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3|回复: 5

【三国】诸葛亮不采纳魏延计策的原因----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0 2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川 于 2012-7-26 19:32 编辑

一, 国力。国力是否充裕,是两国战争的一个极大因素。蜀、魏二国在国力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魏坐拥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二,综合国力比蜀、吴两国相加还要厉害。就是这份差距,使魏延提出的计策更本不适用。国力包含很多种因素,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就是这些因素,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 人力。人力包括两种,一方面是人口。在冷兵器时代,肉搏的前线和后方都需要大量的人。五千兵马对于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来说可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蜀国的人口只有可怜的一百万左右,国中军队只有十万。五千精兵是十万的二十分之一,是蜀国部队的一个不少的组成部分。加上魏延手下的五千精兵是蜀国数一数二的部队,因此那五千精兵对于蜀国就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是人才,人口众多是多出人才的一个基础,教育水平是人才的另一个基础。经过两汉数百年的稳定发展后,魏国所占的中国三分之二的面积不仅不是老少边穷,而且大多是汉帝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富庶发达地区。魏国人力之强,蜀、吴地区如何可比?就当时而言,蜀国人才最为缺乏。而魏延是蜀国当时最出色的将军之一,决不能轻易失去。由于子午谷之计充满着危险,所以蜀国绝对不值得冒着失去五千精兵与魏延这么大的危险去进行子午谷之计。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计策绝对是正确的。

2, 物力。当时的中原地带正值开发的盛年时期,并非现在的黄土高坡地域广袤的平原不但物产丰富,粮草充足,出的马好,而且地矿资源的开发也正当其时。草船借箭虽是虚构,但以魏的资源,真送你十万之雕翎箭也不过九牛一毛罢了。蜀虽号称天府之土,却小得可怜,仅仅一个成都平原是粮食基地,粮草远不足应付长线征伐。现在风景如画的西南在那时不过是穷山恶水而已,树木倒不少,矿产的探测和开发却还在启蒙阶段,完全不能与魏相比。诸葛亮北伐常常会出现粮草缺乏、运输艰难这个问题。加上,蜀中不产良马,蜀马只是些矮小的马匹,难以在关中平原上与魏国骑兵抗衡。蜀国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关中平原上就缺乏了机动力,恐怕会被魏国骑兵牵制。加上养马经费并非要进行北伐的蜀国所能承担的。所以,蜀国不能眼宽肚窄地去进行大规模的入侵,而需要逐步进发。因为如果发生大规模而长久的战事,蜀国的国力绝对不能应付。假设兵出子午古奇袭成功,而蜀军又成功占领了长安一带,魏国绝不会坐视不理,必定倾起大半国之军力与蜀汉决一雌雄,因为长安算是曹魏的西北基地。就算蜀汉士兵素质都优于曹魏,但魏军兵力却数倍于蜀汉。对于当时国力不足、补给不继的蜀国,若以寡敌众必定形势不利。以蜀汉的兵力只能扰敌而无法对抗魏国全国兵力。诸葛亮的谨慎是正确的,如采用魏延之险计,万一有半点闪失,那所带给蜀国的是不可挽回的惨局。

3, 关中能带来的国力。很多人说,占领关中就能为蜀国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经过董卓之乱马超叛乱之后,关中已难复昔日光彩,能给蜀国的帮助极少。既然占领关中也不能为蜀国的国力带来多少生气,倒不如占领西凉,以免冒险。
国力部分总结:由于蜀国国力不足,根本不适合进行像子午谷之计这样的冒险。所以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险计。

  双方将领对比

魏延向诸葛亮献计,奇袭长安,后来虽不被采用,但却被批评为诸葛亮不敢冒险,后来北伐不成,真因未依魏延之计而可惜吗?

