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8|回复: 5

[隋唐盛世] 【唐朝】李世民本欲和平谋取太子位 因做事不秘功败垂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19: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李世民来说,和平夺权是最理想的方式。

    现在的李世民与太子,如同两军阵前对垒一样。李世民暗中准备力量,大搞统一战线,都是为了稳住阵脚。稳住阵脚,首先要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寻找并创造战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世民的机会终于在武德七年(624)的夏天到来了。武德七年,唐朝基本实现了天下统一的目标。和平到来,李渊可以松一口气。当然,兄弟之间的斗争却是暗流汹涌。高祖武德七年六月,发生了一个重大案件,朝野震动,李世民用政治斗争的方式取代太子的目标几乎实现,这就是庆州都督杨文幹谋反事件。

    武德七年六月三日(辛丑),皇帝李渊带领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等上仁智宫(在宜州的宜君县,位于唐长安的正北方向)避暑,让太子李建成居守长安,主持日常政务。太子全面掌握长安,便自认为很安全,他开始做一些加强本阵营的工作,虽然说起来不合法,也是预备万一。他派手下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给庆州(在长安的西北方向)都督杨文幹运送盔甲。杨文幹曾是东宫的宿卫,离开东宫后曾秘密为东宫运送过壮士,与太子李建成关系十分密切。李建成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些举动全在秦王府的监视之下。

    两位负责运送盔甲的东宫军官,走到豳州(从长安到庆州要经过豳州和宁州),忽然称有重大案件要上告,豳州方面立刻把他们送到仁智宫。他们遂向李渊告发,说太子指示杨文幹里应外合谋反。与此同时,在宁州有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赶到仁智宫告发太子。杜凤举是何许人也,史书没有交代清楚。尔朱焕和桥公山明确无误是太子的党羽,他们为什么要告发太子呢?

    这个事情很蹊跷,太子的人告发太子。这无非有两种情况,或者被人收买,或者被人控制。这背后的控制者,当然就是秦王府的人。

    李渊迅速采取行动,首先控制太子。谋反毕竟是天大的事,皇帝李渊不敢懈怠,他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立刻派人请太子上山。至于皇帝用什么理由请动了太子,史书记载只说是“以他事”。只要控制了太子,太子的谋反就丧失了意义。这是李渊的想法。应该说,思路很对头,表现出李渊政治作风老辣,经验丰富。

    在长安东宫的李建成接到消息,吓出了一身冷汗。在冷静地分析形势之后,他们认为只能面对皇帝,可能是给杨文幹送盔甲出了问题,但可以解释。毕竟,取得皇帝的同情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商议之后,决定太子亲自上山说明情况。在仁智宫面对李渊,李建成虔诚地表白,“奋身自掷,几至于绝”,说他自投于地,几乎气绝,一副被冤枉的样子。皇帝不敢相信他,把他软禁了起来。

   杨文幹事件,从一开始就把不利指向太子。但是,从一开始就有破绽,那就是身为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如果他真的谋反,为什么那么费力地要庆州都督先起兵?如果他真的谋反,为什么还敢亲自到仁智宫说明情况?如果太子指使杨文幹谋反,他上仁智宫就是自投罗网。

    对此我们没有翔实的资料给予证明。但是,逻辑推理同样是有力量的。

    太子谋反,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夺取皇帝宝座。但是,这是天底下最冒险的事情,通常一定要在自身遭遇重大危机的时候才愿意甘冒此险。因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不出意外,他就可以顺利接班。太子谋反,唐代后来确实存在过,比如神龙三年(707)七月,中宗之子太子重俊谋反,就是在太子地位不保的前提下发生的。除此以外,太子虽然经常被怀疑,但真正谋反的其实很少。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很稳固,皇帝对他的信任没有发生动摇。当太子与秦王斗争激烈,尤其是因为秦王功劳巨大而造成兄弟二人极度不平衡的时候,皇帝一直是鼓励太子亲自立功的。镇压刘黑闼最后由太子完成,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当然是不可能的。从皇帝自身的选择,从国家稳定的立场选择,太子与秦王的矛盾,在不能平衡的时候,皇帝通常都是选择支持太子。这是国家的利益所在。皇帝虽然有时会陷入父亲的角色中,难以对儿子之间的矛盾果断处理,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但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这还是不能含糊的。武德七年六月,太子建成长安居守,就是太子监国,完全可以证明皇帝对太子的信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子为什么要冒最大的风险来谋反呢?

