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22 12:12:13

解读曹魏政权的幕后功臣程昱

一直以来,人们常说曹营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和程昱,这五个为曹操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出谋划策,立下了无数的功勋,但是我最欣赏的,不是最善奇谋的荀攸,也不是忠于汉室的荀彧,而是排在最后,人气最低的程昱。http://www.e3ol.com/culture/upfiles/2013/201336923260612.jpg  由于演义的思想倾向,蜀汉的人物往往更会引起大家注意,人物刻画的也更加生动,传神。关羽之义,张飞之勇,赵云之忠,诸葛之智,人所共知,相比之下,魏派吴派人物相形见绌,显得平淡无奇,之所以写程昱,一是自己的爱好使然,二是确实在演义中,程昱还是魏派比较出彩的人物。  (一)归顺曹营  小说第十回,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一时文武云集,程昱也是在这一回正式登场的,【荀彧言:某闻兖州有一贤士,今此人不知何在。”操问是谁,彧曰:“乃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紧接着,程昱就举荐了另一位贤才郭嘉,昱谓荀彧曰:“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程昱表现足够可贵,初投曹操,不急于表现自己,也不怕更年轻,更厉害的郭嘉抢走自己的风头,一来曹营就可以为曹操罗织新的人才,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且这也是曹营的一种好风气吧,荀彧推荐程昱,程昱推荐郭嘉,郭嘉又推荐刘晔,刘晔推荐满宠,形成一个链条,一时间人才不断,为曹操的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功绩显赫,读书读到这里,往往会想到庞涓嫉妒孙膑的故事,两相比较,不禁嗟叹。其实嫉妒心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因为嫉妒而坏了公事,大事就好。  (二)初露峥嵘  投奔曹操后不久,程昱就受到了重大的考验,曹操为报父仇,亲征徐州陶谦,不想后院失火,陈宫,张邈连结吕布袭取了兖州,濮阳,曹操根据地大半丢失,鄄城、东阿、范县三处,赖荀彧、程昱二人设计相连,死守城郭。保全了曹操最后的领地,为曹操的反攻奠定了基础,演义在这里只是简略的一提,但是不能抹杀程昱对曹营的巨大贡献,假使三城再丢,恐怕曹操真的就是孤家寡人无家可归了。刚刚投奔,程昱即为曹营立下了功勋。  (三)献策破袁  官渡之战后,袁绍势力大损,但主力尚存,回到冀州,重整兵马意欲卷土重来。再次与曹军对峙,此时程昱再出奇招,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此计深得兵法精妙,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成功的完全激发曹军的斗志,深得韩信之精妙,曹操采纳此计,程昱划策,曹操指挥,诸将力战,十面埋伏打破曹操,袁绍大败,口喷鲜血,一病不起,从此之后再也未亲临战阵,可以说这一战对于最后袁曹的胜败,河北的归属,都是至关重要的,程昱此计,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计框徐母  小时候读连环画,读到这一段时,经常觉得曹操,程昱的做法太过于卑鄙了,斗不过徐庶,居然从老人身上下手,不够光明正大。  长大之后更多的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之上分析问题,我发现其实这没有什么,如果以曹魏的角度来看问题,从徐母身上下手,瓦解徐庶这个曹营最大的隐患,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事半功倍,不也是更好么?  看一下此计,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为什么这个计策能够成功?  原因很简单,程昱非常了解徐庶,成功的抓住了徐庶的弱点,特点,和心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意大概如此吧  当曹操被徐母斥骂,恼羞成怒,欲杀徐母时,又是程昱紧急的制止了曹操,程昱急止之,入谏操曰:“徐母触忤丞相者,欲求死也。丞相若杀之,则招不义之名,而成徐母之德。徐母既死,徐庶必死心助刘备以报仇矣;不如留之,使徐庶身心两处,纵使助刘备,亦不尽力也。且留得徐母在,昱自有计赚徐庶至此,以辅丞相。程昱设计赚徐庶在演义中的记载(出自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的确是这样。徐母若死,徐庶必会留在刘备之处与曹操为敌,如虎添翼,以一时之怒而杀徐母,得不偿失。  接下来,程昱走出了自己这个计策中的第三步,(第一步献计,第二步劝阻曹操杀徐母,第三步作假书)程昱日往问候,诈言曾与徐庶结为兄弟,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因亦作手启答之。程昱赚得徐母笔迹,乃仿其字体,诈修家书一封,差一心腹人,持书径奔新野县,寻问“单福”行幕。  一条良计,虽然有些阴损,但丝丝入扣,诓骗徐母,徐庶,一气呵成。  徐母的故事,又让我想起楚汉相争时,王陵之母的故事。  汉书卷40,王陵传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母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几乎同样的情况,王陵之母一死成全王陵辅佐明主,定鼎天下,而徐母不死,徐庶对刘备,远重于王陵对曹操,徐母不能死,使刘备少一羽翼,蜀汉少一能臣。终成千古之憾,差距何其之大也,人言徐母贤,我看未必。  徐母后来斥责徐庶,岂不知母子天性,徐庶不能不如此,此时自尽,何其晚也?既害自己,又害元直,徒留虚名,试想徐母不惜死,若早死,程昱何以诓骗徐母笔迹,程昱之计怎能得逞?世人皆怪程昱,曹操阴损,不想徐母之失大矣,非是徐庶不晓事,乃是徐母轻信程昱之过也,徐庶抱憾终身,刘备失一大才,徐母能无过乎?  不管怎样,程昱计除徐庶,为曹操扫清了一个大的对手和障碍,再次为曹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迫使刘备再次急于寻访卧龙,凤雏。  (五)赤壁独醒  赤壁一战,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83万大军,刘备得以喘息,江南得以保全,曹操统一失败,逃回北方,成为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耻辱,而在赤壁中,程昱依旧是曹军中不可多得的亮点之一。  1)第48回,庞统献连环计之后,程昱提醒曹操: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他是曹营中第一个提醒曹操注意火攻的人。  2)第49回。黄盖前来诈降,又是程昱提醒曹操,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  从这2处,我们不难看出,程昱是谨慎的人,他并没有因为曹军势大而感到稳操胜券,相反他做到了更冷静,眼界也更为长远,比计谋,程昱不如曹操,但是对于一个谋士来讲,稳定,淡定,冷静是非常重要的,程昱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他做到了这点,无须质疑。  (六)华容救命  曹操赤壁兵败,逃到华容道,此处正遇关羽,曹军人困马乏,眼看就要束手就擒。这时候再次是程昱献计挺身而出。  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
  最终此计得成,曹操的以走脱,从此计看,程昱是个善于识人看人的谋士,非常了解徐庶,才能通过徐母,引徐庶上钩,非常了解关羽。知道关羽傲上不欺下,才能让曹操义释关羽,成功脱身、非常了解刘备,才能劝阻曹操,不要放走刘备(第21回)。  程昱或许在出奇计,行险招时不够突出,但是能识人,能谨慎,善于研透对方的心理,怎能说不是过人之处呢?  (七)尾声:  赤壁之战后。曹操老矣,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许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演义也并没有交待结局,程昱也是如此,从此再无闪光之处,程昱远远不及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人,甚至在魏营也不是最厉害,最出名的,但是这又何妨呢?为一谋臣,恪守职责,问心无愧即可,何必与他人相比呢

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22 12:12:37

沙发。。。。。。。。

三国之赵云 发表于 2013-4-22 13:01:01

支持一下把。。。{:5_106:}{:5_106:}{:5_106:}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4-22 13:30:04

果然好谋臣,支持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曹魏政权的幕后功臣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