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冤屈致死的的魏延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多数会对蜀国大将魏延最后武候用计所杀而拍手称快,认为一个背主之贼,被斩杀是死有余辜,罪有应得。 鄙人初看三国演义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以后看了三国志后,才知道原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于是我又将三国演义看了数次,主要是确定演义中的魏延到底如何。经过数次观看,我发现即便是演义中的魏延也绝不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在演义中魏延的初次亮相是在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时出现的。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魏延本人的思想觉悟极高,他能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分开,你刘琮,蔡瑁待我再好,但是你们是卖国之贼,刘备虽不识我,但是他乃仁德之人,是为救民而来。所以魏延就义无反顾地反了蔡瑁、张允,招呼刘备进城。魏延的这种以国家百姓利益为己任的思想觉悟比之赵云于公孙瓒强了数倍。赵云投靠公孙瓒后认识了仁义的刘备,却没能当即追随刘备,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显然在他心里是个人利益大于了国家利益。从思想觉悟来看,被云迷夸大的赵云,显然比魏延低了不止一个档次。http://www.e3ol.com/culture/upfiles/2013/201322514471425151.jpg魏延迎刘备入襄阳在演义中的记载(出自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魏延的再次出现,是关羽攻取长沙之时,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很显然,在魏延的骨子里还是把国家百姓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尤其这句:是杀长沙百姓也!更能说明魏延是位为百姓着想的将领。此时的魏延肯定还在想念为百姓着想的刘备。 魏延投靠刘备后,刘备做为一代枭雄,又岂能不识魏延对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所以在夺取汉中后,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在这里要为广大云迷做一个纠正,每当有人说赵云不受重用时,云迷总以赵云镇守刘备的大本营来说事,说赵云总领禁军,相当于警备司令等等。请广大云迷看清楚了,刘备的大本营是汉中,而汉中太守是魏延。赵云,一边呆着做你的保镖去吧。)而魏延也没辜负刘备的知遇之恩,镇守汉中十余年,屡败魏军。特别是对阵那个曾让姜维头疼的郭淮,魏延让郭淮吃尽了苦头。可叹,魏延被杀之后,郭淮却让姜维吃尽了苦头。 再来看看后期的魏延,到了后期,魏延已然是难得的大将了,尤其是他的兵出子午谷之策,当然,时值今日,我们已无法判断兵出子午谷究竟可不可行,但是于当时弱蜀来讲,要想克服中原,必得兵行险着,可叹此着确被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三国后期大将几乎已然绝迹时,魏国却还有张郃这员大将,而蜀国在诸葛眼中唯一能与张郃做对手的就是魏延了。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紥。而魏延也确实不惧张郃,赶到三十余里,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视之,乃魏延也。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随即魏延中计被困: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忽一彪军杀入,乃王平也。延大喜曰:“吾得生矣!”在这里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如果诸葛死后,魏延真谋反的话,尤其老罗竟还写出魏延要投魏国的话,如若魏延真有谋反投敌之心,此时被困之际为何不真接投靠司马懿?司马懿也是会用人之人,以魏延的才能投过去,司马懿必也会给他一个高职,但是魏延却并没有,从这句:“吾得生矣!”可以看出魏延当时连死都想到了,却没有想投降,这能说明什么,只怕只能说明魏延绝无降敌谋反之心,若真如演义中诸葛所说魏延早有反心,那为何面临生死之际魏延却不谋反?而且居然还说是诸葛死后魏延必反,当真笑话,诸葛死后,魏延官职最高,莫不是魏延嫌在蜀国官太大,非要投靠魏国去当个小官不成。显然魏延谋反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可惜老罗为了突出诸葛的神机妙算,居然把一代名将给说成背主之贼,最后又像个傻子一样大喊三声从而中诸葛的锦囊妙计。鸣呼衰哉,可叹,一代蜀国大将就这样成了老罗笔下的冤魂。纵然刘备、诸葛地下有知,只怕也要长叹:“冤哉!我的魏将军……”沙发。。。。。 顶起{:soso_e100:} 魏延恃才傲物 魏延是因为蜀国内部诸葛亮死后的权力争夺死的 路过看看 魏延在我心里的地位比诸葛亮还高 魏延可是个奇才呀被埋没了 楼主威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