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眼中真实的“康乾盛世
“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这是200年前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说的一句话,这是令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其意义胜过无数研究中国人煌煌巨著的总和。
【1】
乾隆仅仅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说劳民伤财太轻,简直是祸国殃民。
当时的中国正值”乾隆盛世”,中国人是好面子的,乾隆帝更是好面子的。对这次英国人的来访,乾隆皇帝不但在接待工作上做了精心准备。
皇帝确定的接待工作方针是,一要隆重热烈,照顾好外国友人的衣食住行,保证他们的心情愉快。二是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展示中国的富庶强大。
据估算,英国人一行使北京花费了五十多万两白银,即十七万三千多镑白银。折成今天的币值,为一亿零三百八十万元人民币。这其中当然不包括皇帝赏赐的礼品,这些礼品价值要远远高于此数。
【2】
英国人对于”乾隆盛世”的感受。
1、
盛世下极端贫困的中国人。
当时正处于所谓的”乾隆盛世”,而当时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如何呢?对此英国人也有详细记载。马可?波罗惊叹中国是“尘世可以想见的最繁华的地方”。十八世纪末来到中国的英国人却惊讶地发现,与黄金遍地的传说相反,中国的大部分普通人都生活在穷困之中。
中国官员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但中国人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官员贯彻皇帝旨意,在一切环节中全力展示帝国的富强。但这一旨意毕竟没有被每一位普通百姓所领会,他们关心自己的胃更甚于国家的尊严,这个细节一下子暴露了中国的尴尬。
事实上,在登陆中国后,英国使团一再震惊的,是繁华表象下的贫穷。
中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
还有随处可见的弃婴。道路两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弃婴在基督教国家中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是中国人却视为平常。很明显,这是人口压力和贫困所致。
2、
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惊讶的,是政治上的贫困。
“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与底层的普遍贫困强烈对照的,则是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奢。虽然底层社会中很少发现脸色红润的人,但政府高官中却不乏胖人,这些达官贵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吃。
英国人在中国所见到的房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大富之家,一种是贫寒人家。“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装饰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在其他国家里,富有者和赤贫之间,还有着许多不同等级的中等人家。”
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是他们见过的国家中最厉害的。“中国有一句名言:‘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立锥之地’……但这句话在其他国家并不适用。”
英国人说:“中国没有中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因拥有财富和独立的观念,在自己的国度里举足轻重;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是不可能被朝廷视而不见的。事实上,中国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英国人很容易地了解到,在中国,所有的富人几乎同时都是权力的所有者。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靠权力来豪夺。中国的专制是超经济的,经济永远屈居于政治之下,也就是说,财富永远受权力的支配,一旦没有权力做靠山,财富也很容易化为乌有。“在中国,穷而无告的人处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们没有任何诉苦伸冤的机会。”对于中国人来说,“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
在中国法律中,个人财产权却屈居政治权力之下。英国人研究了中国法律后得出结论说:“中国所有的有关财产的法律确实都不足以给人们那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恰恰只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使人乐于聚积财产。对权势的忧惧也许使他们对那些小康视而不见,但是那些大富却实难逃脱他人的巧取豪夺……执法机构和执法方式如此不合理,以至于执法官员有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对善与恶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说,是专制主义摧毁了中国人的财产安全,从而摧毁了所有刺激中国进步的因素。进步只有当一个人确信不受干扰地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时才能发生。但是,在中国“首先考虑的总是皇帝的利益”,因为“任何财产违反了他的主张是得不到保障的”。马戛尔尼不否认中国存在着大土地产业,但他认为它们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如“高利盘削和官职馈礼”所获取的。它们是贸易或侵吞的短暂的积聚,而不是土地贵族或绅士的产业。他写道:“在中国确切地讲没有世袭贵族。”
3、
中国人精神文化上的极端贫困让人震惊
在那些推崇中国政治的欧洲学者们的著作中,中国社会的和平、稳定、井井有条一直是他们赞美的重点。他们认为,这说明中国是民权、人道所主宰的理性王国。“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组织”。
然而,与中国官员的交往,却让英国人看清了这个帝国维持秩序的基本手段,那就是王权、专职和严苛的礼法。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北上天津的途中,英国人在山东登州府短暂停留。登州知府闻讯前来拜访,“知府带来了许多随从人员,其中有一个人在知府问到他话的时候,立刻跪下来回答,这给英国人一个很大惊异。知府安然接受这种礼貌,似乎他们之间一向是这样讲话,这给英国人更大的惊异。”更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中国官场的另一项规矩:在任何场合,上级都可能打下级的板子。
被扒掉裤子当众打屁股,对英国绅士来讲,是无法想象也无法容忍的耻辱。然而英国人却发现,中国人对此却司空见惯。
英国人说:“在任何场合,只要他们(中国官员)认为恰当,就以父权的名义,立即用板子处罚,无需预审或调查。”
所谓“康乾盛世”,乃是满清御用文人和遗老叫出来的,姑不论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制造的莫须有的文字狱是多么的惨绝人寰,单看他们两朝上至皇帝,下至官员是如何的宝马香车、夸奇斗富、奢靡浪费,就知道他们口中的“盛世”是什麽一种货色了!
