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与三国历史文化
提起三国,使人想到荆州;说到荆州,又使人想起三国。三国与荆州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荆州与三国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反映出荆州与三国历史文化的深厚源缘。在三国时代,荆州是三国争夺的焦点,荆州之争是决定国家分、合命运的关键。从三国形成之初到国家重新统一之时,围绕荆州归属展开的三国争夺一直没有停息,荆州之争的情势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三方力量的消长和三国历史的进程。一些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诸如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吕蒙袭荆州等等,都发生在荆州;三国时期涉及三分形势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及关羽北攻襄樊失荆州等,也都以荆州为中心舞台。艺术地再现三国历史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大量篇幅生动描绘了三国荆州之争,全书120回,计有三分之二的回目直接或间接写到荆州。三国与荆州如此紧紧相连。说明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三国演义》都不能不研究荆州,从而透过这个窗口去观察、分析那个历史年代蔚为壮观的社会画卷,触摸那个年代的思想文化脉搏。
一、荆州是三国历史的缩影,一部三国历史,也可以看作荆州之争的历史
三国与荆州的特殊关系,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也跟荆州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分不开。而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的激烈争夺,则是构成这种特殊关系的基本因素。
汉代荆州,地跨大江南北,幅员辽阔,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所以鲁肃称之为“帝王之资”,诸葛亮称之为“用武之国”。汉末刘表据荆州,经一十九年苦心经营,南据江陵,北守襄阳,“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单集中在江陵的大小战船即有一千多艘,军事实力相当强大,是当时一大割据势力。但刘表才略有限,坐保江汉,实际上不可能保住。曹操、刘备、孙权,正是看到荆州的极端重要,看到刘表据有荆州而不能自保的弱处,才都对荆州虎视耽耽,把攫取荆州作为他们发展自己势力、争夺天下的重要目标。
曹、刘、孙全面展开荆州之争,正值国家处于继续分裂还是走向统一的重要历史关头。汉末自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开始天下大乱,经献帝初干元年(公元190年)的董卓之乱,进入军阀割据混战、汉室名存实亡的国家分裂时期。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曹操经多年征战已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分、合的命运。而赤壁之战本身,正是在曹、刘、孙争荆州的基础上发生的。
曹操怀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宏愿,本想早日南征,以求统一全国,只是因为北方尚未平定,一时无暇南顾。袁曹官渡之战后,曹操于公元203年一度兴兵南征刘表,但在途中又改道北上,听从谋士荀攸、郭嘉之言,继续扫除袁绍父子残余势力,并远征乌桓。待到北方基本平定,随即挥师南下。东吴孙权,于公元200年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后,与鲁肃密议争霸之策,把“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作为“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基本方略。荆州位于东吴上游,是东吴立国的屏障,孙权与荆州刘表又有杀父之仇,早在公元203年、207年和208春,孙权已接连三次大举进攻刘表江夏太守黄祖,打响争荆州的前奏曲。刘备当时尚未成为一方势力,公元201年被曹操打败到荆州依附刘表后,刘表不加重用,无权无势,但他雄心常在。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专以结交名士,争取人心,一直在暗中经营荆州,蓄势待发。经公元207年冬三顾隆中,诸葛亮为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跨有荆(州)、益(州)以图天下的基本方略,进而将荆州视作其立足发展的基地。曹、刘、孙从他们争天下的战略出发,都把据有荆州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目标的关键,荆州必然成为他们激烈争夺的焦点。
公元208年秋八月,曹操南取荆州,揭开了三国荆州之争的序幕。与此同时,也由这次荆州之争,揭开了三分形势的序幕。正是由于曹操南取荆州,迫使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引发了奠定三分形势的赤壁之战。
当曹操引兵南征荆州之时,刘表发病身亡,其子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刘备成了曹操南取荆州的主要对手,双方展开了进驻江陵之争。刘备由樊城撤向江陵,曹操亲率轻骑连夜追赶,生恐江陵落到刘备手里。也正是在刘表病亡之时,孙权根据鲁肃建议,派鲁肃前往荆州以吊丧为名察看动静,以便采取相应对策。鲁肃在出使途中得知曹操已南下、刘琮已降曹,就直接去见南撤之中的刘备,在当阳长坂把刘备找到。其时刘备已被曹操打败,鲁肃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随后也赴东吴游说孙权与刘备一起抗曹,不久便展开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它是曹、刘、孙争荆州的延伸,是他们争荆州、争天下的产物。