夏侯茂身为安西将军,镇守长安,因为是曹操的女婿,魏延认为怯而无谋,暗示曹操没有眼光也没关系,反正一面之词,随人数落。不过到是想起了东吴的女婿陆逊,关羽及刘备当初都曾轻视过,后来却因陆逊战胜而成名,如果夏侯茂也有机会战胜,亦可因而成名。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叫英雄;万一沦落成失败者,要自夸多聪明都没人相信。

魏延要求诸葛亮给他精兵五千人,运粮补给五千人,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南麓向东行,到达子午谷后,向北穿谷潜进,不到十天就可抵达长安。这看起来就有很大的疑问,魏延是汉中太守,难道拿不出一万人的奇袭部队吗?还得要向后方要求一万人,可见魏延汉中的势力不但不复压迫刘璋全益州时的张鲁汉中势力,也没有刘备与曹操互相对峙时的实力。从魏延拿不出一万人此点,汉中的守备其实很薄弱,可惜曹操当年退兵太快,否则汉中以无大军的状态来看,魏延先不用打长安的主意,曹魏其实更有机会觊觎汉中。

再来是地理位置,褒中的北边就是褒斜谷,为何魏延不从褒斜谷,而要走远在东边的子午谷呢?想必为了奇袭,而要迂回走远路。而走远路,又是山谷的地形,路是不是像平路一样好走不费力,就不能太顺利推论。曹真后来准备伐蜀时,在山谷中因遭遇大雨,栈道都断绝无法前进,被迫彻退。子午谷年久失修,魏延如果要一边铺路一边前进的话,就不知还有没有体力及时间再攻击长安。

子午谷的容量也是问题,就算魏延的计划可以成功,那么可以加倍军力,不要只有五千兵,复兴汉室,少说也动员数万至数十万,比较象话。但是子午谷若无法容纳太多人经过,那么曹魏也可算出其实魏延的奇袭军队不会太多人。如果子午谷可以支持数以万计的人经过,曹魏的布军就会考虑加强戒备。这种推论很合理,就像孙权必须在须濡抵抗曹操南下,曹操要在合淝安重兵防范孙权,英雄所见略同。总不能说魏延要攻长安,而假设长安没有人留守吧?

如果长安没有人留守,何必攻击呢?不如直攻洛阳、许昌,反正这些地方也可假设敌人没有人留守,不如魏延就一路攻到曹丕宫殿。这样子的假设,合理吗?长安在曹魏边境都可假设无太多兵力,那么中央心脏地带,不就更可假设不会有太多兵力吗?所以魏延可以一路杀到曹丕皇宫,而无抵抗或困难吗?假设对方兵力薄弱,会不会太轻敌呢?

再来是夏侯茂的逃走,然后其它人留守,城内无大将。奇怪,假设全长安城的军民都逃走不是更好吗?为何只有守将夏侯茂可以逃,而其它人不能逃呢?留下来的人比较勇敢吗?还有守将一定要逃吗?当世闻名的关羽北伐,襄樊未有人走脱;刘备举国东征,夷陵亦无人撤退;孙权十万大军来袭,合淝未举城逃亡;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赤壁亦无人临阵逃走。魏延比曹操、孙权、刘备及关羽的名气响亮吗?

最后是诸葛亮的援军要及时由斜谷赶到救援长安,不过说来好笑,诸葛亮的大军若能顺利出褒斜谷,攻击附近的陈仓、散关及五丈原,他的一生,也不会笨到耗费在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就耗尽了诸葛亮的一生精力,都未能完全掌握,更何况还要从这些地方再向东行军去救援长安?

武将都会想冒险,以求立功,但是奇谋内容总要再三思,总不能欺负中原无能人,万一山中偏僻中有人用兵截杀,就令蜀汉万劫不复。
一、长安守将

关于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谋,有些人提到因魏延无拿下长安的后续计划,所以不可行。好像长安一定可夺,但不知能守多久之类。其实若是长安城拿不下,就没有以后的问题,至于奇袭能否奏效,讨论一下基本假设就知道了。

魏延批评长安守将,认为夏侯茂因为年纪轻,而且是曹操的女婿,怯而无谋;如果知道魏延率军前来,一定会乘船逃走(不是走路也不是骑马,而是要一定要乘船)。至于夏侯茂会不会怯而无谋,不能以「也许、或许、大概、说不定」或是个人的认为来推定,现在就史书的记载来推断。

