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八路诸侯
第五章十八路诸侯(演义第五回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本回关东诸侯终于云集反董了。
董卓在洛阳挟天子令诸侯,这各位诸侯自然心怀不满,但是最终先跳出来那些诸侯却是董卓任用的,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在当时为董卓信任,不过心里却是反董一族,前文提到的袁绍和董卓争执挂印离开,便是这两人劝说董卓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而此两人推荐的赴各地任州牧太守的韩馥,刘岱,孔伷,张邈等人都是关东反董联盟的主力,董卓见关东诸侯兴兵,便怒极将他们与袁隗一家杀死。(演义上第六回也有所记载,大致无差,而资治通鉴上说董卓杀了周毖、伍琼有所后悔,另有说伍琼和第四回中行刺伍孚的早期事迹相同,可能是同一人。)
演义这回说的是关东诸侯讨董,但是其实突显的是书中两位主角曹操和刘备,如曹操矫诏一事,乃是子虚乌有,曹操征兵有之,但是矫诏一事,并非他所做,而是东郡太守桥瑁干的,而且也不是矫诏,而是矫做朝中三公书,发到各州郡,袁绍牵头,这才引起关东州郡响应。说曹操矫诏只是小说需要,一来突显曹操,二来承接上下文方便。而另外就是这十八路诸侯,其实关东诸侯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是真正地方诸侯,才十二位,加上自己起私兵的张杨曹操,才十四位,所以演义中加了没来的公孙瓒,陶谦,马腾,孔融成了十七位,这样正好十八位,一来符合传统对数字的要求比如喜欢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一百零八将之类。二来将日后早期争霸的几路英雄都交代了,刻意加入孔融,陶谦,马腾,刘备,公孙瓒的目的就在于此,他们都是早期争霸的诸侯,演义都会说到,所以这是一次早期的英雄总亮相,还是有相当意义的。
当然,这次英雄总亮相,十八路诸侯虽然名头响,但是演义里真正的贵族往往是不列在数字之中的,所以演义中最出彩的还是当时还不是诸侯的一县令两弓手,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此回将书中的主要人物刘备三兄弟尤其是关羽,大大渲染了一番,带起第一次高潮,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相比其他诸侯只有曹操显露了才略胆色,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跑了几个龙套,其他诸侯根本提都没提。当然,这些没提到的诸侯,除了并没有来的陶谦马腾孔融外,其他的几位演义中也不再会详细提及了,真是连龙套也不如了。
至于刘备历史上是否参与了这次关东诸侯讨董呢?前文谈过刘备的早期生涯,除了《英雄记》中说刘备也一同起兵外,其他都没有谈到此事,按时间看,刘备应该在下密丞或者高唐尉这个位置上,还没有资格能同诸侯一同讨伐,而且引出刘备的公孙瓒就没参与此时行动,更别说刘备了,事实上假若刘备真参与了此时行动,那按演义中应该认识孔融,陶谦,吕布了,但是在后来的演义中刘备和陶谦吕布会面都好象第一次认识一般,尤其孔融,假如大家都参与了关东联盟,刘备还会说那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见演义第十一回)问题是两人都没有参加联盟的事,这不能不说是演义的一大漏洞。
不过这次十八路诸侯也是演义的一大高潮,除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外,最大的意义就是
下面我们就一个个说一下,这十八路诸侯日后的归宿: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当时结盟诸侯中职位最高者,后将军一职还是为董卓任命,后来逃亡到南阳,正好南阳太守张咨被孙坚杀,他乘机接任南阳太守。日后以此为基业想争霸天下,一度称帝但是与兄长袁绍不和,被袁绍曹操等诸侯击败,流亡中死去。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职位同为董卓任命,应为冀州牧,原为朝中尚书一职,在受到桥瑁书后一度犹豫,在谋士刘子惠讽谏放纵袁绍起兵,曾和袁绍同谋立刘虞为帝,被刘虞拒绝。之后在压力下将冀州让给袁绍,本想继续留在冀州,但是在自己儿子被仇人朱汉所杀后离开(事后朱汉被袁绍所杀,但是朱汉也是袁绍任命,袁绍其心可知),流落至张邈处,一日见袁绍使者到,与张邈耳语,惶恐之下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职位同为董卓任命,原为侍中,在这次反董事件后不久病逝。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职位同为董卓任命,刘繇兄长,后与桥瑁不和,杀桥瑁,日后青州黄巾入东平,讨伐失败战死。日后演义中曹操派去攻打刘备的刘岱和此刘岱非同一人,演义混为一谈了。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本为何进属下,据传杀宦官一事,他也参与,何进死后去官,后任河内太守(不知是否又是董卓任命),和袁绍颇为亲近,是其忠实盟友,后来在河内驻守,被董卓部下所破,后到泰山征兵,想和张邈会合,被仇人执金吾胡毋班的家属(胡毋班是董卓所派到河内解散关东诸侯军队的,袁绍下令杀之,胡毋班是王匡妹夫,所以胡毋班的家属和王匡应该有亲戚关系)和曹操合兵杀之。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东平名士,以侠著称,职位同为董卓任命,(除了被孙坚杀的张咨,其他被周毖、伍琼推荐给董卓的都叛变,董卓杀周毖、伍琼确实不冤。)