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确番号的蜀汉特种部队浅考(转贴)
关于蜀汉的部队,除了必备建制的前后左右中五路军,御林军,宿卫营,五校尉之外,它还有二十多支有独立番号见于记载的军队。有的用于北伐,用的用于镇内。 百度上的资料张冠李戴,混淆视听的情况太多了。因为资料少,而编辑那些资料的作者又想多说一些,说的详细而丰富一些,于是,往往把几支完全不同的军队都套用到一支军队的名目之下,造成了很多的误会。 最常见的是把所谓无当飞军同白耳兵相互混说,把南中五子的资料也混编进了这两支军队。今编写此文,我为对此有兴趣的朋友正视听,开清明。以不自误误人于将来。 再补说一下,不仅是飞军和白耳兵混淆,网上的资料还往往把突将的资料也引入到这两支部队中,还有的为了表示自己的资料最全面,连巴人赤甲军也植入飞军或白耳兵,都是自欺欺人,为显示多知的动机。 本帖经过严谨的考阅,务求能有一个精确而严密的论证。不求新异,只求真理。将所见记载之事一一说破。 首先是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所截的是“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罽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这一大段。 这其中特别提到了七支军队的番号,是:【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罽】 我们先就这七支兵做一个分析。 第一,【突将】:这支特种兵不是刘备或诸葛亮所创,乃是益州自古以来历代皆有的精兵。 兵员来自罗、朴、昝、鄂、度、夕、龚七姓。这七姓从秦昭襄王时期开始,就成为了专门的兵家。给国家担负地方上的治安任务,世代参军,得以免除其他徭役,也不从事渔猎和农耕,专靠粮饷吃饭。 后从刘邦到东汉末都是国家极为重视的地方精锐兵团。是蜀汉历史最悠久,最凶猛的兵团。 《华阳国志》载:“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 这支种姓军队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 凉州精卒、西南诸羌都畏惧为天神的板楯蛮:板楯七姓,以射【白】虎为业,立功先汉。板楯七姓,以射【白】虎为业,立功先汉。其人勇敢能战。昔羌数入汉中,郡县破坏,不绝若线。后得板楯,来虏弥尽。号为神兵。【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后建和二年,羌复入汉,牧守遑遑。赖板楯破之。若微板楯,则蜀、汉之民为左衽矣。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虽授丹阳精兵,亦倚板楯。 能打得羌人世代相传,不敢南下的军队,似乎也不多了。 突将别称:板楯蛮、犟头虎子、賨兵、神兵 2,叟兵 章武三年,越嶲【高】叟大帅高定元(《三国志.张嶷传》作高定。)称王恣睢。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杀高定远,在该郡设【四部斯儿】和【七营军】巩固郡防。 后,延熙五年,越嶲又发生叛乱,张嶷平定七县之后,朝廷怕张嶷撤军之后,越嶲再次叛乱,在诸葛亮所设【四部斯儿】和【七营军】的基础上,又调遣巴人【赤甲军】和汉人【北军】到当地,统一在四部斯儿的指挥下,共同防卫羌夷。 四部斯儿,即【四部叟兵】。 3,巴人赤甲军:兵员来自涪陵郡,“土地山险、水滩。人〔多〕戆勇,多獽蜑之民。县邑阿党,斗讼必死。【无蚕桑】少文学。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 想来蜀汉这支赤甲军,当也从这里调用的。 主要任务是协助上面提到的【四部叟兵】和七营军镇守南中越嶲郡。这也是世代为兵的种姓。 4,飞军五部:无当和《后出师表》中提到的青羌等 诸葛亮平定孟获之后,【“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军号为飞军。”】 从此处,可否定掉人们关于无当军就是飞军,合成无当飞军的事情了。 【飞军实有五部,无当是其中一部】。飞军总数为一万余人,无当军则只有一千余人;蜀汉后期减少为五百。无当军的首领先是王平,后是张嶷(关于张嶷也是要存疑的)。 青羌,出师表提到的“青羌兵”缘自此处。可见真实无虚。 5,南中五子: 诸葛亮平定孟获之后,除了把精锐的羌兵迁到蜀郡作为禁军使用,还以夷制夷:“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地方部队。 这里要注意,为什么我敢说飞军跟南中五子不同?这是因为飞军是迁出了南中,跟随诸葛亮回到了成都,后来还参加北伐。而南中五子则是作为招募的镇内宪兵,留用于南中的。因此,它们不是一支兵。而是作用完全不同的军团。 这个也可以叫【南中五部都尉】。 6,阴平义守:土地山险。人民刚勇。多氐□。有黑、白水羌,紫羌,胡虏。 有关尉(即义守)。