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1|回复: 3

三国兴亡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6 17: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兴亡始末——对「三国鼎立的形成、延续和打破」之读后感  

  
   对于三国各个时期的划分见仁见智,因为三国连开始的时间都众说纷云,各人各持己见,始终没有较为一致的说法。不过历史的划分有时候也不一定有道理,春秋的起迄,战国的滥觞,还不是全凭一家主观之言。只不过后人皆拳拳服膺,一子之说亦成公论。
  
   通常势力不以地域为成就条件,例如后赵石勒在没有根据地之前,可是战果辉煌不可忽视的一方;闯王李自成的流窜各地,后来明朝居然灭亡于手;赤壁战前的刘备,虽无立足之地,但是造成曹操战事不利的原因,刘备之力不能轻视。
  
   若以地域为划分势力,虽可暂明时势的现况,可惜仅限于参考。以董卓新亡为基础,幽州(刘虞、公孙瓒)、辽东(公孙度)、徐州(陶谦、刘备)、兖州(曹操)、冀州(袁绍)、扬州(袁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凉州(马腾、韩遂)、关中(董卓余党)、(南阳)张绣及江东(孙策)等。不过这不代表永远的割据,因为关中诸将虽因暂时的利益而结合,目的达成后吕布虽走,接下来不能合心协力,或因内讧,或被歼灭,但从以掠夺为主的经营方式来推论下场,好景不常意料之中。南方到处互咬,刘璋与张鲁互战,孙策与刘表互攻,势均力敌而未出现由其中一方居优势,拉锯持久不能速战速决,自顾尚且不暇,影响其它地方有限。幽州、辽东、凉州等地,因地理偏远,对中原并无重大影响,早晚被中原远征军所收服。中原各地的地理位置也没有优劣之分,倘若袁术、袁绍、吕布、及曹操互换领土,结果大概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青徐虽有丰富的人才(孔明、张昭、徐盛、鲁肃、孔融、陈登、太史慈出身)、善战的兵卒(聚集泰山兵及丹阳兵),若是中原有心,施以屠城灭族后,即令儒学发源之地也得低头。
  
   而地理位置并不能保证势力的存续或发展,虽然南方刘表、刘璋及孙策互立,或是后来的刘备与孙权对峙,可是此因分立而力量不暗示若能竟长江所极,就能对抗北方势力。后来的东晋(桓温以后)、南宋虽连蜀、荆、扬,空有长江以南的优势,始终无法憾动北方,所凭持的却不是优良的地理的位置。是以地利仅供参考,重要性却不若孟德之「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而毋须割据方面。
  
   鼎立是指三方势力,而打破鼎立则是反面称述不复三方势立,而不是谁与谁同盟,或谁不与谁对敌才叫鼎立。三国鼎立的一开始就是蜀吴同盟共谋图曹,也就是二攻一;孙权叛盟,吴魏共同攻蜀,亦是二攻一,前者若为三国鼎立,后者同理可证同为三国鼎立,而蜀汉势力在此一时间并未被消灭,所以三国仍然鼎立,并没有发生过三国鼎立被打破的情形。鼎立虽是三足,并非三方均等才得分立,三国一开始就是二攻一,赤壁之战就是刘备孙权同盟攻击曹操,而合作同盟关系,虽有背叛,但又修好,一直保持到灭亡,三国仍然鼎立。认真的要说三国鼎立不再,则应以三国之中一国灭亡为准。
  
   三国的继承最有问题的就是吴国,二宫之争,不论牵扯的层面之广,影响的名臣武将之多,杀戮动荡不安之大,几乎动摇国本。结果二宫俱亡,丞相陆逊忧死,校事阴布深入,后来还因此产生权臣与昏君。要不是东吴的人才济济,立基又稳,否则东吴应最早亡国。
  
   曹魏的继承则坏在后继无人,曹操虽有二十五子,出类拔萃也不过数子。曹操的下一代曹丕则因早死,所出又有限,没有太多的选择。至于曹叡因为无子,问题就出现隐忧。东汉末年便因幼君即位,引起外戚与宦臣之争,东汉最后因此而灭亡,曹操皇族单薄,后继无人,大有重演东汉历史之态,不过权臣夺位的脚步更早登场。
  
