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MOD网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2|回复: 7

[历史资料] 转---项羽与刘邦用人优劣比较 欢迎拍砖 但是请注意素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 12: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与手下大臣讨究探讨汉胜楚败的原因,曾有段精彩的论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此后人才 

  问题上的得失遂成公认之楚汉成败的关键。 甚至有人以为:三国时期因为人才的分 

  散而导致三国并立,楚汉时期因为人才的集中而导致楚灭汉兴! 

  是什么原因导致楚汉时期人才都流向刘邦那边呢?对于此问题,历代研究者皆一 

  致公认为项羽不识人才,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而刘邦善于用人,能够纳谏,用人唯 

  能,一致于人才都纷纷背楚归汉。早在汉朝太史公司马迁也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 

  其私智而不师古”,亦是不善于用人的意思。扬雄更是认为:“汉屈群策,群策屈群 

  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韩信,陈平,英 

  布本来都是项羽手下,却都投到刘邦那里去了,成为楚灭汉兴之关键人物,更使楚汉 

  人才流向的原因成为铁论。对此结论,笔者认为都过于浅显,未深入研究其前因后果 

  ,失之片面,未免牵强。我们根据历史资料,从人才流向个案的分析来重新探讨一下 

  楚汉人才流向的症结何在。 

  一: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 

  楚汉时期韩信,陈平,英布本来都是项羽的手下;张耳,张良也与项氏有莫大 

  的关系,但是这些在楚汉战争的胜负起到很大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纷纷背楚亡汉。由于 

  几人史料多有记载,借几个个案的研究来分析其背楚亡汉的根源所在。 

  1,汉初三杰韩信之背楚亡汉 

  韩信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楚汉时期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之才,可以说没有韩 

  信,就没有项羽的痛失江山。项羽失韩信,亦成项羽不识人才,不会用人的典范。而 

  笔者深入研究历史发现以韩信的事例来说明项羽不会用人亦不符合当时情况,完全是 

  ‘成者王侯败者寇‘传统观念作崇。 

  韩信早先在秦二世二年初投靠项梁,但是在项梁那里以及到项梁死(秦二世二 

  年末)近一年的时间都是普通士兵(另有一说是为食客)。韩信是在项梁死后,项羽 

  接手项梁兵权归属于项羽。项羽把韩信提拔为郎中,关于这一点后世受张晏集解的影 

  响,以致认为韩信做的是个小官,不过看大门放哨级别的。韩信也自曰:“臣事项王 

  ,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这里有必要对当时的官职简要的叙述一下,韩信的官郎中与位执戟是并列的, 

  不是一会事。郎中是官职,执戟是爵位。郎中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先秦郎中的职 

  任大致有三项: 

  “1,近侍左右,参与谋议。 2,执兵宿卫。 3,捧命出使。 

  由于郎中常在君主左右,处亲要之位,不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影响君主所作 

  出的各项重要政治决定,有时甚至可以形成一种重要的政治势力。另外,如秦国的公 

  孙衍,李斯,缪毒均由此进身封侯拜相,成为当时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另外在楚汉时期郎中亦是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刘邦的亲信樊哙,灌婴都曾经为 

  郎中,后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而执戟是楚国的爵位,比如还有执帛(曹参自五大夫封 

  执帛,号建成君);执珪(夏侯婴赐执珪)。史记曾记载韩信“数以策干项羽”,韩 

  信由一个普通的士兵到了可以参与决策的核心层当中,由此可知说项羽没有重用韩信 

  是不合理的。后世在这里都有个奇怪的逻辑,认为非要一下子让韩信做独当一面的大 将军才算重用!或则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传奇让后人无限景仰,梦 

  想有一天得明主赏识一步登天。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历代将军不论是名将还是一般将 

  领都是从基层做起,纸上谈兵的教训也足以让后世引以为戒。 

  韩信在投奔刘邦那里时,并未受到重视,曾为连敖(一般的客卿),后来犯法 

  要被斩的时候,恰好主刑者是刘邦亲信夏侯婴,夏侯婴放了他,并推荐给刘邦,但是 

  刘邦对韩信并未重视,仅仅给了管粮食的闲差(治粟都尉)。韩信得不到重用,又打 

  算逃跑。这个时候韩信的机遇来了,汉朝宰相萧何曾经和韩信交谈,知道其才,追回 

  韩信,并亲自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做大将军颇有传奇色彩,但是对比在项羽处的遭遇,项羽不会用人,刘邦 

  善于用人的结论并不能成立。首先,项羽把韩信从一个小兵提拔到重臣,亲信,可见 

  其识才眼光,而韩信逃跑只能说明韩信的心太高,而不能说项羽不懂用人。有人或以 

  为韩信是因为项羽不用其策而逃亡,这里就有个问题,君主并非所有臣子的计策都要 

  采纳,项羽如果真的一点都不用韩信,为何破例提拔韩信为亲信?比较项梁,刘邦, 

  被后世一致称为知人善用的项梁,刘邦,对韩信却都是忽略不用。刘邦最后封韩信为 

  大将军也是给萧何面子而不是发现韩信有什么才能,而且萧何推荐韩信做大将军亦有 

  疑点:虽然大将军位高,但是却是个空职。韩信在刘邦阵营中没有任何势力,基础, 

  可以说上有刘邦,下有将军各有自己的军队,指挥全军有刘邦,各个军团的指挥则有 

  曹参,樊哙等将军,韩信实际上连一个人都指挥不动。刘邦开始建议给韩信封将军, 

  虽然位置低于大将军,但是可以指挥军队,慢慢积累战功往上提升。所以萧何的建议 

  实际给韩信的职务不过是和项羽郎中实权相当的参谋(当然名义上高了很多)!考证 

  韩信后来事迹,发现韩信在后来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作为,直到汉二年四月刘邦彭城 

  之败才得以收散兵抵挡楚军立下战功,终于得以指挥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2,汉初鬼才陈平之背楚亡汉 

  陈平的名气要远小于汉初三杰,但亦是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刘邦视之心腹, 

  常留在身边,几次出谋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和谋圣张良并列为汉初两大谋略家 

  。陈平早先仕项羽,而后逃归于刘邦,我们下面探讨一下陈平背楚亡汉的缘故。 

  早年,陈胜起义后,陈平投奔魏王咎,为太仆,或则因为陈平长相太美,少时又 

  品行不端,所以不少人向魏王进言谗之,陈平离开了魏王咎,投奔他处。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带兵救赵,这时陈平随了项羽,项羽赐陈平平爵卿。后 