    退一步说,太子就是当皇帝心切,要谋反夺权,他的方式也太古怪了。太子夺取皇帝的宝座,机会比较多,而最佳方案就是直接控制皇帝,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自己即位。如果李建成谋反,反而让遥远的庆州都督先发兵暴露目标,而自己与皇帝还身处两地,要控制皇帝人身根本没有可能,这个谋反计划实在太愚蠢了。愚蠢到了什么地步呢?愚蠢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要知道,建成虽然没有秦王战功多,但绝不是愚蠢的人。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在皇帝身边协助处理朝政,包括军事的以及政治的事务,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要谋反,以他对皇帝的熟悉,不可能如此荒唐如同儿戏。后来,他得到消息就立刻上山到仁智宫,也说明他并不担心皇帝的调查。

    既然太子没有谋反动机,为什么东宫手下出面告发呢?

    尔朱焕和桥公山的告发,是通过豳州完成的。根据《资治通鉴》注释所引证的实录文字,是他们到达豳州时,先向豳州地方政府告发,然后豳州再上告仁智宫,后来两人也到达仁智宫。与此同时,宁州人杜凤举也同时上山告变,内容是一致的。这一方面用不同渠道的告发来证明谋反是确实的。另一方面证明谋反这么大的计划,竟然是准备得如此不充分,过分的巧合也让人怀疑背后的问题。

    如果太子谋反,我们已经说明,这是不可能成功的。太子谋反失败,对谁有利呢?当然对秦王最有利。只要太子谋反的罪名成立,太子的地位肯定不保,顶替者在当时的条件下,非秦王不可。皇帝在真相没有明白以前,也是这样的思路。那么东宫的人为什么自己上告呢?我的判断是受到了秦王府的指使,或者是胁迫,或者是收买。从后来的情况看,秦王府收买东宫、齐王府官员的活动比较成功,而反方向的收买却没有成功的例证。原因是东宫势力大,投靠的人比较多,所以比较杂。秦王府势力也不弱,但是因为不如东宫正统而合法,所以投入秦王府阵营冒险程度比较高。但是,一旦投入,就必须全力以赴。而东宫的官员则可以首鼠两端,人在东宫而脚踏两只船。尔朱焕和桥公山,我倾向于认为是受到胁迫而不是被收买。两者的区别是:被收买,等于卖身投靠,应该更坚决;如果是胁迫,说出真相可以得到谅解。至于杜凤举,一定是受到同样的指使。

    有什么证明呢?最大的证据就是杜淹这个人。杜淹是如何参与这个案件的现在没有任何证据,但是最后他受到处罚是确实的。在整个案件中,最有可能让杜淹插手的地方就是豳州告变这个环节。那么,如果杜淹在这个环节加入,他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因为寻找杜凤举这样的人物并不难。但是让东宫的人告发东宫太子,难度就比较大,但是效果当然就更好。尔朱焕两人其他把柄是否早为秦王府掌握我们不清楚,但是私运盔甲本身却是现成的罪名。盔甲是军用物资,向来由国家控制。运送盔甲,要有兵部的文书,换句话说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根据唐代的法律,自首可以减轻处罚,揭发更受奖励。尔朱焕和桥公山在私运盔甲被发现后,决定用告发的方式减轻自己的责任。他们或许不知道这背后残酷的政治斗争,因为他们都不是高级军官,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所以,他们受到胁迫,上山告发以求自保是完全可能的。那么,背后的压力,一定来自杜淹代表的秦王府。因为事情发生在豳州,相信豳州地方当局是密切配合秦王府的。可惜,当时的豳州地方长官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否则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更加清楚。

   可就在李世民处于有利时机时,事情却发生了逆转。

    李世民出兵镇压杨文幹时,仁智宫内的李渊忽然放弃了原来的决定,放出了太子,并让太子回到长安继续留守。事态为什么会如此急转直下呢?据史书的笼统说法,皇帝后宫的嫔妃们、齐王李元吉、外朝的封德彝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具体说了什么话,史书并未记载,反正为太子力挽狂澜,结果唐朝就又回到原有的轨道上去了。

    究竟是什么让李渊又改变了主意?

