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4-21 17:17:50

诸葛亮择人之难

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但在择人之道,是慎之又慎,实有其难言之苦。听我慢满道来。
蜀汉之英才,主要分两部分,一为刘备之旧将,二为西蜀之人才。
刘备天下雄主,未进蜀前,以汉室宗亲之名义号天下之英才在其麾下,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两人皆有经天维地之才,都可以独当一面。这从刘备入蜀可观,庞统是扮演张良陈平之位,而诸葛亮则扮演萧何之职。两人琴瑟和谐,互为补充。但可惜庞统先折,诸葛亮只有独挑大任了。但刘备在此之前,文武皆备,求其原因,是因为天下大乱,有智者择良主而谋之,有勇者择其德者而献之。然天下纷争,打破了原来汉在人才方面的举荐制度,少了汉的考试制度,让许多在一个方面有才之人可以脱颖而出,成就三国多彩的篇章。
而刘备入川后,得良臣法正。以他为首,号召西蜀旧吏,让人才繁多的西蜀焕发了新的活力。有诸葛亮引导刘备故人,而法正号召西蜀英俊,让新生的蜀汉在人才上面蒸蒸日上,而这个导致刘备在对曹操的战争中活力尽现,新旧人才相互协调,蜀汉国力达到了高峰。然一切都来的太快,忽略了很多的问题,当对外胜利接连不断,就会忽略在内政的漏洞。由于这个巨大的漏洞导致后期诸葛亮在择人方面的困难。
这是什么哪?就是西蜀长期的安定,西蜀在刘璋父子的治理下,虽然没有对外的功略,但对内沿用汉之旧制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在选人上面就是举荐和清议制度,这很没有活力。因为百姓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当官的基本是富家和有权势之人和他们的子女,诸公在看三国志—蜀篇可看他们的出身。呵呵,而且由于蜀地安定,除了刘备入川,几无大战事。所以蜀地文官辈出,武将鲜有帅才,这证明了军队是打出来的,不是看兵书看出来的。所以刘备入川所受阻力并非很大,问题也出在这里。
而这些在刘备这个雄才在的时候并不明显,因为刘备对人公允,而且善于用人和平衡各个方面的关系,写在这里,不由理解曹操说他和刘备皆为天下雄才之言。而当蜀汉在遭遇了关羽失荆洲,张飞惨死,刘备被陆逊打的大败的事情后,一切的问题就都明显的暴露出在诸葛亮这个天下奇才面前。当关羽,张飞,刘备死后,可以说刘备故人的精华以去,诸葛亮在用人上要采取平衡之道,其实诸葛亮也是这么做的,他开始重视荆洲人马谡等人。注意培养和平衡用人上的问题。再有,由于刘备死后,蜀地动乱,平衡内部的问题就摆在诸葛亮面前,所以诸葛亮在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而且诸葛亮由于失去了荆洲,在择才方面就只能选西蜀的人才。而在择西蜀之才时就要顾及西蜀人才的选拔制度,不能因为选材而震动了蜀汉的根基。而西蜀的择才制度是沿用汉的缺少活力的方法,不是从行伍中提拔有用之才,所以导致蜀汉文兴武衰,诸葛亮在出祁山连70岁的老赵云都要带上。但是诸葛亮也明确意识到这点,他从内部的稳定和对外两方面,可惜马谡在出祁山犯了错误,很让诸葛亮难办,但他还要从祁山那里选用新的人才。其实我们从诸葛亮选姜维上面可以看出,而且在他死后,让外才姜维平衡西蜀人才费,董等人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很无奈。其实内政的关键在平衡国内的势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刘备死后的蜀汉的局势,而为什么刘备出兵攻吴,一定要留诸葛亮守川,刘备也是有考虑的。呵呵,刘备天下枭雄,曹操说和他可以并驾齐驱真是有道理。我们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西蜀内部力量的强大,可以随意牵制他。诸葛亮治理蜀汉,让90万人有10万甲兵而民无怨言,可以说谋国之道已经用到极限了,非常完美,平衡之术用到点子了。但真是苦了他了,难怪他英年早去。


忘忧 发表于 2013-4-21 18:05:11

雅安加油

【嘉】暗 发表于 2013-4-21 18:07:52

{:5_112:}呜呼哀哉,大汉就此落幕……

天山一剑 发表于 2013-4-21 18:09:25

{:5_147:}{:5_147:}{:5_147:}{:5_147:}{:5_147:}{:5_147:}

ZX916831251 发表于 2013-4-21 19:49:43

{:5_144:}{:5_144:}{:5_144:}

帝国铁骑 发表于 2013-4-21 19:59:50

支持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择人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