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5|回复: 14

【转】历史随笔——安史之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6 1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的一幕大剧。
领衔主演——安禄山,史思明,李隆基(唐玄宗),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
联合主演——杨贵妃,杨国忠,李林甫,封常清,高仙芝,李亨(唐肃宗),李豫(唐代宗),张巡,颜杲卿,安庆绪,史朝义等人。
一.历史背景
唐玄宗,本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因后世康熙皇帝名玄烨,为了避讳,还有小说中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本名李玄霸,也是因此改的名)。唐朝自高祖李渊建国,历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数位皇帝,尤其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大唐帝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强盛发展到顶峰,史称“开元之治”。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败坏朝政。并且宠信杨贵妃,李林甫死后任用杨贵妃族兄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而安禄山与杨国忠向来不合,又手握重兵,久怀异志,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强盛无比的大唐帝国由此开始走向衰落。
二.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2年),唐玄宗时的著名奸相。
说此人是个奸相,到底奸诈到什么程度呢?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向来不缺乏奸臣,从这么多的人中评选出十大奸臣。这位仁兄光荣上榜(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够牛的了吧?
李林甫的曾祖父李树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叔伯兄弟,今天同姓的人套近乎会说“五百年前是一家”,李林甫和唐玄宗的关系就比较近了,向前数一百年就是一家了,论辈分还是唐玄宗的叔叔,是名副其实的皇族成员,比官二代NB多了,有了这样的出身,当官自然不是难事,再加上他本人极其善于钻营,与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妃嫔交往密切,所以很会逢迎皇帝心思,最终得以登上相位。唐玄宗晚年贪恋美色,倦于政事 ,把国家大事都交予李林甫处理,而李林甫喜欢玩弄权术,表面上对人甜言蜜语,哄得别人很开心,临别之时没准像范厨师那样来句:“谢了啊~”,背地里却阴谋陷害(成语“口蜜腹剑”便由此而来),最终把其他能干的同事都撵跑了,只留下听从于自己的人,得以独掌朝政。
这样的一个人,就连敢于造反安禄山也十分惧怕。据说安禄山经常派人到京都打探消息,如果哪次回来的人对他说:“相爷不看好你哦~”就会把这个大胖子吓出一身冷汗,躺在床上大嚷:“我要挂了!”
752年,李林甫病死,继任的杨国忠不但继承了他的相位,也继承了他的优良作风, 诬陷他生前和某部落勾结准备谋反,当时还没有下葬,就把他的棺木撬开,把棺材里的贵重物品全部拿下,改以庶人之礼,随便刨个坑埋了——别看以前闹得欢,今天找你拉清单。
李林甫的倒行逆施败坏了唐朝的政治,也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祸根。
三.杨国忠
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的同曾祖兄杨国忠沾了妹妹的光,堂而皇之地步入朝堂,而且此人也是善于钻营之辈,深得唐玄宗宠信。同样是小人,杨国忠很快和李林甫勾搭上了,二人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在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时,杨国忠积极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一个狗腿子应有的职能,株连太子党羽数百家 ,并因此与太子结怨(杨国忠之死即源于此)。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在二位小人身上得到充分体现,等到杨国忠地位日益巩固,和李林甫便产生了矛盾,二人从狼狈为奸变成了一山二虎。李林甫病死之后,杨国忠立即发难,诬陷李林甫有谋反举动,最终免去了大奸臣生前的一切荣誉称号,按照老百姓的标准埋了——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啊!
杨国忠对安史之乱的爆发负有直接责任。杨国忠还算是安禄山的“舅舅”(安禄山曾认杨贵妃为母,此事后面再提),可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却很糟糕。安禄山比较害怕李林甫,对杨国忠却很瞧不起。杨国忠则总对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想除掉安禄山。再加上杨国忠任宰相期间****,民怨沸腾,最终给了安禄山造反的借口,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节度使和募兵制
在步入正题之前,还要说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安禄山之所以有能力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是因为他的身份——三镇节度使。在唐朝,尤其自唐玄宗天宝年间之后,节度使集军权、财权、政权于一身,而又常常是一人兼任几镇节度使(这里的镇可不是现在的乡镇,指的是一个大军区),由于权力巨大,不服从中央政府的节制,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这样就形成了割据的局面,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周亡于诸侯乱,唐亡于节度使”。
下面,说一说节度使是如何形成并发展壮大的。在唐玄宗他爹唐睿宗时首次出现节度使一职,但是和后来的节度使相差甚多。到了玄宗时期,虽然是大唐盛世,国内升平,但是边境地区还是少不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骚扰,于是唐玄宗在边防线设置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等十个军镇,其长官则被正式任命为节度使。
最初的节度使仅仅是独揽军权,这样有一个好处是,面对外敌入侵时,可以高效地做出应对,不至于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可能是见到军事集权出效果了吧,玄宗对自己的发明洋洋自得,加以改进,干脆让节度使把支度使(掌管军需财政)和采访使(掌管刑狱和监管州县官吏)也一起兼任了。就这样还不过瘾,等到玄宗统治末期,又出现一人兼任几镇节度使的情况,安禄山便是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的土皇帝,而且偏偏还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不希望自己很土的土皇帝。
养虎为患,没事找抽!
