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5|回复: 13

【资料】古代学校教育特色举隅:汉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1: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默想 整理
汉武帝时所兴办的学校,尚在草创时期,并无系统可言。到了平帝元始三年(西元3年),始制定各级学制系统,当时分学校为五级:
在京畿只有“太学”一级;在地方分为“学”、“校”、“庠”、“序”四级。由郡国县邑兴办的称作“学”和“校”;由乡聚兴办的称作“庠”和“序”。

“太学”属于大学性质;“学”、“校”属于中学性质;“庠”、“序”似属于小学性质。其实这些等级,并不十分显明,且没有中小学正式的名称。“学”、“校”、“庠”、“序”四级,并没有连属的关系,对于京畿的“太学”,也不相统属;不过由“学”和“校”出身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太学”求学罢了。

以上所说,全为直系的学校;此外还有两种旁系的学校:一为“宫邸学”──是京城专门为皇室和贵胄子弟所创办的;一为“鸿都学”──是由帝王一二人的意旨临时兴办的。

汉代时,国家教育虽较前代发达,而私人讲学的风气也很盛行,儿童和青年所受的教育,多半付托在“私塾”(私人讲学授徒之所)里面。“私塾”似乎也有两级,而低级的特称“书馆”。“私塾”的势力有时且凌驾官立学校之上,而地方父母官所设立的学校,时兴时废,若有若无,反而无足轻重了。

“太学”的起源──汉代的“太学”,在武帝时,始由董仲舒提议创设。当时只有“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时,增加到百人;宣帝时,增加到二百人;元帝时,增加到一千人;成帝时,已到三千人了。后汉初年,学额无从考查,但以光武帝热心提倡,继之明、章之治,更臻于完善,重视兴学,一时学者云集京师,则“太学”的发达,自不必言。而“太学生”最盛的时期,当以质、桓二帝在位的时代为第一!当时“太学生”已达三万余人。郡国方面亦有“五经百石吏”,“文学椽”,于是京师内外,已多文质彬彬的学者了。当时设学的系统是这样的:

京师──“太学”。以“博士”为师,其学生为“博士弟子”,后称为“太学生”。

地方──“郡国学”。以“文学椽”、“五经吏”为师,其学生取郡国子弟少年聪颖的入学,学成以后,贡于京师。

另有一点要说明,武帝初,采纳董仲舒提议所设置的“博士弟子”,系就原有的“博士官”而随从受业。到了光武中兴以后,为了广纳贤才,于是先访求四方隐居的儒雅、士子、学者云集京师,乃设十四“博士”,各以其家法教授,领于太常。(官名,教育部分也归他掌管)太常选奏“博士”,先试而后用,于是乃有考试“博士”的制度。《文献通考.太学篇》载:“按西京‘博士’,但以名流为之,无选试之法。中兴以来,始试而后用,盖欲其为人之师范,则不容不先试其能否也。”

关于汉代“太学”制度的建立,由西汉武帝初的五十名“博士弟子”(后称为“太学生”),到后来发展成东汉光武中兴后的三万余人,其他州郡的学生,尚未计算在内,学校生徒之众,可谓中古无匹了。根据《资治通鉴》司马光论教化风俗中,有这样的赞誉:“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

因为这些“太学生”入学不加选择,申送不加限制,教授不加考察,徒然想以“一第”(一次考试)验其成绩,虽然说达到了国家“兴学育才”的崇高目标,可却没考虑到,考上者几稀而落第者多如过江之鲗的后果,一大票人“屡试屡败”,无法也无路取得一官半职,前途茫茫,不知归宿在哪?虽然朝廷为此特意一补再补,多方考试,不仅具有网罗遗才的善意,同时也具有消纳游宦之心,可久而久之,虽博得“兴教化”的美名,而实际上却造成“盛游宦”的流弊了。世间事总是利弊互见、得失消长的!