曹操南取荆州,本指望就此一举平定南方,完成统一大业.当时南方重要割据势力,主要是东吴孙权、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这三大割据势力又以刘表势力最强。南取荆州,再东征孙权,西伐刘璋,就很可能一举平定天下。不想取荆州遇到孙、刘联盟的顽强抵抗,赤壁一战遭受惨重失败,不但失去统一全国的极好机会,而且由此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本形势,这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从荆州之争来说,则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三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下人马守卫江陵、襄阳等地,联军乘胜追击,重点进攻南郡首府江陵,继续展开荆州之争,结果曹、刘、孙三分荆州。标志着三分形势基本形成。曹、刘、孙三分荆州,特别是210年刘备从东吴借到荆州(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是形成三分形势的关键。由于借荆州,刘备集团才真正成为一方重要势力。借荆州本身,实质也是争荆州的一种方式而已。
曹、刘、孙三分荆州,相互接壤,磨擦不断,荆州之争进而加剧,斗争也变得复杂起来。这时的荆州之争,既反映在孙、刘共同对付曹操上,又反映在孙、刘联盟内部。孙权借出荆州本非所愿,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急欲刘备早日归还,而刘备借荆州本是不想归还的,这就使联盟内部矛盾上升,双方明争暗斗日趋尖锐,最后导致联盟破裂,孙权暗中结好曹操,与曹操共同对付关羽。当公元219年关羽北攻襄樊时,吕蒙一举袭取了荆州,关羽则因失掉荆州而被擒斩首。
关羽失荆州,是继赤壁之战后三国荆州之争的又一重要事件。这次事件,使刘备集团跨有荆、益以图天下的既定方略落空,从此偏于西蜀一隅,实际已无力问鼎中原,再与曹魏争夺天下;东吴孙权,则有了立国的屏障。有了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控制权,为建立吴国奠定了基础;对曹魏来说。也因关羽失荆州而加快了废汉称帝的步伐。使历史由此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关羽于219年冬十二月失荆州遇害后,曹操于220年春即病亡,曹丕一继位,很快废汉称帝,正式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蜀汉);同年,孙权由曹丕封为吴王,222年建元黄武,三国正式形成。
按赤壁之战后三国形成之际的形势,本来对刘备集团最为有利,从当时荆州情势看,三方势力也数关羽最强,构成了对曹魏的最大威胁。关羽北攻襄樊,“威震华夏”,迫使曹操商议迁都,就直接威胁到曹魏的心脏。由于失荆州,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势力消失,曹丕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称帝了。所以,如果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形势,那么,关羽失荆州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使三国势力范围从此基本定型。刘备称帝后,虽曾兴倾国之兵前来夺取荆州,但只是使蜀国再遭重创,未能改变这个基本格局。
三国格局基本定型后的荆州之争,除222年吴、蜀夷陵之战外,主要表现在魏、吴之间。孙权受封吴王后,曹丕要求孙权送其太子孙登入朝,作为人质。孙权借故推辞,不愿真心臣服于魏,转而与蜀国修复旧好。曹丕遂于公元222年农历十月(夷陵之战后三个月)出动三路大军伐吴,夏侯尚等以重兵围攻江陵、自223年正月至六月。围攻六个月不克而返。接着,魏国又于224年、225年再次伐吴,也都无获而返,曹丕便在226年夏带着深深的遗憾病故了。荆州局势基本稳定后、孙权于229年存武昌(今湖北鄂州市)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曹丕之后,魏、吴荆州之争虽然仍在继续,但主要战事发生在魏、蜀之间。公元263年蜀国灭亡后,司马炎不久废魏称帝,建立晋国。晋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荆州之争在军事上相对于静。公元280年,晋国出动六路大军伐吴,荆州又成为灭吴之役的重点。当大将军杜预率十万大军攻克荆州后.吴国很快土崩瓦解。三国时代荆州之争的最后一争,揭开了国家重又实现统一的一页。
综观汉末三国时期,从三分天下列归于一统,都跟荆州之争紧紧相关。一部三国历史,从分、合的意义上讲,也可以看作荆州之争的历史。
二、荆州是三国文化的殿堂,从这个殿堂,可以感受到三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激剧震荡的大变动时代。乱世出英雄,变革的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荆州作为三国争夺的焦点,也就成了群雄角逐的舞台,成了三国杰出人才重点较量的场所,在接连不断的角逐,较量中,他们的政治抱负,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思想品格,他们的智谋韬略,都在荆州这个舞台上充分显现,至今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从而显示出三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三国荆州之争中,作为当时三个政治集团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都亲临荆州,角逐雌雄,以图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他们的理想、抱负能否实现,他们事业兴衰成败的结局如何,都在荆州这个大舞台经受检验,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历史启迪。