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未命名

<<唐书武将录--夷狄录--事件录--地理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4: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六十八


戴叔伦

戴叔伦(732年-789年),字幼公,一作次公,中国唐朝润州金坛南瑶村(今属江苏)人,著名诗人。

戴于唐代宗广德初年任秘书省正字,后任职于度支盐铁诸使幕府,授监察御史衔。唐德宗建中初年出任东阳县令,后又入江西观察使幕府,授大理寺司直衔,不久出任抚州刺史,授吏部郎中衔。晚年出任容州刺史兼容管经略使,卒于任所。

戴诗以描写农村生活为主,构思新颖,讲究韵味,为后世神韵派先导。





高适

高适(706年-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今河北景县)。唐朝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生平

高适出生穷困,甚至曾经以乞讨为生。天宝八年,得到封丘县尉的官职。后来到西塞。高适一直到五十岁时才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描写了西塞的生活:战场上的景象、士兵的生活和当地百姓少妇的情怀。《燕歌行》是高适的著名诗作。

天宝十二载,节度判官田丘推荐高适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乱后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永王李璘起兵,肃宗以高适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广德元年,任淮南节度使,代崔光远为西川节度使。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取陇右,十月,进而攻占分州、武功,高适率兵出南鄙,牵制其力,不成功。广德二年,吐蕃反兵陷松(今四川松潘)、维(今四川理县)、保(今四川理县新保关)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杜甫曾劝高适:“请公问主将(哥舒翰),焉用穷荒为?”。高适被召还京,任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一直封到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




元结

元结(719年-772年),唐朝时期人物,字次山,号漫郎、猗玕子。北魏常山王拓拔遵的十五世孙。河南郡鲁山人。天宝十二载进士。安史之乱,史思明攻克洛阳,他到长安向唐肃宗上书。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监察御史。761年,任山南道节度使参谋,守泌阳,保住了15座城。唐代宗即位后,为著作郎。763年,出任道州刺史,减轻赋税,免除徭役。第二年,为容管经略使,几个月内,安定了容管八州。卒赠礼部侍郎。元结有《元次山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六十九


崔宁

崔宁,本名崔盱,贝州安平(今青州西北)人。

世代儒教,独喜纵横事,客居剑南。从李宓讨云南,无功。行军司马崔论荐为牙将。大历三年(768年),奉诏进京,留起弟崔宽守城,赐名崔宁。泸州刺史杨子琳攻成都,崔盱夫人任氏出家财十万募集士勇千人,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加封崔盱为冀国公。封任氏为冀国夫人。元载授崔宁为西川节度使。

崔宁到蜀,厚敛财货,将吏之妻妾多为崔宁所污逼。累加尚书左仆射。其弟崔宽留京城深结元载父子,擢御史中丞,崔审至给事中。十四年,入朝为御史大夫。十月,南蛮与吐蕃合兵入文川、方维、邛郲。德宗促崔宁进镇,遂罢宁西川节度,改兼京畿观察使、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鄜坊丹延州都团练观察等使。后触怒卢杞。德宗使二力士缢杀之。





侯希逸

侯希逸(?-781年),辽宁锦州人,唐朝另一著名将领李正己的表兄。

自幼习武,长七尺,勇猛有力,原为安禄山部将,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侯希逸当时是平卢节度使徐归道的裨将,不愿反叛唐朝,遂与安东都护王玄志袭杀徐归道,归顺朝廷。乾元元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部将李怀玉杀王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节度使,朝廷委曲求全,勉强同意。侯希逸见平户难守,且行且战,集结在山东,攻陷青州。宝应元年(762年)五月,以功封平卢、淄青二镇节度使,统领青、淄(治今山东淄川)、齐(治今山东济南市)、沂(治山东临沂)、密(治今山东诸诚)、海(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之州,有治迹。

唐代宗大历十一年九月,任检校尚书右仆射、上柱国,受封淮阳郡王。遂渐骄恣,怠于政事,晚年好佛,大建佛事,军民苦之。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外出打猎,与巫者夜宿于城外,军士闭门不纳,推举兵马使李怀玉为帅,希逸只好奔归长安,唐朝任命李怀玉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希逸病死。

评价

《新唐书·侯希逸传》记载“(平卢军)与贼确,数有功。然孤军无援,又为奚侵掠,乃拔其军二万,浮海入青州据之,平卢遂陷。肃宗因以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南迁入今天的山东境内。进入山东后,李正己与侯希逸重视农业,法制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新唐书》记载: “希逸初领淄青,甚著声称,理兵务农,远近美之。”“正己用刑严峻,所在不敢偶语;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拥兵十万,雄据东方。”





田神功

田神功(?-?),冀州南宫(今河北南宫西北)人。

天宝末年,安禄山署为平卢兵马使。曾随唐将董秦(赐名李忠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又参与平定淮西度度使李希烈叛乱,上元元年(760年),田神功讨伐叛将刘展,至扬州大掠,兵祸富庶的江淮地区。

安史之乱期间,田神功为解宋州之围大病月余,大历七年(772年)四月,宋洲刺史徐向为报答田神功,在城南开元寺设八关斋会。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5: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


窦参

窦参,字时中,唐朝岐州人, 曾任宰相。

工部尚书窦诞之玄孙。父窦审言,闻喜尉,以参贵赠吏部尚书。以门荫累官御史中丞。参习法令,通政术,“为人矜严悻直,果于断”。唐德宗时以为宰相,“阴狡而愎,恃权而贪”,因故贬至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宣武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窦参绢五十匹,湖南观察使李巽上疏检举他“交通藩镇”。德宗怒欲杀之。陆贽替窦参说情,才未被杀,贬作郴州(湖南省郴州市)别驾(总秘书长),隔年,再贬驩州(现越南荣市)司马。不久赐死。全部家产、奴仆送至长安,连头上戴的发簪也充公。





王缙

王缙(700年-782年),字夏卿,唐朝官员,唐代宗年间为宰相。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鼓励皇帝也笃信佛教,但他和更有权势的宰相元载的腐败使龙颜大怒。777年,元载伏诛,王缙被贬,再未重返长安。

家世

王缙生于武则天年间的700年。他的家族本来自太原,但当时他却生活在河中。他的四世祖王儒贤、曾祖王知节、父亲王处廉都官至司马,祖父王胄则任协律郎。他至少有四个兄弟:兄长王维,弟弟王繟、王纮、王紞。

王缙年轻时好学,和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兄长王维都以文才闻名。他连中草泽、文辞清丽举两门特设科举考试。

早期朝官生涯

王缙中科举后,先后担任侍御史和武部员外郎。755年唐将安禄山叛乱,王缙被选为太原少尹,辅佐将领李光弼镇守太原。他的谋略为守城提供了很大帮助。在这场安史之乱期间,王维被叛军俘虏,被迫在叛军建立的伪朝大燕担任官职。叛军大部平息后,王维遭到弹劾,将被处罚。王缙愿辞官换取兄长免罪。王维被免罪,但王缙被降了一阶。

后来,王缙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祭酒,又历任凤翔尹、秦陇州防御使、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太上皇唐玄宗于762年驾崩,王缙奉命起草《玄宗哀册文》,时人认为写得很好。后又改任兵部侍郎。同年,唐肃宗也驾崩。763年,大燕末代皇帝史朝义死,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唐代宗派王缙宣慰大燕先前占领的河北地区。764年,宰相刘晏和李岘被罢免,由王缙和杜鸿渐取代;王缙被任为黄门侍郎、太微宫使、弘文崇贤馆大学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拜相

同年,李光弼卒于河南诸道副元帅任上,代宗任王缙为侍中、持节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节度行营事,前往洛阳代替李光弼,王缙不肯为侍中,代宗同意了,后又加王缙上柱国,兼东都留守。但766年,他已回到长安。当时当权宦官鱼朝恩执掌国子监,在一场关于《易经》的讲座上说,如果鼎(象征相权)不平衡,将会倾覆,以此激怒宰相王缙、元载。王缙发怒了,元载却冷静泰然,鱼朝恩对别人说:“发怒是常情,但还在笑的人却深不可测。”[3]767年,将军郭子仪来长安面圣,代宗让王缙、元载、鱼朝恩设宴款待他,可见此时王缙仍在长安。