古代学校教育特色举隅:魏晋南北朝

作者:默想 整理
魏晋时期
汉代学校教育,原来甚为发达,到了东汉末年,国家动乱,政局不稳,因而逐渐废弛。至汉献帝建安八年(西元203年),曹操把持政柄,方开始渐次发展教育。曹丕篡汉,在魏黄初元年(西元220年),“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到了黄初五年(西元224年),“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时慕学者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二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一经者罢遣。”(以上均据《文献通考 学校考二》)

又《三国志.魏志.刘馥传》记载:“上疏曰:‘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余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其非伦。故夫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

由此可见当时太学尽管开设,学生不少但内容空疏,有名无实,所谓太学成了装饰品。东吴只有学官而无学校;西蜀则国小民贫,年年用兵,更谈不上学校的设置。以上是三国时代的太学情形。

到了晋武帝统一全国以后,承曹魏太学的旧制,稍加扩充。《宋书 礼志》载:“泰始八年(西元272年),有司奏太学生七千余人,才任四品者听留。诏曰已试经者留之,余遣还郡国。大臣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学。”

这是晋初的一次淘汰,因为曹魏的太学生多非就学,而是避役,所以有这一次的修改。晋代的国子学,到了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6年),正式成立,定置国子祭酒及国子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至太康五年(西元284年),作明堂(明政教之堂也)、辟雍(天子所设之大学也)及灵台(望气之台也,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当时太学生的人数仍然不少,而出身的品类不齐,因而十年后,又再定必须官品在五品以上的子弟,方得入学。后中原板荡、两帝被掳,于是太学也就无形停闭了。

东晋建国江左,中州士大夫不堪胡马的蹂躏,纷纷南徙避难,这一批知识份子怀着中原旧有的文物礼器以俱来,于是江左也修建太学;但因此时的朝廷政权旁落,内乱时起,学校受到了影响,因而时兴时废,毫无成效可言。到晋元帝建武元年(西元317年),新立太学。后因王敦构乱,致教学多未执行。一直到成帝咸康三年(西元337年)正月,才修立太学。

以上是魏晋时代太学的大概情形。至于地方教育,那更无可观了。曹魏和西晋立国短促,州郡学校大多在平靖时则开设,在变乱时则停闭。东晋的年代较长,朝中虽屡经政变,而大权则在地方,所以地方教育,往往由封疆大吏自行提倡,全国颇不一致,也没有统一的或长久的计划。总而言之,自曹丕篡汉,到东晋灭亡,将近二百年(西元220-419年),在这时期当中,学校教育虽不能说是完全停止,也可以说是在若有若无和时兴时废的状况之下度过去了。

南北朝

◎南朝以干戈扰攘,祸乱相寻,教育事业的不发达,和魏、晋时代的情形相似:

宋──元嘉十五年,开馆于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余人。复立国学、玄学、史学、文学,凡四学并建,皇帝的车驾数次巡幸宗学馆,对那些苦读者,给的赏赠优厚。(《南史.宋本纪》)

齐──建元四年(西元482年)正月,诏立国学,置学生百五十人。武帝永明三年(西元485年),诏立学。初期宋太宗时置总明观以汇集学士,亦谓之东观,而齐武帝认为国学既立,乃省略总明观。至东昏侯永元初,废学。可当时也有有司奏国学太学两存焉的情况。(《文献通考.学校考二》)

梁--梁武帝于天监年间,除于京畿、地方建立国学以外,并开设五馆,每馆置五经博士一人,充任馆长,而以五经教授一人总其成。其所授课程不外五经之术、六艺之文。学生只问程度,不限资格,果具才能,虽寒门子弟皆有入馆求学的机会。生徒入馆求学以后,由馆供给膳宿。馆中亦有定期考试,其能射策通明经术的,即可委派一种官职。五馆既不限资格,又不限名额,所以四方学子负笈求学的非常踊跃,每馆学生皆多至数百人。

武帝自建国学开五馆以后,尝仿效三代视学之礼,亲临省视,一则祭奠先师,一则奖励勤劳,并且分遣博士祭酒到各州郡去立学。这样积极提倡,不遗余力,不但学校发达为南渡以来诸朝之冠,即讲诵经学的风气,也是盛极一时,当时北方学者闻风而至的亦复不少。

