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8|回复: 2

文武之争——关羽与诸葛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1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东家老女   
            
            
            关羽是《三国志演义》中着意塑造的名将形象。在嘉靖本的回目中关羽出现的次数多达十九次(毛本有十三次)。其中,第五卷、六卷以八则的回数叙述关羽辞曹归刘的过程。第十五卷、十六卷以十则的回数描写大意失荆州的过程。这样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情节描写,其篇幅之长,只有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可以媲美,在武将中则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说《三国志演义》中的谋臣系统是以诸葛亮为中心,那么武将系统则是以关羽为中心的。对此,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评论道:“……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抃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
              综观小说中绚丽多彩的武将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威猛型,有张飞、许褚、典韦、夏侯惇等;一是胆识型,有赵云、甘宁、张郃、马超等;一是谋略型,周瑜、陆逊、司马懿等;一是将帅型,徐晃、曹仁、吕蒙等。关羽则四者兼而有之:斩华雄、刺颜良见其勇猛,单刀赴会是其胆识,袭车胄、淹七军是其谋略,布置荆州江防足见其将领之才。虽然都是一两个镜头闪过,却都让人印象深刻。关羽是武将中的全才,同时也是熟读《春秋》的儒将。《春秋左氏传》对于关羽来说,一方面是作为兵书来读,另一方面《春秋》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和道德精神的象征。
              在群雄纷争的乱世要能够争雄称霸、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很重要的。这里的人才既包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军师,也包括艺高胆大、冲锋陷阵的虎臣良将。然而这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微妙,特别是文武兼修的将领与谋臣之间更有一番较量。封建王朝在开国立邦以后,大臣中的文武之争是朝廷中需要调解使其权势平衡的一个普遍问题。在争夺天下的疆场上,这种相互对立的关系也隐隐约约地显示出来。蜀汉集团中,关羽和诸葛亮是刘备一武一文的两根栋梁支柱。在诸葛亮尚未出山之前,刘、关、张三人总是形影不离,张飞是莽勇之人,而关羽则熟读春秋,深明大义。刘备诸如破黄巾之后的去留,鞭督邮以后的抉择等一应大事都与关羽相商,关羽袭斩车胄还是先斩后奏。在关、张死心塌地为刘备效忠的基础上,前期刘、关、张三人的关系中平等的兄弟身份更突出。诸葛亮出现之后,这种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是由兄弟到君臣的转变。关、张便成了诸葛军师调兵遣将之列,与其他武将无甚大的区别。在三顾茅庐之时,关、张曾表现出对于诸葛亮隐居不出,刘备求贤若渴的不满。后来诸葛亮博望烧屯之战,令诸将领叹服。张飞的心好服,关羽则不见得,不过这层关系消弥在决定蜀汉集团命运兴衰的“隆中定三分”的战略决策中。诸葛亮与关羽的再一次对手,是华容释操的矛盾冲突与解决中。小说作者创造这个情节,是在诸葛亮先知先觉的基础之上的——他将关羽陷入忠与义的两难境地,最后由刘备顾念兄弟之情义得到解决——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所预知的。这样,既符合曹操由华容小道撤退的史实,又在关羽之义和诸葛亮之智的形象塑造上添加了神奇的一笔。同时,也表现出文武之间的较量。关羽与诸葛亮还有一场对手戏,是在交割荆州之任时。诸葛亮从刘备派关平送信至荆州中推测其是想让关羽担当保守荆州之任。关羽也慨然领诺:“孔明设一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诸葛亮无法违背刘备念桃园结义之情所作出的决定,却预感到其悲剧的结局。对于关羽来说,这既是关系到蜀汉集团命运的重任,也是他一生辉煌时刻的到来。
              如果说作者因为对这两个人物的喜爱在诸葛亮与关羽身上没有展开描写这种较量,那么,作者却将其转移到了那位貌似关云长,但是脑后有反骨的魏延身上。关羽、张飞死后,魏延是蜀汉集团比较活跃的大将。魏延于嘉靖本第九卷第一则(毛本第四十一回)首次出现,嘉靖本描写了他“面如重枣,目似朗星”的酷似关羽的模样,其实,两人最相似的在于“骄于士大夫”这一点上。魏延脑后的反骨的塑造真是神来之笔,这不是出自正史,可能有民间传说的因素。其反骨被诸葛亮所预知,隐喻着魏延与诸葛亮的一种对立关系。在取汉中、征孟获,伐魏的各大战役中,魏延都以骁勇善战的面貌出现,他的缺点在于会邀功心切而违抗军令(如卷十三第四则“黄忠魏延大争功”
            )。当伐魏之时,魏延提出的与诸葛亮分兵而进的战术为被诸葛亮所拒绝(第九十二回毛本还描写其“魏延怏怏不悦”
            ),后来魏延与诸葛亮“争气”,用言语激逼着陈式违抗军令(“诸葛亮四出祁山”
            );诸葛亮则欲借魏延引司马懿入葫芦谷之时,将其一并烧死,最终未遂心愿(毛本将其删去)。值得回味的是,正是魏延将诸葛亮禳星的主灯踏灭,虽属无意,却加速了诸葛亮的死亡,后来诸葛亮遗计斩了魏延,虽也是事出于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这对于蜀汉政权未尝不是一种损失。小说作者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作出如此精彩的虚构,可能与他在元末明初风云际会中的切身感受相关。
              关羽的傲气和骄矜是史官有所批评的,关羽人性的缺点在于他的骄傲轻敌,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恃才傲物,在刺颜良之后,当曹操夸奖其为“神人”时,他称赏张飞“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对张辽惺惺相惜,在白门楼上表张辽为“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都表现出他的谦虚,爱惜人才的一面。而后来的欲与马超比武,又在诸葛亮“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的夸耀中取消入川的念头,其骄人之心已渐长。在耻与黄忠并列五虎上将之位时,尚能听费诗的以理相劝,到调遣荆州江防人手时则不再听王累的谏言。拒婚于东吴,使得腹背受敌,关羽的失败就在于此。对于这一性格缺陷,小说作者并未美化,小说中不仅根据正史,写进欲与马超比武、耻与黄忠同列、严拒孙吴提亲、体罚士大夫等情节,还以十节的篇幅逐步展开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悲剧气氛。在《三国志平话》中,已经出现了“关公水淹七军”的故事,但到描写关羽荆州败亡之时却极为避讳和简略。只是在救兵不应、两国夹攻的形势之下,写道“当夜三更,大风忽作,其响若雷,满城人若言折了关公。”这似乎是个预兆,之后就以“言圣归天”四字一带而过。而古今戏曲中对于关羽败走麦城的演出都是有所禁忌的,于是关羽之死也成为了小说中关羽形象由人到神转变的一个结点。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26 15: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26 1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评价很不错,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9 09: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