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学良不是好统帅 &
张学良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他手中的30万劲旅令阎锡山、冯玉祥等为之胆寒。可是,仅仅一年后,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却胆怯懦弱,不堪一击,完全不像一支久经战阵、训练有素的军队。是什么原因使东北军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获得自由以后的张学良,在访谈中坦然承认,当初“不抵抗”并非接到了蒋介石的严令,而是他自己的判断错误所致,他以为日军只不过借故生事,并没有想到对方敢于发动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这种解释显然有些牵强。因为,彼时日军在东北蠢蠢欲动,已是众所周知,而且,他们打算动武的各种情报,也很早就送达中国军事当局。兵贵神速,可是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张学良却无动于衷,任凭东北军的主力继续留在华北。
东北丢失以后,1932年,东北军悍将何柱国奉命驻守山海关一线,在与日军的反复摩擦中,也是不战、不和、不守、不走。此种“等死”战法,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岂可同日而语。
其实,1930年进入平津的张学良,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糜烂的一段生活。他嗜毒成瘾,形容枯槁。有一次,他陪宋子文去承德视察时,每行30公里就得停车注射一次毒品。至于这段时间传出的风流韵事,更是数不胜数。
到了1932年,热河告急,汪精卫急令张学良增兵换将,后者却以索饷相答。当时的热河守将,是奉系老军阀汤玉麟,此人外号“汤大虎”,在热河以聚敛民财为能事,张学良既无法指挥他,也不敢撤换他,甚至不敢向热河增兵。西北军将领宋哲元在军事会议上与他公开顶撞,张学良亦只是默然无语。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时的张学良非但已经失去了作为统帅的资格,恐怕连一个稍加训练的战士也不如。还是胡适说得对,“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
热河抗战前夕,宋哲元、冯治安等高级将领要求蒋介石亲自北上,言时声泪俱下。3月3日,丁文江、翁文灏和胡适三人联名致电蒋介石:“热河危急,绝非汉卿所能支持,不战再失一省,对内对外,中央必难逃责。非公即日飞来挽救,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蒋复电说,他第二天就北上。然而,当天夜里,热河全境就被日军占领。热河一战只持续了18天时间,据说,日军仅用128名先头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热河省会承德。
背井离乡的东北军,背着耻辱的名声开始走向衰落,这支当时除中央军以外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灵魂。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洗刷耻辱,虎狼的怒吼,从此慢慢变成了牛羊的哀鸣,即使后来的西安事变,也未能挽救这支部队的悲惨命运。
路过灌水 看看。。。。。。。。 专注打酱油20年!{:soso__15960872840493620282_3:} 回帖是种美德~!
中华MOD网感谢有你! 不错不错 支持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