768年,实质独立于朝廷的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下属朱希彩、朱泚、朱滔所杀,代宗想重掌卢龙,派王缙赴任节度使。王缙到卢龙后,朱希彩表面极其尊敬他,但让士兵保持高度警惕,不让他真正接手卢龙。王缙知道自己无法从朱希彩手上夺取卢龙的控制权,停留数日即返回长安。朱希彩被任为留后,年末被任为节度使。同年,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卒,代宗派王缙前往太原接任,仍保有原职。769年,王缙请辞河南副元帅、东都留守,代宗批准。王缙就任河东时,太原旧将王无纵、张奉璋以为王缙是文人,可以不遵其令。当年秋,王缙命他们率军去西面吐蕃边境抵御吐蕃入侵,张奉璋拖延不行,王无纵未经许可即重返太原。王缙将他们处决,从此将领不敢再违逆他了。770年,王缙回到长安。

当年,在协助代宗诛杀鱼朝恩后,元载成为朝廷上的首席宰相。王缙顺从元载,尽管王缙以自大闻名,元载也为之不快,但两人关系良好。京兆尹黎干意图批评元载为政。一次,他向王缙报告,王缙却侮辱他:“大人是南方的君子,怎么知道朝廷礼仪!”黎干是戎州人。

王缙及其兄弟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王缙根本不吃肉。妻子李氏死后,他把官邸搬到了宝应寺,以求为亡妻祈福。每当节度观察使入朝,王缙就请他们来宝应寺游玩,施加压力让他们捐助佛寺。王缙不仅影响了同为佛教徒的元载和杜鸿渐(于769年剃发、去世),也使代宗笃信佛教并深信只要如此,就能使唐朝无论遭受什么灾难都能免于覆亡。代宗下令僧尼免于刑罚,建立很多寺庙。由于皇帝和宰相带头,很多官员也都成为佛教徒,《旧唐书》将代宗朝缺乏政绩归咎于此。

777年,元载和王缙都已非常腐败,代宗虽然宽容,却也不快,当年命舅父左金吾大将军吴凑将他们逮捕,交由刘晏、李涵等五名官员讯问。元载被处决。王缙原本被赐自尽,但刘晏指出他所犯罪责不如元载,代宗于是免他一死,贬为括州刺史,后又迁处州刺史。

遭贬后

779年,王缙获封荣誉职位太子(李适)宾客,但不许回长安而是在洛阳就职。唐德宗继位不久,他即在782年初前后去世。





严郢

严郢,字叔敖,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天宝初年进士,补授太常协律郎,守太庙。唐肃宗至德初年,郭子仪收复洛阳,被擢为大理司直。再官监察御史。有巫师申泰芝以妖术谄事当权宦官李辅国,被任为道州军校。申泰芝为官腐败,向当地少数民族勒索财物。邻近的潭州刺史庞承鼎对他不满,趁他来潭州时将他拘押,起获赃物,上表弹劾。申、庞都被带到长安,李辅国反诬庞承鼎,命吕諲调查。吕諲命判官严郢调查后上疏为庞承鼎辩白,证实申泰芝有罪。严郢罢官流放于建州(今福建建瓯县)。代宗即位,召严郢回京,任监察御史,署帅府司马。升任河南尹兼水陆转运使。

严郢担任京兆尹时,生性峻暴,“敢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千人,号称职尹。”因不依附杨炎,到了杨炎为相,厌恶严郢,将之左迁大理卿。卢杞任宰相,利用严郢与杨炎有积怨,提升严郢任御史大夫,暗中打击杨炎,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楚掠惨棘,锻成其罪”,杨炎罪状成立被杀。不久卢杞忌严郢才干,贬为费州刺史。一年后去世。




杨炎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天兴人(今陕西凤翔)是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生平

杨炎风骨峻峙,文藻雄丽,幼有盛名。最初被河西节度使吕崇贲招募为书记官而进入仕途,后进入中央,官至中书舍人,后因与宰相元载同乡,受重用成为吏部侍郎,777年(大历12年)因元载失势被杀,他被迁连降为道州司马,唐德宗即位(779年),被宰相崔祐甫推荐,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次年建议推行两税法,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称夏输、秋输),全部以钱财征输,废止徭役。两税法使当时受藩镇割据而财用不足的唐朝政府有所助益。

后崔祐甫生病而不参与政事,杨炎开始独权,并趁机陷害同样对唐朝理财有功,当初办理元载案件的刘晏,使之被冤杀。此事造成德宗对他逐渐的不满,开始另用卢杞为相分其权力,杨炎鄙视卢杞,耻与为伍,总是找借口不和他会食,卢杞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加上他意图中央集权的政策为各藩镇所不满造成了河北、河南藩镇的联合叛乱,卢杞以李希烈迟不出兵讨伐梁崇义一事,归咎杨炎,最后德宗听信卢杞之言,将之流于崖州(海南岛)司马,并在途中被赐死。

杨炎有才,但容不下反对意见,德宗对杨炎的条陈提出异议时,杨炎动辄忿然作色,不肯与皇帝继续讨论,“无复君臣之礼”。李泌曾告诉德宗杨炎罪不至死,德宗表示:“卿言诚有之。然杨炎视朕如三尺童子,有所论奏,可则退,不许则辞官,非特杞恶之也。”宋孙甫《唐史论断》称:“炎颇有才而心不公,故不能成就功业,卒至祸败。”

工画,张彦远评其山水画“余观杨公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也。”《全唐诗》收录杨炎诗二首。





元载

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凤翔县)人,唐朝中期政治人物。父本名景升,为唐太宗子曹王李明王妃元氏(可能是北魏皇室后裔)管账得力,在元妃帮助下与元氏联宗,改名元升。因元载本姓景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未将他列入元氏表。

《旧唐书》称他“性惠敏,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而考上进士,后任新平尉,肃宗时,因与掌权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运,代宗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后又授与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志气骄溢,每众中大言,自谓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此后营专其私产,大兴土木,排除异己,最后因为贪贿被杀抄家,有赃物胡椒八百石,钟乳五百两,史载:“下诏赐载自尽,妻王及子扬州兵曹参军伯和、祠部员外郎仲武、校书郎季能并赐死,发其祖、父冢,断棺弃尸,毁私庙主及大宁、安仁里二第,以赐百官署舍,披东都第助治禁苑”“及死,行路无嗟惜者”。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感叹:“臭袜终须来塞口,枉收八百斛胡椒”。其著作有全集十卷,《全唐诗》收有一诗《别妻王韫秀》。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一


资料暂缺,待补完或······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二


卢群

卢群字载初,唐代范阳人。

少好读书,求学于太安山。大历八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聘为从事。兴元元年为江西节度使嗣曹王李皋奏为判官,再随府移镇江陵、襄阳。入京为监察御史。历官兵部郎中,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贞元十六年十月卒,时年五十九。





卢群

卢群字载初,唐代范阳人。

少好读书,求学于太安山。大历八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聘为从事。兴元元年为江西节度使嗣曹王李皋奏为判官,再随府移镇江陵、襄阳。入京为监察御史。历官兵部郎中,以劲正闻,官至郑滑节度使。贞元十六年十月卒,时年五十九。





辛云京

辛云京(713年-768年),金城(今甘肃兰州)人。

世代为河西大族,客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兄弟数人皆有胆识。以功积太常卿。官至北京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安史之乱后任河东节度使,太原留守。累加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辛云京与仆固怀恩不合,怀恩私下与太原将李竭诚通谋,打算攻下太原,被云京识破,云京与宦官骆奉先联合激反仆固怀恩。大历三年八月卒,册赠太尉,辍朝三日,谥忠献。有子辛杲、辛朗。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三


田弘正

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田兴,字安道,唐宪宗赐名弘正。唐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唐宪宗时为魏博节度使,唐穆宗时以功高,升中书令。后被成德军兵马使王廷凑谋杀。赠太尉,谥忠愍。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从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

简介

出身世家,父廷玠官刺史,好儒学。弘正幼通兵法,善骑射,田承嗣很喜爱他,“以为必兴其宗,名之曰兴”。

元和七年(812年),田承嗣之孙田季安死,士兵众推田弘正继任节度使。由于一系列忠于朝廷的举动,他被宪宗封为沂国公,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名弘正。

