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和林
蒙古国都城,元朝为岭北行省治所。全称哈□和林。明初,北元政权据以为都,后废。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哈□和林(Qara-qorum,突厥语“黑圆石”),一说原是山名,指鄂尔浑河发源地杭爱山;一说本为河名,指鄂尔浑河上游。1235年,窝阔台合罕命汉族工匠于鄂尔浑河岸建筑都城,即以哈□和林为城名。城南北约四里,东西约二里,大□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周约二里。据1254年到和林访问的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内有市场;一为汉人区,居民尽是工匠。此外,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观,两所清真寺,一所基督教堂。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城(见上都)即位,其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和林地区自立为大□。二年冬,忽必烈军打败阿里不哥,进占和林。四年,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次年又升燕京为中都(后改大都),蒙古国政治中心移至漠南汉地,和林城仅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1307),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和林行省或和林省)统辖北边诸地,并置和林路,为行省治所。皇庆元年(1312),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岭北行省或岭北省),和林路改名和宁路。和林虽失去都城地位,仍为漠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元朝以大臣出镇,遣重兵防守,于其地开屯田,建仓廪,立学校。
明洪武三年(1370),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死于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退据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由于明军的屡次进攻和蒙古贵族的内讧,北元政权很快衰落。15世纪初期,鞑靼与瓦□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和林城遂被抛弃,逐渐荒芜。1585年,喀尔喀蒙古阿巴岱□在和林废城基址旁兴建大□嘛寺厄尔得尼召,蒙古史籍《厄尔得尼·厄利赫》(Erdeni-□ineri□e)对此有明确记载。
明罗洪先《广舆图》中的《朔漠图》幅,即已正确标注“和宁”于和林河(鄂尔浑河上游)之东。清初,方观承曾在厄尔得尼召寺前发现元至正中所立石碑。其后,沈□、张穆等搜集大量史料,考证和林城方位,均有成绩。1891年,俄国拉德洛夫在厄尔得尼召找到至正丙戌年(1346)许有壬撰文的“□赐兴元阁碑”残片,最后证实了和林城的位置。1948~1949年,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考古学者在基谢廖夫率领下,对和林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从1983年开始,蒙古人民共和国考古部门再次对和林遗址进行发掘。据负责这次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色尔奥德扎布称,这次发掘的重点是窝阔台的宫殿,即遗址的主要部分。
休息下吧!{:5_108:} 回帖是种美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