再有,节度使设置之初,多由文官担任,而这些人之中有不少人因表现良好被调入中央任宰相,时间长了,渐渐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等到李林甫任宰相的时候,向玄宗建议任用武将担任节度使,理由是:“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书生胆子小不敢上战场,还是用那些大老粗武将吧。这个建议被玄宗采纳。此后的节度使多由武将担任,一介武夫,自然不会有机会任职宰相,李林甫得以稳坐宰相之位。这样一来,也给了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机会。
想造反,仅仅有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兵。而当时募兵制则给节度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唐朝初期,征兵制度是府兵制,其特点是兵农合一。
比如,有一个叫张三的,身份是府兵,那么这个张三呢,平时的工作就是种地,到了冬天农闲季节,张三就要去户口所在地的兵营里去参加训练演习。春天来了,张三就又回家种地去了。某一天,张三正在锄禾日当午呢,有负责通知调兵的官吏来了,告诉他要打仗了,张三就得扔下手中的锄头,回家去拿兵器,带着干粮(当时武器粮食自备)去参战。如果有幸战活沙场的话,回来以后接着种地。
等到了张三的儿子李四这辈,哦,错了,是张四,情况发生变化。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张四家的田被地主霸占了,吃不饱穿不暖,偏偏这时战事增多,还得自备武器粮食去战场卖命。国家不管我温饱,然后我还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对于张四这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觉悟相应也不高的农民来说,貌似是不大可能的。于是张四选择了——逃!
就这样,随着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地位低下,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逃兵役的人越来越多,府兵制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募兵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招募士兵,这样当兵就形成了一种职业,有工资(军饷)可拿,兵源就得到保障。
府兵制之时,调动军队的权力还在中央政府的手里(兵部),等到募兵制出现之后,节度使作为军区最高统帅,得以长期拥有一支军队,兵将之间形成隶属关系,招募的士兵成了节度使的私人武装,这样就导致了军阀的形成。(宋朝以此为鉴,尽管也是募兵制,但是频繁更换统军将领,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另外兵力部署“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最强悍的军队是中央军,外地军队相对较弱。避免了唐朝的悲剧,但宋朝先后被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欺负,也与此有关)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国家给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安禄山想不造反都难,糟蹋东西有罪,浪费机会可耻啊!

五.罪魁祸首
安禄山,营州(今辽宁朝阳)人,老爸身份不详,老妈的身份是突厥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结果还真应验了,生下一子,就起名扎荦山,所以,小扎荦山应该庆幸,老妈祈祷的不是野猪林或者老鳖湾什么的(开个玩笑,其实扎荦山不是山,是突厥族的战斗之神)。扎荦山幼年丧父,后来其母改嫁一安姓突厥人,所以扎荦山也就有了后来的名字——安禄山。
安禄山长大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互市牙郎,互市是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牙郎则是交易双方之间帮着撮合的人,那么很容易想到,这样的人必须是要会外语的。史称安禄山懂九种语言(也有说是六种的),放在今天肯定是各种外语四六级证书一大摞,做这个互市牙郎自然是绰绰有余。
安禄山年轻时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明明已经有了稳定工作,还要赚点外快——偷。有一次偷羊,被抓到了,这事搁今天顶多也就判个几年,再罚点款。可能是安禄山偷的太多了吧,也可能是节度使为了杀一儆百,安禄山得到的回报是斩首——这羊偷的不值啊。
要是刽子手“手起刀落人抬走”,中国历史上或许就少了一幕闹剧,就在即将行刑之时,安禄山大喊:“大人不是要严惩契丹和奚两蕃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这话确实说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心坎上,公元8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人才!他见安禄山长的膀大腰圆,在刑场上表现的很有胆色,还真就把他放了,并收入自己的麾下。
安禄山,他继承了刑场求生的光荣传统,韩信,李靖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韩信,李靖都有相同的经历,在即将被斩首之时高喊:“正是用人的时候,为什么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得以求生)
安禄山从此步入仕途,并且跟着节度使混,前途一片光明。
最初,他和史思明一起被任命为捉生将(负责侦查敌情,顺便抓个俘虏什么的),安禄山自小在当地长大,十分熟悉当地地理,而且也确实有点本事,刚任职不久,就带了五个骑兵抓了几十个俘虏回来,这么牛的表现自然另张守珪刮目相看,开始逐渐提拔他。
张守珪虽然看重他的本事,但对他的一身肥肉却十分讨厌。安禄山为了讨好张守珪就刻意节食,渐得其欢心,竟然被收为义子,有个节度使干爹,安禄山的仕途更是一帆风顺。