曹操取荆州得而复失,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失荆州而失天下的教训至为深刻。刘备借荆州而有立是发展之地,也因借荆州有借无还而最终失掉荆州,使兴复汉室的理想化为泡影,其成也荆州、败也荆州的教训也足以令人记取。孙权借出荆州本为巩固吴、蜀联盟,与刘备共同对付曹操,其后却又因此而撕毁联盟,结好曹操,与曹操共同对付关羽,获利最丰。政治风云的变幻说明:一个政治集团的基本利益,是左右其方针政策的关键所在;联合与斗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高屋建瓴分析与把握形势,善于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联合与斗争的正确策略,方能争取主动,防患未然,立于不败之地。三国荆州之争所体现的古代三角政泊斗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是三国文化留给后世一笔可贵的政治财富。
作为群雄角逐舞台,当时魏、蜀、吴的主要文官武将,都纷纷在荆州登台亮相,斗智斗勇,展开全方位的较量。他们的智谋韬略,他们的思想品格,是体现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肃、诸葛亮赤壁之战前对荆州、对天下形势的深邃分析和论说,既建独断之明又十分相似,闪烁着智者的光芒,堪称三国战略家的双璧,他们的远见卓识全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分析与判断;而他们俩在曹操南下的历史关头所作的成功外交斡旋,则是促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关键,可见外交胜于雄兵。除诸葛亮、鲁肃之外的文武将领,如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吕蒙、陆逊、朱然、曹仁、徐晃、夏侯尚等等,也都在荆州之争中展示了他们各自的风采。若从成败的天平衡量,大凡凭借勇力逞强的统帅,往往只能逞强于一时,而有勇有谋的指挥者,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关羽与吕蒙,就是这方面突出的典型。关羽大意失荆州,固然责任并非全都在关羽,但从智谋韬略和斗争策略看,关羽显然不能与吕蒙相比,这是关羽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羽与刘备、张飞,史称“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人的关系不同寻常,在激烈的荆州之争中,他们都因荆州的失落而先后丧生,实践了他们生前“誓以共死”的诺言。刘备不顾群臣劝阻东征孙权,固然是为了夺回荆州,但也包含着与关羽“恿若兄弟”的道义成份与感情因素。正是因为“忿孙权之袭关羽,”刘备才不颐赵云等人的极力劝谏一意孤行伐吴,“孙权遣书请和”亦“盛怒不许。”刘备本想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结果遭到惨败,致使羞忿交加,郁郁病故,其中既有败给白面书生陆逊之耻,也有连丧关、张两个“恩若兄弟”的手足之悲,他的死也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刘、关、张之间这种“恩若兄弟”、“誓以共死’的强烈感情,经《三国演义》的突出渲染,升华为我国传统文化所称之为“义”的典型。一部《三国演义》,以刘、关、张“桃园结义”起始,以刘备集团为主线,所演之义主要就是“桃园结义”之义。荆州作为刘、关、张“誓以共死”践约之地和“桃园结义”归宿之所,是从义这个角度去探视三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刘、关、张之间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义,又主要体现在关羽身上,并成为关羽文化的核心内容。由三国文化所衍生的关羽文化现象,是三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熔铸的一大文化特色,也是荆州所蕴含的三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荆州是关羽镇守达十年之地,是他一生事业的亮点,也是他为之丧身而悲切之所。失荆州被擒斩首的悲剧结局,正是关羽身后被尊奉、神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失荆州,就不可能有身后无比荣耀的关羽;没有失荆州,也不可能有关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忠义”化身的关羽,不仅在封建社会很长时期与文圣孔子并起并坐,而且在当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关羽文化被视作弘扬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连结海内外炎黄后裔中华情结的桥梁和纽带。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关羽尊神迎合一些人求富盼安的心态,正堂而皇之地在干家万户入室登堂,成为人们所祈求的财神爷和保护神。就关羽文化所蕴含的忠义内涵而言,除去其封建性的消极因素,今天也仍有现实的社会价值。荆州作为关羽文化孕育之地,是关羽文化真正的故乡,其他地方是不能取代的,也是无法取代的。
