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13 12:35:15

谁才是三国时代最睿智的人

三国里最睿智的人是谁?是诸葛孔明先生吗?要说最勤快最辛苦也最忠贞的人,当属孔明先生。要说睿智,恐怕未必,其偏居蜀地,以倾国之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五次北伐,两出祁山,皆功亏一篑,且屡败屡战,师老兵疲,国力亏损,自己夙夜未眠,油枯灯尽,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说,也拖累的整个蜀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淖之中,难以自拔。致使三足鼎立中的蜀国精尽人亡第一个被人砍了腿,三足鼎成为了两条跛足腿,落了个被司马家族所收编的结局。诸葛孔明先生的不自量力和不能审时度势,以及一生只知效死愚忠不知变通历来被史学家们所诟病。  那么,三国里最睿智的人是雄才大略的魏武大帝曹操吗?非也非也,曹阿瞒乃一代奸雄也,奸雄靠得是玩厚黑学和手腕,他敢举起屠刀杀害冒着危险收留自己的救命恩人,也能靠割发代首以笼络人心,还能随心所欲的淫人妻女,且不惜付出长公子和手下虎将的生命,一生风流至死不悔,甚至不惜父子反目成仇的霸王硬上弓自己的儿媳,唯我独尊。既怜才惜才又极端自负,骨子里非常看不起文化人,屡屡使用驾轻就熟的卑劣手段借刀杀害天下才子,他的成功得益于早先的苦心经营和知人善用,汉献帝在他眼里其实就是一高级玩物,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也,褒义的说,老曹一生属性情中人,贬义来说,老曹就是一乱世中的官痞。  那么杨修杨德祖算吗?他也算是一个人精,一个自以为聪明睿智的人,这样的人耍耍小聪明可以,聪明过头了就连命也保不住了,门阔咋了?门阔不夹头,门一窄,伸缩难自由。一盒酥咋了?嘴馋是该分时候滴,至于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多好的下酒菜,健美食品还不担心添膘长肉,结果自己却没想明白,一头撞死在了鸡翅膀上,多不值。他千不该万不该掺和到曹二和曹小三争权夺位的家事中,他以为自己是曹老爷子肚子里的蛔虫,老爷子想什么他全知道,知道就知道不说出来能憋死呀?憋不住,结果曹老爷子一次腹痛,两片蛔虫清给杀死了。  要说三国里最睿智的人,不是小商贩刘备,假仁假义虚情以待,眼泪流吧流吧它不是泪,是鳄鱼水;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让人逼迫的用诗歌情急救命;也不是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乱世之中连条小命都保不住。三国里最睿智的人究竟是谁?老蔡告诉你,是如假包换的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孙仲谋,君岂不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早在辛大词人900多年前,三国里最强势的老大曹操就发自内心的感叹过。孙权为什么是三国里最睿智的人?至少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佐证孙权不仅当得,而且当之无愧。  其一,天纵英才。小孙生来紫髯碧眼,目露精光,方颐大口。其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就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还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以十五岁年龄就当上了阳羡县县长,以十八岁继任吴候,统领江东各郡。  其二,知人善用。其大哥孙策死后,留给孙权的是江东诺大一个烂摊子,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实力派明争暗斗,孙权外用周瑜、程普等父兄勋将,内用长史张昭,逐渐稳住了江东局面。在干部任用上,打破僵化的人事制度,超规格提拔出生寒微的吕蒙,简拔青年将领陆逊,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一大帮江东才俊脱颖而出,为东吴强盛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孙权的知人善用就连后世大儒王夫之都说“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  其三,廓清宇内。孙权深知发展就是硬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乱世生存哲学,当其实力不足以东征西讨广竖强敌的时候,他选择了蛰伏和伺机而动,当他的羽翼渐渐丰满以后,开始小试牛刀,镇抚山越,西征黄祖,一系列迅捷而猛烈的军事行动让其扫平了前进和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然后分封郡县,选择有才能的官员发展民生,为他逐鹿天下奠定了充裕的物质基础。  其四,审时度势。选择机动灵活的国策,避实就虚。孙权最大的政治智慧就是一加一等于二却绝对大于一的现实主义原则,曹操强大时就联刘抗曹,待刘备野心勃勃,蜀国强盛后对东吴构成巨大的威胁时就联曹抗刘,这种现代社会国际之间惯用的外交手法被孙权运用的炉火纯青,东吴总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这种三角恋爱,时友时敌,牵制与反牵制,相互制衡与反制的策略使东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五,多谋善断。孙权自小熟读兵书,早在他以束发年龄(十五岁左右)随父兄征战时就“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而赤壁之战,正是因为孙权早下了与曹操绝一死战的决心,而上下戮力同为,孙权指挥若定,沉着应战,才以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而开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著名的草船借箭,并非发生在诸葛亮身上,乃是孙权的得意之作,《三国志》载“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其六,智胜关羽。在关羽襄阳大战对曹军取得全面的大捷后,荆州的强势存在已经对东吴构成了严重威胁,荆州已经是孙权必须拨掉的一枚眼中钉,孙权传书示好曹操,联曹抗刘,孙权一面派大将吕蒙袭**,击南郡,一面派陆逊攻取宜都,使关羽首尾不能相顾,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又使计诱之。后派朱然、潘璋断其归路,斩获关羽及其子,遂定荆州。荆州之战,再次展现了孙权过人的韬略。  其七,由弱变强。彝陵之战前,三国之中,吴国最弱,孙权用人不疑,以陆逊大破刘备五十座连营,由此使吴蜀两国实力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孙权的睿智还在于他是三国之中最晚一个称帝的,这是需要有独到眼光和大智慧的,早在公元223年,群臣就劝孙权即位,孙权以不愿两处受敌树大招风而制止。仅以三国之中吴国是最后一个被晋所亡一例,就足以说明孙权在政治上的睿智和成熟。  其八,经营夷州。夷州,《三国志》孙权传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正月,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虽然只到了夷洲,且俘数千人而还,但这是大陆王朝开始经略台湾的一件大事。由于上万甲士到达夷洲,而且停留将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吴人对夷洲的认识。虽然孙权当时更多的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但经营海外一事却足以说明了孙权远见卓识的政治眼光。  其九,国际交往。孙权还是三国时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吴国地位巩固后,孙权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东吴时代,南海诸国和东吴的海上贸易络绎不绝,各国商船往返两地,可以说是东吴航海获利最大之处。史载当时孙吴的泛海远航已经影响到了欧洲。三国之时,东吴海军南至南海诸国、北达辽东朝鲜、扬威亚欧、享誉海内外。  其十,经略辽东。孙权在位时,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后,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此外,孙权还与当时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互通有无,孙权对辽东的经略足以看出孙权作为政治家的战略智慧,现在看来,这种经略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历史作用是应该充分予以肯定的。  综上所述,固然孙权晚年昏聩多疑,滥杀无辜,横废无罪之子,为祸乱留下了发酵的种子,他所选择的伟大事业接班人孙皓暴虐荒淫,最终导致了东吴的覆国,然老之将至,历史上又有哪位帝王领袖得以避免呢?纵观其一生,孙权仍无愧于三国时代最为睿智杰出的政治家,《三国志》作者陈寿也难掩其赞叹之意,称孙权忍辱负重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慢慢回忆 发表于 2013-4-13 12:35:38