朝廷每次派官员视察幽州,安禄山都会刻意结交,谄媚逢迎,并贿以重赂,这些官员回朝之后自然会替他美言几句,时间长了,就连皇帝也知道幽州有这么一个有本事,人缘好的大胖子。
安禄山一路飙升,在天宝元年(742),当上了平卢节度使。第二年入朝,深得唐玄宗宠信。为了讨皇帝欢心,大胖子谎奏说:“去年,我的辖区遭了虫灾,我就祈祷:‘要是我心术不正,事君不忠,就让虫子把我的心吃了,若是无愧天地,就让虫灾消失’说完就来了一群鸟,把害虫都吃光了”。这唐玄宗呢,又没有学过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再加上有点老糊涂,还真就信了,认定安禄山是个铁杆忠臣,过了一年又让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
在唐玄宗身上,安禄山把拍马这门学问用到了极致:
由于杨贵妃深得圣宠,安禄山就拜杨贵妃为母,朝见的时候,先拜干娘。皇上有点蒙:“哎,拜错了,我在这儿呢!”安大胖嘿嘿憨笑:“没错没错,我们蕃人以母为尊,先母后父。”竟把皇帝老儿哄的很开心。而安禄山比杨贵妃还要大16岁,其脸皮厚度足可与五代后晋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相比。

在朝会上,安禄山见了太子,不下拜,众人惊讶,劝他赶快行礼,安禄山装傻充愣:“啊?太子是什么官啊?”玄宗解释说:“我死了以后他继承我的位子。”安禄山连忙道歉:“微臣愚笨,只知道皇上,不知道还有太子,罪该万死”这才给太子下拜。皇帝老儿不由得感慨:安禄山,大大地忠臣啊!
安禄山中年发福,越来越肥,据说肚子垂到了膝下,连走路都费劲,需要有人扶着。但是在唐玄宗面前,却能跳一种难度极高的胡旋舞,玄宗看这个大肚子旋转起来很有意思,就开玩笑说:“你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啊,这么大个?”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只有对陛下的一颗忠心!”后来白居易就此事写了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昏愦的唐玄宗,对于这样一个“忠臣”自然倍加青睐,后来竟加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这可是一个打破记录的事件。自唐朝建国,封王者无外乎两种人:第一,唐朝宗室,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老李家的人自然要封王。第二,隋末割据势力主动归附者,代表人物有杜伏威,罗艺。在隋末乱世,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随着李唐日益强盛,他们知道自己无缘问鼎,便选择了主动归附,出于政治需要,这样的人也要封王。除此之外,就连李世民的大舅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尚且没有封王。
之后,安禄山又多次以征讨契丹为名,不断扩张军队和势力范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真是受宠到极点了啊!
唐玄宗亲手培养出这个恶魔,终结了大唐盛世,毁坏了社稷江山!

六.史思明
就在安禄山出生的前一天,离他家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名字叫史崒干,就是后来的史思明,安史之乱的二号人物。从这个时候起,这两个人的命运就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由于家离得很近,二人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典型的一起穿着开裆裤玩到大的发小。和安禄山生存环境相同的史思明,也是个外语高手,就连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安禄山的一样,而且他也是个不安分的主。不同的是,安禄山偷羊,他犯的事是挪用公款。等到上面来检查了,史思明麻爪了,公款漏子补不上了。趁着东窗之事暂时未发,史思明选择了三十六计中的上计,逃了。
史思明逃的很彻底,直接跑国外去了,那时候又没有身份证,信息传播也远远不够发达,跑到国外可以说是相当的安全,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史思明会找个地方隐姓埋名,娶个少数民族老婆,生一堆娃,直至终老。不过,如果你书看的比较多的话,你会发现,“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这句话出现了,十有八九代表着,意外真的出现了。
史思明逃跑了,确实没被想要抓他的人抓到,但是却被没想抓他的人抓到了。
在路过奚人部落时,奚人侦察兵见他形迹可疑,就把他抓起来了,准备杀掉。和实力派演员安禄山一起成长起来的史思明也发挥了自己精湛的演技。他忽悠这帮侦察兵说:“我是大唐使者,你们要是杀了我一定会遭到报复,不如把我交给你们首领,你们还可以领功。”这帮人被忽悠住了,大唐帝国的势力的确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于是,他们听从了史思明的建议,把他交给酋长处置。
见了酋长,史思明也不行礼,还态度傲慢地说:“大国使者,不拜小国国君。”这架势还真把酋长镇住了,更加认为他就是大唐使者,于是盛情款待,临走还派了一百个士兵护送,以示尊重,顺便和大唐发展外交。
奚人中有个将领叫琐高的,经常侵扰大唐边境,名气很大,估计是上了头号通缉令的人物。史思明就借机向酋长提出,说你派的这些人没什么名望,我们都听过一个叫琐高的名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面见皇上,商讨外交事宜。酋长听了大喜,就把琐高派去了,还添了琐高帐下三百人同去。
到了边境,史思明把这帮人稳住,谎称自己先去通报,然后派人迎接。接下来,他就找到边防长官,声称奚人部落想来偷袭,被他侦查到了,特来通报。守将听了,忙派人去袭击敌军。这帮奚人兵将还傻呵呵地认为是来迎接他们的,没做任何准备,被一刀一个,全都砍了。琐高待遇比较好,没有杀他,押送给节度使张守珪处置。(琐高此时的心情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对于张守珪来说,这可是一件奇功,于是,挪用公款这种“小事”也就不追究了,史思明因祸得福,得到了提拔。
由此可见,史思明和安禄山都是凶狠狡诈的人物,不愧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啊!