   蜀汉则最没问题,立嫡子刘禅即可。要改嫡立庶的话,本初诸子争立,景升诸子无能,刘备应不陌生。而且刘备才无声无息暗中并吞刘琦的江夏武装部队,欺人孤子得手,刘备若有意势分诸子,心里不会没有警惕。况且还赐死义子刘封,建策虽出自孔明,但决定权则在刘备,刘备只要有一丝偏袒,谁也不能逼刘备杀刘封。而庶子通常不受教育,也无人力物力资源可用,若无主君支持,本来就难以与嫡子相与抗衡,刘备本来就指定孔明为辅为师,刘禅的地位更屹立不摇。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7: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吴同盟因孙权袭杀关羽而破裂,孔明支持的态度才是双方恢复建交的最大推动力。甚至于在孙权称帝时,益州反对声浪之大,要求断交之声此起彼落。后来在孔明坚持以及分析利害关系后,忍辱负重,晓以大义,终于继续维持蜀吴同盟。人总要牺牲已有的东西,才能换取未曾获得的东西,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而各自的经营以蜀最佳,以吴最差,魏则居中。蜀平南蛮,又休兵养息,不但恢复东征孙权损伤之耻,又能屡次大举南征北伐,足见此时的蜀国国力强盛。吴境纷乱,百越始终不能不弭平,一直到东晋征伐亡国之前,叛兵还一度攻到首都建康,足见民乱之扰。又特务刺探大起,连丞相都可诬陷,其它百官平民就更戕害不堪。曹魏则因天灾不断,除了少部分的内乱外,劝农兴田,建设水利,后来的晋太康之治居然自豪「天下无穷人」,可惜政治与军事的不稳,淮南三叛后紧接司马篡夺,注定曹魏败亡。因此三国鼎立的最大一柱,已滨临折脚的命运,若非蜀先灭,否则应为魏先亡。
  
   暴君会扼制权臣反叛值得商确,权臣不挑太平或乱世而生,抑因明君或暴君而亡,而是臣属有无野心夺权而起,及君主的控制统御。曹魏发生了动员数十万人的淮南三叛,后来也被弭平,但是曹魏此时并没有暴君;蜀汉君主阿斗在世,也算不上什么暴君,自孔明死后,后继的费袆、蒋琬、姜维等人都不是权臣,若称因刘禅是暴君而扼制权臣的反叛,就有点高估。孙权的早年没有暴君之称,亦无权臣作乱,周瑜、鲁肃、陆逊及吕蒙等人还受节制;曹操及曹丕父子本来就不是什么暴君,麾下亦无权臣叛逆,所以暴君与权臣之间不具相关性。
  
   三国的结束其实各不相同,蜀汉亡于曹魏的远征军,在军事叩关之前,蜀汉仍频向魏出兵,而内部鲜少叛乱及民变,可以说是被侵略而亡。曹魏则亡于权臣的篡夺,对于君主又是逼位又是谋杀,天灾有瘟疫地震,人祸有叛变不断,虽灭外患,但却亡于内乱。东吴则是内忧加外患,暴君孙皓在位,大开杀戒,不断除去忠臣良将,又淫夷虐刑,已经激起不少叛乱民变,还有始终伴随开吴以来的山越问题,若不灭于晋朝的远征,也会亡于叛变越乱。
  
   因此所谓鼎立的破局,应从蜀亡开始,此时天下分为魏吴二国,不复三国。而东吴也凭着长江天险,阻隔大江南北,若因此而高枕无忧,尚且言之过早。王浚在益州造船七年,水军已成,东吴虽利水战,但北方不是永远被长江所限制,大军六路并进时,东吴没什么抵抗就投降了。这比起姜维在剑阁拒守,刘禅还有流亡南中的计划,但东吴却曾有孙皓的直属士兵却说万一遇到敌人就倒戈,宛如等死待降,这实在有天壤之别。可惜曹操当年在赤壁遭遇到孙权强烈抵抗的东吴兵,却是在孙皓时说降就降,也就是东吴上下早已名存实亡,也许东吴的灭亡起因,更应追溯更早。
  
