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4-20 20:47:48

曹丕《芙蓉池作》注释和鉴赏

芙蓉池作〔1〕    【诗歌原文】
  乘辇夜行游〔2〕,逍遥步西园〔3〕。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4〕。
  卑枝拂羽盖〔5〕,修条摩苍天〔6〕。
  惊风扶轮毂〔7〕,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8〕,华星出云间〔9〕。
  上天垂光采〔10〕,五色一何鲜〔11〕。
  寿命非松乔〔12〕,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13〕,保己终百年。
  【诗歌注释】
  〔1〕芙蓉池为邺城铜雀园中之一景。芙蓉,即荷花。铜雀园在邺城之西,因建有铜雀台而得名,为曹操的王家园林。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一些文人依附于他,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曹丕为领袖人物,曹植为重要成员,“建安七子”多数参与。至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七子”全部谢世,邺下文人活动方才停止。此诗即作于其间。诗中描述了芙蓉池畔的优美夜景和作者的怡悦心情。
  〔2〕辇:古时候的人力车。
  〔3〕逍遥: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
  〔4〕嘉木:美好的树种。通川:园中水流。此句言树木沿园中小河之两岸密植。
  〔5〕卑枝:低垂的树木枝条。拂:轻轻的掠过。羽盖:用羽毛做装饰的车篷。
  〔6〕修条:长的树枝。摩:迫近。
  〔7〕惊风:急风。扶:沿着,随着。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此“轮毂”指车轮的轴头。
  〔8〕丹霞:晚霞,呈红色。此句言日月交辉。秋季日落之前,月亮亦出,晚霞与明月并现。
  〔9〕华星:明亮的星。
  〔10〕上天:自天而下。
  〔11〔无色:青、赤、黄、白、黑,古以此为正色。此指彩虹的多种颜色。一何:多么。
  〔12〕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赤松子相传是神农时的雨师,后为道教所尊奉。王子乔,原为周灵王太子,好吹箫,道士浮丘公把他接到嵩山,二十年后修炼成仙,乘白鹤而去。
  〔13〕遨游:这里是畅游的意思。
    【诗歌鉴赏】
  魏文帝曹丕的青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曹氏集团的统治中心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留守,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著名文士,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闲常之日,他们宴饮游乐,斗鸡走狗,弹棋击剑,弋射田猎,过着奢华的贵族生活。此诗和曹丕的《于谯作》、《于玄武陂作》,以及曹植、刘桢、王粲等人的《公宴》、《斗鸡》诗等,即是他们南皮之游的真实留影,也是后人研究邺下文人集团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
苜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一“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景的基点。“逍遥步西园”,又表现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因为作此逍遥之游,所以下文所描绘的景物才是那样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西园”,是芙蓉池的所在,诗人们经常聚会之处,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写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欢游情景。中间十句承接上文,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总写这里的形势和环境的优雅。接着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茂密葱茏的树木环渠而生,相互掩映衬托,下者枝叶横生,遮途塞路,上者遮天蔽日,直达云表。其后又以“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来继续写行游所见和其时愉悦的感觉,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似乎都在为诗人的到来而争献殷勤,惊风吹拂,似乎在为诗人扶辇,飞鸟翔跃,又似乎在为诗人引路。优闲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因为是夜游,所以这里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芙蓉池的优美景物,而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显示了芙蓉池无限勃发的生机。后四句则转而写夜空之美,万紫千红的晚霞之中,镶嵌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晶莹的繁星在云层间时隐时现,闪烁发光,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在这优雅如画般的景色之中,诗人简直已置于仙境而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不自觉地发出了“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的感慨。此数句运用鲜明的色彩,把芙蓉池的夜景描绘的光怪陆离,五采缤纷,显示了他创作上华丽壮大的一大特色。何焯《义门读书记》以为这里写景“有云霞之色”,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和他在《典论·论文》中所强调的“诗赋欲丽”,则正相一致。刘桢《公宴》诗:“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所写景物与此诗相近,但在辞采的运用上要较此逊色得多。
  末四句,笔锋一转,写行游的感受。“松”,赤松子,传说中炎帝神农时雨师,后与炎帝少女同成仙。“乔”,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传说他好吹笙作凤凰鸣,后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曹丕向来不相信神仙方士之事,他的《折杨柳行》中就有“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的句子,在《典论·论方术》中更通过具体事实,指出神仙方士之不可信。所以在他这里联想起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人能真正的成为神仙的事实,表示了要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适性游乐,使身心愉悦,以求长寿。“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是一种平实而又乐观的态度。这一联想又进一步反衬了使诗人沉醉以至流连忘返的芙蓉池景色的优美和游园的无穷乐趣。在建安时期的游宴诗中,这一首可以说是写得最为出色的。它的一系列特点,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都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因而在诗史上,它有特别值得注意之处。
  参考资料:《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南宫秋雁 发表于 2013-4-20 22:37:19

{:5_106:}{:5_106:}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丕《芙蓉池作》注释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