  派陈平带领原来魏王咎留在楚国的士兵去讨伐背叛项羽的殷王,陈平说服殷王投降而 

  还。 

  谁知刘邦这个时候打了过来,殷王又反过来投靠了刘邦。项王怒,欲诛定殷者将 

  吏——陈平怕被杀,托使者带其金子与印还与项羽改投奔刘邦去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陈平背楚亡汉非不受重用,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派陈平 

  请刘邦,这个时候陈平就已经为都尉,并且居于项羽左右,可见被项羽视为心腹。后 

  来又被派去独当一面,亦可见很受项羽重视。都尉在楚汉时期是主管军事的重要职务 

  ,后来陈平投奔刘邦处,刘邦对陈平很重视,给陈平复以原职务,遭到诸多将领的妒 

  忌。由此可见都尉官职的重要程度。而张传玺说“陈平在楚营,只任都尉。他们投向 刘邦,都得到重用”亦仅仅是为了证明项羽不会用人,刘邦会用人不顾实际情况而言 

  之。 

  二,陈平背楚亡汉的原因。不少人认为项羽为小事而迁怒于陈平。实则不然,联 

  系当时的背景,陈平定殷地正是刘邦已定三秦欲东之时,而项羽此时正要北上齐地平 

  定田荣。 

  项羽派陈平为将带领原来魏王咎的士卒进攻殷王,表面上是因为殷王背叛项羽, 

  实则是为防刘邦,否则当时赵齐以及刘邦都叛乱,偏偏去平定无足轻重的殷王?详细 

  研究当时战略以及殷都地理范围,发现项羽派陈平定殷地,则是为抵制刘邦东进建立 

  一个致命的据点。 

  殷地控制范围在今天山西,河南以及河北交界处,处于魏王豹,河南王,常山王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3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以及项羽西楚东郡之交界,对于刘邦的东进道路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位置。如果 

  成功在此打下一片楚国势力,不论是眼前阻拦刘邦东进还是长远楚汉争霸都是对刘邦 

  势力重大的制衡。项羽派陈平去完成这个任务亦是因为陈平原本是魏王旧臣,正好统 

  率魏王的旧势力;殷地本来属于魏国,派魏人亦可起到利用当地势力以及熟悉地形便 

  于作战的好处。项羽的谋划显然不仅于此:由陈平统率的旧魏势力虽然有各种优势可 

  用,但是太势力单薄,所以又派项悍带领一只军队做策应,可以防止魏人对自己不忠 

  心。项羽此时正在齐国平定田荣,显然项悍是早安排好的。陈平定殷地显然没有领略 

  项羽的战略意图或是耍小聪明争功劳,并未对殷地进行武力平定,仅说服殷王投降赶 

  在项悍来之前就报其功而还。 

  项羽在齐地对这边情况并不了解,以为陈平独立就把殷地平定,好景不长,殷王 

  本来就是随风倒,此时刘邦东进,立刻又跟随了刘邦。项羽听到殷地投靠刘邦,知道 

  是下属虚报功劳以致于破坏了自己全盘战略大计,追究责任是必然的。陈平怕被追究 

  过失受诛杀而背楚亡汉。 

  后人在此总是把陈平投奔刘邦解释自己背楚的言辞:“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当成项羽用人唯亲,以致失陈平 

  的缘故。显然这个说辞不过是陈平为掩盖自己不忠的辩词并不体现真实情况。至少项 

  羽并没有亏待陈平,亦没有不信任。反而陈平早先随魏王咎,遭人进言谗之;后来在 

  刘邦处,亦遭人进谗言,以致连刘邦都不禁怀疑陈平,经过魏无知以及陈平辩解才打 

  消疑虑。陈平未功而身居高位本来就容易遭人妒忌,且作风不良,身受谗言也是属于 

  正常。在项羽帐下,有没有遭人进谗言呢?史料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是有一个不容质 

  疑的事实是:项羽从没有怀疑过陈平,并且大胆任用。至于背楚则是因为陈平自己的 

  失误造成的。 

  3,英布,张耳,张良之背楚亡汉 

  英布,张耳,张良均是汉朝开国大功臣,为灭楚兴汉起到关键作用。其中英布 

  本来是项羽属下;张耳是项羽盟友;张良曾经与项氏有亲密关系。这三人背楚归汉亦 

  是老生常谈之项羽不懂团结人才的证据。 

  英布是项羽手下第一大将,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分封天下后,封其为九 

  江王,镇守西楚之南方重地。英布可以说是项羽手下唯一得到封王者。本来英布为项 

  羽攻城略地,项羽亦厚予英布,两人关系本来应该相濡以沫,但是人心不足,自持功 

  绩的英布“欲厚自讬”,项羽北上平定田荣,请英布出兵,英布称病不往,派数千人 

  应付了事;刘邦东进伐楚,英布坐山关虎斗,不思解救。这种明显自厚的态度连敌方 都看的清清楚楚,刘邦趁机派使者游说英布背楚以使项羽后院起火。在随何游说下, 

  英布终于起兵反楚,战败后逃归刘邦。 

  很多人都认为项羽对英布处理不当才致使英布背楚,这个论点有欠不公。英布 

  对项羽有不臣之心时,项羽并没有因此责之,反而因其才干欲亲用之。英布在随何的 

  分析下:觉得与汉联盟更划算,遂暗中与汉联盟密谋反楚,后事情败露,只好杀项羽 

  使者起兵反楚。可以说英布的反楚从头到尾都是英布个人权欲膨胀的结果,而英布后 

  来又反汉亦为明证. 