此外梁代经学的昌明,还能远及国外。如《陈书.儒林陆诩传》:“梁世,百济国(即朝鲜)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还除给事中。”这足以表现梁朝不仅昌明本国的文教,而且对于朝鲜半岛的文教,也有积极的贡献了。可惜武帝晚年时,学校教育的运作由盛渐衰,及至侯景之乱,也就无形停顿了。

陈──陈代地域较梁代为小,而且当大乱之后,成效亦不及梁。高祖稍置学官,后遭梁季丧乱,至是国学未立。(《陈书.儒林传》)

至于五胡,日在纷乱之中,其能保存经学文艺最有功的,当推前汉张氏。其他如前秦苻坚讲礼兴学;姚秦和慕容燕都是充分汉化的建国。甚至如刘曜和石勒,也曾经注意儒学。

◎北朝学校较南朝为发达,一则由于国君的积极提倡;一则由于时局比较安定:

北魏──当道武帝初定中原的时期,即积极提倡经学,在首都平城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充当教授,学生由千人增至三千人,这是北魏太学的创始。次年特改国子学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太武帝始光三年(西元426年),又于城东建立太学一所,令州郡选派才学之士,進京求学。

到了献文帝的时候,乃规定州郡学校的制度,遍设乡学:每郡设乡学一所,每所有正教、有助教,多少不等,而正教以博士充任。凡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

孝文帝尤慕华风,迁都洛阳(西元494年)以后,事事都模仿汉人所为,变胡服而衣华装、断胡语而从正音;一切礼仪制度,无一不效法汉人。至于开设太学、讲论经术,尤为汉族文化的特色,他对于此种文化的特色,极力提倡。所以在洛阳除了设立国子太学以外,又于四门设立四门小学。

自此以后,北方承平将近八十年,不仅国学、乡学都比较南朝为完备,即私人讲学的风气,也是盛极一时。这个时候,正当南朝梁武帝提倡学校教育的时候,介于五、六世纪之间,我们若是统观南北朝的教育,要算这个时期为最发达。

北齐──《隋书.百官志》:“北齐国子寺:祭酒一人,领博士五人,助教十人,学生七十二人。大学:博士十人,助教二十人,大学生二百人。四门学:博士二十人,助教二十人,大学生三百人。”同时根据《北齐书本纪》以及《北史儒林传》中都记载着:北齐兴学的法令已多成具文了。

北周──北周虽僻处西方,而对于儒术,非常尊崇,故对于学校方面,尚能认真办理,并非虚有其表。如《北周书.李昶传》:“昶初谒太祖,太祖深奇之。厚加资给,令入太学。太祖每见学生,必问才行于昶。”足见他对于教育,已颇留意。武帝保定二年,立露门学,置生七十二人。每月奉召集于御前,令他们与大儒讲经论术,当时同辈都极为羡慕。《北周书武帝 静帝本纪》这都可以证明其重视教育的程度了。

综合以上的史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学校教育,除宋、梁和北魏尚可称道之外,其余各代都不甚发达,政局不稳是主要原因,再加上有些太学生为避乱、免傜役而来,目的不纯;同时社会风气崇尚老、庄清谈,而自曹魏父子以君主而擅长文学,海内景从,一般士子也对经学的研求放松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20 收起 理由
317723764 + 10
Nicol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3 2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外国学历的“博士”和中国古代的“博士”是否有什么渊源?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3 22: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给力啊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3 2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zhw123 发表于 2011-7-13 22:31
不知道外国学历的“博士”和中国古代的“博士”是否有什么渊源?

外国的是英文,于是我国翻译时认为应该是博学的人,可能就找到了古代“博士”之称谓,也有博学之士的意思吧~

点评

感谢分享知识!  发表于 2011-7-15 00:11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2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0210 发表于 2011-7-13 22:36
楼主给力啊

谢谢支持!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4 0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5_155:}感谢分享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评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4 1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额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14: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回帖~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4 17: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14 1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29 2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川 发表于 2011-7-13 22:58
外国的是英文,于是我国翻译时认为应该是博学的人,可能就找到了古代“博士”之称谓,也有博学之士的意思 ...

硕士,是不是学有所成的意思,硕果累累啊,自臆一下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1-7-30 0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楼主辛苦了。支持一下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4 08: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