   而曹魏的权臣兴起,倒不是因为国家太大,必生虫蚁。若拿东汉与曹魏相比较,倒是可得出皇权不振,才是权臣出头的原因。汉末幼君嗣位,外戚与宦官外患,地方群雄割据等,以致于汉朝灭亡。曹魏中央皇室口少丁薄,才是主因,末大必压本,尾大必难掉,纵然没有司马家的篡夺,也会有其它的权臣寻求机会,皇权一但衰弱,权臣就有舞台。反而不是因为有暴君才没有权臣,莫非也可推论明君才会产生权臣吗?而司马氏之统一三国,也不一定因为历史的必然性,司马一家能不能掌握曹魏已是未知数,又司马篡夺与灭蜀吞吴没有直接关系,权臣只有与对抗皇权有分,而无力多谈灭及外国。事实上蜀汉及东吴因为战争失败而灭亡,若是征讨军不强盛,蜀汉及东吴还有生存的机会。正如宋齐梁陈也是由权臣篡位,但是就是灭不了魏齐周,因为权臣的效力仅限于皇权,至于其它,就得考虑其它。
  
   三国之兴,起于汉末不振;三国之亡,亡于国势不行。本来成功怎么如何用兵起家,后来的灭亡就是如何兵败灭亡。赤壁打胜、曹操北退;猇亭打赢、刘备西撤;阴平暗渡、刘禅投降;建康渡江、孙皓失败。曹操父子之侵犯汉室,恰如司马懿祖孙欺凌曹家,成功必有条件,失败不无原因。与其论骄傲、谈草包;不如看人物、论事件。重视具体的描述,大有人在;强调抽象的评价,不是没有。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7: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文意本没有否定的意思,各人心中各有标尺,没有理由谁必须对或是谁必须错。文章交流观点,一切仅供参考,反正求的是趣味,而不在找气。针锋相对之处,敬请原谅冒犯。
  
  
  --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梅兰芳
   
  
    一、形成期(初期)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权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但第一个三足鼎立局面没有延续多久就被打破。关羽北攻樊城襄阳,中原震动,江东恐慌。曹孙两家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吴方夺了原蜀汉方控制的荆州地域。刘备伐吴,夷陵战败。于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后来比较稳定的鼎立局面。
    鼎立形成期,也就是初期的结束,三国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曹魏以曹丕去世为结束,孙吴以陆逊火烧连营为结束,蜀汉以白帝城托孤为结束。
  
    二、延续期(中期)
  
    三国其实可以称为汉末三强,是在众多武装割据势力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三个集团。他们都具备了时代的适应性,集团内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活力。因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吴蜀两个弱方还结成了联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势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延续,是一种必然。
    但是,由于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三国集团都不满足于既定的鼎立形势。他们既渴望延续鼎足以保全自己,又渴望打破鼎足以求成功统一。这种渴望实际上在鼎立的初期就开始了,但在中期表现的更明显。
    但在三国中期,各国最大的矛盾不在于敌国,而在于自身的变化。各国的第一代菁英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集团内部的实力和活力如何经受时间和人事变迁的考验,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三国实际上都成功解决了。东吴的孙权,因为年龄比曹操刘备都小,也因为他强壮长寿,这个时期不需要考虑过渡问题。曹丕的继承人是曹睿,这在当时也几乎是无可选择的人物。不过曹睿是个优点缺点共存的人,鼎立的局势和频繁的战争反倒压抑了他的缺点,使优点得以发挥,所以曹魏集团也得以平稳过渡,继续保持了它的优势。
    当时最成问题的是蜀汉。刘备的继承人可以三选一,但刘理刘永太小,只能选较大的刘禅。但刘禅的才能属于中下水平,除了为人宽厚可以称道之外,实在不是理乱之才。但刘备采取了高超的补救措施,刘禅只继承了名义的权位,实际权力都交给了蜀汉能力最强威望最高的诸葛亮。而诸葛亮的才干,在三国中期是首屈一指,在他执政的时代,最小的蜀汉反倒成了最强的一国。
    三国中期,天下局势实际操纵在曹睿、诸葛亮和孙权这三个强人手中。各有特色,难分轩轾,所以鼎立局面得以延续。
    中期的结束,在蜀汉应以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为界,在曹魏应以曹睿病故为界,在东吴应以孙权病故为界。
  