  张耳当年受秦军围攻,得项羽解救,后又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可谓名副其实的 

  身受项羽大恩。张耳遭陈馀偷袭兵败后投奔刘邦,为刘邦定赵立下大功。张耳兵败为 

  何不投靠楚而投靠汉呢?本来张良因为楚的强大欲投靠楚,谋士甘公从星相上分析汉 

  必然最后胜利,张耳遂杀项羽使者项婴作为献礼改投刘邦。 

  张良为楚汉间最富盛名的战略家以及谋略家,后人多怪项羽未能拉拢张良为其 

  所用。从史料上看,张良早在起义之初巧遇刘邦,就跟随刘邦为其谋定天下。此等稳 

  固的关系必然不是能轻易为人拉拢的,学者汪梦川也认为:“显然是因为项羽身边已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4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有一个范增,才智不在他之下而地位却稳固得多。如果在项羽麾下,张良恐怕难有出 

  头之日。相比之下,辅佐刘邦(做‘帝王师’)就风光得多”。后来张良跟随韩王时 

  三心二意,但是却一心为刘邦着想亦为明证(注解4)。 

  由上面五人的事迹亦不能证明项羽不会用人,不过是客观情况导致五人归汉而 

  已。由上面的个案分析我们得知楚汉人才流向并非前人所认为是由于领袖的用人问题 

  而造成的,但是客观事实却是大量人才从楚归汉,究竟是什么缘故而导致人才背楚投 

  汉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刘,项主观原因之探讨的片面性 

  历代对于楚汉人才流向的原因均是从项羽,刘邦个人主观上来探讨的,比如学 

  者赵文润在其文中总结到:“刘善于用人,能够纳谏,项用人唯亲,自恃拒谏”。学 

  者邱永明亦分析:“刘项用人的差别在于:在用人原则上,刘唯才是举,项苛礼唯亲 

  ;在用人态度上,刘自明听人,项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刘宽容诚信,项多疑嫉 

  才。”。更有学者王铭分析项刘抱有不同的人才观,以至“1:刘邦能虚己听人,项 

  羽则刚愎自用;...2:刘邦放手用人,项羽信谗多疑;...3:刘邦赏不移时,项羽忘 

  功寻过”。总体分析下来学者王铭认为项羽取人以亲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 

  刘邦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 

  总结历代研究者关于项刘用人态度及方法可以归结于五点:一,项羽刚愎自用 

  ,自恃拒谏,刘邦虚己听人,能够纳谏;二,项羽信谗多疑,刘邦放手用人;三,项 

  羽忘功寻过,刘邦赏不移时;四,项羽用人唯亲,刘邦用人唯贤;五,项羽取人以名 

  以尊,刘邦取人以实以贤。 

  事实上这些观点虽然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失之片面,可以说在材料的采用上没 

  有对其作总体对比和分析仅拿对自己有利的材料说分析。对以上五点,我们有必要探 

  讨一番。 

  1,项羽的刚愎自用,自恃拒谏之辩 

  历代研究者大都举出项羽鸿门宴不听范增杀刘邦的建议,以致造成大错以及杀 

  建言都关中的儒生的事例来证明。对于这些有商讨的地方,据史记记载范增给项羽出 

  计有三次,项羽采用两次,惟独鸿门宴杀刘邦未采纳,而项羽对杀刘邦和范增存在极 大的分歧,不采用也算不上刚愎自用,自恃拒谏。杀建言都关中的儒生亦非是因为进 

  言,而是那位儒生在项羽不采用其进言后大肆污蔑楚人才被杀的。不都关中亦是项羽 

  的战略考虑,不能当成 刚愎自用,自恃拒谏的事例。 

  学者蔡伟再此也认为“项羽并不是冥顽不化不听劝告的人。其实,只要你说的 

  有道理,哪怕是黄口小儿的话,项羽也肯听。例如,当项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 

  外黄,大怒,欲活埋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这时候只有十三岁的外黄令的小儿子劝 

  说项羽道:‘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 

  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羽听从了他的话,赦免了当坑 

  者。结果‘东至睢阳,闻之皆下项王’。相比之下,沛公也并不比项羽更能听从谋臣 

  之言,如他在攻入咸阳进入秦宫后,对宫室里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重宝妇女贪恋不已 

  ,想要住在里面,樊哙谏沛公出宫,沛公不听,若不是张良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说,沛 

  公就会授项羽以口实,就不可能有鸿门宴的有惊无险的好运了。同时,刘邦也经常听 

  信小人之言,除了鸿门宴中提到的‘鲰生说我曰:‘拒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外,在《留侯世家》中还提到他听信郦食其的馊主意,准备‘复六国后世’,只 

  是在张良说出八不可的理由后,他才如梦方醒,‘啜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 

  公事!’令趣销印’。可是为什么没有论者批评刘邦不善纳谏呢?是不是刘邦是胜利 

  者,就可一俊掩百丑了呢? ”。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项羽听项伯之言不杀刘邦之父;刘邦白登之围前不 

  听娄敬忠言以致吃大亏。比较而言,项羽刘邦在纳谏方面的态度是一致的,均是对自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5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己有利的则虚心纳谏;不利的则不听。而知错就改方面两人亦在伯仲之间。历代研究 

  者纠于胜者王,败者寇的观念,有意忽略项羽虚心纳谏和刘邦不听忠言的一面,以致 

  得出片面的结论。 

  2,项羽的信谗多疑之辩 

  项羽的信谗多疑大多归于中陈平反间计而失范增以及不信锺离眜。关于这点笔 

  者曾作《千古阴谋——话陈平之反间计兼谈项羽之“有一增而不能用”》认为项羽失 

  范增不是因为信谗多疑,而是项羽范增之前的权利摩擦。至于听到谣言怀疑锺离眜亦 

  属正常,从史记上看“项羽既疑之,使使至汉”也不过是做了些试探工作,锺离眜也 

  未曾有损害。对比刘邦,可以看到刘邦不仅对新来乍到的韩信,陈平抱有怀疑,就算 

  是自己的亲信忠心耿耿的萧何,樊哙亦是有所怀疑。 

  3,项羽的忘功寻过之辩 

  忘功寻过的意思就是有功不赏,有过必纠。关于有功不赏曾经在项羽帐下的韩 

  信,陈平都有论述,韩信的汉中论谓刘邦“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 

  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 

  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陈平亦言:“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 

  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 

  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刘邦定天下后,曾 

  经探讨楚败汉兴的原因,高起、王陵言:“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 

  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汉之策士郦生游说田广:“...... 

  (项王)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 

  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 

  之,而莫为之用......‘ 

  项羽小气,不肯封赏有功之人而导致人才纷纷外流几成了定论,但是真相如何 

  呢?先是项羽灭秦后分封天下,按功行赏,一口气封了18个王以及两个侯。而对自己 

  的部下英布亦是封为一方之王,如论封赏之大,楚汉期间无过其人。而史记有几个例 

  子亦证明项羽求才若渴,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 

  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汉定天下后,封侯最高的户数刘泽 

  亦不过万二千户,项羽对一个敌方御史则开出上将军,三万户无疑是高价了。史记陈 

  丞相世家记载“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亦可见项 

  羽求才若渴,为得王陵不惜拿其母亲作人质。另龙且救齐时,“人或说龙且曰‘不如 

  深壁......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 

  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从这段记载可见项羽亦重战功,可谓有功则赏之 

  ,无功则不赏。大约这就是陈平口中的“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同样刘邦亦重军功 

  ,早年就推行秦制的二十等爵位,以军功封赏,据《史记·高祖侯者年表》, 刘邦 

  在六年间共封143位功臣侯,并与之剖符盟誓,“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 

  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可见在主观上项羽和刘邦相同亦是行使有功则赏的政策 

  。 

  关于有过必纠,学者王铭认为:“(项羽)缺乏容人之量,往往小过大罚.... 

