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魏太祖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生于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史载曹操少时机警聪明,放荡任性讲义气,二十岁举孝廉。公元189年因刺杀董卓未果而逃至己吾县起兵,翌年会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破何仪、刘辟等人并将汉献帝接到许都,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在杀掉吕布、收降张绣、东征刘备之后,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基本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六月出任汉丞相,七月南征刘表,九月征伐刘备,十二月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建安十六年(公元213年)七月西征马超、韩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 年)三月,汉献帝授予曹操金印玺、红绶带和远游冠,位列诸侯之上。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七月消灭张鲁之后,汉献帝允许曹操封立诸侯,任命三公,行使帝王权利。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 年)五月自立为魏王。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西征刘备并于翌年五月退守长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正月,曹操因中风疾而卒于洛阳,时年六十六岁。二月葬于高陵(在河北临彰西北部),谥号武王。 |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卒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曹仁少时喜骑射游猎,后来聚集千余名少年跟随曹操征战。在击败袁术、陶谦,攻打吕布,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曹仁忠义勇猛而有谋略,曾任别部司马,安西将军、大将军、大司马之职。曹仁卒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谥号忠侯。 |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六年(公元 232年)。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在讨伐董卓时曾勇救曹操,在征吕布、刘表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先后任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督护将军之职,封明亭侯。魏文帝继位之后,封曹洪为卫将军、骠骑将军并晋封野王侯、都阳侯。魏明帝继位之后改封乐城侯。曹洪卒于太和六年(公元 232年),谥号恭侯。 |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人。生年不详,卒年青龙二年(公元 234年)。刘晔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后,在曹操军中历任司空仓曹掾、主薄和行军长史。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出任侍中,封关内侯,魏明帝继位之后改封东亭侯。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任太中大夫、大鸿胪,两年后复任太中大夫。死后谥号景侯。 |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于建宁三年(公元 170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郭嘉初投袁绍,后经荀彧介绍而投曹操,出任司空军祭酒。郭嘉知识深奥,善于谋划。在灭吕布、平河北时期,他的计谋起了重要作用,后被封为洧阳亭侯。曹操非常信赖郭嘉并说过“唯奉效为能知孤意”。三十八岁从柳城(今辽宁朝阳)返回时身患重病,卒后令曹操非常悲痛。郭嘉死后谥号贞侯。 |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人。生于永和五年(公元 140年),卒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程昱身长八尺,生有美髯,应曹操召用之后初为寿张县令,天子迁都许昌之后出任尚书,济阳太守,后升任振威将军。在曹操平定中原之后,程昱上表辞官、闭门不出。史载程昱性情刚毅暴戾,常与人冲突,其胆识深得曹操信任。魏文帝继位之后欲封程昱为三公,他却死去。卒后谥号肃侯,追赠车骑将军。 |
满宠字伯宁,山东昌邑(今山东济宁)人。生年不详,卒年正始三年(公元 242年)。满宠十八岁任邮督,后任高平令。在兖州跟随曹操为从事,后任汝南太守,在任期间清除袁绍门徒,平定汝南。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代理奋威将军,因与曹仁力战关羽有功而封安昌亭侯。曹丕继位之后升任满宠为扬武将军,破吴之后拜为伏波将军。景初二年(公元 238年)升为太尉,正始三年(公元242 年)去世,死后谥号景侯。 |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以性情刚烈而名。曹操起兵之初,夏侯惇即作为副将随曹操四处征伐,先后任折冲校尉、东郡太守、建武将军、伏波将军、前将军之职。在消灭吕布之后,夏侯惇曾亲自背土填池筑太寿陂,率将士耕种水稻,百姓深得好处。史载夏侯惇虽身在军旅却总是礼待老师,亲自迎送、虚心学习。生性俭朴,不治家财。曹丕继位之后,夏侯惇出任大将军之职,不久即卒,谥号忠侯。 |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年)。夏侯渊是夏侯惇的同族兄弟。随曹操起兵之初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升任陈留、颍川两郡太守。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年)曹操征伐孙权回师之后,夏侯渊担任征西护军、护军将军,封博昌亭侯。征马超、平羌族之后任征西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正月,在与刘备作战中因分兵救助张郃,遭刘备袭击而战死,谥号悯侯。 |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人。生卒年不详。吕虔做事有胆识谋略,恩威并施。在曹操军中初为从事,后任泰山郡太守,镇压黄巾军之后加授骑都尉。曹丕继位之后加授裨将军,封益寿亭侯,随后升任徐州刺史,加授威虏将军。魏明帝继位之后改封万年亭侯。 |
乐进字文谦,阳平均卫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年)。乐进身材矮小,为人忠勇。在跟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诸战役中败眭固,诛严敬,斩杀淳于琼,因多次立功而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乐进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年)去世,死后谥号威侯。 |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在兖州投曹操,并经王朗荐为军司马,后升任陷阵都尉。在讨伐袁绍期间先后担任裨将军、偏将军,在夺取朱灵兵权之后升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并送回魏国。在后来出使东吴之前,于禁去高陵拜谒曹操墓时看见他投降的壁画,于是因惭愧生病而死。卒后谥号厉侯。 |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 227年)。徐晃一生做事谨慎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而升任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在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曹丕继位之后任右将军,封逯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之后改封阳平侯。徐晃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去世,谥号壮侯。 |
许褚字仲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生卒年不详。许褚以身材魁梧、力大过人而闻名汝南、淮南一代。在曹操巡视汝南、淮南时,许褚归附曹操并作为身边护卫,担任校尉。在战张绣、马超时,许褚曾经勇救曹操,升任武卫中郎将。魏文帝继位之后改封许褚为万岁亭侯、武卫将军,掌管禁军。魏明帝继位之后加封许褚为牟乡侯。许褚一向谨慎稳重,与曹操、曹丕关系亲密,死后谥号壮侯。 |
典韦字子满,陈留国己吾县(今河南河睢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年(公元 197年)。典韦初为夏侯惇手下军司马,曹操攻吕布时,典韦飞戟退敌升为都尉并作为曹操的身边护卫。战张绣时为救曹操而死。魏文帝继位之后追封典韦为关内侯。典韦身魁力大,曹操军中称颂“帐下壮士一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生于兴平元年(公元 19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 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和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曾任裨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魏文帝继位之后追赠谥号愍侯。 |
曹昂字子修,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年(公元 197年)。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二十岁举孝廉。建安二年(公元 197 年),曹昂为救曹操被张绣乱军所杀。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追封谥号丰悼公,黄初五年追封为丰悼王。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年改谥号为愍王。 |
曹安民曹操的侄子,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与曹昂同死于张绣乱军之手。 |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生于延熙六年(公元 163年),卒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永汉元年(公元 189 年),荀彧举孝廉并做守宫令,董卓挑起祸乱时辞官回家。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投奔曹操,出任司马,时年二十九岁。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伐陶谦时,荀彧识破并镇压了张邈等人的反叛。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回洛阳,荀彧建议曹操迁都许昌,利用汉献帝管制群雄。汉献帝升迁荀彧为侍中、尚书令。官渡之战期间,荀彧能够正确预料战局,建议曹操火烧乌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封荀彧为万岁亭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任侍中、光禄大夫,因与曹操有误会,在寿春忧郁而死。