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 发表于 2013-6-4 19:36:49

转 关羽水军考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刘表,9月刘琮举荆州以降,刘备弃樊城取水陆两路甫下,约至江陵会师。曹操率精骑疾追,将刘备、诸葛亮陆路之众击溃于当阳。关羽水军则一往无前,多次战胜曹兵追歼截击,并接应刘备脱离绝境。关羽水军南下成功,对刘备集团走出低谷,重新发展,乃至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关羽水军的由来

刘备本无水军。公元201年9月曹操引兵南征刘备于汝南,刘备始奔刘表。由于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故刘备兵力发展不大。刘备初见诸葛亮后从其计,“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禄以益众。遂强。”但其所招乃北方游户,仍无水军。公元207年刘备屯樊,情况发生变化:樊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与襄阳互为唇齿,而与襄阳有汉水阻隔,为进退计刘备有了个别江上巡弋船只和少量船步兵。两年以后,“关羽水军精甲万人。”战船“数百艘。”刘备此时寄寓刘表,不具备建立水军的条件和实力。关羽水军乃是在收编刘表、刘琮襄阳水军降将降卒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表与曹操、孙权为敌,拥有水、步兵众。刘表在军事上以长江、汉水为依托,战略上坐守自保,故其军事力量大多是水军。《资治通鉴》载:“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同传裴注引《江表传》说明,水军落入曹操之手有七、八万之多。

襄阳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军事重镇又是荆州治所。刘表的襄阳水军即驻守襄阳及附近地区的荆州水军,其士卒归降刘备史籍上并无专门记载,但从史籍显露的一些痕迹仍可考知当时的真实情况。其一,刘表原有水、步兵十万人。但刘琮降曹,曹操所得兵数明显减少,其中确有一部分人投降刘备或逃散。其二,刘表、刘琮水、步军将领“以部曲随先主”或“率众归先主”。据《三国志·蜀书》载,是时先后投归刘备的原刘表水、步军将领就有廖化、越累、吴班、陈式、傅彤、霍峻、魏延等数十人之多。其三,刘表、刘琮的襄阳水军战舰也多为刘备所得。《太平御览》引王桀《英雄记》载:从襄阳浮汉水到赤壁无有战船,曹操兵到只好考虑“作竹排,使部曲乘之。”这恰好说明襄阳水军战船落入刘备之手。

刘备纳降政策则加速了刘表襄阳水军的反叛。刘备自公元201年9月客居荆州,博望一战大败曹军,赢得荆州人士的信赖,其四处网罗人才,颖川人徐庶、琅邪人诸葛亮等相继投靠刘备。刘备亦开展对刘表、刘琮属下吏士的争取工作,《三国志·蜀书·简雍传》载:“先主至荆州,雍与糜竺、孙乾同为从事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对前来降者,刘备都予以接纳并委以重任。刘备集团力量增长,刘备声望远播,刘表虽深感威胁,但后期却因病重,刘琮幼弱、兄弟不睦及亲曹势力的投降活动,又不得不拉拢刘备来辅助刘琮。刘备既受托国之重,有陪摄荆州之权,且与刘琦关系较深,这就使刘备集团成为可以左右荆州局势的政洽、军事势力。于是有更多荆州人倒向刘备。刘备南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襄阳,众十余万。”如按每户五口一卒概算,刘备有“众十余万”,当拥水、步军士二万余人。刘表襄阳水、步军与樊城刘备不过一水之隔,受其影响既早且深,所以在曹军压境、刘琼乞降之际便纷纷叛离刘琮而归降刘备,及至刘备“自将南渡江”时,原刘表的襄阳水军已几乎完全掌握在刘备之手,就连水军士卒及其家属南下也已不成问题。

关羽水军成立约在公元208年9月之初。刘、关南下介乎刘琮代州事乞降曹与曹操到襄阳之间,又因先主自樊将南渡江时别遣关羽,可知关羽水军成立又在刘备南走之前,当在是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之初,最迟不过九月上旬。关羽水军成份当含关羽本部步、骑兵,即后来的船步兵;新归降的刘表旧部襄阳水军士卒;以及部份公私船只水手及从行官吏。诸葛亮至柴桑说孙权,曾言:“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但这是关羽水军到达夏口以后的实际人数。关羽水军一路上历经数次战斗,自会有些伤亡.所以水军初始人数当在万人以上。