元和十年(815年),遣子田布率军三千助战,讨伐淮西吴元济。元和十年(815年),奉召讨伐大破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大破王承宗于南宫(今河北南宫),承宗势蹙请降。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田弘正击破李师道于阳毂,取李师道割据的平卢淄青等十二州献给朝廷。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宪宗在麟德殿赐坐接见。

元和十五年(820年),调成德节度使。是年唐宪宗被宦官杀死,河北三镇又渐脱离中央控制。

弘正御下不严,家族生活奢侈,日费二十万钱。朝廷许诺拨给成德的一百万缗军饷,迟迟不拨,军中怨声四起。长庆元年(821年),七月,田弘正准许卫兵三千人返回魏博,成德(今河北正定)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潜怀异志,勾结牙兵,趁机杀害田弘正。弘正家属、幕府将佐三百余人同时遇害。朝廷追赠太尉,谥忠愍。

四子:
1.田早,安南都护
2.田牟
3.田布
4.田章,洛阳令,生田在宾,田在宾生盱眙令田鹗






王承元

王承元(801年-834年2月3日[1]),封岐国公,唐朝将领。他的家庭世代控制成德镇,但他在兄长王承宗死后拒绝指挥成德军,此后做了朝廷将军直至去世。

王承宗生前

王承元生于唐德宗年间的801年,是王士真的次子,上有兄长王承宗,下有弟弟王承通、王承迪、王承荣。王士真在其父王武俊死后接管了成德。

809年王士真去世后,王承宗控制了成德,朝廷对他擅自继承父位予以制裁,他起初予以抗拒。]810年朝廷对王承宗作战失利后,他却接受了制裁。816年,在王承宗要求下,王承元被任为节度副使。当朝廷宣布讨伐王承宗的前盟友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时,王承元建议兄长出兵2000为朝廷助战。虽然因为他还年轻,所言未被王承宗采纳,但此后军队经常询问王承元的意见。

王承宗死后

820年冬,王承宗去世,手下秘不发丧。王承宗的两个儿子王知感、王知信在都城长安为人质。成德诸将想从彼此中选一个继承王承宗,而王承元的幕僚崔燧则假托王承宗祖母凉国夫人李氏之名,宣布王承元继任。当士兵向王承元鞠躬时,他流泪拒绝,请求和监军宦官商议。监军到后,也要求他接受推戴。在得到士兵忠于朝廷的承诺后,王承宗接受了,但只以观察支使的名义,不称留后。他还秘密上表唐穆宗,请求朝廷派人永久接替他。作为回应,穆宗下达了一系列节度使调令:邻镇的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调任成德,王承元调任为义成节度使,义成节度使刘悟调任昭义,武宁节度使李诉调任魏博,任田弘正之子田布为河阳节度使。王承元还被任为义成首府滑州的刺史,授检校工部尚书。

当起居舍人柏耆前来宣诏时,士兵起初只是喧哗,拒绝受命。王承元敦促他们接受,引用李师道的将领不许他奉诏,却在他被朝廷讨伐后杀了他投降的事例,求他们让他离开。他还把家财赏赐给士兵。当李寂率诸将坚持不让他离职时,王承元将他们处决。他很快离开成德,前往义成。他的一些幕僚想把成德的财物带走,被他下令制止。王承元的四个兄弟和堂兄弟被任为刺史,另有四人被用为朝臣。当凉国夫人觐见穆宗时,穆宗在宫内为她赐宴,还送了她很多礼物。

821年,王廷凑在成德发动兵变杀死田弘正,诸镇节度使讨伐王廷凑(最终失败),王承元被调任到鄜坊。途经长安时,他觐见穆宗,得到穆宗的赞许,也在一些场合被穆宗召见。不久,他又被调任到凤翔。由于凤翔地势平坦,吐蕃经常轻易入侵。王承元占据战略要冲建造堡垒,派1000人防守,皇帝赐堡垒名为临汧城。他随后被封为岐国公。他还在凤翔城东造了一座城,安置路过凤翔的商人。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年初,凉国夫人去世,文宗下诏表彰了王武俊的功劳,供给仪仗安葬。

831年,王承元调任平卢(这时平卢已被一份为三,首府也迁到了今山东潍坊)。当时,全国几乎都出现食盐垄断,平卢尚未受到影响,王承元请求将盐的生意交给朝廷处理。他的请求被接受了,还被推广到从平卢分出来的天平和兖海。据记载,王承元宽容谦和,不管去哪里,都能治理好。834年,他卒于平卢节度使任上,追赠司徒。





张孝忠

张孝忠(730年-791年4月30日),本名张阿劳,封上谷郡王,谥贞武,唐朝将领,奚族。在安史之乱中,他最初为叛军燕军效力,后又效力军阀李宝臣。李宝臣死后,他效命朝廷,为官军在被半独立藩镇包围的河北提供了立足之地。

背景

张阿劳生于唐玄宗年间的730年。曾祖张靖和祖父张逊都是乙失活部的首领。玄宗天宝(742年-756年)年间,张阿劳的父亲张谧率部降唐,封鸿胪卿同正。

张阿劳高大,勇敢,强壮,孝顺。在当地,他和王没诺干(后来的王武俊)被认为是最强壮的战士。天宝末,因射术出众,他在安禄山帐下服役,帮助击败突厥。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张阿劳和田承嗣、张忠志都是他的先锋将领。安禄山称大燕皇帝后,张阿劳任将军,后又在后来称燕帝的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帐下对唐军作战。763年,史朝义死,燕亡,张忠志降唐,赐名李宝臣,成为唐朝将军,任成德节度使,张阿劳又为他效力。

效力李宝臣、李惟岳

在李宝臣帐下,张阿劳得到很多荣誉职位如左领军郎将、左金吾卫将军同正、试殿中监,改名孝忠。李宝臣认为他谨重骁勇,起初很信任,以妻妹昧谷氏相许,还把易州的军队也交给了他。775年,因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吞并昭义镇大部、杀李宝臣弟李宝正、不敬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唐玄宗之孙唐代宗忍无可忍,出兵讨伐。田承嗣率先对成德辖下的冀州动手,李宝臣命张孝忠率成德精锐予以抵御,当田承嗣发现战局不利,说:“张阿劳在此,我不能拿下冀州。”就此撤军。[1]随后,李宝臣被田承嗣诱使攻打卢龙留后朱滔,但无法控制卢龙,便任张孝忠为易州刺史以防朱滔反攻。

李宝臣临死前,作为成德的半独立统治者,他想把节度使的位子传给儿子李惟岳,但他知道李惟岳资质不足,可能不能辖制更强的将领,于是借故杀了其中一些。一次,他派张孝忠的兄弟张孝节去易州召他回首府恒州。张孝忠让兄弟回复说:“那些一个接一个被处决的将领都犯了什么罪?我张孝忠怕死,不会前来,但也不会反叛,就像您不朝见皇帝一样。”张孝节说如果他带这话回去,必定要被杀。张孝忠说,如果兄弟一起回去,都会死;但如果他不回去,李宝臣就不敢动张孝节——事实果然如此。因此,张孝忠和王武俊(其子王士真为李宝臣婿)成为仅有的在李宝臣的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成德军高级将领。

781年,李宝臣去世,李惟岳要求唐代宗之子新继位的唐德宗允许他继任,被拒绝。李惟岳就和盟友田悦(田承嗣侄,779年继任)、李纳(李正己子,781年李正己也去世,李纳要求承袭父位,也被拒绝)、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联合对朝廷开战。朱滔服从朝廷,从北边进攻成德。当他攻到易州时,张孝忠进行防御,但朱滔命手下蔡雄告诉他,李惟岳的行为是无望的、非正义的。张孝忠被朱滔说服投降,德宗封他为成德节度使。出于感激,他让儿子张茂和娶了朱滔的女儿,和朱滔交好。得知张孝忠反正,李惟岳尽杀了他留在恒州的兄弟和儿子。