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 |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侄子。生于永寿二年(公元 156年),卒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献计活捉吕布。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光和二年(公元 179年),卒于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初为曹操的文学掾,在征伐张鲁时立有大功。曹丕信任和器重司马懿,封他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长史。曹睿继位时,司马懿出任骠骑大将军,掌重兵镇守西凉,却被蜀国以离间计致使其被罢官。后因魏国屡屡败于蜀国,曹睿只好再次起任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司马懿深通兵法,指挥有度,与蜀国作战期间使诸葛亮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镇压公孙渊并升任太尉。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司马懿发动兵变消灭独揽大权的曹爽。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镇压王凌叛乱,并于当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晋国建立时,追尊司马懿为文王。 |
史涣字公刘,沛国(今安徽濉溪)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年)。史涣随从曹操始任中军校尉,后任中领军、掌管禁军。曾被封为列侯。 |
韩浩河内郡(今河南武陟)人,字号及生卒年均不详。 汉末国家纷乱,韩浩召集众人保护居住地,后因领兵抗拒董卓而闻名。夏侯惇爱其才而征用,韩浩深得曹操喜爱。先后担任护军、中护军,封为万岁亭侯。 |
张郃字俊义,河间国鄚(今河北任丘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五年(公元 231年)。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韩馥军而讨伐黄巾军,时任军司马。后投袁绍并任校尉,因消灭公孙瓒有功而出任中郎将。官渡之战中,张郃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偏将军,封都亭侯,后因平定北方立功而升任平狄将军。在破马超、张鲁之后,张郃驻守汉中,任荡寇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张郃升任左将军,封都乡侯。张郃通晓应变之术,身为武将却爱护读书人。诸葛亮退守祁山时,张郃与蜀军交战,中箭身亡。谥号壮侯。 |
州泰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字号及生年不详,卒年景元二年(公元 261年)。州泰善用兵,深受司马懿赏识,历任新城太守、兖州刺史和豫州刺史,官至征虏将军。卒后追赠卫将军,谥号壮侯。 |
王基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今山东招远县)人。生于初平元年(公元 190年),卒于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王基少孤,十七岁任郡吏,三十岁举孝廉而任郎中。魏明帝时为中书侍郎,任安平太守、安丰太守等职,均有政绩。曹芳继位之后任尚书、青州刺史,加封扬烈将军。后随军伐吴,因功赐爵关内侯。在平定文钦、诸葛诞反叛期间多任要职,先后封为安乐乡侯、东武侯。景元二年(公元 261年)而卒,追赠司空,谥号景侯。 |
陈骞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晋初大将,曾历任安东将军、征南大将军、车骑将军。 |
石苞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晋初大将,曾历任监军、征东大将军、骠骑将军。 |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黄初六年(公元 225年),卒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魏国太傅钟繇之子。钟会少机敏,博学识,善论辨,精通数般技艺。正始年间,历任秘书郎、尚书、中书侍郎等职,封关内侯。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 257年)随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朝廷欲授予太仆,钟会坚辞不受而领司隶校尉,成为司马昭心腹。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任镇西将军,景元四年(公元263 年)与邓艾等人攻打蜀国并占领成都。此后钟会结交蜀将,欲谋反魏,被胡烈之子等人趁其不备杀死,时年四十岁。 |