二、关羽水军南下始末

关羽水军南下起点为樊城,原定行程浮汉水经夏口进入长江,朔江西上至终点江陵。《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即由樊城码头出发。但《蜀书·先主传》又载:“比到当阳,……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按《先主传》,关羽水军出发地又似当阳,而不是樊城。司马光《资治通鉴》亦采此说,但据实际情况推断,则关羽水军需与刘备陆路人马俱行至当阳,然后关羽水军再走到汉津渡口乘战船南下。那么,关羽水军必与刘备陆路人马一样遭到曹操五千精骑的追击,或胜或负难以预料,且汉津何来战船,无战船则关羽赖何南下。所以,应以《关羽传》为据,水军始发地为樊城。

关羽水军南下终点是江陵,而《三国志·武帝纪》载:“九月,琮遂降,备走夏口。”从最后结局上看,《武帝纪》所载没有出入,但却把关羽水军和刘备南下终点一开始就说定在夏口。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关羽传〉《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刘备至夏口结束南下,是在当阳被曹军击溃后做出的决定。当阳溃败刘备面临着新的情况:一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溃不成军,仅以“数十骑走”又被曹军截住去江陵之路,势单力薄,异常危急。二是在当阳附近遇到孙权使者鲁肃游说,做出了寄寓孙吴、联孙抗曹的抉择。《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江表传》日:“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济汉。肃故进前,与备相遇于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事业。’备大喜,进驻鄂县。”由此不难看出,刘备原无到夏口落脚的打算。三是刘备一行于绝境之中适遇关羽水军接应、同行,又与江夏太守刘琦相遇并接受其赴夏口邀请。至此,刘、关放弃江陵打算,而改定至夏口终止。所以,夏口原是关羽水军南下路经之地,并非南下终点,水军南下原定终点是江陵,后来因情况有变,改为夏口。

关羽水军南下途中多次遭到曹军追歼堵截,历经多次激烈的战斗。《三国志·魏书》之《乐进传》、《徐晃传》、《文聘传》、《满宠传》均记有乐、徐、文、满诸将“从征荆州”,进击关羽的史事。时间都在同年9月内当阳之战前后;地域为襄阳、汉津、寻口,均属汉水沿岸重镇或渡口;各支曹军主将均系曹操征荆州所遣善战之名将,主攻对象都是关羽水军。襄阳之战,《乐进传》载:乐进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此战地点当在去襄阳稍远汉水流经之处。未书乐进有功,可知双方大战的结果,关羽水军是胜方,乐进没能阻止关羽水军南下。汉津之战比较复杂。汉津河地?众说纷纭。有汉阳说、武汉说、荆门说、钟祥说等等。我认为汉阳说与武汉说于史无据,荆门说、钟祥说似有所据,但也很值得推敲。汉津应是当阳东南、相去甚近的汉水渡口,即沙洋附近的汉水过境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当阳长阪溃败,抄近路跑往汉津。《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亦载:“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趋汉津。”刘备“斜趋”汉津的道理在于这个汉津渡口距当阳长阪最近,否则,就谈不上“斜趋”之意。另据《魏书·满宠传》所载,满宠曾随曹操率精骑击刘备于当阳,并由当阳出发追歼刘备一行,继则会同徐晃大战关羽于汉津,也说明汉津距当阳甚近,亦或是与刘备走的同一条路,所以能很快到达汉津。总之,就当时形势而言,对于双方来说关键是赢得时间,不宜跑远路,足证汉津即是当阳东南沙洋附近的汉津渡口。

同是汉津之地,关羽水军、刘备一行,满宠、徐晃兵马俱至,刘备与关羽“船会”,满宠与徐晃会后,发生了汉津之战,从上引史料看,汉津之役发生在先,刘备与关羽“船会”发生在后。关羽水军先期抵达汉津水面。樊城去汉津水路五百余里,较襄阳去当阳再到汉津远一百余里,但水军以船代步,又兼顺流行船,故快。刘备、诸葛亮一行也抢先到达汉津。襄阳去当阳三百余里,曹操至宛,刘备惊骇,“遂将其众去,”但行程先速后慢,结果被曹操以精骑追及击溃,仅以“数十骑走”,往江陵之路已被曹军截住,曹操亦率精骑主力直趋江陵,留守满宠把守当阳。刘备急需解决向何处去的问题。恰在此时孙权使者鲁肃前来游说。于是,刘备放弃原订会师江陵初衷,决计至夏口时结束南下并与孙权结盟抗曹。当阳长阪至汉津约百里左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相值。”这就是说刘备数十骑用了与关羽水军同样多的时间,走完了从襄阳到汉津渡口的行程。关羽水军与刘备一行俱至汉津渡口,两军相认并不困难,通过双方旗号或呼叫即可辨认联络。但关羽水军要接应刘备一行上船却非常闲难,因为满宠、徐晃两支曹军也相继追赶上来,关羽水军只有依靠船步兵打退曹兵,才能保证刘备一行安全脱险。