任节度使

782年春,朱滔和张孝忠攻占束鹿。李惟岳害怕,想投降朝廷,放弃成德,但被田悦察觉,田悦愤而要求处死建议李惟岳投降的书记邵真。李惟岳杀了邵真,派出一支军队,由魏博将领孟祐和王武俊率领,想收复束鹿。由于王武俊和李惟岳彼此猜忌,李惟岳军被朱、张所败。朱滔想乘胜进军恒州,但张孝忠却撤退到义丰,他也只得停止进军。张孝忠对自己的行动解释道:“恒州有众多宿将,不能小看。如果我们逼迫他们,他们会誓死抵抗。如果我们不施压,他们自己会打起来。你们只需要在这里看着,当我们在义丰等候时,我们可以看到李惟岳覆灭。朱司徒喜欢说大话,见识浅,可以和他一起创业,但不能一起守成。”

如张孝忠所言,王武俊回恒州后起事,杀李惟岳,投降。李惟岳的姐夫杨荣国在深州驻防,此时也向朱滔投降。由于李惟岳和梁崇义(被李希烈所败,自杀)败亡,忠于朝廷的军队包围了田悦和李纳,似乎叛军很快就要覆灭,帝国重归统一。

但在对成德镇取胜后,德宗却采取了一系列疏远朱滔和王武俊的行动。他拒绝按朱滔的要求把深州划给卢龙,而将成德所属七州分为三个小藩镇,新设易定沧(后改义武)镇,任张孝忠为节度使,下辖三个州府,首府定州。另封给王武俊和成德降将康日知各两个州府,封他们为团练使。德宗表面上把德州、棣州划归卢龙,但这两州都被李纳控制。朱滔没有得到地盘,王武俊也因先前杀死李惟岳就能继任为节度使的承诺未被兑现、仅被封了一个位置很不稳的团练使,两人都被激怒了。田悦策反了他们。朱滔劝张孝忠也和他们联盟,张孝忠拒绝了。朱滔南下会合王武俊前去援助田悦时,让表兄刘怦留守卢龙,防止张孝忠进攻,张孝忠也提防朱、王的进攻。

随后,当王武俊派王士真将康日知包围在赵州时,正在南部和田悦作战的朝廷将领李晟请求离开前线北上会合张孝忠援救赵州,德宗同意了。李晟到赵州后,王士真解围回恒州。783年春,李晟和张孝忠之子张升云在清苑攻打朱滔部将郑景济。朱滔离开魏博首府魏州,到清苑和李晟交兵,击败李晟,将李晟和张升云逼回定州(此败后,李晟病倒)。

当年秋,在长安等待奔赴东面战场的泾原军因未得到德宗足量的犒赏而兵变,迫使德宗逃往奉天。叛军拥立朱滔的哥哥朱泚为首,朱泚很快自称秦帝,包围奉天。李晟病愈,想进军奉天援救德宗,但因为义武镇正好嵌在朱滔和王武俊的辖区间,张孝忠害怕被攻打,想把李晟留在义武。直到李晟用玉石贿赂了张孝忠的下属,把和张孝忠之女订亲的儿子李凭留下,张孝忠才让他离开,还派已成为自己手下的杨荣国也同去。784年春,德宗为平叛发布赦令,授予张孝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荣衔。

786年,当朝廷相对稳定下来,天下重新臣服于德宗时,河北又发生了饥荒。由于战事,粮食储量很少,多人饿死。张孝忠节省饮食,只吃干豆。据记载,人们欣赏他的俭朴,视他为道德楷模。787年,德宗又授予他检校司空的荣衔,把女儿义章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张茂宗。张孝忠让妻子昧谷夫人(现在已封为邓国夫人)到长安迎亲,德宗也为昧谷夫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789年,张孝忠不知何故被手下将佐误导,袭击蔚州,掳获人畜。德宗下诏谴责,大约十天后张孝忠将人畜全部退还,但检校司空头衔被剥夺。791年,张孝忠去世,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号贞武。



张茂昭、张茂宗、张茂和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四


第五琦

第五琦(729年-799年)字禹圭,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少年时为胥吏出身。天宝元年担任陕郡太守韦坚从事,后因韦坚事牵连,被贬官。开元十三载为须江丞。至德元年(756年)任山南第五道度支使,作榷盐法,改私盐为官营。官至御史中丞,以筹措军费,仍入不敷出。乾元元年(758年)又建议发行虚价大钱,铸重轮乾元重宝,一枚重宝相当于开元钱五十,民间争相盗铸,结果造成币值大贬,乾元二年(759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一月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长史,不久有人告发他收贿二百两金,御史刘期先前往追罪,改夷州(今贵州凤冈)。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被贬为溱州员外司马。第五琦既去,上元元年(760年)由河南尹刘晏接任,置盐官改,为民产、官收和商销,“法益精密,官无遗利”。宝应初年,第五琦起为朗州刺史,有作为,入迁太子宾客。当时吐蕃入寇,代宗逃至陕西,郭子仪请以第五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不久,改京兆尹(首都市长)。大历元年同刘晏分理财政。

大历五年因鱼朝恩事牵连,贬括州刺史。八年改饶州刺史。十三年再改湖州刺史。建中三年(782年)八月卒。赠太子少保。

三子:第五峰,台州刺史;第五平,京兆兵曹参军;第五申,其子第五牟兼御史中丞。





刘晏

刘晏(716年-780年),唐朝理财名相,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父亲是南华县丞。刘晏幼年以神童著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刘晏上《东封书》。玄宗大喜,使中书令张说测试他,竟对答如流。玄宗把他带回长安,官拜秘书省正字,后来《三字经》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明刘晏的事迹。刘晏成年后,先后担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

安史之乱爆发后,刘晏先是投靠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谋反,刘晏投奔唐肃宗,唐肃宗任命刘晏为户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之后历任彭原(宁州,今甘肃宁县)太守、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河南尹,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度支使、盐铁使、转运使。主持东南财务。唐代宗时,刘晏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继续兼任盐铁转运使,和韩滉分管天下财政。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刘晏累加官至左仆射,但他为官俭朴,家中只有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唐代宗称赞他:“卿,朕之酂侯(萧何)也!”

唐德宗即位后,以杨炎为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炎与刘晏有矛盾,诬陷刘晏在代宗时密谋拥立独孤贵妃的儿子韩王李迥为太子,废黜当时是太子的德宗李适。虽经宰相崔祐甫、崔宁说情,唐德宗还是于建中元年(780年)借故将刘晏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当年七月,刘晏被赐死,死后家中“惟有杂书两乘,米麦数斛”,家属徙岭表。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为刘晏之死上疏鸣不平。兴元初年(784年),唐德宗许刘晏遗体归葬。贞元五年(789年),赠刘晏郑州刺史,又加司徒。

子孙
刘执经,字长儒,吏部郎中 刘璨,字景光,大理评事、岭南节度判官 刘审己,华州文学
刘谠,字直哉

刘瑀,字景温,泽州刺史 刘彦,卢氏尉

刘珰,字景润,楚州参军
刘琢,字景真 刘坤
刘坰,松阳令

刘和,字时中,汝州司士参军
刘珂,字景仪,夏尉 刘诰,字坦然,普安令
刘咏,泽州录事参军
刘韶,新宁令


刘宗经,字仲儒,国子祭酒 刘倚,字正卿,监察御史 刘权,平舆令

刘文简,洛阳丞
刘侃,虢州长史、左赞善大夫 刘好古,字彦纯,宋州司士参军 刘车子
刘季随

刘好问,字彦博,无锡丞
刘好学,字彦深,苏州功曹参军

刘伉,蓝田令 刘挺,○水令
刘轩,河南尉
刘辎

刘俨,龙丘令 刘承嗣

评价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漕运的破坏导致关中地区粮荒,“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太仓空虚,鼠雀犹饿”。刘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努力让漕运畅通无阻,“岁转粟百一十万石”,“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史称:“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刘晏死后,其影响力仍在,《旧唐书·刘晏传》说:“晏没后二十余年,韩洄、元秀、裴腆、包佶、卢征、李衡,继掌财赋,皆晏故吏。其部吏居数千里之外,奉教令如在目前。”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3: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五


常衮

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清俭自贤。广德二年(746年),常衮与大兴善寺不空译经。天宝十四年(755年)乙未科状元进士及第,由太子正字授补阙起居郎。宝应二年(763年),为翰林学士。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不畏鱼朝恩,常衮上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累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杨绾并掌机务。卒于建中四年(783年)。