史思明这个人也是有些本事的,之后屡立军功,不断升官,还受到了皇上的亲切接见,“思明”这个名字就是唐玄宗所赐。后来,安禄山又举荐他做平卢兵马使,纳入自己的麾下做副手。
不久的将来,史思明和安禄山这对一同成长起来的奸雄将会携手并肩,横扫大唐半壁江山!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渔阳鼙鼓
前面提到,杨国忠与安禄山一向不和,并且杨国忠经常向玄宗进言,说安禄山将要谋反。玄宗为安禄山的演技所迷惑,完全不信。这杨国忠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抽,非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总去找安禄山的的麻烦,硬是把安禄山给逼反了。
国家有这样的宰相真是不幸啊!
举兵需要有个借口,安禄山的目的是造反夺皇位,但是说出来是很没面子的,尽管大家都知道,戏还是要演的。像西汉七王之乱,明朝靖难之役,打出的口号都是“清君侧”——皇上身边有个奸佞小人,我来替天行道了!安禄山的借口便是杨国忠。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声称玄宗召他入朝讨伐杨国忠,在渔阳(今天津蓟县)举兵叛唐,以自己麾下的三镇,并联合周边少数民族共15万兵力,史思明的军队为先锋,浩浩荡荡地向首都杀去。
安史之乱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只是在边境偶尔有些军事摩擦。人们不知战争为何物,陡然间发生这么大的叛乱,全然不知所措。而河北本来就是处于安禄山的统治之下,所以叛军一路所向披靡,地方官员纷纷开门揖盗,有点节气不愿投降的就弃城逃跑,倒霉没跑了的就被逮着砍了。
叛乱刚起,杨国忠还挺高兴,估计心里是这么想的:“怎么样,皇上,我说这大胖子会造反吧!”。并且大言不惭地宣称:“过个十天半月的,安禄山的首级就会献上来。”结果,安禄山的脑袋一直在脖子上安稳地待着,反倒是大唐的城池不断失陷。
在安禄山未反之时,玄宗曾经把李唐宗室里的荣义郡主许配给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安庆宗就做了上门女婿,留在了长安。等到安禄山起兵之时,玄宗愤怒到了极点。安禄山胆大妄为敢夺我江山倒在其次,更主要的是觉得被欺骗了很没面子,枉我对你一番栽培和信任,真是个中山狼啊!一腔怒火无处发之时想到了安庆宗这个倒霉蛋,揪出来,砍了!此人和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倒是一对难兄难弟。更倒霉的是那个荣义郡主,好端端一个李唐宗室,金枝玉叶,就因为嫁给了反贼之子,而且还是皇上亲自赐婚,也跟着被赐自尽。真是比窦娥还冤啊!
儿子被杀,胖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安禄山本人性情凶狠残暴,所以他对军纪也约束甚少,叛军烧杀抢掠,屠戮百姓可谓是家常便饭。得知朝廷杀了他的宝贝儿子,安禄山更是变本加厉,连唐朝投降的军队也跟着倒了大霉,数万大唐官兵被杀掉。
叛军势如破竹,仅用了三十五天就攻占了东渡洛阳,占据洛阳不久,安禄山于第二年正月初一称帝,国号大燕。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沉浸在享乐之中的唐玄宗慌了,开始调兵遣将镇压叛乱。
八.自坏长城
叛乱发生不久,唐玄宗就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御叛军,这两个节度使的职衔恰恰是安禄山所担任,表面上看来,唐玄宗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其实也是一种鼓励:好好干,把安禄山灭了,那两个军区就赏给你了!