夏侯茂因为是姻亲,所以就胆怯无谋?参考一下东吴当时也有个姻亲关系人物叫陆逊,当初是怎样被吴蜀人士轻视,后来反而刮目相看的事实。因此,姻亲关系并不构成胆怯无谋的条件。

夏侯茂本身娶清河公主,但是好色,公然养妾,公主因此气愤不合。他娶了曹操的女儿,还敢公然拈花惹草,算不算色胆包天呢?另外,夏侯茂的脾气怎么样不知道,但从他敢严厉责备他的弟弟们,弟弟们为了怕处分,结果向上密告诽谤罪,想借刀杀人,令皇帝一度曾想杀夏侯茂(但后来没死),那么夏侯茂是被吓大的吗?皇帝对草包或是无关紧要的人,往往以「斩立决」作处分,只有在心目中有所顾忌或是有所取舍时,才会再三考虑,看来夏侯茂在皇帝的心中地位不轻。

曹操大军在赤壁战前,孙权怎么没被吓跑?孙权领十万大军在逍遥津前,张辽人少也没被吓跑?刘备东征时,陆逊也没被吓跑。为何魏延有把握一定会吓跑夏侯茂呢?莫非魏延比曹操、孙权及刘备还要厉害,所以敌人都会被吓跑?

再来是数字问题,魏延为何要五千兵,为何不是上万名呢?如果长安守将是不堪一击,大可大军挺进,造成震撼。兵力不多,是否因为怕泄露行军,令敌有备呢?所以魏延的计谋建立在敌人「无备」的基础,故兵力不能太多。那么如果夏侯茂被吓走,是只吓走夏侯茂一人,还是所有的长安守备军?如果只有夏侯茂一人被吓走,表示其统帅能力弱,众将兵就不会跟着被吓走;如果是众将兵一齐被吓走,不是夏侯茂统帅能力强,就是所有人胆子小。

前后皆矛盾,所以只要长安城还有人能守城,就不愁沦陷。

二、威吓斗志

长安城若无蜀军来袭就会城门大开完全无备吗?史书屡屡出现的盗匪贼寇等,常有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之行为,一千人上下的地方盗贼并非少见,那么可以推定不论平时战时的长安也是无备吗?而且守城并不难,城门一关,再派人监视警戒,一但发现盗匪或敌军,立刻提升战备召集守城即可。除非长安城的城门从来不关,也无制高点哨或是所有人都睡死了,才有可能无备。不然,只要能拒魏延奇军不得进城,长安城就是有备。

另外魏延没有提到攻城的事,因为三国时代的攻城是很辛苦的事,即使十倍的军力,都不见得能在短期间攻下城池。除非是当对方是白痴,才可以大军顺利地直趋城内。所以一但形成攻城战,就不是奇袭,而是长安有备。

所有的奇袭都需要冒险,但是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配合。韩信暗渡陈仓是因项羽在东方有事,因此在关中所遭遇的楚军少;邓艾偷袭也因有锺会在剑阁吸引蜀军主力,所以遭遇的蜀军不多,都相当合理。而子午谷奇谋的假设建立在「主帅会被吓跑」或是「长安无备」基础,决策过程会不会稍嫌草率?

长安是历史名城,守备不足的话,早就被攻破而无法立足。正因为易守难攻,所以历朝的首都,在考虑军事防守时,多会选择长安。长安不是随便的鸡鸣狗盗之徒就可以攻打的下,正规军要攻城,恐怕都难以胜任,想利用奇袭得逞,更是不容易。

董卓昔日行军进入洛阳,为了虚张声势,晚上偷偷分批派士兵出城,白天再正大光明的进城,让洛阳居民误以为董卓的援军不断而来,高估了董卓的实力。也就是说单单任何人的一支部队,在大城的面前,是很难造成势力太大,而会被吓跑的程度。长安的规模并不小,想要令居民感到威胁,起码也要达到包围的局势,魏延才五千兵,想要包围长安城一圈,恐怕都有问题。就算是利用晚上,让长安居民摸不清虚实,起码长安的东西南北四周围都要有人呐喊锣声才行,那一边的声音太小,都唬不了人。

而且长安名城,历年来早就经历不少战乱,军民多少都有经历过战争,又岂是随便被吓跑?三国时代的攻守围城战,即使敌人十倍而来,都能撑得住一时,少则十余天,多则数月至一年以上。上庸城面临司马懿奇袭,仍然能守住十六天,孟达还是被内奸出卖,否则还有可能继续守下去。那么长安城面临敌人来袭,完全没有抵抗吗?长安城只要能撑住,魏延还能吓跑任何人吗?