崔造

崔造(737年-787年10月25日),字玄宰,唐博陵郡安平(今属河北)人。

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好谈经营济世之略,常以王佐自许。初为浙西判官,与刘晏相善。晏被诛,坐贬信州长使。迁建州刺史。建中四年(783年),朱泚为乱,他以所部二千兵待命,德宗嘉之,擢给事中。贞元二年(786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建议天下两税皆由本道观察使、刺史选送京师,诸道及江淮转运使悉停,度支盐铁务还尚书省,六部由宰相分领。行之不久即废。罢相,以忧愧卒,年51。





齐映

齐映(747年-795年),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人。

父齐玘,官至检校兵部侍郎。齐皎之弟,善画山水。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举博学鸿词,补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招为女婿。建中年初(780年)升刑部员外郎。兴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六下平章事,不久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贞元三年正月,被贬为夔州刺史,转衡州刺史。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为礼部尚书,谥曰忠。





赵憬

赵憬(736年-796年),字退翁,唐朝渭州陇西(今甘肃陇西县)人。他好学博雅,操守清白。历任给事中等职。曾出使回纥,不辱使命。德宗贞元年间官至宰相。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3: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六


董晋

董晋(723年-799年),字混成,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

生于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后期中明经,唐肃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供职翰林。大历年间,董晋随同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嫁回纥,不辱使命,拜司勋郎中。德宗时历任太府卿、御史中丞、华州刺史。泾原兵变时,赴奉天归附德宗,被封为国子祭酒。四镇之乱时,董晋义释李怀光,使之不与朱泚为伍。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尚书左丞。贞元五年(789年),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窦参得宠于德宗,大权独揽,董晋只是奉旨而已。德宗向董晋询问窦参之过,董晋如实回答,于是德宗罢免窦参。董晋上疏辞职。

贞元九年(793年),为礼部尚书。贞元十二年(796年),汴州(开封)节度使李万荣死,其子李迺作乱,邓惟恭将其逮捕,押往京师。朝廷以董晋任宣武军节度使,陆长源随行,引起邓惟恭不满。董晋到任后把邓惟恭发配到岭南。长源性刚刻,多追究宣武军陈年恶行。董晋一开始支持他,后来见镇兵关系恶化,遂制止其作为。用盂叔度管理财政。贞元十五年(799年)卒。死后赠太傅,谥曰恭惠。

子孙
董全道,殿中少监
董溪,商州刺史 董居中
董从直
董居敬

董全素,太子中舍人
董澥,太常寺太祝





赵宗儒

赵宗儒(746年—832年)字秉文,唐代邓州穰县人。

父赵骅,官秘书少监。德宗大历进士,初授弘文馆校书郎,一年后补陆浑主簿。历官右拾遗,充翰林学士,与父同日任命,一时传为佳话。建中时,官屯田司门司勋员郎,转屯田员外郎。贞元中进考功郎中,贞元十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后,为右庶子。晚年以司空致仕,为四朝元老。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3: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七


李绛

李绛(764年-830年),字深之。赵郡赞皇人。

父李元善,为襄州录事参军。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为人正直,直言敢谏,唐宪宗称“疾风知劲草,卿当之矣。”贞元末年,拜监察御史,曾言:“天后朝命官猥多,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语。及开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迹者,多是天后所进之人。”元和四年(809年),长江泛滥成灾,李绛奏请免税。元和中期,充翰林学士,改中书舍人,不久又拜中书侍郎。

元和九年(814年)罢相,以足疾辞位,为礼部尚书。出为河中观察使,后改兖海节度使。宝历初年,入为尚书左仆射。李绛好直言,李逢吉恶之,罢为太子少师。文宗即位,又任太常卿,太和三年(829年)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太和四年(830年)南蛮入寇,李绛从本道募兵赴蜀,及至中路,蛮军已退。监军使杨叔元与李绛有怨,遣人迎说军曰:“将收募直而还为民。”兵士皆怒,乃噪而入,牙将王景延力战殁。李绛遇害,赵存约、薛齐皆死。册赠司徒,谥曰贞。编有《君臣成败》15卷。

子孙
李璆,河南府司录参军 李隐,字岩士

李顼,衢州刺史 李轩,字德舆
李毂,字致之
李轸,字辉之

李璋,字重礼,宣歙观察使 李谠儿,左庶子
李慎微
李德邻,字朋言
李少微
李德休,字表逸,相如令



宋申锡

宋申锡(?-833年8月13日),字庆臣,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年间短暂担任宰相。他意图帮助文宗清除当权宦官,反被诬指企图推翻文宗改立其皇弟(漳王李凑)而遭贬死。

家庭背景

宋申锡生年不详,在《新唐书》中,他的家族被称为广平(今河北邯郸)宋氏,他本人的传则称这一脉的起源已失考。他的祖父叫宋素,父亲叫宋叔夜。

早期经历

宋申锡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文才很好。中进士后,他在秘书省任校书郎。816年,失宠的宰相韦贯之因反对唐宪宗对藩镇作战而被罢相、逐出长安改任湖南观察使后,邀请宋申锡做他的从事。此后宋申锡就在藩镇工作。

唐穆宗、唐敬宗年间

唐穆宗长庆(821年 - 824年)初年,宋申锡任监察御史。822年,任起居舍人。826年,唐敬宗在位,他任礼部员外郎,很快又任翰林侍讲学士。据记载,宋申锡行事谨慎,不结党,与朝廷官员间激烈的党争形成对比,他的升官是为了让别人学习。

唐文宗年间

827年,敬宗被弑,弟唐文宗继位。宋申锡任户部郎中,参与起草诏书。828年,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当时,文宗忌惮当权宦官,认为是宦官害死了他的祖父宪宗和兄长敬宗。掌握神策军的王守澄就是一个有权势的大宦官,他的助手郑注公开受贿,令文宗很不快。文宗相信宋申锡的忠诚和谨慎,认为可以和宋申锡商量,并借机私下命他将一些官员组成团体,合作夺王守澄的权,并许诺封他为宰相。830年,宋申锡任尚书左丞,随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相当于宰相。由于他的良好声誉,很多人希望他拜相,但从他的行为看,他的能力其实不足。

作为清除当权宦官计划的一部分,831年,宋申锡推荐王璠任京兆尹,并秘密向王璠透露了文宗的计划。但王璠泄密,使王守澄和郑注有所警觉。郑注指使神策军将领豆卢著诬指宋申锡和漳王李凑图谋推翻文宗,立李凑为帝。当王守澄将豆卢著的弹劾报告给文宗时,文宗震惊了,信以为真,下令调查。王守澄希望神策军立刻将宋申锡灭门,但被内官马存亮制止。文宗也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宰相。当宋申锡、路随、李宗闵、牛僧孺都来到宫门时,一个宦官说宋申锡不在被召之列。宋申锡便知道自己一定是获罪了,用笏板敲头,回家待罪。当他回府时,夫人说:“你是宰相,位极人臣,为什么要背叛天子而谋反呢?”宋申锡答:“我承蒙皇上厚恩,当上宰相,不能锄奸臣乱党,反被罗织罪名陷害,你看我宋申锡像是谋反的人吗?”于是夫妇一同哭泣。

其余三位宰相在延英殿见了文宗,看了王守澄的奏报,也震惊了,一言不发。同时,文宗命王守澄逮捕豆卢著所指控的同谋者漳王的宦官晏敬则和宋申锡的侍从王师文。晏敬则被抓,王师文逃走。

2天后,宋申锡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没人敢公开说他是被诬告的,京兆尹崔琯、大理卿王正雅奏请审案,才使事件没有进一步升级。经过审讯,晏敬则称宋申锡事先派王师文联络漳王,商议谋反。

又2天后,文宗召集高级官员询问意见。崔玄亮、李固言、王质、卢均、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都乞求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议,并由适当的部门来调查。文宗以已和高官商议过为由拒绝。崔玄亮下跪,哭着说:“处决一个百姓要谨慎,处决一个宰相更要谨慎。”文宗怒气稍解,重新召集宰相。牛僧孺说:“位极人臣无非宰相,宋申锡已经是宰相,就算谋反成功,他仍然只能是宰相,他谋反图什么呢?他肯定没有谋反。”郑注担心宰相的意见胜出,而再次调查会让真相大白,于是建议王守澄不再坚持处死宋申锡,改为外贬。