  ..”并举了英布的例子。学者周骋亦认为项羽苛察:“殷王司马昂叛楚,项羽派陈平 

  等击降之。不久,司马昂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 

  。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36 

  )。英布的事情上面以论并不能作为项羽苛察的例子。陈平事例上面也分析过,不仅 

  仅是单纯的未完成任务。从史记上看,项羽手下如龙且,周兰,项佗,司马欣,吕青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6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等人或则亦有败绩,或则反对过项羽或则投降过敌方,也均未受追究。说项羽苛察, 

  寻过亦证据不足。 

  楚汉时期,项羽因为不能给人足够的封赏导致人才的外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亦涉及到整个楚汉的大环境以及利益集团。下面将会具体分析到所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不在多言。由上所论,亦可证明人才的流向非是项羽主观不 

  肯给足够的封赏。 

  4,项羽的用人唯亲之辩 

  项羽的用人唯亲亦是历代研究者公认的楚汉时期人才流向的主因。陈平对刘邦 

  说自己背楚亡汉的原因:“......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 

  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这段话要具体分析,陈平投靠刘邦,遭到绛侯、 

  灌婴等咸谗,引起刘邦怀疑。自然不能解释背楚亡汉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所以才推 

  给项羽这个责任,事实上陈平亦非诸项或项羽妻之昆弟,却得到项羽信任重用。郦生 

  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当然项羽军中有大量诸项身居要职是事实,但是用人唯亲却谈不上。项羽本就 

  靠家族起兵,又是接管叔叔项梁的大摊子,军中多诸项以及在很多方面要依靠家族势 力是必然的,但是没有证据显示是项羽主观原因。对比刘邦,学者周骋认为刘邦有“ 

  任人唯亲倾向”,不过周骋先生却又认为“只不过刘邦的任人唯亲并未影响到刘汉阵 

  营的对敌斗争。在战场上,基本上还是做到了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对于自己喜欢的 

  人,不是用委以重任,而是用赏以厚爵的方式来落实这种偏爱......因此,刘邦的任 

  人唯亲,还没有如项羽般到了感情用事的地步......”。周骋先生对刘邦的任人唯亲 

  倾向认识深刻,但是显然对项羽有片面之言。刘邦的情况和项羽不同,早年刘邦靠丰 

  沛故人集团起家,亦是用人“唯故”。张良亦言“(刘邦)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 

  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据学者夏增民统计“初置18侯中,刘邦起事的基地——丰沛 

  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而余下的几乎全部与这三角地带邻近。《汉书·高惠高后文 

  功臣侯年表》中载147侯,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51人,占了1/3强。”事实上51人并未 

  统计因外戚而封侯者。周骋先生言刘邦“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也非 

  实情,如“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可见用能力不足者委以重 

  任刘邦亦有之。再如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都是把亲爱委以重任 

  的例子,其中卢绾后来背叛,刘贾,刘交平英布叛乱时明显能力不足。学者刘敏经过 

  深入研究,得出刘邦不仅功封,并且封亲的结论“代秦而兴的汉,虽承秦制,但有变 

  通,不仅功封,而且亲封,从汉初“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卷一四,《诸侯王表》 

  第二),此后历代皇帝封皇子为王,封王子为侯,体现的均是亲亲而封的原则,这不 

  是秦制,而是承继周制。”。 

  由此分析,项羽刘邦都有任人唯亲的倾向,但是都非主观,而有其必要性。用 

  项羽任人唯亲来解释楚汉时期的人才流向亦是不通。 

  5,项羽取人以亲以尊之辩 

  学者王铭在其文中对项羽种种用人失误作了个探讨,认为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 

  的人才观,项羽取人以亲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邦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 

  贤任能的人才观,并得出“判别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的正确与否,是刘,项用人得失 

  的根源。”其根据就是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贫寒,像韩信,陈平这样不得项羽所 

  用的都是出身贫寒。 

  上面曾经分析到韩信,陈平在项羽那里并非不得重用,相反不论是出身贫寒的 

  刘邦早期与项羽共事,就是英布等手下亦是出身贫贱,亦未见其不用或不屑。史记记 

  载项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又有“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可见 

  项羽不屑贫贱,取人以亲以尊并不能成立。 

  另有学者(如邱永明)认为项羽好苛礼,不能得有才却贪利无耻者归附。证据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7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就是汉三年,项羽急攻刘邦於荥阳城,刘邦问策于陈平,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 

  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 

  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 

  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考察陈平这番说辞,更多的是把项羽恭敬爱 

  人能得廉节好礼者视为优势而无贬抑的意思。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却是有其客观原因 

  ,非是主观。所以项羽好苛礼而导致人才外流也没有证据。 

  总上所论,历代研究者把楚汉人才流向的根源视为项羽,刘邦的主观用人态度 

  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矛盾性,简单性,无助于历史真相的研究与探讨。三:楚汉人才流向根源之探微 

  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是个普遍的现象,亦是导致楚灭汉兴的主要原因,应该受 

  到应用的重视。而前人把其归于项,刘的用人态度亦难以解释这个普遍的现象。如果 

  从当时的天下大势以及集团背景或可一管而窥豹。 

  1,天下大势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带领各路诸侯入关,杀子婴,灭秦宗室。当时摆在项羽面 