司马昭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年),卒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昭是司马懿次子,初为新城乡侯,征毋丘俭兵变时升任大将军、大都督。在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司马昭逼迫皇帝封他为晋公,后来杀死皇帝。蜀国投降之后,司马昭杀死邓艾并亲自率军攻打钟会。钟会死后,司马昭被封为晋王。景元六年(公元 265年)中风而死,后来被追封为文王。 |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县(今河北容城)人。生年不详,卒年嘉平二年(公元 250年)。曹操平定幽州时任司空府军谋掾、河间郡丞、荥阳都尉等职,后任鲁国相并历任多郡太守。后入朝为尚书、大将军长史。因不满曹爽独霸大权而外任扬州刺史、荆州刺史、翼州牧。曾因得罪曹爽而入狱,后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曹爽伏诛之后,又入朝为司隶校尉,历任七郡五州之职,俱有威信。后升任司空,封为大利亭侯。卒后谥号景侯。 |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二年(公元 228年)。曹休是曹操的同宗侄子,在曹操讨伐董卓时投奔曹操,被曹操视若亲生。曹休随曹操四处征战,虽不任要职但掌管警卫并参与军机要务。曹操攻占汉中之后,任曹休为中领军。曹丕继位之后任领军将军,并根据其几十年的功绩封为东阳亭侯。夏侯惇死后,曹休出任镇南将军。在与东吴作战期间,升任征东将军,兼扬州刺史,封安阳乡侯。魏文帝时,曹休任征东大将军,击败东吴大将吕范,任扬州牧。魏明帝继位,曹休进封长平侯。太和二年(公元 228年),曹休伐吴中周鲂计而败于陆逊,因受伤并生恶性脓疮,不治而死。死后谥号壮侯。 |
张虎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张虎是张辽之子。张辽死后,曹操念其功绩,赐张虎关内侯,官至偏将军。 |
乐琳字号及生年不详,卒年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 257 年)。乐琳是乐进之子,官至扬州刺史。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造反并攻陷扬州,杀死乐琳。乐琳死后谥号愍侯。 |
杜预字元凯,京兆尹杜陵县(今西安市)人。生于黄初三年(公元 222年),卒于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杜预是杜恕之子,朝廷因念其父功劳,封杜预为丰乐亭侯。司马炎掌权期间,杜预任镇南大将军,太康初年因有统一中国之功而封当阳县侯。后在江南兴修水利,在入京任司隶校尉时死于途中。杜预博学多才,多谋善断,精通政治、经济、军事、历法、算法、工程等多方面学问,并因著作甚丰而号为“杜武库”。 |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生卒年不详。王昶之子,因其父功绩而封关内侯,任越骑校尉。在消灭东吴时期,出任安东将军,杀死东吴丞相张悌。 |
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信阳)人。生于建安二年(公元 197年),卒于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邓艾初被举为都尉学士,但因口吃仅被任为看守稻田的小吏,并因每遇高山大泽即观测度量、指点如何借地势屯兵扎营而受到时人讥笑。后来因公入朝谒见太尉司马懿,受到赏识而破格录用为尚书郎。当时朝廷欲屯田备战,邓艾经实地考察并著作《济河论》,被司马懿所赞同并全面推行。嘉平元年(公元249年)邓艾因料事精确而与郭淮击溃姜维,升任讨寇将军,封关内侯。后任安西将军,封方城亭侯。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进攻蜀国,邓艾杀死诸葛瞻等人,攻占成都,升任太尉。后为钟会等人诬告谋反而被押解回京。钟会死后,其部下追回囚车,将邓艾迎回成都。后来田续之子等人在绵竹西部杀死邓艾。 |
胡班字号及生卒年不详。荥阳太守王值部属,汉议郎胡华之子。关羽千里走单骑经过荥阳时,胡班奉命焚烧关羽馆舍,因好奇窥视关羽而得到其父托关羽转交的书信,于是放走关羽。 |
孔秀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曹操部将,东岭关守将,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孔秀出关拦截,被关羽斩杀。 |
卞喜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并州人氏,原为黄巾军将领,投降曹操之后驻守汜水关。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卞喜企图于镇国寺诱杀关羽,因寺僧是关羽同乡而泄露,关羽遂将卞喜杀死。 |
王植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曹操部将,荥阳太守。关羽千里走单骑经过荥阳时,欲防火焚烧关羽馆舍,因其部属胡班透露消息而失败,后被关羽斩杀。 |
秦琪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夏侯惇部属。关羽千里走单骑到达黄河渡口时,秦琪出兵拦截,被关羽斩杀。 |
夏侯恩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曹操的背剑之将,负责保管曹操的“青釭”宝剑。夏侯恩在长坂坡被赵云杀死,“青釭”宝剑亦被赵云所得。 |
牛金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曹操部将,官至后将军。 |
曹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字号及生年不详,卒年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年)。曹纯是曹操的堂弟,史料记载其在曹操平定河北和追击刘备等战役中立功,被封为高陵亭侯。魏文帝继位之后,追封谥号威侯。 |
陈矫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江苏盱眙)人。生年不详,卒年景初元年(公元 237年)。陈矫初避乱江东并拒绝孙策、袁术的聘用而回到家乡为功曹。孙权围攻东阳时,陈矫向曹操求救,并受到曹操器重,先后任司空府属吏、相县令、征南将军府长史,任多郡太守并多有建树。曹操征伐汉中时任尚书。曹操死时,陈矫力主曹丕继位并为其做好了准备,后被封为吏部尚书,封高陵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封陈矫为东乡侯,加任侍中、光禄大夫、司徒。陈矫为人正直坦荡,卒后谥号贞侯。 |
王双字子全,陇西狄道人。生卒年不详。王双膂力过人,使六十斤大刀,能开两石铁胎弓,善使流星锤暗器。魏蜀祁山之战时,王双由曹真保举为先锋,被封为虎威将军,后被蜀将魏延斩杀。 |