第二天,漳王李凑被贬为巢县公,宋申锡贬为开州(今重庆)司马。宋申锡任相期间,拒绝了全国各地的贿赂,当他被抄家时,能抄到的只有他收到和拒绝贿赂的文书,很多人都为他被贬而伤心。

宋申锡被终身禁止返回长安。833年,他在开州任上去世,文宗允许把他的尸体运回长安安葬。836年,改变立场也开始帮助文宗对付当权宦官的郑注在甘露之变中被杀,宋申锡得以平反,追复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懿。他的儿子宋慎微被任命为城固县尉。

子孙

据《新唐书卷七十五?表第十五宰相世系》,除了宋慎微外,宋申锡还有长子宋球,宋球的儿子叫宋绚,字韬文。





武元衡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唐朝名相与诗人。

生平

武则天曾侄孙。高祖武仁范,曾任云阳县令。建中四年(783年)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史、华原县令,畿辅镇军督将恃恩矜功,皆骄横桡政,元衡苦之,称疾去官,德宗知其才,召为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右司郎中,后官御史中丞。德宗很器重他,对群臣说:“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其后于唐顺宗年间为王叔文等改革派排挤,罢为右庶子。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十月封临淮郡公,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三月十一日,代高崇文为西川节度使,政绩卓著,中外同钦。

武元衡精于五言诗,诗人张为编撰的《诗人主客图》,评论中唐诗人的流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鲍容、武元衡6人为主,其余为客,把武元衡奉为“瑰奇美丽为主”。其诗当时常有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元和八年(813年)召回长安为相,力主削藩。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早朝路上,被李师道派遣的刺客暗杀于靖安坊东门,御史中丞裴度亦被袭几死。谥忠湣。有《临淮诗集》。





张镒

张镒(?-783年11月8日),字季权,一字公度。吴郡昆山人。

其父张齐丘是朔方节度使,张镒以父荫授左卫兵曹参军。关内副元帅郭子仪以张镒为元帅府判官。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贬抚州司户参军。再贬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再迁屯田员外郎。与杨绾、崔祐甫友善。大历初年,出京担任濠州刺史。历官江西、河中观察使。建中二年(781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杞忌张镒忠直,以张镒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请以韦皋权知陇州。

建中四年,爆发泾原兵变,德宗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的旧部凤翔兵马使李楚琳作乱,张镒逃出凤翔三十里,与二子同时被俘杀。有一女嫁蒋义。著有《三礼图》九卷、《五经微旨》十四卷、《孟子音义》三卷。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八


段秀实

段秀实(719年-783年),原名段颜,字成公,中国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唐代军事人物,学者胡三省总结其一生曰:“自高仙芝丧师于大食,段秀实始见于史,其后责李嗣业不赴难,滏水之溃,保河清以济归师,在邠州诛郭晞暴横之卒,与马璘议论不阿,及治丧,曲防周虑,以安军府,最后笏击朱泚,以身殉国,其事业风节,卓然表出于唐诸将中。”。

祖父段达曾担任左卫中郎,父亲段行琛曾担任洮州司马,后来因为段秀实而获赠扬州大都督。段秀实六岁时母亲生病,他七天不饮食,直到母亲病好才饮食,当时被称为“孝童”。长大之后,个性沉厚而有判断力,想要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唐玄宗时被推举为明经,但段秀实说:“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于是放弃了功名。




颜真卿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至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唐代政治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书法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生平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第五代孙子。父颜惟贞,任太子文学。真卿“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进士,充当河西陇左军城覆屯交兵使,天宝二年(743年)前去洛阳访张旭。大历三年(768年)赴任抚州剌史,官至殿中侍御史。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颜真卿敢于诤言:“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景后乎?”。因遭到宰相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今山东平原县)。颜真卿估计到安禄山有可能谋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训兵士,囤积粮食,另一方面整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放松安禄山的疑心。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独有平原坚守不降。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响应者十七郡,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三十万,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肃宗即位,拜颜真卿为太子太师,封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

德宗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临汝),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向德宗说“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遂被派往招抚李希烈。颜真卿至汝州,宣读诏书,被贼兵团团包围。李希烈欣赏颜真卿,将颜真卿领入驿馆,逼颜真卿代己申冤,颜真卿不从。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别驾李元平劝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反斥责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颜真卿担任宰相。颜真卿坚辞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扬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说“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无他法,只得将他囚于蔡州龙兴寺。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胁真卿,扬言要烧死他。颜真卿反而自己扑向烈火。辛景臻见状,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尽各种办法皆不能使颜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遗表,又自写墓志、祭文。

不久唐军反败为胜。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处死,希烈大为恼怒,兴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将真卿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终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闻讯大哭。叛乱平定后,颜真卿的灵柩护送回京,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坟。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废朝八日。

书法

颜真卿出生在家学传统的家庭,先辈中有不少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50岁以后才形成刚劲、雄浑的显著风格。其书品与人品颇为贴合。宋人推崇颜真卿的人品,好学颜体。在苏轼、黄庭坚看来,颜真卿继承了王羲之的变法精神,是唐朝书法的改革家。

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有力,人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苏轼曾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著作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后人编有《颜鲁公文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唐洮州临潭人。字良器。初为边镇裨将,因战功升至右神策军都将,因平朱泚之乱,被封为西平郡王。

略传

祖父李思恭,父为李钦,世代在陇右为中下军官。李钦在李晟出生数年后就过世了。李晟对母亲相当孝顺,个性雄烈,有才干,善常骑马射箭,武艺不凡,十八岁时便投身军旅。史载李晟“身长六尺,勇敢绝伦”。

讨平朱泚之乱

唐代兴元年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围攻襄城。唐德宗调动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前去增援,那知姚令言却带五千人马前来长安要求犒赏,在未被赏赐下,姚令言倒戈并推举刚被削权的太尉朱泚为反叛头领。德宗一事情急,带同妃子、王子和公主逃到奉天。

随后,朱泚自称大秦皇帝,亲率兵马进攻奉天。幸好在前郭子仪的手下大将浑瑊的统领下,反贼朱泚久未能攻下,而同时,两支分别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和神策将军李晟率领的兵马前来支援,朱泚眼见如此,也只有退兵长安再作打算。神策将军李晟乘胜追击进军长安,可是,到达城外竟然发现李怀光因被离间而和应朱泚,在被前后夹攻的危急情况下,李晟临危未乱,挂著忠义之师的旗帜,不少长安城外的唐军都前来增援,睁眼间,将士士气高涨,李怀光见势色不对逃到河中。李晟爱民,不愿在长安城内打巷战,所以决定从城北直接攻入皇宫,当了仅仅六个月的大秦重帝朱泚不敌慌忙逃走,在甘肃彭原为亲信所杀。而叛将李怀光在浑瑊等将的追击下自缢而死,自称楚皇帝的李希烈则于贞元二年(786年)被手下所杀。

收复长安的李晟军队,军纪严明,深得长安居民爱护。德宗得知长安被收复,乐极而泣道:“天生李晟,以为社稷,非为朕也。”又册封李晟为西平郡王,拜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并把其画像挂放于凌烟阁内太宗旧臣侧。李晟兵权过大,引起德宗猜忌,便将李晟的兵权削夺,转职太尉、中书令。贞元九年(793年),李晟病逝,享年六十七岁,谥号忠武,赠太师,其后代多有居显要者。唐僖宗期间,朝廷又编辑《兴元圣功录》记载其功绩。《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李晟家系
李愿,河中节度使
李聪,光禄寺主簿,早卒
李总,太子中允,早卒
李愻,左神武军大将军
李凭,右威卫大将军
李恕,光禄卿
李宪,岭南节度使
李诉,凤翔、陇右节度使,上柱国,凉国公,检校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懿,渭南尉
李听,字正思,检校司徒、凉国公 李琢,左神武将军
李璋,太常寺太祝
李瑾
李璩,侍御史内供奉
李王余,左千牛卫将军
李琼,福昌尉
李琟,光王府参军