由三国时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三国文化,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包括那个时代的人民群众对结束战乱、追求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又包括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理念、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智慧才能和社会创造力等各个方面,其基本核心是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所有这些,主要通过三国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来体现。荆州作为三国争夺的焦点和群雄角逐的舞台,无疑是三国文化的集中凝聚之所,堪称三国文化的瑰丽殿堂。由于长久以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各类三国题材文化产品和民间文学的大量涌现和传播,使三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历史土壤的基础上进而扩展,其影响也更加广泛深远,从而也更加显示出荆州这个三国文化殿堂的价值。
三、荆州是三国风物的胜地,多姿多彩的三国风物画卷,是三国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三国时代的如雷金鼓虽然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中早已远去,但留下的斑斑踪影今天依然可以寻觅。在荆州,在这个著名的三国故地,至今留存着特有的众多三国风物胜迹,成为荆州的一大文化特色,成为三国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
古城荆州,就是三国历史文化最好的见证。当初三国鏖兵的阵阵战鼓,就响彻在这里;一些著名的三国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它是我国南方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原先,学术界对汉代江陵城(亦即荆州城)的地望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近年通过对荆州古城墙的考古发掘证实,汉末三国时期的荆州城,就是现荆州城所在地。在今荆州城城脚深处晋代城脚遗物的下层,就叠压着汉末三国时期蜀、吴荆州城城脚。这一重要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荆州古城的文化内涵,使一些三国历史故事更加真切感人,更加生动传神。
荆州古城作为名副其实的三国故城,本身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三国风物瑰宝。它与城内外众多三国遗迹和风物名胜交相辉映,构成了荆州所特有的三国文化风采。这些风物胜迹,有的源于历史,有的出自《三国演义》,有的来自民间传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和新建的三国文化旅游景点。从荆州古城到城内外的刘备公安门、关羽点将台、刮骨疗毒故地、张飞一担土、诸葛孔明桥,从市区的纪念性建筑物关庙、春秋阁到新建旅游景点三国公园,从市区以外洪湖乌林赤壁大战时古战场到监利境内曹操败走的华容道,从石首绣林长江边的刘郎浦、孙夫人望夫台、照影桥到公安油江口刘备大本营故地、孙夫人城等等,总计有三十多处,皆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构成了一幅瑰丽多彩的三国风物画卷,使这一著名三国胜地成为海内外游客慕往的旅游热点。丰富的三国文化资源,如今已成为开发荆州特色旅游产业和发展荆州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其前景十分可观。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今的三国风物看,荆州所蕴含的深厚三国历史文化积淀,可谓得天独厚,无以伦比。荆州不愧是三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它理所当然应是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三国演义》的中心。荆州市《三国演义》研究会的成立,无疑会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依据史实对三国与荆州作了一些论述,未就《三国演义》入手去分析,因为史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了解了史实,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国演义》。当然,小说毕竟不是历史,小说的艺术加工和改造本身是一种文学创造,不能与史实等同看待。但作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其基本方面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这正是这部文学名著光芒四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前提和基础。小说对人物、对一些具体事件的描写,特别是对包括赤壁之战在内的荆州之争的描写,大大发挥了文学的想象和创造,源于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使其所反映的荆州之争更加波澜壮阔,更加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荆州之争在三国纷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使之成为这部古代政治百科全书的核心篇章和精华所在。所以,读三国,读通荆州,也就入了门,掌握了打开这部政治百科全书的钥匙。而从研究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三国演义》来说,荆州则是一部必读的经典。
一切成败围绕荆州之地。 支持一下 来晚了,灌水 回帖是种美德~! 说的有道理,支持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