    面对太子手下起兵造反这个最大的事实,李元吉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让皇帝改变主意呢?现有的说法似乎想证明,皇帝糊涂是非不分,单单听从了这些人的片面之词。但正如我们上面已经讲过的,对于谋反这样的严重问题,从法律系统到皇帝本人的态度,都是非常重视的,为什么在太子谋反这个问题上,皇帝忽然糊涂起来了?不是皇帝糊涂,一定是有更重要的真相被发现了。皇帝对于太子在整个事件中的被动情况有了确实的了解。

    任何皇帝,即使再糊涂,也不会对公然的谋反行为充耳不闻。通常的情况下,主要是把没有谋反的打成谋反,从来没有见到过确实谋反了却不予追究的。就李渊而言,刘文静的谋反证据根本不足,他反而当作谋反事件处置了。如今,面对杨文幹和太子的谋反却置之不理。这太不符合常理了。因为真是太子谋反,那一定是最有威胁力的,而李渊竟然不予追究,反而让太子继续据守京城。对于这严重地违背常识的记载,让人无法不产生疑问。

    根据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议》的规定,对于谋反这项大罪,计划谋反而没有实行,等同于实行;谋反实行没有造成后果等同于造成后果。甚至仅仅说说而已并没有计划,也要长流两千里。至于对待参与谋反者的处置当然最重。甚至不同籍的亲戚也要受到牵连。参与者斩首,十六岁以上父子都被处以绞刑。在皇帝的宝座面前,即使是亲生父子也会大打出手的。为什么李渊可以对太子的谋反无动于衷呢?

    当然不会。李渊一定了解到了真相:太子是被冤枉的。

    从哪里了解真相呢?现在的史料都没有披露。最有可能是从上山告变的人那里获得了真相。最重要的真相就是秦王府参与了整个事件,具体的人就是秦王府参军杜淹。

    秦王府的动作,是让皇帝确信太子谋反,至少太子亲信谋反也可以牵连太子。秦王府的动作是针对太子的,目标则是夺取太子之位。太子是受到攻击的一方,在这个事件中,是被动的一方。皇帝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才会释放太子,恢复太子的原有地位。但是,东宫也不是没有错误,私运军事物资本身确实违法,所以才会被秦王府抓住不放并且大做文章。而秦王府上纲上线的做法,明显要致太子于死地,皇帝当然也不高兴。但是,兄弟之争是非常清楚的事实,皇帝不打算深入追究下去。这一次杨文幹事件,秦王府具体操盘的人就是这个最擅长搞阴谋诡计的杜淹。这都是秦王府的一系列阴谋。

    李渊最后对东宫和秦王府各打五十大板,东宫的王珪、韦挺,秦王府的杜淹同时流放边州。皇帝最后要求两兄弟要和睦,分别处分东宫和秦王府的属下,以示警告。皇帝作为父亲,他不愿意儿子们手足相残,无休止地斗争下去。但是,他也知道权力的资源有限,他没有最佳方案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在杜淹传中,明确说李世民知道杜淹无罪,专门给即将流放的杜淹赠送了三百两黄金,以作为他为秦王府牺牲的补偿。但是,秦王李世民并没有为杜淹到朝廷中去争取,既然无罪,为什么还会受到如此严重的惩罚?这个镜头特别让人想到电影中的情节,黑社会组织的老大为进监狱的兄弟出钱,因为这是一种牺牲。

    对于李渊的做法,双方都不满。秦王府希望皇帝说话算数,让李世民取代李建成。东宫则认为皇帝应该追查下去,按照法律有反坐法,诬陷谋反则处以谋反罪。

    杨文幹事件,是玄武门事变的前奏。李世民争取用政治斗争的方法取代太子,这一次最接近成功目标,但最后还是功败垂成。如果这次斗争胜利,唐朝就不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当时的情形已经很清楚,事情不到最后解决之际,双方绝不会善罢甘休,都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22 0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围观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24 19: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蛮不错的。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29 08: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分析的有味道……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12-31 22: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来看?????????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1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