李惎,右羽林军将军
李殷,岚州刺史
李侗,无禄早逝
李偲,无禄早逝
李偕,无禄早逝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


浑瑊

浑瑊(736年-799年),本名进,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人,铁勒族浑部。唐朝将领。

高祖浑阿贪支,属铁勒族浑部,世居皋兰州(今宁夏银南黄河河曲)。父浑释之是朔方军军官。浑瑊累迁至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常卿、宁朔郡王。浑瑊十一岁入朔方军(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天宝五年(746年),随父作战,善骑射,立“跳汤功”。与贺鲁部作战,授“折冲果毅”。安史之乱后,归河东节度史李光弼指挥,在河北作战,因射死李立节,升为左骁卫将军。军功卓著,升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奉天之围,浑瑊冒矢死守。泾原兵变中李怀光叛乱,浑瑊护送德宗逃至汉中。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占盐(今宁夏、陕西交界地区)、夏(今陕西省横山县北白城子)二州,会盟于唐。德宗命河中(今山西永济)节度使浑瑊为会盟主监使。李晟切戒浑瑊,须严密防备,浑瑊不疑有他。5月15日盟于平凉州,吐蕃伏兵起,尽掳官员士卒,浑瑊夺马只身逃归,史称平凉劫盟。后镇守奉天,修筑盐州城,因功升至检校司徒兼中书令。浑瑊为人谦虚,“虽位穷将相,无自矜大之色”,做事谨慎,“故能以功名终”。贞元十五年(799年),卒于任上,年四十九。





马燧

马燧(726年-795年),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

祖上自右扶风迁居至此,祖父马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父亲马季龙,官至幽州经略军使。马燧少与诸兄一起学习,叹曰:“方天下有事,丈夫当以功济四海,渠老一儒哉?”,又攻兵书战策,多谋略。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曾劝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宝应中,被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推荐为赵城尉,知仆固怀恩必反。迁左武卫兵曹参军。大历十年(775年),任河阳三城使。大历十四年(779年),迁河东节度使,威震北方。建中二年(781年),加检校兵部尚书,奉诏讨魏博叛将田悦,以解临洺(今河北永年)、邢州(今邢台)之围。斩田悦部将杨朝光以下5000余人,至临洺,大破田悦军。以功加尚书右仆射。贞元元年(785年)三月,败怀光军于陶城(今永济北),破怀光军于长春宫(今陕西大荔朝邑西北),怀光自杀,河中平定。迁光禄大夫。

贞元二年,吐蕃寇边,攻陷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横山县西)二州,马燧率军出击,贞元三年四月(787年5月),因轻信吐蕃,会盟于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数万吐蕃骑兵一起杀出,浑瑊逃脱,招致平凉会盟之劫,史称平凉劫盟。吐蕃尚结赞设下的圈套,“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果然被夺兵权,备受代宗冷落。为司徒兼侍中。贞元五年,马燧和太尉李晟的画相入凌烟阁。贞元九年,德宗于延英殿召见马燧,马燧因为足疾跌倒,皇帝亲自扶起。贞元十一年(795年),病逝,德宗为之辍朝四日,追赠太尉,谥号庄武。

子孙
马汇,太仆少卿 马赦,左卫仓曹参军
马○,右清道率府仓曹参军

马畅,少府监 马继祖,殿中少监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一


李观

李观(766年-794年),字元宾。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子,“十岁读书,十六能文”。

生平

贞元八年(792年)与韩愈、欧阳詹等同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太子校书郎,一年后客死长安,年仅二十九岁,韩愈为著《李元宾墓铭》。擅长散文,后人辑有《李元宾文集》。




邢君牙

邢君牙(722年-798年)瀛州乐寿人,唐代将领。由于战功屡受升迁,最后封河间郡公。李晟以他为都虞侯,并只与他商议军中的事。吐蕃侵犯边境,他一边耕种一边打仗,西戎竟不能为大患,再加封检校右仆射。贞元十四年卒,时年七十一,废朝一日,赠司空。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唐代政治家、医学家。

陆家曾是东晋时代江南望族。曾祖父陆齐望于唐开元年间,自吴郡吴县(今苏州)迁居嘉兴。父亲陆侃曾任溧阳(江苏溧阳)县令,早年逝去,贽受母亲韦氏教育长大。大历五年(770年)举进士第六名,历授华州郑县尉,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唐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时两河用兵,他善于分析军事形势,并预测可能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果然爆发泾原兵变,德宗避朱泚之乱于奉天(今陕西乾县),转为考功郎中,诏书多出其手,唐德宗发布了《罪己诏》,即由陆贽起草《奉天改元大赦制》:“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深受德宗重视。

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获罪,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曾上疏反对两税法,陆贽说两税法有七弊。《通鉴》经常载入“陆贽上言”,卷234详录陆贽“请均节财赋,凡六条”。与裴延龄倾轧,贞元十年(794年),遭裴延龄诬陷,被降为太子宾客。

贞元十一年(795年),裴延龄诬陷陆贽煽动军心,贬忠州(今四川忠县)别驾,在州十年,深居简出,抄集药方成《陆氏集验方》五十卷。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下诏召回,诏书未至而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宣。著述多种,流传有《陆宣公集》(《陆宣公翰苑集》)。

在嘉兴市嘉善县惠民镇,有陆贽墓遗址。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三


韩弘

韩弘(?-822年),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世居滑州匡城(今河南长垣西南),宣武节度使刘玄佐的外甥。

少孤,依母族。成为刘玄佐的幕僚,累奏试大理评事。又事刘全谅。贞元十五年(799年),刘玄佐死,其子刘士宁被逐。汴军共推韩弘为留后,为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杀凶卒之魁刘锷等三百余人,境内遂平。元和十年(815年),改任淮西诸军行营都统,韩弘以淮西诸军十万人,出击吴元济,韩弘自私,阴为逗挠计,想倚贼以自重,不愿淮西速平。结果李光颜作战最力,韩弘欲结其欢心,举大梁城(今开封市)索得一美妇人赠之,光颜却还美妓。韩愈作《平淮西碑》表扬战功,文中大力称赞韩弘的贡献,韩弘赠绢五百匹给他以作润笔之资。

元和十三年(818年)秋,“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朝廷挟讨平淮西之声威,发五道兵讨淄青李师道,韩弘“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今山东荷泽)”。元和十四年(819年)李师道被杀,韩弘始入朝,皇帝待之甚厚。韩弘献马三千,绢五千,杂缯三万。次年,为河中节度使。封许国公。长庆二年十二月(822年)卒。韩愈撰韩弘墓志铭。有子韩公武。





韦皋

韦皋,字城武,唐玄宗天宝四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745年-805年),中国唐朝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以建陵(唐肃宗陵)挽郎入仕,调补华州参军,累授使府监察御史。宰相张镒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署皋为营田判官,并任殿中侍御史,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泾原兵变时助朝廷平叛有功,授御史大夫、陇州刺史,置奉义军,拜节度使。帝自梁州还,召为左金吾卫将军,不久升迁为大将军。

贞元元年(785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曾遣使通好南诏,屡败吐蕃军。贞元十七年,吐蕃攻灵、朔,陷麟州。德宗令皋出兵深入蕃界以牵制之。皋乃自八月诸军齐入,破蕃兵十六万,拔城夺寨,遂进攻维州。蕃军连败,于是攻灵、朔之众引而南下,赞普遣论莽热以内大相兼东境五道节度兵马都群牧大使,率众十万而来解维州之围。蜀师万人据险设伏掩击,蕃兵自溃,虏众十万,歼夷者半,生擒论莽热,献俘于朝。以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永贞元年(805年)上书请兼领剑南三川,不许,又请太子(唐宪宗)监国。八月暴卒,赠太师,谥曰忠武。皋死后,节度副使刘辟复求兼领三川,图不轨,盖有由然。后宪宗削平之。

评价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八月……癸丑,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赋敛,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士卒婚嫁死丧,皆供其资费,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乐为之用,服南诏,摧吐蕃。幕僚岁久官崇者则为刺史,已复还幕府,终不使还朝,恐泄其所为故也。府库既实,时宽其民,三年一复租赋,蜀人服其智谋而畏其威,至今画像以为土神,家家祀之。支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