封常清接受任命后,立刻赶往洛阳。当时唐朝的军事部署外重内轻,朝廷兵力薄弱,所以封常清来到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募兵。史载:“旬日得兵六万”,十天左右就招到六万人,形势看起来很不错,不过,后面还有一句——“皆佣保市井之流”。这么一帮人,用来打架斗殴倒还不错,指望他们打胜仗,还不如指望天上掉陨石把敌方主将砸死。
封常清带着这么一帮人硬着头皮上了战场。虽然封常清是当时的名将,作战经验丰富,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所带的部队都是没经过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弱,而对手却是大唐的边关劲旅。刚开始,叛军的先头部队到来,封常清还打了一次小胜仗。等到叛军主力来了,封常清的部队就撑不住了,屡战屡败,很快,洛阳失守,封常清带着残兵败将向陕郡撤退。
在封常清动身去洛阳后,朝廷立即将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的兵力,除留少数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唐玄宗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名将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大军平叛。这个荣王也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心理素质太差,上任没几天就得病死了。高仙芝成为主帅,朝廷又派了个太监边令诚为监军。(读历史的时候,如果看到“太监”和“监军”两个词在一起,就会感到大事不妙,这支部队不是打败仗就是主帅要倒霉)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仙芝的大军与撤退下来的封常清相遇,封常清提议,叛军势大,不可与之正面冲突,应该据守潼关,凭借潼关易守难攻的优势与敌对峙。高仙芝采纳了这个建议,准备退守潼关。
还没等退到潼关,叛军就杀到了,官军一触即溃,损失惨重,狼狈不堪地逃入潼关。进入潼关之后,立刻派人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潼关是西进长安的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叛军受阻于此,无法继续前进。攻又攻不下,只好暂时撤退。
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监军太监出来坏事了。太监这个职业可谓声名狼藉,家喻户晓,太监中出现好人的几率比土匪山贼中出现好人的几率还要低。这个叫边令诚的太监就不是个好人,由于缺乏好色的资本,此人格外地贪财。国难当头不思保家卫国,一心只想发财,多次向高仙芝所要贿赂被拒绝。他又想拉拢封常清来对付高仙芝,封常清也是个正人君子,也没有答应他。另外,此人没什么本事,偏偏不懂装懂,对军事指手画脚,提出一些建议,也都被高仙芝拒绝了。
惹恼了太监,后果很严重。
边太监火了,回朝廷打小报告:封常清策略不当,以致洛阳失守,打败仗后又动摇军心,弃陕郡于不顾,高仙芝临阵退缩,听信封常清胡言乱语,还克扣军饷,以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
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怒,下旨诛杀二将。
边太监带着圣旨返回潼关。先找到封常清,封常清闻讯并不慌乱,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表章,在表章中描述了对叛军军事实力的认识和自己战败撤退的原因,指出退守潼关战略的正确性,请边令诚转交皇上,之后慷慨受刑。
高仙芝得知封常清被斩后回到官署,边令诚带着一百刀斧手将其控制住,对他说:“大夫亦有恩命。”高仙芝这才知道自己也有份。边令诚宣读完圣旨,高仙芝平静地说:“打了败仗,退守潼关,我承认。说我克扣军饷,那可冤枉我了,绝对没有此事。”当时,刚招募的新兵都在场,齐声喊冤,声音震天,边太监不为所动,示意手下将其斩首。(边太监后来回到长安,在长安被叛军攻破后开门纳贼,后又趁机逃出,投奔继任的唐肃宗,为肃宗所不容,将其斩首,也算恶有恶报)
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都是在大唐对外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而最后死于小人之手,着实令人叹息。究其罪状,实属冤枉。封常清败失洛阳,军队战斗力弱是主要原因,打败仗后说叛军势力大,应退守潼关也并非扰乱军心,而是在对叛军实力的正确认识基础上提出的正确建议。当时陕郡无险可守,而潼关这一军事重地又兵力空虚,高仙芝这才弃陕郡守潼关,从军事角度来看并无过错。从政治角度来看,高仙芝得到的命令是东征叛军,即主动出击,因为当时朝廷对叛军缺乏认识,认为叛乱指日可平,而高仙芝的做法则属于违抗圣旨。但是当时情势紧急,根本没有时间向朝廷请示再做决定。至于克扣军饷的罪名,是小人诬陷,更是子虚乌有。
事实证明,封常清退保潼关的战略是正确的,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也不会造成后来的局面。唐玄宗自坏长城,使唐廷丧失了两员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引起了军心的动摇,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影响。
注:标题出自南北朝时期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很有军事才能,颇有军功,又手握重兵,为宋文帝所忌而杀之。檀道济被捕时,愤恨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与刘宋敌对的北魏闻此讯,额手称庆,认为檀道济死后,再也无人能与之抗衡。从此连年伐宋,面对帝国的入侵,宋文帝为自坏长城的行为感到后悔:“若道济在,岂至此!”