《魏书·徐晃传》载:晃“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满宠所率之兵是曹操“五千精骑”之一部,精骑主力被曹操带去江陵,因曹操不知往汉津方面逃敌是刘备一行,故派给满宠的精骑不会太多。在满宠看来,前有汉水挡住刘备去路,届时一定能将其击灭。《魏书·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汉津之战,《徐晃传》载徐晃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甚略。从双方的态势看:关羽水军占据优势,关羽水军,尤其船步兵皆系“精甲”,为救刘备一行主将关羽定要速战速胜、亲临指挥,逃将张飞、赵云等,更要背水一战;而曹军方面满宠精骑已成强弩之末,失去锐势。徐晃步骑也相当疲劳,力不从心。可知曹军必败无疑。《三国志·魏书》〈纪〉〈传〉好言胜,讳言败,虽然不载其败,但仍然不能隐没此役的结果。

汉津战役之后,刘备与关羽水军俱由水路东至夏口。但也有人认为刘备、诸葛亮由汉津过江走陆路至江夏郡安陆,再至夏口。我以为此说不妥。一则刘琮举荆州以降,江夏郡及安陆已落入曹军之手,《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且江夏郡与曹操之地陆接并非安稳地带,即使刘备进占江夏郡也不能自保。二则刘备、诸葛亮从鲁肃计已定速至夏口并与孙权协商联合抗曹,刘琦驻夏口。刘备即使想听听刘倚的意见,也没有必要再去安陆。三则刘备去安陆必多带些人马,关羽水军去夏口尚有一多半曲折的水路,且汉川驻有文聘本部水军,为安全汁刘备也不取安陆之行。《蜀书·先主传》载:“刘备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众万余人,俱到夏口。”可见刘备并非由关羽水军战船载至汉津渡口对岸与刘倚相遇而去夏口,事实上文聘已降归曹操把守汉川,刘琦之旅不论是从陆路还是水路都很难通过这里到达汉津。《关羽传》记载更为肯定:刘备“与关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即同走永水路到达夏口。

关羽水军南下最后一战是寻口之役。《三国志·魏书·文聘传》:“太祖征荆州,……厚礼待之,授聘兵”,文聘原是刘表大将,刘琮降曹文聘拒降,曹操至襄阳文聘诣降,操即遣文聘与曹纯、满宠等追剿刘备于当阳长匝阪,旋即派任江夏太守兼管军事,指挥汉川水军拦截南下关羽水军。因此役有功进封寿亭侯、加讨逆将军。乐进本来把守襄阳,曹操遣其追击关羽,襄阳之战关羽水军“皆走之”乐进未得寸功,于是继续南追关羽。观其赶在关羽水军之前抵达寻口,当因关羽水军曾滞留汉津大战接应刘备,乐进亦率轻骑从上游渡过汉水直趋江夏郡,一为搜寻游击刘备,二为与文聘会合截击关羽水军。

从《文聘传》所载此役情况看,寻口之役是水战,文聘指挥有方,汉川水军的攻击拦截给关羽水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损失。但江夏“民心不安’则军心不定,关羽水军凝聚力、战斗力强于汉川水军,因此在战斗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三、关羽水军成功南下的原因与意义