近日偶读袁枚《续新齐谐》,有一则当时的河道官员相互斗富的记载很有些意思,篇名叫《张赵斗富》,现抄录如下:
“康熙间,河道总督赵世显,与里河同知张灏斗富。
张请河台(即总督)饮酒,树林上张灯六千盏,高高下下,银河错落。兵役三百人,点烛剪媒,呼叫嘈杂,人以为豪。
越半月,赵回席请张。加灯万盏,而点烛剪媒者不过十余人,中外肃然。人疑其必难应用。及吩咐张灯,则飒然有声,万盏齐明,并不剪媒,而通宵光焰。
张大惭,然不解其故。重贿其奴,方知赵用火药线穿连于烛芯之首,累累然每一线贯穿百盏,燃一线,则顷刻之间百盏明矣!用轻罗为烛芯,每烛半寸,暗藏极小炮竹,爆声咯剥,烛媒尽飞,不须剪也!
盐商安麓村请赵(总督)饮酒。十里之外,灯彩如云。至其家东厢西舍,珍奇古玩,罗列无算,赵顾之如无有也。直至酒酣席散,入燕室小坐,美女二人捧双锦合呈上,号小玩意。赵启之,则关东活貂鼠二尾,跃然而出。(安)拱手向赵,赵始哑然一笑曰:今日费你心了!”
康熙年间,黄河十年九灾,黄水所到之处,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而作为治理黄河的总督和其官僚集团,其生活却如此奢靡。老百姓的灾难,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契机!失去土地家园的灾民,仍然是贪官污吏的勒索的对象!
清康熙42年,山东河道破口成灾,被流放东北三年的徐州籍状元李蟠,回家途中参予救灾,他沿途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写了一首《流民叹》。老百姓是“卖儿博一饱,欲食那得食?最苦是生离,死别亦顷刻。山东礼仪乡,宁死不为贼。青齐九点烟,忽化为鬼国!”而当官的呢:“百万发金钱,千艏资稼穑。司牧者谁子?充囊营货殖!”对此极不公平的现象,李蟠大声责问道:“谁实秉国钧?毋乃民之螣!”(螣,害虫)呵呵,当官的变成民贼了!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遭受满清入关后的大屠杀,直到康熙50年,全国人口仅两千多万,皇帝六次南巡化的“银子像海水淌似”的,官员们又是那样豪奢靡费,可见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麽重!
这,就是他们说的“康熙盛世”!
我向来认为,毛老人家晚年虽有阶级斗争过头的错误,但他的那个“阶级分析”的看待历史的方法,却没有错!所谓“盛世”也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官员来说,包括皇帝,康熙年代确是“盛世”,不然他们的生活能那麽奢侈靡费、争奇斗富?黄河发大水,人民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而管河道的官员却在那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个“盛世”是属于他们的!而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统治阶级的“盛世”,无异于他们的“末世”!
呵呵,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历史?对于历来封建统治者编写的所谓“正史”,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那些东西不可能全面正确的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因为他们经常要为“尊者讳”的。看看《红楼梦》、《水浒传》那样的小说,读读流传于民间的笔记小说、稗官野史之类,或许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康雍乾时民间是怎样的图景?
这个话题即使不展开讲,只是各举一个例子管中窥豹,但也足以说明问题!
康熙年间 康熙42年,山东河道破口成灾,被流放东北三年的徐州籍状元李蟠,回家途中参予救灾,他沿途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写了一首《流民叹》。老百姓是“卖儿博一饱,欲食那得食?最苦是生离,死别亦顷刻。山东礼仪乡,宁死不为贼。青齐九点烟,忽化为鬼国!”而当官的呢:“百万发金钱,千艏资稼穑。司牧者谁子?充囊营货殖!”对此极不公平的现象,李蟠大声责问道:“谁实秉国钧?毋乃民之螣!”(螣,害虫)…
雍正年间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个“好官、忠臣”田文镜。真实的田文镜,确实是个忠于皇帝的官员,但他对待老百姓却非常苛暴,他执政河南时,为了给皇帝分忧解难,故意瞒报灾情,逼得河南百姓纷纷流亡,直到周边省份因为流民问题怨声载道,上达天听,雍正才追究了田文镜。当然雍正内心对这样的“好奴才”根本不反感,找了个借口替田文镜搪塞过去。…
乾隆年间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使团来华。这个使团对中国有如下记载:“(普通中国人)都如此消瘦,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但中国人马上把它们(英国使团扔到海里的死猪死鸡)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中国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在中国,穷而无告的人处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们没有任何诉苦伸冤的机会。……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
清末的衰落,究竟是突变还是延续?
按照现在普遍认同的说法,清朝的皇帝,即便不是每个都如康乾般“英明”,却也绝无昏君。那么康乾的子孙们还不至于把祖宗的“盛世”折腾成“衰世”吧?为什么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清朝就显得一无是处了呢?这究竟是一种皇帝素质降低导致的国运突变,还是祖宗的前朝本来也不咋地,还为后世矛盾爆发蓄积了能量呢?…
所谓“康乾盛世”,乃是满清御用文人和遗老叫出来的,姑不论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制造的莫须有的文字狱是多么的惨绝人寰 就这一句揭露了多少吹鼓手背后红果果的尴尬啊!!好!!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表示对辫子王朝不感冒 ~ {:5_14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