九.名将之殇
唐玄宗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后,又派哥舒翰前往潼关御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胡马,不敢过临洮。”这是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西北民歌,其中的哥舒指的就是名将哥舒翰,能在民歌中被百姓广为传颂,并且大诗人李白在他的作品中,也表达了对这位战功赫赫的英雄的仰慕之情,足见其名望之盛。
哥舒翰是突厥人,以部落名为姓氏,家世显赫,其父是哥舒部落首领,母亲是某部落的公主,年轻时的哥舒翰是个典型的公子哥,经常纵酒豪赌。到了四十岁的时候,父亲在长安去世,他在长安守孝三年,在此期间,由于从小就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身无长技,受到了地方官员的藐视,哥舒翰深受打击,从此发愤图强,终于有所作为。现在来看,四十岁才想着为人生去奋斗应该算是很晚了,哥舒翰能有那么大的成就,看来此人确实非比寻常。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舒翰来到河西节度使帐下从军,虽然此时的哥舒翰没有特别的本事,但自幼生长在边陲之地的他有着健壮的体魄,作战勇敢,于是得到了提升。后来,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逐渐提拔。顺便提一下,这个王忠嗣也是个非常NB的人物,兼任四镇节度使,比安禄山还多一镇,并且还是唐玄宗的干儿子。
当时吐蕃骚扰边境地区,哥舒翰率军与其交战。吐蕃军分成三个梯队,从山上依次冲下。哥舒翰的长枪折断,便持半截枪迎击,奋勇冲杀,竟然连破三路吐番军,所向披靡。从此,哥舒翰一战成名。
在战场上,哥舒翰有一个战术。他有一个家仆,叫左车,很有臂力。哥舒翰出战时带着他在身边,追敌之时,把长枪搭在敌人肩膀,紧跟着一声暴喝,敌人慌乱之时一回头,顺势封喉,然后挑起老高,甩到地上,左车迅速下马割取首级,以便回营后请功领赏。整个过程非常流畅,相当具有暴力美学的特征,堪称经典。
就这样,哥舒翰的名头越来越响。
后来,哥舒翰的上司王忠嗣因事被贬,哥舒翰取代了他的位置。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哥舒翰战功显赫,再加上以前的精彩表现,在民间和众多诗篇中广为传颂,逐渐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名将。
哥舒翰嗜酒如命,以致伤了身体,曾经在洗澡时突然中风,抢救了很久才苏醒过来,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之后就在家养病,不再过问政事。唐玄宗杀了封高二将之后,想到了在家养病的哥舒翰,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而唐玄宗则认为此重任非他莫属,哥舒翰只得接受任命,带兵出征,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唉,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由于情节需要,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哥舒翰与安禄山的关系。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安禄山的同族兄弟)关系不睦,由于哥舒翰和安禄山都为唐玄宗所器重,所以唐玄宗有意撮合二人冰释前嫌,派高力士设宴款待二人。二人本来也没太大的矛盾,况且皇上的面子谁敢不给,于是在觥筹交错,酒足饭饱之后,二人有意和好。安禄山先发话了:“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咱哥俩血脉相似,以后应该好好交往啊。”哥舒翰回答说:“古人云,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已忘本,我怎能不尽心呢。”这个回答坏事儿了,哥舒翰的本意是:忘本是不应该的,既然咱俩血脉相近,我以后一定尽心与你结交。你就好好说得了,偏偏要引经据典,引用别的典故也还罢了,偏偏引用“狐”,出事了吧!安禄山没多少文化,就误会了,以为哥舒翰暗讽他是胡人,忘本。当时安禄山就火了,也不管皇上的旨意了,酒杯一摔,骂道:“你个突厥狗竟敢嘲笑我!”,哥舒翰刚要回应,幸亏有高力士在场劝开了,不然的话两介武夫肯定要打个天翻地覆。唐玄宗本意是想要两人和好,结果二人的嫌隙更深了。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杨国忠与安禄山关系恶劣,便刻意拉拢哥舒翰以便一起对付安禄山,有了杨国忠的提携,再加上自己也颇有战功,哥舒翰自然是官运亨通。
回到正题,哥舒翰来到潼关前线之后,干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同理推断“恨”屋及乌也是成立的,哥舒翰念及旧恶,又拿安禄山没办法,就拿安禄山的族弟安思顺出气。在安禄山未反之前,居于长安的安思顺也看出安禄山有谋反的意图,为了不牵连自己,安思顺便多次上表,说安禄山会谋反,等到安禄山真的反了,唐玄宗果然赦免了安思顺。哥舒翰派人伪造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件,假装在城门口抓住送信人,把信送往长安,诬告安思顺与其兄里应外合。结果安思顺被杀,家属流放到偏远之地。由此可见,人无完人,名将心理也有阴暗的一面啊!