曹操和袁绍都为好友,此时和曹操一起起兵,对曹操资助之,会盟间批评袁绍骄矜,引起袁绍不满,令曹操杀之,曹操拒绝,然自曹操掌兖州大权后,张邈日渐恐惧曹操要杀己,终和吕布合兵叛乱,兵败后在前往袁术求援途中被自己的兵士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曾任兖州刺史,原为何系人马,诈三公书于州郡,乃是关东反董联盟发起人之一,后来和刘岱冲突,被刘岱所杀。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袁绍族兄,有勤学之称,后袁绍任其为扬州刺史,被袁术击败,之后逃亡中被乱兵杀。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在历史中不起眼,但是是相当关键的人物,早先为何进下属,募兵回来何进死,劝袁绍反董不成,回乡募兵,礼贤下士,曹操日后的大将于禁便是他招募而来,(鲍信死后归曹操)反董联盟成立后,在大家都支持袁绍时,独他看好曹操,在刘岱死后,是鲍信迎接曹操任兖州牧,使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盘,得以扩张,日后曹操壮大,鲍信当为首功,而且在曹操被军围住时,鲍信杀入重围救之,而自己身死,死后百姓将士为之流涕,刻木祭之。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这位就并非参与这次关东联军了,而且他当时任的应该是北海相而不是北海太守,他后来到朝中就职,被曹操所杀,他比较出名,以后会谈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弟,日后同张邈一起起兵反对曹操,被曹操所围,最终一族被杀,死前送信给臧洪,请来兵救之,臧洪时在袁绍下,袁绍因和曹操同盟而不同意,结果臧洪与袁绍交恶,袁绍围臧洪,城中自相吞食不叛臧洪,最终城破,臧洪死,这是后话。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陶谦并没有参与此次征讨,但是之后他有支援朱儁兵马抵御董卓,(之后也资助刘备,看来他好这一手。)更一度联合众人推举朱儁为太师,迎回天子,不过朱儁拒绝之。一直对天子保持朝贡,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曹操父亲被杀,征讨陶谦,引出刘备来。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此时应该是征西将军,(初平年间马腾又迁征东将军,不过此时应该还没)而不是什么西凉太守,和演义第三回说董卓是西凉刺史一样,东汉并没此官职。他此时还在关西,比长安还远,这关东诸侯他怎么可能赶去,所以这并不可能,只是演义中刻意加的,不过日后他确实屡次攻打董卓西迁后的京城长安,但是没有成功过,后来曹操掌权后,他到是为曹操的建安政权立下了几次功劳,之后与韩遂不和,又觉得年老了,就入朝为官,之后嘛,都是通常所知的故事,马超起兵一年后,马腾被杀,族夷。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此时公孙瓒应该是奋武将军,封蓟侯,兼领属国长史,并不是北平太守。(当然,要是这样写在演义里,那读者就没几个明白了。)他在辽东,并没有参与此次行动,日后他更是与袁绍为敌,并杀刘虞,但最终不敌袁绍,被杀。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原为丁原属下,后入京跟随蹇硕,何进,他也是何进派出募兵的一员,何进失败时他在上党募兵,此时他不是上党太守,反而是攻打上党太守的人,在这次联军时,他和袁绍同在河内会合,但是不料匈奴单于于夫罗想造反,袁绍张杨不从,于夫罗挟持张杨而去,后来得以重新统领大军,董卓封其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张杨是汉末对朝廷极为忠心之人,一度救济献帝,而且无野心,送献帝回洛阳后自己也就回去,并没有挟天子的想法。张杨与吕布关系甚好,(同为并州人)吕布和曹操相互攻击时,一度想出兵援助吕布,不料被亲曹操的部下杨丑杀死,之后亲袁绍的眭固又杀杨丑,最终眭固也被曹操灭之。(张杨待下甚宽,\"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这是下一章的主角,这里就不多说了,结局是被刘表射杀之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这位也是出名的人物,他的渤海太守也是董卓任命,原因之前就说到了,之后他用盟主名义封自己为车骑将军,后来被曹操击败后病死。
第十八镇:曹操:董卓封其为骁骑校尉,(马上就跑了)而且之前曾经任过东郡太守(没就任)会盟后袁绍推荐其为奋武将军。后来表之为东郡太守,原先担任此职的桥瑁此时被刘岱所杀,他的故事也很多了。
至于那位不是诸侯的刘备,那就不用多说了。
另外此时其他的地方诸侯,青州刺史焦和也起兵反董,结果还没和其他诸侯会合,遇到黄巾,焦和不敢与之战,使得青州黄巾横行,也没有参与会盟行动。不久病死,袁绍派遣上文说到的臧洪代之。
荆州刺史王睿本也要起兵反董,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后来是刘表代之。
冀州牧刘虞没有参与这次行动,袁绍劝其称帝被之拒绝,后来被公孙瓒杀。
益州牧刘焉已经不听中央政权号令,之后资助马腾进攻过长安,未成功,病死。
扬州刺史陈温,曾经帮曹操曹洪募过几千兵士,后来被袁术杀之。(另一说病死。)
只看看不说话{:5_135:}{:5_135:}
好长 回帖是种美德~! 支持一个。。。
真心好长好长~~ 看看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