  前的是如何利益分配的问题。显然称帝是下下之策,当时天下地盘为旧诸侯的势力所 

  盘踞,经过三年灭秦时间又涌现出无数新兴势力,在这个新旧势力盘根错节,项羽又 

  缺乏足够的力量可以控制新旧诸侯时,如何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压制对自己不利 

  的力量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项羽虽然为诸侯从长,具有一定的支配权,但是利益的 

  分配中总是有失势者不满。项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也就是在承认各个势力所已有的 

  权益下尽量削弱他们。比如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齐地一分为三等。自己却尽收旧楚 

  势力,改称西楚,并收其四周的战略要地,如东魏之地,如旧韩之地。 

  无论项羽怎么分封,总会有人不满意。没有封到的则怨恨之,如齐王田荣,彭 

  越等人。封到但嫌少者亦恨之,如英布,陈余等。这些人势必要和刘邦联合起来反对 

  项羽。而封到又受到厚遇者亦不会感激之,本来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势力,和项羽 

  没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挂钩,只会随风倒,谁势大,则投靠谁,万不会对项 

  羽鼎立支持。而项羽楚地之强大亦受诸侯所忌,联合刘邦对抗项羽也是必然之势。当 

  时很多人亦看穿了此点,如随何游说英布:“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 

  之彊,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 

  灭秦后,项羽主宰天下,分封诸侯,为天下共主。虽然利用这种权利可以增强 

  自己,削弱对方。但是接下来势必被不满足现状大大小小的野心家所嫉恨,这些人希 

  望得到封地,其结果必然是汇聚在代表挑战现状的刘邦集团的身边,背离代表了维持 

  现状的项羽集团。如张良对刘邦语:“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 

  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韩信亦云:“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 

  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学者汪梦川认为“刘邦最终得定天下 

  ,人多以为缘于其善于用人,其实未必如此......所以当时的人依附刘邦,真正的原 

  因完全是他们自身强烈的功利心态,为谁所用的关键是他们在谁那里能够获得更多的 

  好处,而不是因为谁的人格感召。”。这种状况与主观的用人态度无关,而是由当时 

  的现状所决定的。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就处于尴尬的地步。一,是可分配的利益分封完毕,得不 

  到封地及利益者自然希望打倒项羽重新瓜分天下,得到封地利益者亦因不能再得到更 

  多好处而希望可以跟随刘邦获得更多好处。二,西楚的强大亦遭到各路诸侯忌讳,联 

  合刘邦抗衡项羽是早期诸侯的共识。三,身为天下共主,代表现状的维护者。不满现 

  状的利益追求者,野心家极力想打破这个现状重新分配利益,而刘邦则是挑战现状的 

  最强有力者。 

  总上所论,楚汉人才的流向是由天下大势所决定,而非主观的用人态度。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8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2,集团背景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项羽和刘邦集团。楚汉战争中的汉集团是以刘邦为中心的丰 

  沛故人集团,学者夏增民指出“丰沛故人集团是籍贯在刘邦早年活动频繁、颇有影响的丰、沛、砀及其附近地区(大致在今鲁西南、皖东北、苏北地区),并且与刘邦关系 

  密切的一个人物群体。秦末,刘邦为泗水(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时,这个集团已经初 

  具规模,在彼此的频繁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关联和心理投合,这构成他们 

  事业的基础,因此,在未起事前,它就作为一个以刘邦为中心、相互之间有归同趋向 

  的帮派出现了......丰沛故人集团在反秦和楚汉战争中对整个刘邦军事集团起着凝聚 

  作用,是刘邦集团势力的实力核心。在战争中,战事翻覆,胜负无常,但无论成败, 

  丰沛故人集团始终跟随刘邦,维持着这支队伍的基本稳定......”。通过丰沛故人集 

  团不论是刘邦刚起义时,还是在景驹,项梁,怀王帐下以及到汉中为王,这个集团始 

  终是个利益丝丝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严密组织,不但敌方难以分化收买,就 

  是开辟远方战线,这些人始终对刘邦一人效忠并担任监视其他异己势力的重任。这个 

  坚固的丰沛故人集团,在楚汉战争中,始终与项羽周旋到底,无论项羽利诱,还是威 

  逼都无济于事。 

  项羽的集团相比刘邦来说就复杂了,可以追溯到项梁时代。项梁项羽起兵靠的 

  是家族势力和吴中子弟兵,经过几番战争和合并,项梁建立一个以旧楚为旗号的统一 

  战线,其中有项氏家族势力,如项羽,项伯,项它等;有旧楚故老集团,如楚怀王, 

  宋义等;有农民起义势力,如吕青,吕臣的苍头军,英布,蒲将军等;有地方势力, 

  如刘邦,吴芮,陈婴等;有其他各类势力,如旧魏势力,越人集团等等。可以说完全 

  是个大杂烩的松散联盟集团。果然项梁身死后,旧楚集团立刻跳出来夺权,学者罗新 

  指出:“抑制项羽,劝怀王不遣项羽入关的,是所谓‘怀王诸老将’。这些无名老将 

  ,未见有何征伐功绩,但能影响怀王,就因为他们与旧楚政权的关系。项梁死后,对 

  这些老将来说,当务之急是控制项羽,掌握军队。宋义以楚国故人身份为卿子冠军, 

  率领楚军,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项羽在灭秦分封诸侯后,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些 

  旧楚集团。当时项羽挟灭秦之功,诸侯从长之势,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旧楚集团。解决 

  旧楚集团,并不能解决集团的根本问题,此时项羽建立的西楚王国内部势力盘根错节 

  ,矛盾重重,各个势力的利益都需要考虑,而项羽尚未整顿好内部,外战又爆发。先 

  是近邻之地的齐赵和盘踞西楚内部的彭越建立反项联盟,再是刘邦等人趁火打劫。项 

  羽终其一生一直处于四处平乱的境地。 

  总上所论,刘邦丰沛故人集团的严密性比项羽的松散西楚集团更容易吸引人才 

  。 

  3,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第一个体现在项氏与旧楚集团的斗争,旧楚集团的权利斗 

  争失败无疑导致旧楚集团,亲旧楚集团的残余势力倒向刘邦这边。这里有史可考的有 

  汉初十八大功侯之陈武在汉二年十月入汉,从时间上推断陈武亦是因为旧楚集团的覆 

  灭而失势导致背楚亡汉。 

  旧楚集团的覆灭并没有使西楚内部矛盾有所缓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这次是 

  项羽的项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世人都以为同为项氏应该利益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 

  荣俱荣,而项羽更是重用项氏,很难想象项氏会因为内部矛盾而投靠刘邦。但是事实 

  俱在,项伯早在鸿门宴就和刘邦约为婚姻,对刘邦百般维护,后来又接受张良贿赂, 

  为刘邦请汉中地。楚汉时期屡为刘邦谋,后被刘邦封为射阳侯,功表中排14位。其实 

  在项梁死后,项氏缺乏一个足够威望和才能足以统率项氏家族的领袖。在旧楚集团的 

  压制下,项氏尚能团结在才能出众的项羽帐下,但是大局以定下,辈分高于项羽的项 伯,在项梁时代就独当一面的项它是否服从项羽是个问题。显然这些项氏是因为内部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9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的派系为刘邦所用,项伯在西楚作为左伊位高权重犹勾结外人,显然出自于内部争权 