【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儋出涪,邓艾伐蜀道也】,刘先主时置义守。【号关尉】 也是少民部队。少民不会种地,性刚难治。诸葛亮用少民为精锐军队,免去他们的赋税,而用汉人种地,以税养少民————也就是少民代替汉民打仗,汉人为少民代农。如此安排,是很妥帖的。 8,连弩士: 与巴人赤甲军同出一源,都是涪陵郡少民。蜀丞相亮发其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 这是蜀汉远程打击力量,科技含量最高的部队。十石连弩,射程二百六十步,杀伤力极大。也是最被魏国和吴国垂涎的部队。魏国灭汉之后,曾专门把连弩士调到中原,【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 关于诸葛亮连子弩的影响力,下面这个故事也可作为佐证。 【蜀汉遗臣用会作连子弩欺骗孙皓,得以不死】 直到东晋年间,还有连弩士的后裔在军中服役!孙皓也为了得到制造连弩的技法,而被投降魏国的一名原汉将欺骗了一次。 事情大致经过如下:蜀汉归降,司马炎称帝之后,东吴的交州刺史和都督进攻南中,进攻了三次都被太守杨稷打败了。到了泰始七年,也就是蜀汉灭亡后的第八年,孙皓遣大都督薛珝、交州刺史陶璜帅军,兴扶严恶夷,合十万,伐交趾。杨稷只有四五千人,加上守将叛变就被活捉了。 杨稷被杀,他的部将孟干、爨熊、李松被带到了东吴,就在要被斩首的时候,孟干知道吴人爱蜀侧竹弓弩(就是诸葛弩),就说自己知道怎么做。孙皓就把这三个要被杀头的人交给了工部,为弓工。 后来,孟干找到一个机会逃离东吴,跑到了洛阳。这时,蜀汉已经灭亡八年了,而连弩尚有此等威名。 9,射猎官, 与连弩士同出一源。为弓兵。车骑将军邓芝所设。 延熙十三年,大姓徐巨反。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 这支部队是由邓芝创建的。 10,白毦兵:刘备所设。 白毦兵估计是杂牌军,成员从刘备起家打黄巾,一直到驻新野,集合四方精锐,既有公孙瓒借给他的羌骑,也有他自己拉起来的流民,还有陶潜给他的三千精锐的丹阳兵,以及,诸葛亮到新野后调练的新军。这估计是这支部队的前身。 后归陈到管理。陈到当时是征西将军。这支部队估计是一直镇守蜀汉的南大门永安白帝城的。 《诸葛亮集》:“(陈)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 这里要注意,我说白耳兵是杂牌军,不是说它的战斗力和性质,而专指来源比较杂的意思。 白毦兵【可能参加过】后来的永安保卫战 后来,这支部队曾在罗宪的率领下击败了东吴的三路东征大军。当然,不仅仅是白毦兵参加了,蜀汉右大将军阎宇留在永安的二千御林军也是可以肯定参战了的。 所以,严谨的说,永安白帝城保卫战的胜利是白毦兵和御林军共同取得的。而这一条,也可以反驳成都御林军是少爷兵、贵族兵,战斗力不强的实战证据! 这次,罗宪以孤军守军,国家灭亡,成都兵乱,百城无主的不利局面,指挥所部奋勇抗击,大败十几倍于自己的东吴大军,坚守巴东郡达六个月之久,凭借实战验证了蜀汉特种部队的忠诚和战斗素质。 而且,东吴派过来打永安的还有陆抗的主力三万,能防御住陆抗,这个荣誉不用多做解释。 11,护堰军: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很显然,这不是一支战斗部队,是工兵部队。或者叫特种作业部队。 12,虎步军。 以往,网络上的资料把这支部队算作御林军,这不大可能。这支部队参加了历次北伐,实战经验超过白耳兵和镇守南中的那些精兵。 虎监共有三营,即虎步左、虎步中、虎步右。他的总司令是孟琰,它是全员参加了北伐的。刚刚归汉姜维是中营的头目和教官。 如果虎步军各营都是五六千人的话,则虎步军兵力非常可观,约有一万八千人。 —————————————————————————— 关于虎步军的历史记载除了诸葛亮写给姜维的介绍信,还有: 1、蜀汉虎步司马印(鼻钮)虎步挫峰司马印(鼻钮)的存在; 2、诸葛亮表上武功事:臣先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渭水涨.以二十日出骑万人来攻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贼见桥垂成.便引兵退.】(《水经渭水注》中引《诸葛亮表》) 有番号的存在,而没有具体描述的部队罗列如下: 13,助郡兵:邓芝所创,邓芝击败郭巨的叛乱后,将当地豪族的精锐编成射猎官,发配成都。而将那些归降的小股乱贼【分羸弱配督将韩、蒋等,名为助郡军】 14,武骑; 15,散骑; 16,七营军; 17,汉人北军; 18,剑阁关尉; 19,虎骑,有虎骑监,必有虎骑。 20,罽,从字来看,也是出自南中的渔猎部族。 突将、飞军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罽兵、虎步军、连弩士都是可以明确参加过北伐的。 附:蜀汉骑兵小义———— 通过考证,可知蜀汉有三支精锐骑兵:武骑、散骑、虎骑。 过去关于蜀汉没有强大骑兵的观念也是一种误会。 一般认为,蜀汉是个盆地,而汉中又是【天狱】,地形极其复杂,恐怕不适合骑兵。