沙发~~~~~

liurb099 发表于 2013-4-13 12:41:23

先来顶上一个!!

liurb099 发表于 2013-4-13 12:41:47

不过我觉得这种问题还是见仁见智吧~

ansirandy 发表于 2013-4-13 12:49:14

竟然是孙权小儿、、、、俺一直不喜欢他,而且说他睿智的理由太过牵强些

迷魂乐 发表于 2013-4-13 13:37:35

你觉得凤雏怎么样?虽然死的早,而且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诸葛亮并非愚忠!只是当时蜀汉各方面势力并非横好,而且刘禅也昏庸无道,整天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不像费祎董允他们学习,却和奸臣学习,诸葛亮一心北伐,写出师表劝刘禅,他都不听,面临这么多重大挫折,他能坚持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是最具有睿智的人!

kingfall 发表于 2014-3-10 09:51:56

孙权的江山是父兄打下来的,他只是把它经营好吧了,难说睿智。

逆元--冬 发表于 2014-4-2 14:21:46

最聪明的人是刘禅啊

蓝火冰封 发表于 2014-4-6 19:13:37

乐不思蜀

骑砍爱好者 发表于 2014-4-8 10:41:56

楼主写得不错,但是把曹操写得太差了,举了小说里的例子,曹操是厚黑没错,但是“救命恩人”是真要暗算他拿赏钱,刘备摔阿斗比他割发更虚伪,至死不悔也太夸张了,虽然在赤壁说是为了二乔又犯错,但这更是为了天下,并且他后悔典韦的死,楼主把曹操说得也太差了,呵呵,不过楼主写的蛮不错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才是三国时代最睿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