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大业的短板与刘备的狐狸尾巴
在演义之中,刘备被称为仁君,在《三国志》当中;刘备也处处宣扬,自己处世和曹操不同,“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一副宽仁之君的面目。只是仁君刘备也有露出枭雄嘴脸的时候,在涪城大捷庆功宴上,刘备不知不觉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因此被庞统训斥。而这个号细节真正暴露的问题,则是刘备性格上的严重缺陷。性格的缺陷又最终导致刘备无法实现统一大业。 在正史之中,诸葛亮更多是类似萧何式的政治家,对于军事,确非其长,而庞统则类似张良。两人一内一外互相辅佐,表现很是了得。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出现在赤壁战场上,而是在荆州南部四郡做安定后方的工作。在荆州稳定之后,刘备又和孙权联姻,巩固地位,得以抽出兵马经营西川。之后,庞统献策,在与刘璋涪陵会盟的时候埋伏兵士,搞一场鸿门宴,斩杀益州牧刘璋。可是,刘备却以为:“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在刘备看来,此次入川并不像多数诸侯一样,做流寇劫掠一番而去。此次是要夺取西川作为立身之处,攻占领土重要,但首先是要取得民心,取得官心。庞统自然明白。到达成都之后,刘璋让刘备帮忙抵抗张鲁,刘备前往,在西川一呆就是数年。其间,庞统曾经献出夺取西川的三策,上策为派出精兵突袭成都,中策为以归还荆州为名,趁机擒拿刘璋部下武将,然后逼降刘璋;下策是撤军归还荆州。最后,刘备选择了庞统的中策。
从庞统所献的三策看,庞统行事不拘小节且又顾虑周全。最后刘备选择了中策。在刘备看来,行上策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夺取益州,但益州官员尤其是一些武将未必信服。行;中策需要花些时间牺牲些兵卒,但既可以让益州官员见识到荆州军团的强大战斗力,又可以给益州官员一些颜面,正是两全之策。不过,这也可以看出刘备做事情犹豫不决,顾全所谓的道德仁义。若能够在进入西川之初就夺取西川,虽然短时间益州官员会有不服,却可以在曹操攻占汉中之前就夺取西川,从而取得时间的优势,为以后攻占汉中争取更多的机会。
之后,在攻占益州重镇涪城之后,刘备非常高兴,摆下宴会,刘备边听着小曲边得意的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不了庞统却反驳刘备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大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刘备为何大怒呢?因为庞统点出刘备的虚伪,你一贯装作仁义,此刻攻占涪城却摆酒作乐,庆祝胜利,但是庞统也是在劝谏刘备,就算是高兴,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庞统私下里告诉刘备的多是一些阴谋诡计,可是在公众场合却总是提醒刘备,要维持仁君的面目。刘备一时疏忽,把庞统赶出去,不久就后悔了,把庞统又叫了回来。可是刘备却没有道歉,而是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耿耿地,说:“君臣俱失。”确实,庞统有错,错在不逊;刘备有错,错在口吐真言。刘备也明白了,于是君臣相顾大笑。
不过,大笑归大笑,可刘备的缺点也多少暴露了出来。史书虽然记载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可从这段史料看,刘备的修炼还很不够。涪城庆典上,有不少将领那就是刘璋的降将,荆州派系的官员自然是人人得意,可归顺的益州本土官员呢,却不免灰头土脸。当刘备攻占成都之后,有不少官员比如刘巴之流,一度拒绝出仕对抗刘备,就和对刘备的失望有着密切的关系。
刘备做事谨慎,凡是喜欢折中,可是大多成功者都实在冒险与挑战中获得成功,越是依靠万全之策,越是容易坐失良机。多年之前,刘备曾经劝说刘表在袁曹相争的时候攻占许都。多年之后,孙权夺取荆州,刘备带领五万精兵从汉中来到公安,在孙刘再度联盟之后,刘备选择了保守的撤军会汉中,而放弃了直接从荆州进攻许都的机会。宋代学者唐庚就认为,曹军主力尚在和张鲁苦战,若此时刘备突袭许都,必然能够曹操致命一击。五日之内,刘备军团就可以到达许都之下。成功,则一统天下有望,就算是攻不下许都,汉中的曹军主力也必然回救,益州的部队也可以趁机攻占张鲁捡个便宜。可是,很遗憾,刘备谨慎的性格让他再一次和机会擦肩而过。
当然,如果庞统继续活下去,或许能够劝说刘备做出更好的决定。可惜,在攻下涪城不久,庞统在进攻雒城的时候被流箭射死,意外身亡,当时的年龄应该在二十八岁以下。
之后的几年,刘备身边的谋士就只剩下法正了,法正在定军山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不久也死掉了。后来,刘备决意东进,攻打孙权,最终大败,蜀汉主力尽丧,从此蜀汉只能偏安一隅,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
近日周仓感冒,大小叶哥跟随关羽单刀赴会,扛刀获劳务费 3 枚 金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自己顶 路过看看
学习,学习。 路过灌水 nanfeel遇青州兵抢劫,损失5 枚 金币. 來看看{:5_106:} 看看啊~~~ {:5_106:}{:5_106:}看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回帖是种美德~! 这个好像看到过? 看看。。。。。。。。。。。。。 感谢分享 {:5_117:}{:5_117:}{:5_117:}支持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