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8|回复: 2

正确看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写给新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3 2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逛论坛或者网站,总有些版友对这两本书进行内容方面的比较。大多数版友表示,看过了正史《三国志》之后发现《三国演义》实在是滑稽可笑荒诞不羁。毫无建树,进而看轻演义,甚至对其嗤之以鼻。
故此,今日,咱们就来说说《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如何正确看待他们,认清他们的关系。进而再谈到所谓的“比较”,本文所讲述的均是比较基本的东西,如果是新手的话我希望你能看完它,必会对您阅读《三国演义》有着良好的帮助,并且帮您更客观地看待《三国演义》

重要观点一,《三国演义》是小说!

我们都知道作为我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是小说,接下来才有了那些偏正结构的词语:
古典小说,章回体小说,甚而是历史小说……

1,什么是小说?
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较广泛接受的题材四分法来说,文学体裁有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虚构性”,是小说的特点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重要观点二,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且作者绝非罗贯中“一人”

1,什么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2,《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为何作者绝非罗贯中“一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注:隋唐时期便有《曹操渭水击蛟》《刘备澶溪跃马》等以三国故事为背景的戏曲,而宋时,街边巷尾但有说书人说三国时,便已有了“小儿闻刘皇叔败而哭,闻曹操败而喜”的民间基础)

所以说罗贯中亦不能完全算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这里先略过后世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修改所造成的影响),而是由他站在众多人的肩膀上,经由前人的评书文本,戏曲故事(注:比如,如果追溯周仓这一人物形象的起源便可追溯到元曲中)以及《三国志》加以整合,加工,再塑而成的。

重要观点三,作者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目的,并且毛宗岗父子扩大了这个目的。

1,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目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出生于元末明初的动乱年间。约在公元1360~1363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那么他的写作目的有什么呢?贫道个人揣测,目的应该是比较复杂的,可能是,完成有关“三国”的这部大书的文学创作,并且在文中以新的形象赋予历史人物,从而达到对“忠孝节义”的宣传。《三国演义》不以《三国志》中魏为正统却以篇幅最少的蜀汉为正统,也许正是在那个乱世之中应了人们“人心思汉”的想法。因此《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而“尊刘贬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2,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修改的重大影响。
毛纶毛宗岗父子是我国清末明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现在大家轻易就能看到接触的《三国演义》(百二十回版本)就是经过其父子修改过的版本。(批注在一些版本内已被删去)毛宗岗本《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与原著比较,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和天命思想明显加强,在表现技巧、文字修饰方面也有提高。可见,经过毛氏父子的修改后,《三国演义》的历史性更加偏向,自然也会让更多熟读史书的人看来“无法容忍”。

毛宗岗和罗贯中有什么相似之处么?何以都要坚持的“尊刘贬曹”呢?贫道以为他们的身处时代背景都是朝代更替,且罗是元末明初,毛是明末清初,元,清都是异族统治时期,“人心思汉”的情节,随着明朝的败亡再次显现了出来。

而毛宗岗本身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理论里也有着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他认为历史小说的创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因为历史小说涉及要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关于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毛宗岗一方面赞成历史小说以史实为依据,历史小说创作者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自由的创造,但尊重历史事实并不是完全受历史事实所局限,而是就基本上的历史事实而言的。另一方面他允许创作者有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必要时候可以杜撰某些人物或情节,以增加历史小说的可读性、趣味性。因此《三国演义》最终才会成为了所谓“七实三虚”,其实“三实七虚”的状况。

(附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去看看)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

百二十回《三国演义》=罗贯中+前人评话文本+戏剧+《三国志》的相关人物情节+毛氏父子修改 而成。
因此如果大家在讨论演义人物形象塑造和剧情时,最好注意到这些客观事实,而不是一味地责怪罗贯中。

重要观点四,《三国志》是一部史书

1,什么是史书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2,《三国志》是怎样的一部史书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除了在史学上有着出众的地位,在三国史上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主流位置。而且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由于本版不是正史版,就不多说《三国志》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23: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比较的问题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知道了《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而《三国志》是史书。两者的渊源则是《三国演义》是通过《三国志》提供了人物,故事,历史背景。但是其中的很多故事有了变化,甚至是《演义》增加了完全没有的剧情。

因此,拿文学著作和史学著作在内容上相比较本身就是一个不明智且完全没有可比性的问题。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有着他虚构性的特点,塑造形象人物的任务,并且有着它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而《三国志》是史书,读史可以明智。可以探究历史真相,或者探究事物兴衰。虽然它们都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但是《演义》毕竟不是白话版的《三国志》。不可以用读历史的角度眼光去看小说。

《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在小说三要素中,尤以“塑造人物”为主。而书里的几个主要人物艺术形象早已脱离了《三国志》里人物的形象。历史上堪称一代枭雄的刘备成了“仁义”的化身,三让徐州,刘备摔子,他见到汉献帝的玉带诏,就义无反顾地书名画押,誓灭曹贼;他对汉帝忠心耿耿,看到朝廷陵替、汉室衰微,就悲愤得心胆欲裂,甚至痛哭流涕,历史上鞠躬精粹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则彻底的神话,鲁迅评价其演义形象近妖,夜观星象,能掐会算,奇门遁甲,阴阳八卦无所不通。而性格复杂的一代雄主曹操则被丑化成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阴谋家,野心家。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从而成了一个“奸雄”。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人物”。这样形象的或夸张,或修改几乎发生在了所有的重要人物身上。

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小说形象有好坏,历史人物却无好坏。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和其本身历史形象出入过大,而导致很多人的不适应。那么,我们便可说,小说胡说八道,把历史人物改得面目全非么?我不对人物形象的修改做任何评价。但我想说作者这么刻画必有其用意和目的,而且以小说角度来看,这些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都还是成功的。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只是和《三国演义》流传甚广有关,平民百姓大多数难以在主观上认清《三国演义》小说的本质。

那么是不是说,在阅读上《三国演义》《三国志》就完全没有了关联性呢?自然不是,贫道个人以为,在知道了《三国志》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去研究《三国演义》为何在人物形象,历史事件上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修改。这对历史小说的创作研究倒是很有研究的。

《三国演义》的导读

上面说了那么多,很多在阅读上有见解的坛友可能会发现,如果大家都按这种方法去阅读《三国演义》那么会实现就戴上了一个大帽子,不能更好更多更多角度地区欣赏这一文学巨著。因此我还是鼓励大家自由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看,去读这部文学巨著。

我以为今人读书要看清楚该古书的一些糟粕,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地辩证地去看。当然这是大话,往小了说,只要知道这仅仅是小说,不能当历史去读却也就够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发表于 2010-6-14 00: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5_133:}顶下啦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8 13: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