哥舒翰的这一行为把杨国忠吓到了,杨国忠认为哥舒翰羽翼丰满,地位稳固,下一个要整的人没准就是自己。偏偏此时,哥舒翰的部下向哥舒翰建议,安禄山谋反的借口是除掉杨国忠,我们留一部分兵守关,带其余人马回京诛杀杨国忠,这样安禄山再也没有借口进兵了。哥舒翰认为这么做就成了第二个安禄山,于是否定了这个建议。虽然如此,这个消息还是传到杨国忠那里去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国忠很害怕,开始想办法对付哥舒翰。他向唐玄宗提议:“现在朝廷兵力集中在潼关,万一有何闪失,长安就危险了。”得到唐玄宗同意后,杨国忠招募一万士兵,派自己心腹杜乾运带领,屯于潼关后方,名为防御叛军,实为防备哥舒翰。
这个伎俩自然瞒不过哥舒翰。想玩我?那我就陪你玩玩。你这支部队不是用来防御叛军的么,我作为平叛的主帅,多指挥这么一些人没什么问题吧?于是,哥舒翰上表请求这支部队隶属自己。唐玄宗也没多想,自然答应。这样,哥舒翰就成了杜乾运的顶头上司,接下来,哥舒翰就以商量军务为名召见杜乾运,杜乾运不敢不去,去了之后,自然成了刀俎前的鱼肉,被哥舒翰随便找个罪名杀掉了。
还没和敌人开战,自己阵营里先剑拔弩张起来。第一个回合,哥舒翰赢了,但也为将来的祸患埋下伏笔。
这个时候,战场形势对大唐来说可谓一片大好,李光弼和郭子仪多次打败史思明部队,斩断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叛军东进被张巡(安史之乱中的英雄,其事迹相当悲壮,后面专门描述)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西进长安的主力部队被哥舒翰阻于潼关之前,不得前进半步,以致于令安禄山产生放弃繁华的洛阳,回老巢固守的想法。如果剧情继续好好发展的话,过个一年半载将会“一骑红尘帝王笑,禄山首级送上来”。
这个时候,杨国忠又跳出来捣乱了,此举帮了安禄山的大忙。如果安禄山后来得了天下,论功行赏,杨国忠当得首功!杨国忠以其无耻的行为向世人对“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名言做出精彩诠释。
话说杨国忠非常忌惮哥舒翰,生怕自己步安思顺之后尘,更怕哥舒翰效法安禄山率军讨伐自己,于是他多次向唐玄宗建议,让哥舒翰主动出击,而这时叛军攻打潼关的将领崔乾佑为了诱使唐军出战,把精兵隐藏起来并散播谣言,称叛军兵力少且缺乏训练,唐玄宗信以为真,认为此战必胜,于是下旨令哥舒翰出战。哥舒翰作战经验丰富,深知此举不可行,上表申诉。唐玄宗认为是哥舒翰怯敌,又有杨国忠在旁一再怂恿,于是唐玄宗便接连下诏,督促哥舒翰出战,语气也逐渐加重。封高二将前车覆辙历历在目,哥舒翰不敢不鉴,只好硬着头皮出战。
天宝十五年即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六月,哥舒翰率领大军出战,史载:“恸哭出关”,叱咤风云的名将,带着兵力雄厚的大军出征,居然是哭着出发的,可见唐玄宗下的这个命令有多愚蠢了。
官军渡过黄河,与叛军会战于灵宝西原(今河南灵宝境内),官军有20万,叛军仅有1万,不止人少,叛军的阵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对此,官军给予了强烈的藐视和嘲笑,哥舒翰于是命令全军出击。
刚一交火,叛军就怂了,撒丫子往回跑,官军就在后面玩命地追,追至一条狭道,突然间伏兵肆起,矢石纷飞,因道路狭窄,官军人多运转不开,损伤惨重。哥舒翰急忙做出应对,让马拉着车在前开道,企图冲出一条路来。叛军主将崔乾佑也不是个庸才,用几十辆堆满柴草的车抵挡哥舒翰的冲击,并顺风放了一把火。火势很快就起来了,烈焰腾腾,浓烟滚滚,官军成了睁眼瞎,只听得敌军喊杀震天,哥舒翰急命向烟火后面放箭,直到天黑,火势小了,箭也用完了,这才停下来。官军放眼望去,期望着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刺猬”,结果“刺猬”没有,“刺”倒是随处可见。哥舒翰郁闷了,以为叛军要上演“火烧赤壁”,没想到却是在玩“草船借箭”。这时,崔乾佑派出的骑兵部队迂回到官军背后发动袭击,哥舒翰正郁闷着呢,背后又挨了一板砖,这下彻底崩溃了。
官军完全没了士气,人多也是枉然,溃败之势一发不可收拾。运气好的逃错了方向,跑到山沟里躲猫猫去了,直接奔往潼关的则大部分掉黄河喂鱼了,有幸渡过黄河的只有十之一二。
看来路痴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啊。
追兵也过了黄河,幸存者还得接着逃,这时又出事了。有三道壕沟,宽两丈,深一丈,阻于潼关之前。官军也顾不得了,直接就往里跳,三道壕沟很快填满,最后逃入潼关的只有八千人。这个时候真的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因为百步的掉坑里给五十步的垫脚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1: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挖这么三个大坑,叛军真是太狠了
这么想你就错了,这坑其实是官军挖的,是坚守潼关之时用来削减叛军攻势的,不曾想给自己用上了,真应了那句老话:“自己挖坑自己跳”。