  夺利,欲挟外敌以自重,而项庄听范增之言欲杀刘邦丝毫不给项伯面子亦显示项氏内 

  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学者张正明指出“族权与王权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楚国贵族统 

  治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就王权来说,对族权是务必严加控驭的。当族权与王权协调 

  时,它是王权的肱股,族长奉职于庙堂,族兵效死于疆场。反之,当族权与王权敌对 

  时,它就是王权的祸患,族长可能成为政变的主谋,族兵则可能成为叛军的主力了。 

  ”。由此可见项氏的内部纷争亦是人才外流的一个原因。有史可考的尚有项襄,在汉 

  二年,曹参攻定陶时投靠了刘邦,被刘邦封为桃侯,并赐姓刘,其子刘舍还在景帝时 

  为丞相。除此外尚有“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总上所论,西楚集团的内部矛盾亦是导致其人才外流的根源。 

  4,西楚集团的内部松散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项羽驱逐怀王后建立西楚王国,西楚王国从建立起内部就纷乱不止,派系繁多 

  ,势力盘根错节。所以项羽的西楚王国冒似强大,实则不堪一击,几乎都是靠项羽一 

  人硬撑下来,这点鲜明的对比就是楚汉期间的胜利几乎都是项羽亲征的结果,而其他 

  战场不是战败就是投降,这里除了项羽的个人能力外,内部的松散亦是很大的原因。 

  首先,项羽在西楚建制方面,亦有其恢复旧楚制度的一面,亦有适应新制度的 

  一面,学者卜宪群指出“楚汉之际楚制的复活与楚旧制相比也略有变化......项氏还 

  设郎中,都尉,司马,将军,上将军,郡长等......项氏的分封制当为楚旧封君制的 

  扩大化,可视为一种新楚制。”。项羽恢复旧楚制显然有拉拢旧楚势力以及地方势力 

  的意图,而采用新制度则是为适应新的局势来加强中央集权,典型的例子是在西楚王 

  国采用郡县制度。从西楚的建立开始项羽就在走钢丝,在新旧势力之前徘徊。连接不 

  断外部的战争也使得他无法完成一个由松散集团到强力集团的转变。 

  我们来看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后重要的官职安排:令伊(楚官,相当于宰相)灵 

  常,右令伊项伯,左令伊吕青,柱国(楚官。相当于总理大臣)陈婴,柱国项佗(后 

  期任),大司马(相当于军事总长)龙且,大司马周殷(后期任),大司马曹咎(后 

  期任)。看西楚重要职务的安排,亦见西楚内部的繁杂,陈平曾指出“顾楚有可乱者 

  ,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西楚人才的关 

  键问题被陈平看的一清二楚,项羽缺少骨鲠之臣,所以陈平的用金子收买分化西楚君 

  臣之策才可以有效进行。身居西楚高位的大多是各个派系势力的代表。八个西楚重臣 

  ,只有三个大司马是项羽的心腹,令伊灵常不知其何来历,从姓氏灵或是地方势力的 

  代表;项伯,项佗亦是项氏家族各个势力的代表;吕青,陈婴是起义军元老。从结局 

  看除了龙且,曹咎战死,其他六位后来皆投靠了刘邦,从这可以看出西楚王国内部四 

  分五裂,各有势力,没有多少向心力凝聚力可言。 

  西楚内部上层存在派系纷争,同样下基层地方势力亦是异常庞大。楚汉战争期 

  间,多数地方势力参与战争,如萧公角抗彭越,被彭越所杀;楚将军薛公于东阿被彭 

  越所杀;柘公王武等人投降刘邦,又反,被曹参;灌婴击破;留公救齐亦被击破;楚 将公杲在鲁北被灌婴击破;项羽使薛公、郯公复定淮北,郯公在下邳被灌婴击破,薛 

  公被杀;终公守成皋,被刘邦所破等等。楚制度中公者即为县令,以上所叙述的诸公 

  未见其功绩,却在楚汉战争中或处于战事之关键或属于重要之角色,估计是地方势力 

  ,项羽不得不在一定的时候所依靠他们,而他们或是能力不足或是随风倒,亦可证实 

  西楚国内部基层之松散。 

  西楚王国内部集团的松散,使其缺乏足够的向心力,凝聚力,不但对外作战效 

  率低下,而且其内在成员亦无同舟共济的精神,存在胜则挟敌自重,败则各奔东西的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10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局势。由上所论,西楚集团的内部松散亦是导致其人才外流的根源。 

  5,刘邦与西楚集团的关系决定了人才的外流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刘邦的丰沛故人集团是个严密的利益性集团,故项羽想 

  分化瓦解刘邦集团难上加难。反之,刘邦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其出身楚集团,和 

  诸多西楚权贵有交情而对其分化瓦解收买。 

  典型的如项伯,正是因为张良曾经和其有过命交情被刘邦收买。同样楚汉时期 

  另有两个事例不容忽视,汉二年四月,刘邦兵败彭城,项羽手下大将丁公“丁公为项 

  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 

  而还,汉王遂解去。”。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宁陵侯吕臣的功劳有一项 

  :“为上解随马”,学者周骋怀疑其人就是苍头军领袖吕臣,因为“所谓解追兵,无 

  非是与追击者套交情,而能如此者,肯定是大有面子之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此面 

  子者,也只有陈胜、楚怀王的老臣吕臣能办到。”。从这个两个例子看,刘邦和西楚 

  集团内部权贵有藕断丝连之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多次在自己危机时救命,而西楚内 

  部集团的松散亦使这些西楚权贵们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两方之间的交情,甚 

  至刘邦战败时,不少刘邦的将士暂时寄居在项羽那里,转而又投奔回来。而项羽势弱 

  时,这些人凭借和刘邦的老交情或恩惠又重新转变立场,改做刘邦之臣,可谓是万全 

  之策。 

  由此可见,刘邦出身于楚集团,与西楚集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这种 

  关系使得刘项就算对立,其属下依然保持相当的友好关系,而人才流动亦是墙头草的 

  生存之道。 

  总上所论,天下大势,集团背景是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的主要根源,而把它 

  简单的归结于主观用人,失之浅薄。 

  四:刘,项用人优劣之探讨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断定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主要是客观局势所左右 

  ,在主观上刘,项都是求才若渴,欲收天下之英才为己所用。虽然两人都有用人才的 

  主观意愿,但是是否在实际用人方法上策略上有所优劣呢?我们来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 