蜀汉不出战马,又不同鲜卑、辽东连接,说他不存在充足的宝马,应该没有问题。可是,以后读到《华阳国志》才知道上当了。 蜀汉自始至终都有好马,不仅完全供给本国的军用和民用,还能大量出口到吴国。蜀汉是东吴骑兵坐骑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吴国缺少好马,蜀汉是相当富足的。这种局面保持到最后灭亡时。 云南自古是出战马的宝地。在北宋的时候,小小的大理国平均每年向北宋进贡宝马五千多匹。 而蜀汉产宝马的地方,还有阴平、武都,就是白马羌盘踞的地方。蜀汉跟天马有关的郡县也有好几处。 不用史料佐证,总显得苍白。下面是我们找到的史料 【(李密)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民闲旧各本作间。自足。”】《华阳国志后主贤》 【(南中七郡)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滇池县,滇池,地方三百里。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与家马交,即生骏驹,俗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华阳国志南中志》 【(南中)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李恢转》 大将军姜维每出北征,羌、胡出【马牛羊毡毦及义谷裨军粮,国赖其资。】《益部耆旧杂记》 公元223年,冬十一月,【蜀致马二百匹,锦千端,及方物。自是之后,聘使往来以为常。】《吴历》 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诸葛恪》 建武十九年,遣武威将军刘尚等发广汉、犍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万三千人击之。尚军遂度泸水,入益州界。群夷闻大兵至,皆弃垒奔走,尚获其赢弱、谷、畜。二十年,进兵与栋蚕等连战数月,皆破之。明年正月,追至不韦,斩栋蚕帅,凡首虏七千余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马三千匹,牛羊三万余头,诸夷悉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转》 (汶山郡)有旄牛,无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为BF62。【出名马。】 有灵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鹿鏖有胎者。其肠中粪亦疗毒疾。又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曷毛>鸡、牲牲。《后汉书南蛮西南夷转》和《华阳国志蜀志》并见 武都,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华阳国志汉中志》 羌人善养马牛羊。既居河谷,不利于养牛羊,行动咸需于马,【故氐族皆有宜于山道之良马及驴行销内地,是谓“莋马”。】蚕丝与马,为殷、周间氐人与内地商人市易之两大商品。故秦、汉恒以蚕与马为类。《荀子.蚕赋》谓蚕神“马首”。郑玄注经,谓:“蚕与马同气,故蚕月禁杀马。”《甘石星经》谓房四星其一为“天马”,一为“天驷”。《协律辨方书》谓:“天马为丛神,为掌蚕之命神。”《唐月令注》谓“先蚕为天驷星”(并据《辞海》引)。而隋唐时以马明王为蚕神。马明王塑像,额上多一纵目,乘白马,此盖表示其神为纵目人,属白马氐类,隐指蚕丛也。《今人考证》氐人,白马羌人也。汶山地主页。又发现了新资料,补充一下 诸葛亮《心书·择材篇》记载:“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诸葛亮将军队按士兵的特长分为六军。 将好勇斗狠爱打仗,武艺高强能够独自杀强敌者,分为一部。号称:报国兵。 将气概豪迈,勇力过人身手矫健者,分为一部。号称:突陈兵。 将行动敏捷善于奔跑,快如奔马者,分为一部。号称:搴(拔取之意)旗兵。 将善于骑马射箭,往来如飞,箭不虚发者,分为一部。号称:争锋兵。 将善于射箭,百射百中,能够一箭毙命者,分为一部。号称:飞驰兵。 将善用强弩,能远距离射中目标者,分为一部。号称:摧锋兵。 诸葛连弩别称: 《魏氏春秋》记载:“诸葛氏长於巧思,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王应麟《玉海》记载:“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连弩,十矢,谓之群雅,矢谓之飞枪,呼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又有八牛弩、威边弩、定戎弩、静塞弩。”还是我无当飞军霸气威武 好好学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