毕竟是名将,仗打成这样,哥舒翰居然能镇定下来,他把逃回来的败军集结起来,用仅剩的八千人死守关口。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哥舒翰麾下有一蕃将叫火拨归仁,是哥舒翰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时见大势已去,便联络几个亲信绑架了哥舒翰,哥舒翰怒斥之,火拨归仁说道:“二十万大军在大帅您手中毁于一旦,封高二将的下次难道您不知道么?”哥舒翰大义凛然:“宁可被朝廷杀头,也不降贼!”火拨归仁不听,绑着哥舒翰向崔乾佑投降,崔乾佑惊喜万分,这么大人物他也不敢贸然处置,连忙送往安禄山所在的洛阳。
以下的情节估计你也能猜出来吧:哥舒翰大义凛然,面对着安禄山的威逼利诱丝毫不为所动,并痛斥安禄山的叛国行径,安禄山恼羞成怒,下令将其斩首。哥舒翰坦然走向刑场,高喊着口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代名将慷慨就义,在历史上留下一座丰碑……
恭喜你,你猜错了~
真实情况是,哥舒翰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投降了。
安禄山也出人意料地没有杀他,这倒不是安禄山突发善心,也不是安禄山心胸宽广,更不是安禄山秉承不杀俘虏的优良政策,而是哥舒翰还有很大用处。
当时各地阻挡叛军的将领很多都是哥舒翰的部下,哥舒翰主动提议,为安禄山招降他们,这可把安禄山乐坏了,马上封了个大官,另外,为了表示对翰哥的感激之情,安禄山下令,把出卖哥舒翰的火拨归仁斩了。这倒霉孩子还喜孜孜地等着领赏呢,结果赏没领到,倒把自己吃饭的家伙混丢了。
安禄山真是奸雄一类的人物啊!
事与愿违,哥舒翰昔日的部下接到劝降信后,非但没有投降,还纷纷回书对哥舒翰的投降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并表示与哥舒翰划清界限,对于自己结识哥舒翰一事深表遗憾。
安禄山大失所望,原来哥舒翰已经没用了啊!于是,他又把哥舒翰囚禁起来。一年之后,哥舒翰被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杀,真是白投降了啊~
纵观哥舒翰的一生,还是值得称道的。有个成语叫生不逢时,哥舒翰是死不逢时。哥舒翰战功显赫,名望甚高,如今家喻户晓的郭子仪当时和他比起来只是个小喽啰,还有民歌的传颂和众多诗人的褒扬,倘若那次中风抢救无效或是之后战败宁死不降,哥舒翰一定会名垂青史。
可惜的是,哥舒翰向安禄山投降了。一世英名付诸流水。后世史官对哥舒翰的评价是“丑哉舒翰,不能死王”——哥舒翰丢人啊,不能为国尽忠而死。
对于哥舒翰投降一事,一般都说因为哥舒翰贪生怕死,在此提出点个人意见,毕竟哥舒翰之前曾表示宁死不降,况且安禄山又是他的死对头,向他投降丢不起这人啊。个人认为,哥舒翰投降有心里太委屈的因素,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为完成公司的某项业务而努力工作,和你有仇怨或是嫉妒你的同事向领导在背后给你拆台,领导昏庸,听信谗言,对你的工作横加干预,最终导致你业务失败,你对这个公司会作何感想?
书归正传,尽管哥舒翰晚节不保,朝廷后来还是念及他以往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这也足见哥舒翰功劳之大,只是哥舒翰泉下若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身后之名,任由他人评说去吧!
(待续)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5-26 1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看完真不容易!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5-26 1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灰长多{:soso_e160:}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5-26 1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安禄山和杨贵妃有段故事,使得杨贵妃日后发明了文胸一物{:5_149:}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5-26 1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路过,看下热闹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5-26 2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安史之乱实际上是国策和军事管理制度的漏洞造成的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8-1 2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5_146:}{:5_146:}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1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