  在楚汉时期,刘,项的用人方法一致公认的是刘邦慢而少礼,但是能饶人以爵 

  邑;项羽恭敬爱人,但是不能给人以利。后世把这种现象当成项羽小气或刚愎自用。 

  由上面论述可知,项羽“行功爵邑,重之”的主要原因不是其人小气或妒忌贤能,而 

  是有客观形式所决定。如果把这个当成用人的方法略显浅薄。 

  1,项羽的用人手段 

  关于项羽的用人手段,由于史料的缺失以致历代研究者都没有涉足这个课题。 

  从零散的历史资料或可以勾勒项羽的用人手段。早期,项羽叔父项梁在吴中阴以兵法 

  收罗人才,项羽亦参与之“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 矣。”。这里项梁阴以兵法不知道其何手段,想必有一套用人方法,项羽以后的人才 

  运用上必然受其影响。项羽出身军事世家,又以带兵起义出身,项羽早期的用人经历 

  都以军事带兵有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 

  信语);“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随何语)。项羽早期的用人主要体 

  现在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力量,由此项羽军也显示强大的战斗力,史记 

  多次有项羽出现而汉军畏惧逃走的描写,亦证明项羽在当时具有偶像般巨大精神作用 

  ,一致项羽死后,鲁地不下“(刘邦)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 

  父兄乃降”。 

  仅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在早期军事领域中项羽是无敌的,但是随着项羽 

  由军事家转变为独霸一方的领袖是不够的。项羽成为政治家时在用人上不但保留了军 

  事上与士卒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作风,而且增加了不少政治权谋的手段。这种转变 

  是从巨鹿战后开始的,项羽利用灭王离军的威势震撼诸侯,又以章邯的威胁整顿诸侯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11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最后用分封来打动诸侯,把诸侯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对章邯项羽也显示恩威 

  并用的手段,先是武力打击,再是许诺封王,“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 

  。”,可见这种手段的有效。 

  后世都认为项羽刚愎自用或自持勇武不屑于用人才,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韩信,陈平都是项羽亲自提拔,对王陵等人的拉拢可见项羽 

  相当重视人才。至于有人以项羽亲征胜利,不亲征则失败认为项羽个人能力强而不重 

  视人才,这种说法是没有看到西楚内部势力的纷乱而导致项羽无法尽用人才的尴尬。 

  恭敬爱人,礼贤下士一直是项羽用人的核心思想,这种核心思想使得“士之廉 

  节好礼者多归之”(陈平语),使得敌方亦赞叹其“仁而爱人”(高起、王陵语)。 

  这种核心思想是个性使然还是家庭熏陶不得而知,或两者皆用。后世或有看到项羽这 

  种核心思想,但是忽视项羽用人权谋的一面。以远者近之,贱者贵之,这种传统权谋 

  之术收诸侯以为己用;以权利平衡来维持西楚王国的内部矛盾;甚至还以他人之军为 

  我所用。由于史料的缺失,对项羽的总体用人手段亦是很难一窥全豹。 

  2,项羽的用人缺失 

  无可玮言,项羽在用人上亦有很多缺陷。下面根据有限史料来探讨项羽用人的 

  失误。 

  第一缺陷是不善于用小人。陈平曾指出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多不归附项羽, 

  估计除了得不到封爵行赏外,主要还是项羽不善用小人。鸿门宴前刘邦左司马曹无伤 

  眼见刘邦将为覆灭,暗中通信项羽,以求封赏。虽然曹无伤是典型的小人,但是未尝 

  不是一个很好的内线。但是项羽显然不屑用这等小人,轻易就卖给了刘邦。 

  第二缺陷是个人能力太强,不能发挥属下的独立性。灭秦战争及楚汉战争有个 

  很有趣的现象,在项羽的帐下将领基本都是屡战屡胜;而失去项羽的统率,几乎都是 

  屡战屡败。典型的如英布在巨鹿之战英勇无比,但是后来背叛项羽轻易就被击败。这 

  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项羽个人能力太强,而且也不注重培养手下独当一面的能力,以 

  致手下对其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项羽对其士兵的巨大精神力量使得其他人无 

  法有效的用来独当一面,可以说项羽的军队被项羽培养成失去项羽就失去灵魂的行尸 

  走肉。虽然在军事上项羽是无敌的,但是显然达到这样的形式,显然不利于属下的培 养。韩信亡楚归汉,很大程度上亦是在楚营得不到发挥的缘故。 

  第三缺陷是不能全面的用一切手段拉拢人才。学者阎盛国总结刘项在劝降方面 

  的优劣认为“(一)刘邦的劝降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项羽劝降是被动的,消极的 

  。(二)刘邦‘降城即以侯其将’;项羽以人质威胁。(三)刘邦对待投降的将士优 

  礼有加,破格提拔任用;项羽大肆杀戮,很少利用”,虽然其总结有不少片面之处, 

  不过却指出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项羽相比刘邦,多是运用战争手段,而没有充分发挥 

  劝降,收买,拉拢等多方面手段。 

  3。刘邦的用人手段 

  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称,大多研究者都是从刘邦用人的态度研 

  究,得出刘邦虚己听人,能够纳谏,放手用人,赏不移时,用人唯贤,取人以实以贤 

  。这些主观的用人意愿实际上项羽刘邦皆在伯仲之间。这里来探讨下刘邦的用人手段 

  。 

  刘邦的出身和经历对其用人的手段有重大的影响。刘邦早年是属于黑社会流氓 

  分子,结交官吏豪强,还曾跟从“恐怖分子”张耳游,后来为秦的基层干部。可以说 

  基层官场和黑社会是最锻炼人的地方,刘邦在未曾起义的时候就表现出老谋深算,善 

  于利用人的手段。“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 

  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 

  十馀人。”。 

  起义后。刘邦投靠各方势力,但是一直保持着一个小集团的独立性以及多方面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

  12 转:楚汉人才流向:谈刘、项用人优劣 

  收揽人才扩大集团的实力。灭秦期间刘邦对各方势力收买,欺骗,瓦解,武力攻取等 

  各个手段并用得到大量兵力人才,到关中又约法三章,以收买秦人之心,鸿门宴前, 

  刘邦已经汇聚10万大军。楚汉战争期间更是把这种手段运用的炉火纯青,几乎瓦解了 

  项羽的全部势力。 

  刘邦对人才的运用并非是单方面的收拢利用,而是利用加控制。楚汉时期各个 

  势力如墙头草,根据不同的利益随风倒,而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也难保不会背叛自己。 