张建封

张建封(735年-800年),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唐代军事人物。

张玠之子。生于开元二十三年,寓居兖州(今山东嵫阳)。喜欢读书,能辩论,代宗时,李光弼进讨苏常盗匪,建封自请前去招安,一日降数千人。德宗时,官至寿州刺史,李希烈反叛,派部下杨峰赏赐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和张建封,张建封却腰斩之。李希烈又派部将杜少诚攻打寿州,建封令其将贺兰元均、邵怡等守霍丘秋栅,叛军无所克获而去。建封因抗敌有功,升徐泗濠节度使,与马燧友善。贞元十六年卒于徐州任上,年六十六岁。墓位于河南省孟州市西8公里西虢镇西窑村北。李适有《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子张愔。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四


鲍防

鲍防,字子慎,襄阳人,唐朝政治家。

少孤贫好学,天宝十二年(753年)杨儇榜进士,授太子正字。代宗时,累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御史大夫。历官福建江西观察使。贞元元年(785年)策贤良方正,贞元年间,累官礼部侍郎,以工部尚书致仕。善写文章,尤工于诗,穆员称其《感遇》诗“刺讥时病,丽而有则,属诗者宗诵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好,时称“鲍、谢”。贞元六年秋八月景申,薨于洛阳私第。有《鲍防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八首、联句三首。





崔戎

崔戎(780年-835年)字可大,唐德宗时人。

父崔贞固,是太原榆次尉。早年为蓝田主簿、唐宪宗时,担任殿中侍御史、谏议大夫、剑南宣慰使、给事中,崔戎曾担任华州刺史,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前来投奔崔戎,崔戎送李商隐到南山的僧寺中温书。离华州时,百姓有恋留挡道者。终官兖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





樊泽

樊泽(742年-798年)字安时,河中(今山西运城地区)人。

父樊咏,累赠兵部尚书。樊泽生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自小孤贫,客居外祖父家,喜兵法,相卫节度使薛嵩表奏为尧山县令。建中元年(780年),赴长安参加考举,举贤良。杨炎荐为右补阙。曾出使吐蕃,受吐蕃大臣结赞礼遇。

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起兵造反,樊泽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出击,擒其大将张嘉瑜、杜文朝、梁悛等人。官捡校礼部尚书。不久代张伯仪为荆南节度观察使、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又代曹王皋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贞元十四年(798年)九月己酉(三日)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襄州刺史任上。赠司空,谥曰成。有子樊宗师。





卢坦

卢坦(748年—817年)字保衡,河南洛阳人。

先祖是范阳人。官河南尉,与杜黄裳有往来。累官刑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又曾任东川节度使。元和十二年卒,赠礼部尚书。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五


崔元略

崔元略是唐代博陵(今聊城市)人。

父崔儆是贞元年间尚书左丞。与弟崔元式皆有文名,进士出身。被诸府所聘,累迁京兆尹,徙左散骑常待。与崔植不合,崔植当权时,贬黔南观察使。入京拜大理卿。敬宗时升迁为户部侍郎。文宗朝改户部尚书,终官义成军节度使。有子崔铉。





刘伯刍

刘伯刍(758-818年),字素芝。唐代洺州广平(今陕西洛川)人。

兵部侍郎刘迺之子。工书法,善写八分。元和年间诏拜右补阙,官至刑部侍郎。著有《大乘本生心地观音经》、《刘伯刍集》、《元和格后敕》等书。





孟简

孟简(?-824年),字几道,是中国唐朝德州平昌(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人,由进士擢第。孟简官至谏议大夫。元和六年(811年),任常州刺史,开凿原有的孟渎,长41里,灌溉田地4000余顷。后来历任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襄州(今湖北省襄樊市)、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




徐浩

徐浩(703年-782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书法家,工草书、隶书。是宰相张九龄的外甥,经张九龄说荐,为丽正殿校理,三迁右拾遗。唐朝名将张守圭推荐其到幽州做事,改监察御史,历宪部郎中。唐肃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当时的皇帝诏令俱出其手。加尚书右丞,除国子祭酒。不久贬卢州长史。唐代宗时重新起用,仍拜中书舍人,迁工部侍郎、岭南节度观察使。又为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为李栖筠所弹劾,贬明州别驾。征拜彭王傅。建中三年,以疾卒,年八十,赠太子少师。世称其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全唐诗》中有其诗二首。




杨凭

杨凭,字虚受,弘农人。

与弟杨凝、杨凌皆以能写文章闻名,崇尚气节,与穆质、许孟容、李鄘等友善,权德舆与杨凭交情最深。大历中,三兄弟皆登擢进士,时称三杨。杨凭历任节度府、监察御史、湖南观察使。官至京兆尹,曾提拔徐晦。

杨凭性豪奢,筑豪宅,又蓄妓妾。与李夷简有旧怨,元和四年,夷简劾奏杨凭在前江西观察使的赃罪,宪宗因杨凭有政绩,只贬为临贺(今广西贺县南)尉,籍没家产。唯独徐晦一人远送杨凭到蓝田。不久任杭州长史,元和七年,大赦天下,杨凭得以返京,为太傅。终官太子詹事,卒于任上。柳宗元是杨凭女婿。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六


冯伉

冯伉(742年/743年-809年),原为魏州元城人,父亲冯玠迁居,改籍贯为京兆。

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当上长安尉。建中四年,登博学三史科。之后又任膳部员外郎,成为睦王等人的侍读。

李抱真逝世,冯伉去凭吊,李抱真的儿子送他数百匹帛,他不接受。又想送他到京城,冯伉为此表奏,坚决不接受。

醴泉令一职空缺,宰相推荐的人都不合德宗意,德宗知道冯伉为人清廉,便命他出任。当地有不少人多次犯法,冯伉便作了《谕蒙》十四篇,内容主要为劝人务农、进学和忠孝。在那里住了七年后,韦渠牟推荐他为给事中,皇太子及诸王侍读。他被召见于别殿,获赐金紫服。顺宗即位,当上尚书兵部侍郎、同州刺史、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又领导太学。元和4年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追赠礼部尚书。

《全唐诗·卷330》录有他两首诗:《和权载之离合诗(时为给事中)》、《享文恭太子庙乐章二首》。





张荐

张荐(744年-804年),字孝举,深州陆泽人。

张鷟之孙。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敏锐有文辞,专治《周官》、《左氏春秋》。很得当时书法家颜真卿的赏识。颜真卿被李希烈软禁时,张荐上书请以李希烈亲属三人赎回颜真卿,后来担任左拾遗。曾和皇帝讨论卢杞的罪行,深得皇帝称许。擢拔为谏议大夫。官至工部侍郎。贞元二十年(804年),吐蕃赞普去世,张荐任吐蕃吊祭使,前往慰问,病卒于途中。有二子张希夏、张又新。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列传第八十七


独孤及

独孤及(726年-777年),字至之,洛阳人。

幼丧父,由母长孙氏教之,七岁诵《孝经》,与贾至﹑高适有来往。天宝十三载(754年),举洞晓玄经科进士,初授华阳尉,安史之乱时,避居江南。代宗时,召为左拾遗,不久,改太常博士。后历任濠州、舒州、常州三州刺史。赐金紫。工诗文,权德舆说他“立言造辞,有古风格”,与李华、肖颖士齐名。因事徙常州,大历十二年(777年)卒于任上。谥号宪。有《毗陵集》20卷。





顾少连

顾少连,字夷仲,唐代苏州吴人。

举进士,为礼部侍郎薛邕所器重,以拔萃补登封主簿,曾去除虎患,御史大夫于颀荐为监察御史。历官吏部侍郎。当时裴延龄权倾朝野,无人敢忤之。一日少连在田镝宅第酒酣,持象笏击之,并称“段秀实笏击贼臣,今吾笏将击奸臣!”。后改京兆尹。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有子顾师闵。





许孟容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万年人。

父许鸣谦。进士出身,中明经科,调任校书郎。贞元四年(788),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四迁侍御史。德宗用为礼部员外郎,再迁给事中。元和年间,由太常卿转尚书左丞。后官兵部侍郎,再为河南尹。元和十三年四月卒,赠太子少保,谥曰宪。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4 13: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