历史上长安城并没有因守将被吓跑而发生失守,三国以前没有,三国以后也没有。

三、防守长安

针对长安城能不能守住的问题,再作探讨。

有人曾提,因为长安城大,光是就有长宽就各长八、九公里,所以城大就不易守备,因此魏延很容易偷袭成功。理由是建立在领地大,处处都需要备防会分散兵力。

所以如果照这个理论,长安城谁也守不住,如果魏延以五千兵很快就能拿下长安,依照城大分兵,蜀魏无力守长安的理论,那么同理,魏军的反击,很快就会夺回长安。魏延的偷袭长安,还有意义吗?也许又提,因夏侯茂的长安无备,所以魏延能偷袭成功;等到魏延成功后,守备非常注意,因此曹魏不能攻击有备的长安。

第一,夏侯茂是不是能比魏延让长安无备,那是魏延子午谷的一面之词,不足采信。如果魏延领军来时,被夏侯茂关起城门放起箭海,恐怕因此成名,可参考一下东吴不被看好的陆逊,当初击败刘备的事迹。

第二,魏延的蜀军五千名,偷袭长安后剩多少?即使长安无备,可没有可能毫发无伤?不死不伤?打仗多少都会死人,剩不到五千名,面临外部曹魏的大军反击,然后内部还有原有长安投降守军的忠诚度问题,刚好内外夹攻,后果不勘设想。话说回来,五千名就能包证恐吓偷袭成功吗?那么当初的孔明为什么不偷袭陈仓呢?以大军压境,陈仓仍不投降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陈仓守将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身为一城的守将,当然密切注意有没人会来攻击。何况当年战乱连年,并不是太平时期,身为守将会密切提高警觉是合理的判断。郝昭因为有备,即使敌军有十倍的军力也不畏惧,所以一千人都不怕数万人的攻击,何况只有五千名。

长安是大城,守军不见得不到五千名,而且还有城池的防备,不知道魏延认为会面临长安多少魏军?所以即使除去城池的因素,魏延军的数量不知有没有比曹魏军较具优势?

四、援军行军

再来是魏延要求的援军来救之事,也相当可疑。

原先的假设是曹魏援军要二十天才能抵达,孔明的大军从褒斜谷北上,应可比曹魏大军更早到达长安。

前提是褒斜谷交通不易,文长要孔明派大军相援恐有疑问。如果孔明的军队多,人多动作慢,二十天的山谷行军恐怕会比曹魏的平原行军要慢;如果孔明的军队少,来了也抵抗不了曹魏大军的攻击。

还有一个最大的历史因素,就是孔明一生的屡次北伐,就是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全力投注于祁山、褒斜、陈仓、五丈原等地。这些地方,地理位置均位于长安西侧,也就是说,孔明一生光是处理这些曹魏边境,就耗尽一生宝贵的生命。那么魏延要求孔明先打下曹魏边境,然后再向东急行去救援长安,这合理吗?

