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20 13:18:16

东吴政权国家战略由攻转守演变的必然性

孙策临崩,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又语权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言屹,阖然长逝。  后人解读于此,皆以为孙策为其弟量体裁衣制定“守江东,观成败”的战略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盖因孙权之能守则有余,攻取不足也。然细加琢磨却又奇怪,策另有一弟颇具策风,若加以时日,再得进取型将领周瑜的辅佐,岂不又可决机两阵,争衡天下了吗?何不用耶。  孙策崛起于乱世,借兵自雄,数年间竟克江东,虎视天下。世人皆言江东小霸王,真不虚名也。。西元200年,曹袁激战正酣,伯符阴图许昌,虽胜负难料,但天赐良机岂能错过,若得成行,则汉末风貌必然为之大变。然则造化弄人,兵马未动,主帅被创。将养期间,北方大局已定,徒唤奈何。  策之将亡,其心不甘,必以周全之策以遗后世。若依本性,当以逐鹿天下,四海混一为略。然其大谬而不然者,竟以“观成败”之言遗之。除为政权平稳过渡,孙权年幼难以视事故外,似乎仍有未尽之意。吾以浅陋,擅自揣之。  自古时事造英雄也,若世事变迁,而不自知,仍自恃勇决,违拗天时者,必遭横祸。策将亡时,北方略定,急不可图。江东基业亦初具规模,当以巩固消化为先。家大业大,治下民生已为新兴政权之重要课题。若仍以创业之初,四处出击,杀伐为快,则祸不远矣。是以观之,伯符遗计“观成败”,非为仲谋量身定做。实乃苦心孤诣为新阶段所制国家战略耳,既为国家战略,便具稳定性,不以人异而存废。换言之,策若不亡,亦将照此而行。再换言之,三国将出现“孙权式”孙策。  遍观后策时代,孙权“守成”迫于势耳,非本意也。仲谋雄心实不下伯符,十次北伐,即为明证。怎奈劳而无功,被迫“守成”而已。  周瑜孙策,并称双绝。赤壁鏖兵,大破曹公。烽烟未尽,举兵西向,欲图西川,天下两分。其志可嘉,存心良苦。然其不智,亦由此见,攻若不捷,国难至矣,其攻即克,犹存隐患。观其规虑,虽有鸿鹄之志,赤胆忠心。而未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若假天年,恐有霸王之祸也。  陆公伯言,策之婿也,若云“保守”,惟其可称。曹叡立时,陆逊表曰: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天下有变”之机未至。又曰: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昔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陛下承运,拓定江表。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这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祖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其言殷殷,竟与岳翁临终之言暗合。然权深不以为然,认为: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于是经年兴兵,专事征伐。却如以卵击石,攻皆不克。空劳民力,以至穷困。终使江山易主,社稷倾颓者也。

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20 13:18:40

沙发。。。。。。

风语i 发表于 2013-4-20 13:34:07

孙权屡次北伐不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吴政权国家战略由攻转守演变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