    三、打破期(后期)
  
    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
    魏国曹睿死后,君位传给了不知来历的幼小儿子,执政大权交给了纨裤子弟曹爽,曹魏集团的实力从此便衰落了。在三个国家中,它是首当其冲衰落的。
    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继续采用刘备的权力交接方式,军政大权交给了当时最有影响力和能力的蒋琬,并以仅次于他的费文伟为辅,军事方面,则名将姜维逐渐得到重视。所以在诸葛亮身后的十余年中,蜀汉依旧是小而强的国家。只是好景不长,蒋琬死后,后主刘禅开始亲政,没有才能的人拥有了权力,蜀汉内部的实力和活力便打了打扣。费文伟死后,军政大权基本分开,后主刘禅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将相之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变差。蜀汉集团便也很快走向衰落。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7: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吴方面,在孙权死后,幼子孙亮继位。孙亮此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毕竟没有经验,没有威望。所以孙权也学习刘备,把国家大权实际上交给了最有能力和影响的诸葛恪。但诸葛恪也是个优点缺点很明显的人,孙权的眼光毕竟不如刘备。诸葛恪北伐失败,很快倒台,吴国便成了几位权臣依次表演的舞台。直到暴君孙皓继位,才扭转了主弱臣强的局面,转向暴政时期,东吴集团由此也衰落了。
    三国集团既然次第衰落,那么鼎足而立的闷葫芦便会很快打破。能够打破这个闷葫芦的,不可能是这三个衰弱的老集团,只能是新生力量。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三国中哪一国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温床?
    蜀汉,第一任领导人刘备,虽然属于枭雄奸雄类人物,但一向有仁德爱民的好名声,并有此方面的作为。他招揽的部下多以忠诚著称。第二任领导人诸葛亮,是法家和儒家的结合体,他提拔任用的人物除了才能之外,最主要的素质就是忠诚为国。他身后的蒋琬、费文伟、姜维等人,基本上延续了他的治国思路。所以,在蜀汉,奸雄逆臣,没有生存的空间。在他们内部,不可能蜕变出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
    东吴,第一任领导人孙权和最后一任领导人孙皓,是两个暴君。一前一后,有效地扼制了奸雄逆臣的发展,中间时期的几个权臣,最后都死得很惨。所以,吴国也不具备产生新集团的条件。
    最后便是曹魏了。这个集团在最初,就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奸雄手腕著称,首任领导人曹操最善于此道,第二任曹丕也毫不逊色。他们上逼故主汉帝,内逼宗族兄弟,对臣民则采用严刑峻法,刻薄无恩。由于自身立国之道的局限性,魏国内部一向就没有大讲忠君爱国的风气。虽然由于传统的惯性出了不少忠臣,但也给奸雄们创造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司马氏能够在魏国崛起,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曹魏集团,本来就是培养奸雄逆臣的沃土。
    加之曹魏本来是三国中最大的一国,这个国家内部新诞生的奸雄集团,也因此具备了最强的实力。灭蜀之战,实际上是司马氏集团的工作,而因为魏国尚在,功劳便记在了曹氏名下。司马氏最后彻底打破了三足鼎立的闷葫芦,一统天下,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四、结语
  
    此文实际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根据结果推原因,然后再从原因讲到结果。不过,我们根据三国局势的发展变化,来研究其内在规律,也并不算是错。
    三国时期的政权延续,给中国历史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而同样一个办法,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今天就不多谈了,欢迎大家讨论。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8 11:1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