时间上也不允许,因为孔明攻打曹魏边境需要时间,孔明再急行军到长安又需要时间,然而孔明的援军要因面临曹魏收复长安的威胁而备战,这也要时间,然而这些总计的时间,魏延希望孔明二十天能全部完成。

别忘了,孔明有一次攻击陈仓小城,就已费时二十多天,犹不能陷拔陈仓,陈仓的地理位置还在长安的西边很远,而孔明欲攻击陈仓,还得先走一段褒斜谷的崎岖地形。那么魏延请求孔明在二十天内要支持长安,这任务相当艰巨,而且也挑战孔明的生平战绩。

再来是兵种的比较,蜀军翻山越岭而来,骑兵数量不会太多,若以蜀道难著称及骁勇的曹魏骑兵来比较,两者谁具有骑兵优势,一目了然。如果要限时赛跑,究竟是爬山的蜀军比较容易到达战场?还是骑马的魏军比较容易到达战场?蜀汉的步兵两只脚,曹魏的骑兵四只脚,人的速度比起马匹的奔驰如何?曹操当年南征刘备时,前锋轻骑其疾如风,动如雷霆,一天居然可行三百里。如果也要求步兵的速度跑得比马快,会不会要求太过于严苛?

最后是地形及干涉,长安位处关中,南北均有高山峻岭,只有东西向的出入口可供通行。曹魏的援军走的是平坦的平原地形,而且沿途均为曹魏境内。还有一条非常便利的路线,就是黄河,曹魏可以利用船只运兵载粮,连魏延都认为夏侯懋会乘船逃走,可见长安与曹魏后方的交通可以利用河川。反观蜀汉的进军路线,必须先翻过蜀道难的四川盆地,再爬过高山地形的汉中,然后再穿越秦岭高山,才能抵达长安的西侧,而且这些地方还是像陈仓或五丈原等军事要地。从陈仓一直到长安,这些地方都在曹魏的统治下,蜀军行经魏地,与魏军行魏地,那一个比较不用担心敌人的袭击?而可放心行军呢?

所以子午谷的援军假设,二十天之内恐怕无法及时赶到。

五、潼关战术

长安以东,百里之遥,始有潼关。

若是魏延意在潼关战略,先得解决长安问题。引申子午谷奇谋的精华在奇袭关中,但是效果如何,不只是赌注风险问题。

至于潼关,魏延由西攻取都成问题,防东反击更难以防御,一来没优势兵力,二来长安主权不见得易主,有如芒刺在背。除非魏延一出子午谷,整个关中(包括长安、洛阳等)都投降,魏国这样高度配合,才有可能造成失败。

汉高祖元年八月,刘邦暗渡陈仓,雍王章邯迎战失败(没有因无备而遁逃),退守废丘。接着收降关中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等诸将,一直到了二年六月以后,水灌废丘,章邯才自杀。但在完全镇定关中之前,刘邦早已出函谷关与项羽交战,虽然在睢水惨遭失败。也就是关中不因函谷关失守而关中举关投降,章邯还是支持了数月以上,虽然后被败战,但项羽原先还是有时间有机会收复关中。这表示章邯不因函谷关失守而立刻投降,刘邦也不因得到函谷关而能阻挡项羽。

再看刘邦当初入关中,渡河与南阳郡守相战,后来收降才无后顾之忧,得以后入关,并无遇到函谷关阻挡,反而是宛城的部队如芒刺在背。后来定关中后,派兵守函谷关,紧闭关门,结果项羽命黥布攻破函谷关,后来还火烧咸阳,这也是函谷关守不住的史例之一。

后来的赫连勃勃的取关中,东塞潼关,南北断绝青泥及上洛,主力再围攻长安而得手。除了潼关无法阻止赫连勃勃的进入关中或包围长安,甚至突显出潼关与长安战场可以分别作战,也没有先攻潼关后就可同时取得长安的道理。相反的,攻长安与攻潼关变成两回事,彼此没有共存亡的绝对关系。

向来皆以攻取潼关后才下长安的最大原因,其实是评估战势,既然连潼关都能攻破,长安也不惶多让,所以潼关的确为长安门户。

若以魏延来作选择,不论意在不在潼关,长安问题应该比潼关更优先处理。一万名部队奇袭关中,出子午谷后就可到长安,除非再东行百里才可奇袭潼关。不解决长安,就只攻潼关,还是又攻长安,又袭潼关,甚至于会不会只取长安,就已惊动潼关?魏延的计划不只冒险,还有时间、地点、分兵的问题。

