(袁)绍在冀州,官渡之战前往投奔太祖(指 总之,曹操通过各种形式吸引了大批人才,聚集在其周围,形成了曹魏的人才集团。为其统一北方 及后来曹魏的建立并与东吴、蜀汉的三国鼎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蜀汉方面:主要就是竭成接纳广求贤才。蜀汉在发展过程中,也特别重视人才,与曹魏和东吴不同, 蜀汉在建立其国家时,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突出。蜀汉的人才政策 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诚。刘备待关羽、张飞“恩若兄弟” ,与赵云深深结纳,与诸葛亮如同鱼水。其人才 的主要来源地:一是荆襄地区。汉末战乱,天下人才避地荆襄者不可胜数,其中大部分被刘备所得,刘 备南溃时“荆楚群士从之如云”
[17](P882)
便是例证。其中以诸葛亮(伏龙)和庞统(凤雏)最为有名。由
[17](P882)
于有了这些人才的扶助,刘备最终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羁旅奔逃,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
的局面。可见荆襄人士是刘备决策集团的的核心力量,在蜀汉统治集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益 州(即巴蜀地区) 。益州是东汉末年天下战乱的重要避难场所,曾流入了许多人才,刘备夺取益州后基本 上把他们全盘接受下来, “以法正为谋主,……董和、黄权、李严等本(刘)璋之所受用也;吴壹、费观 等又(刘)璋之婚亲也;彭恙又刘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刘备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所 能”
[17](P882)
。
由此可见,蜀汉就是在这些智能人士的协助下,才建立起来的,成为三国鼎立中的重要一员。 东吴方面,孙权在其父(孙坚)兄(孙策)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招纳人才。他说: “能用众力,则 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其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继续重用孙策时 期就已吸纳的许多避乱江东的人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昭、周瑜和吕蒙等。他们是孙吴创业初期的 主要谋臣和武将。 其中的周瑜与孙策独相友善, 孙策死后, “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
[14](P1260) [9]
。
二是广泛吸收江东当地的士族。顾、陆、朱、张便是江东地区主要代表。孙权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采 取政治联姻的方法, 把孙策二女分别嫁给顾邵和陆逊。 由此以来, 孙权既获得了江东士族的的有力支持, 又得到了许多超逸之才,陆逊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三是“招延俊秀,礼聘名士” 。鲁肃和诸葛瑾是这类 人才的代表。通过上述三种招纳人才的途径,当时的东吴便出现了“异才辐辏,猛士如林” , “忠臣尽 其谋,志士咸得肆力的局面” ,成为三国鼎立的又一重要成员。
[9] [9]
六、 地理环境与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之间的边界线,大体上是:东边沿着秦岭山脉一线、中间沿着祁山山脉一线、 西边沿着祁连山脉一线,秦岭—祁山—祁连山一线以南的部分是蜀汉,以北的部分是曹魏;蜀汉与东吴 之间的边界线,大体上是:开始时沿着湘水一线、后来是沿着巫山和三峡地区一线,湘水或者巫山和三 峡以东的部分是东吴、以西的部分是蜀汉;曹魏与东吴之间的边界线,大体上是:开始时是沿着淮水与 汉水一线、后来是沿着长江中下游与汉水一线,淮水与汉水或者长江中下游与汉水一线以南的部分是东 吴、以北的部分是曹魏。 地理环境对军事战争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对三国鼎立的影响也是较为明显的,三国鼎立局面的最
5
终形成固然是东汉末年各军阀政治、军事力量的不断较量和分化组合等使然,但也与曹魏、蜀汉和东吴 三方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相当的密切关系。 东汉末年,全国最早形成割据的是巴蜀地区。这一地区偏居西南,四塞险固,北有秦岭、巴山屏护, 东有巫山、三峡险阻,西有横断山脉,南有云贵高原,其中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经济富庶,供给充足, 有“天府之国之称。蜀汉以魏蜀吴三方最弱之实力,能与曹魏相抗衡,诸葛亮出祁山与曹魏进行六次战 争,蜀汉在西南维持四十多年,等等这些都与汉中、巴蜀“四塞险固”的得天独厚的地形地势不无关系。 这正如两晋时的名士张华评论蜀汉战略地理时说: “蜀汉之王与秦同城, 南跨髻笮, 北阻褒斜、 西即限碍, 隔以剑阁、穷山极峻、独守之国也” 。 曹魏势力起于华北,这一地带大部分地区,平原广阔,地势平坦。适于中国古代的骑兵进行奔袭歼 灭战与大规模的兵团会战。加之黄河中下游平原是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区和人口密度最大区,且黄淮平 原是一个地域整体,这便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良好的用兵军事舞台和兵员条件。因而曹操经过官渡之 战消灭袁绍主力后,就能很快统一北方。 东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且东吴军队习于水战,曹操集团在赤壁之战中遭到惨败。其原因主要 是战争发生地处古云梦泽湖沼地带,战争一开始,曹操不习水战的弱点就暴露无疑。诚如上文所说“曹 (操)舍鞍马,仗舟楫,劫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 ,必败无疑,曹操败后只好逃回北方。而东吴定都建 康(今南京),军事上占领着重要的地理位置;一是凭借长江天险,北御曹魏;重兵驻扎在三峡东口以拒 蜀汉;二是孙吴据有荆、扬二州,几乎以江南中国大部分为广裹后方。 蜀汉、东吴两国依仗天险,即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防守型的割据势力,同时两国又依靠联盟来夹攻 曹魏,这又成为三国鼎立的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之,在三国鼎立的过程中,曹操、刘备和孙权各自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和人格魅力、总揽英雄, 招纳人才,形成了各自的人才集团和割据势力,同时又进行了经济和政治改革,这便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另外,这种均衡与地理、军事力量上的均势,结合成了一种历史的合力,最终使三国又延 续了一段时间。 六:附加题。(20分) 选做一题即可,不限体裁,要求字数100字以上,酌情得分。 一:怎么看待儒家理念和道家理念在治国中的选择?以某一或多个朝代为例。 二:汉朝为稳定西凉,在西凉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为何西凉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请谈谈你的看法。 2.投入虽然多,但是羌族自古民风彪悍,而且当地的生活条件恶劣,朝廷派往的官员的贪污问题,使得这一地区的百姓时降时叛,这是由当地的恶劣条件和民风民俗等诸多因素引起的,汉化不够,基础设施薄弱,羌民多未归化,民生脆弱,一旦出现贪污腐败就会激起强烈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