贾逵字梁道,河东郡襄陵县(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贾逵自幼尚武,随祖父习兵法。初为郡吏,后任渑池令。曹操征讨马超时,贾逵任弘农太守,后任丞相主薄、谏议大夫。曹丕继位之后历任邺令太守、魏郡太守、豫州刺史,封关内侯。后来因缮甲兵、治民事、治水通渠,破东吴吕范而加封阳里亭侯,建威将军。魏明帝时与曹休共伐吴,曹休不听其计而几乎被陆逊消灭,贾逵将曹休救出。卒后谥号肃侯。 |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 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之后,何进已败亡,遂归董卓,又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傕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出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消灭吕布时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任裨将军。曹操征讨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大战孙权,威震逍遥津,曹操升任张辽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升任张辽为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谥号刚侯。 |
曹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五年(公元 231年)。曹真是曹操同族兄弟之子,被曹操视若亲生,曾与打猎时射杀猛虎而被曹操赏识。在随曹操征战中,先后任中坚将军、中领军,封灵寿亭侯。夏侯渊死后,曹真任征蜀将军。魏文帝继位,曹真任镇西将军,封东乡侯。黄初三年(公元 222年),曹真任上军大将军征讨孙权,打败孙权之后任中军大将军。魏明帝继位,曹真出任大将军,封昭侯。曹真在祁山与诸葛亮征战时因料敌准确而立战功,升任大司马并享受特殊待遇。在伐蜀时因病回到洛阳。死后谥号元侯。 |
郝昭字伯道,太原(今太原市)人。生卒年不详。郝昭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并善射。初为杂号将军,驻守河西。诸葛亮首次伐魏时,司马懿举荐郝昭镇守陈仓,加封镇西将军。诸葛亮在回来北伐魏国时,被郝昭阻拦以致无计可施。后来郝昭病重,诸葛亮乘机袭击,郝昭闻报惊死。 |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太原市)人。生年不详,卒年正元二年(公元 255年)。郭淮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魏文帝继位封郭淮为关内侯,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正始元年(公元 254年),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后被追赠大将军,谥号贞侯。 |
朱灵字文博,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生卒年不详。朱灵初为袁绍将领,后从曹操并因征战有功而任横海将军。曹丕继位之后封高唐亭侯,出任后将军。卒后谥号威侯。 |
邓忠邓艾之子。景元四年(公元263 年),邓艾统帅魏军消灭蜀国之后,被钟会等人诬告谋反,父子二人被押解回京,后来被田续等人杀死在绵竹西部。 |
夏侯咸魏国武将,曾经在钟会军中任司马。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
胡烈魏国武将,曾经在钟会军中任护军,官至太山太守。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人。生卒年不详。晋初王濬任益州刺史,打造舟船。晋咸宁年五年(公元279 年),他任龙骧将军率水军伐吴,时年七十四岁。王濬设计破除吴国拦江铁索和铁锥,于翌年攻克武昌,占领建邺,被封为辅国大将军。 |
王戎魏国武将,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曾任建威将军。 |
田续字号及生卒年不详。魏国武将,袁尚部属田畴之孙,曹操杀袁尚之时,感田畴忠义之死,赐田续关内侯。钟会伐蜀时,田续任护军。 |
卫瓘字伯玉,生卒年不详。魏国武将,卫觊之子,曾任侍郎,镇西将军,钟会军中护军。 |
胡奋魏国武将,字号及生卒年不详。曾任大将军司马和平南将军。 |
唐彬魏国武将,字号及生卒年不详。魏国伐吴时任广武将军。 |
曹睿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卒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是曹丕之子,十五岁封武德侯,黄初二年(公元221 年)封为齐公,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立为太子,继位为帝。曹睿在位期间与吴蜀抗衡,但因宗室大臣无栋梁之材,不得不依靠司马氏。并因不体恤民众,留意玩饰而使曹魏政权日趋没落,终被司马氏所篡。曹睿擅长乐府诗,曾经鼓励学术活动。景初三年(公元239 年)而卒,年仅三十五岁。谥号明帝。 |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是曹操之子,后被立为太子。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任丞相、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改年号延康元年,同年称帝,改年号黄初年。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加封孙权为吴王。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去世,时年四十岁。曹丕喜好文章学问,自己曾著作文章百余篇,并让儒学者撰集经传千余篇,名曰《皇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