  刘邦在控制这些人才方面煞费苦心。刘邦对人才的运用有如下原则:一,大量任用, 

  只要有才能的人,均放手使用,使其有发挥的余地,如韩信,陈平,俪生,英布;二 

  ,时刻警惕,对有可能坐大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刘邦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时刻 

  加以控制。如怀疑萧何,多次收韩信兵权。三,在各大同盟势力安排自己的亲信加以 

  制衡,如在彭越势力安插亲信俪商,派刘贾协助彭越作战,明则帮助彭越,实则控制 

  彭越,又如韩信带兵打仗一直有自己亲信曹参部跟从,而韩信副手有自己亲信孔将军 

  ,费将军担任。四,建立以自己丰沛故人集团为中心的政权,刘邦在楚汉战争期间就 

  确定了以丰沛故人集团为核心的政权,汉朝最重要的职务三公基本都是丰沛故人集团 

  的成员所担任。 

  经过刘邦的种种努力,这些人才终为其牢牢的控制,使墙头草们再难随风倒。 

  4,刘邦的用人缺失 

  历代研究者多称赞刘邦善于用人,其实刘邦的用人缺陷亦是不少。总结起来大 

  概有两处。 

  第一缺陷是慢而少礼。陈平曾指出士廉节者多不归附刘邦。从历史根源上看, 

  刘邦向来流氓作风,早期即“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这种慢而少礼的态度曾经使不少人才不愿意归附,如魏王豹“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甚至 引发刺杀案,贯高、赵午等十馀人“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 

  刘邦的慢而少礼在当时是公认的陋习,如萧何语“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 

  小儿耳”;如四老语刘邦“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刘邦的慢而少礼无疑也给自己带来人才不愿意归附等多种麻烦。 

  第二缺陷是多疑猜忌。关于信谗多疑,在有些方面可以使刘邦提高警惕,防止 

  君权外泻。但是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如刘邦无端怀疑萧何,造成君臣纠纷;如刘邦因 

  为陈豨宾客盛甚而起疑心,造成陈豨背叛;如因为刘邦的猜疑使得英布韩王信,卢绾 

  都纷纷背叛,甚至临死之前欲杀连襟樊哙。刘邦的多疑猜忌也使得刘邦终生都处在平 

  叛之中而不得安生,导致刘邦的手下纷纷背叛。 

  5,刘,项的用人优劣之比较 

  楚汉期间,刘邦,项羽双雄并立,使得整个楚汉期间的人才流向实际上也是刘 

  项之间的人才竞争。所以有必要比较其用人优劣。 

  两人在用人都有优势的一面和劣势的一面,刘邦优势的一面体现在比项羽更老 

  辣,更懂的人心需求,通达人情世故,并且善于驱使驾御人才为己所用,多方面的利 

  用一切办法拉拢利用人才。刘邦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对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 

  范围内。刘邦劣势的一面体现在慢而少礼,多疑猜忌,使得不少贤能之士,好礼之士 

  ,道德高尚者,清谈名流者不肯效劳,而猜疑亦使其手下离心背德。 

  项羽优势的一面体现在比刘邦更具有人格魅力的感召,使得众多将领以及普通 

  士卒皆效之死力,在战争上无往不利。项羽的个人能力也让敌我双方信服,其略施恩 

  惠就能做到恩威并用,使其归附人才死心塌地。另项羽恭敬爱人,礼贤下士更是得贤 

  能好礼,品格优良的廉节之士的效劳。项羽劣势的一面体现在不能发挥属下的独立性 

  ,不能全面利用拉拢人才。这样就使得很多人才流失到敌人那边,水至清则无鱼。而 

  其个人能力太强,事事亲躬又使属下对其严重依赖,无法独当一面。 

  楚汉时期,刘项的用人手段各有优劣,各有其称赞的一面,亦有其不足的一面 

  。总体说来刘邦的老谋世故略胜项羽的血气方刚,最大的利用了人才对自己有利的一 

  面,而竭制了人才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五:结论 

  整体而论,楚汉时期人才的背楚亡汉其决定于当时的客观局势,无论其表现在 

  项羽不肯封爵行赏还是表现在项羽不肯用效,甚至项羽用人唯亲,其根本所在不是因 

  为项羽小气,刘邦大方。而是在于天下大势决定项羽已经无地可封,无爵可授;在于 

  西楚内部的派系势力使得权贵势力位于高位,地方势力把持基层,使得项羽无法重用 

  心腹,提拔贤才;在于刘邦与西楚权贵的老交情以及西楚内部权贵的内杠,使其勾结 

  外敌,随风摇摆。 

  总而言之,楚汉时期人才的背楚亡汉是个普遍的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前人把其归于领袖的用人态度以及手段而没有从天下大势,实际背景去探求,显得 

  太浅薄,太片面;失之简单化,脸谱化,无助于对历史真相的研究与探索;也难以解 

  释清楚全部资料所隐含的矛盾性,复杂性;更没有理清历史资料的前因后果与人物之 

  前隐含的复杂的关系。放眼整个历史进程来探讨这种人才流向的根源方或则可以借一 

  管而窥全豹。而笔者做的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有识可以给一个更合理,更具体,更 

  全面的探讨。 

  作者: 刘长奇 2005-12-22 15:25 回复此发言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0 收起 理由
mahailong008 + 6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 12: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只是为了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 --------但是个人认为项王的用人这块短板  只是没人民想象的那么短   欢迎拍砖和正常讨论     低素质者勿进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8: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项羽败了,刘邦自然不会美化项羽的。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9: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人眼睛都花了·太多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萌到冀州求见韩馥,给门卫小费 3 枚 金币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 19: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萌和华佗比医术,误诊赔偿1 枚 金币.
楼主太坑爹了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鲁玮 发表于 2014-4-2 18:08
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项羽败了,刘邦自然不会美化项羽的。

太史公对 项羽的态度还算是公正的      谢谢支持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萌 发表于 2014-4-2 19:37
看的人眼睛都花了·太多了

下次会尽量改成一段一段的  谢谢支持

发帖求助前要善用【网站搜索】功能,那里可能会有你要找的答案

中华MOD网推荐搜索:https://kan.1mod.org/

中华MOD网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mod

中华MOD网推荐浏览器点击我下载

中华MOD网腾讯微信:All1mod 或首页左边

中华MOD网游戏帮助Q群:218311682

回复 鲜花 砖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手机专用客户端|中华MOD官网

GMT+8, 2024-11-23 18: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