潼关与长安的选择,对魏延来说,两个都很头痛。

六、期待配合

奇袭计划不保证一定成功,也不会毫发不伤,损失相当可观。

汉尼拔越过庇里牛斯山奇袭罗马,率步兵三万八千名、骑兵八千匹和大象三十七头,根据波利比乌斯所述,走完全程到波河流域的部队,只有一万二千名利比亚步兵、八千名伊比利亚步兵以及不到六千名骑兵。不过西庇阿还是早汉尼拔一步抵达,虽然特雷比亚河战役罗马还是失败。罗马后来也采用「费宾战略」来防止迦太基,奇袭战术不能不考虑对方的反应。

但魏延取长安远比攻潼关来得困难,无论是行军时间、潜行不被发觉、补给供应的程度,还有要造成奇袭的效果,没有一项是取长安比拔潼关来得容易。光是函谷关的「一线天」地形,狭窄仅容通行一车,不论东行或西向,就不是入侵军短期间可以拿下,奇袭的效果要打折扣。一但魏军惊觉,蜀军孤军会不会被形成关门打狗的不利形势,这就难说。也许韩信可背水一战,但街亭马谡也可兵溃众散,到底置死地会不会后生,依情况不同而有不同下场。

魏延的奇袭不是不会成功,不过这需要对方高度的配合,先不论夏侯懋会不会临阵脱逃,还要对方无人防守,甚至还要积粮足食,然后长安才可威吓成功。当然,一般盗贼也同样可聚众围城,正如魏延故事,如果长安城如此容易攻陷的话,照理说长安应该屡受盗贼攻击才对。但是如果长安守将不配合的话,那么入侵军的下场不堪设想。

晋文公卒后,秦穆公欲发兵偷袭郑国,结果在肴谷遭晋军攻击,还被晋兵俘虏三位秦将,秦兵再勇,虽名为偷袭,但其行军「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肴谷就是后来的散关,位于长安以西。欲偷袭别人,反遭他人攻击(虽不一定由他人也采偷袭),但可见军事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连有明君之称的秦穆公,善战的秦国士兵,也难逃失策及失败下场。若换成阿斗及屡败的蜀军,不知如何妙算必胜?

况且三国时的散关附近,还有陈仓等战略要塞,蜀军欲一路由西向东,先过散关、行经长安、再出潼关,谈何容易?不管别动部队有无阴袭长安得手,还有攻拔潼关的任务尚待完成,若能完成这样的形势,已属难事,而且全部期待对方配合。

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敌人的配合,恰如与虎谋皮,完全不考虑虎爪的反应或抵抗。

结论: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要认定长安守将必然逃亡(万一不逃...),二要长安军民亳无斗志(不围攻而拔城),三要长安防守不易(面临大军压境即望风而降,但魏蜀双方都应同样适用),四要孔明援军及时来援(要求过关斩将包括解决陈仓、散关等),五要攻克长安再东行潼关(两地相差百里),六要曹魏完全配合(以上缺一不行)。

如果虎豹肯配合,人当然可以剥皮,就怕虎豹不按人的期待而反咬抵抗,人不但达不到目的,也会遭到伤害。假设虎豹看到人必然逃亡、毫无斗志及抵抗无效等完全配合,当然正如所料,人可与虎谋皮。

总之军事问题不会简化到「敌将庸弱,攻之必逃」,或是「目标仅定潼关会师,即可完成攻取潼关」。魏延欲行韩信故事,也得详虑各种情况。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2-6-30 2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谢谢分享~~{:5_114:}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线睡觉 消灭0回复{:5_129:}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学习一下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服务于政治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8 23: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诸葛孔明并不善于带兵作战,刘备也很少带他一同出征.刘备死后,孔明权倾朝野,不断通过经验的积累,用兵是好了许多,但从不肯放权给下属,这也是魏延可悲之处,司马懿评价其,虽有远大的理想,但不会抓住机会,想的多,决策的少.最致命的是领军不知道权变,不善于应变,不会授权.所以他讲诸葛孔明必败.兵者诡道也,历史如此,谁知道魏延的"子午奇谋"不会成功呢.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2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