关羽水军南下东进历经磨难,一路上战斗不止,多次打破曹军追歼、截击,终于取得成功。从关羽水军南下始末看来,水军成功南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曹军而言,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载:曹操当年七月始征刘表,但曹军兵力分散,战线太长,数十万曹军屯扎各地,尚须调兵遣将组织力量,因而进兵迟缓,贻误战机,是年七、八两月竟无实质性进展。这就给刘备、关羽收编刘琮襄阳水军、组建关羽水军、准备南走造成可乘之机。《魏书·武帝纪》:曹操“九月至新野。”得知刘备南走,才分兵而进:徐晃取中庐、临沮、宜城,以乐进之师追歼关羽水军,曹操则亲统精骑追歼刘备。因此,又大大削弱了对关羽水军的攻势。其二,曹军远来疲惫。汉律之役,徐晃一支人马由樊城“讨中庐、临沮、宜城”,继而由宜城讨关羽于汉津。满宠一支人马则随曹操击刘备于当阳,再战关羽于汉津。两支人马均行程数百里,疲于奔命,体力伤损很大。其三,民心不服。诸葛亮曾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曹操亦有同感,寻口之役乃是水战,汉川水军原是刘表大将文聘本部,水军素质当不在刚刚组建的关羽水军之下,但江夏一带“民心不服”,致使汉川水军战斗力明显劣干关羽水军,遂为关羽水军走脱。汉水中、上游曹操没有一支水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追击、拦截关羽水军的几路曹军中,除汉水下游的文聘汉川水军以外,均属步骑或轻骑兵,步骑行动迟缓,轻骑虽机动性很强,但同步骑兵一样不能于水上战斗,结果在关羽水军面前都一筹莫展,无所作为。

就关羽水军而言,从根本上说是首先得力于刘备在荆州推行的政策深得人心和军心。刘备在新野大败曹兵,给刘备树立了可以信赖的形象。刘备能礼贤下士、结交豪杰,对荆州中上层注意团结争取的工作也颇有成效,史载:“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人劝刘备放弃随行大众,刘备说:“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去!”当然,襄阳可取不等于可守,不弃民众是民力可用,但从中不难看出刘备的人本思想和务实思想的确是很突出的,得到荆襄一般人的信赖与追随。习凿齿曾赞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间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总之,刘备的为人、推行的政策及一系列举措,这样就增强了关羽水军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关羽杰出的军事指挥和水军不避艰险、英勇作战则是南下成功的关键。关羽水军成功南下首先得力于水军将士不避艰险,同仇敌忾:第一,关羽水军的建立是仓促的,建立于曹操大军压境之际,水军操练不足,但水军拉得起,开得动。第二,关羽水军成份复杂,既有刘备本部人马,也有刚刚归顺的刘表旧部,可是这支水军有很强的凝聚力,内部很团结。第三,关羽水军南下行程长,面对的情况复杂,曾与曹军发生多次战斗,孤军作战,屡战屡胜,摆脱了曹军追歼,有很强的战斗力。第四,关羽水军不避艰险,不惧强敌,接应刘备、张飞、赵云和鲁肃一行脱离绝境。第五,关羽水军南下始有终,水军全师抵达夏口,刘备、诸葛亮等着手联吴抗曹,水军南下实现了好的结局。其次,取决于主帅关羽卓越的战略战术。襄阳之战是水、陆军之战,关羽旨在“走”字,保存实力,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汉津之战是陆战,关羽旨在接应刘备一行,以船步兵为主力以逸待劳,速战速胜;寻口之役是硬碰硬的水战,对方强大,有备而来,关羽旨在摧锋必进开拓航道,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发挥了优势。
总之,水军南下成功取决于关羽杰出的组织指挥才干和优良的军事风格。主帅关羽胸有大局、知己知彼、不畏强敌、思虑精专、敢打硬仗,以己所长克敌之短,治军严整,善待卒伍。关羽杰出的军事才干和出色的指挥艺术,为水军南下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关羽以其指挥水军成功南下,开拓荆州等赫赫战功,得到刘备的厚赏与重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赐关羽金“金五百金,银千金,钱五千万,锦千匹。”(《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毋庸置疑,关羽水军成功南下之举,打破了曹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挽救了刘备集团的命运。为刘备保存了一支军事主力。关羽水军是一个时期内刘备所拥有的唯一的军事力量。依靠这支军事实力的存在,诸葛亮出使孙吴,孙、刘结成联盟。赤壁之战关羽水军是孙、刘联军主力之一,与孙权水军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关羽水军是刘备南徇四郡的主力,依靠这支主力两栖作战,拓定荆州,得以壮大实力,进取益州,形成鼎足之势。

骑砍爱好者 发表于 2013-6-4 20:10:14

没事来看看

chaos_91 发表于 2013-6-4 20:37:20

路过看看。。。

重拾信念者 发表于 2013-6-4 20:37:24

学习

永远的战神 发表于 2013-6-4 20:45:07

这个还真不怎么了解
来看看

wwwerrr00 发表于 2013-6-4 21:32:01

路过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 关羽水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