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4-9 10:25:39

三国君主的品性与其基业的关系

曹操沉毅果敢,忍辱负重,平定北方而背负骂名。
刘备流氓无赖,投机取巧,偏安西蜀而自得风流。
孙权知人善任,继承余烈,自保东吴而雄踞一方。
1、曹操沉毅果敢,忍辱负重,平定北方而背负骂名。
大家都知道,曹操出身不太好,为清流所弃。阿瞒走上自强不息之路,非谓无因。在他担任洛阳市市北区公安局局长(副处级)时,即不顾种种压力与阻力,锐意改革!这种胆识是当时之人很少具备的,难怪当时的品人大师要送他那样的定评。
乱世终于来了,最初条件比曹操优越的人有的是。如董桌,先得皇帝,但所作所为却表明只是一个混蛋,神人共愤;如袁绍,四世三公的家底,奈何只培养了一个大少爷的脾气,在早期的诛杀十常侍等政治斗争中还算显眼(但已看出无远虑的毛病),但一到了残酷的群雄逐鹿的时期,则显得无所适从、力不从心!这一点很象楚霸王项羽,当时他得了天下,但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时代,还要分封诸侯,早有宰刘邦的机会而白百浪费!其实也不是浪费,因为他就根本没有想过象秦始皇那样当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皇帝!
曹操在这个时代、在中原这个最残酷的战场上,却显得最有自信,顾盼自若!因为他落拓不稽的性格最适合应变,适合应对这个混乱的时代!曹操如鱼得水!统一北方非他莫属!
曹操当时最大的困境是要背负一个奸臣的千古骂名。其实这个矛盾,是正统思想的一个死结,但曹操却要自己背负起来。中国专制主义社会结构决定,这个社会运行二、三百年就要出问题,就要崩溃,中国的古代历史就是要治乱交替,就是要有兴有亡。这种思想虽然也假设了一个天命的前提,却没有同时给定一个标准,就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谁可以取代天命。假如,那时曹家后继有人,政权没有被司马氏所夺,魏统一了天下。那么,曹操的骂名也许就不存在了。就象赵家从北周那里夺了政权,但后来由于赵氏成功统一了天下,这个脸就被遮了过去,也就没有人再说闲话了!曹家吃亏就吃亏在统一之前,政权就被司马氏所篡。
除了这个,还有人骂曹操屠城、逼宫等。当时你死我活的局面,曹操如不出此策,何以为继。我们当然不能为此翻案,这是谁也翻不了的!但一定要看看当时的历史条件,曹操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屠城有为父报的意思、而皇后还他的亲闺女,为什么他还要这么做,那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逻辑使然。唐太宗乃中国一代明君,也不是兄弟相残吗?
曹操最大的贡献是为日后中国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魏最早被司马氏颠覆了,但曹操所开创的事业却没有夭折!没有他,统一恐怕要远远地被推迟!


历史真的很奇怪,曹操为统一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却要背负骂名!而刘备一心为自己打地盘,只是因为喊着兴复汉室的一句口号,在罗贯中那里却成为一个英雄!(当然,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歌颂刘备,而是影射驱除蒙古、恢复汉族王朝的政治斗争。这也是他曲解历史的真实目的。)
2、刘备流氓无赖,投机取巧,偏安西蜀自得风流
刘备家贫,来于底层,学无所成,而放荡不稽。这种品性,在某种程度上倒与曹操相似,就是适于在乱世中生存!他除了后来搞到一个值得怀疑的皇叔身份,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资本和实力。最终他才好歹聚拢了几个好兄弟,这是他最大的本钱。他投靠了无数的人,最后一站跑到了刘表那。那时人家借重他的还是因为他手下有几个兄弟,以便与曹操对抗。如同当年老陶招他到徐州一样,而后的刘璋也是这个意思。谁想把自己的基业给他,不过想借重他于一时。不想刘备到了那,就都不走了,刘表与刘璋这两个正版宗室的地盘很轻松地就落到了刘备这个盗版的手中!刘备在北方转来转去,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手下这几个兄弟给他撑足了面子!这也是刘表、刘璋所没有的,这也是刘备最终分鼎的保证!
当然,这好象也没有太高明的地方。就好象当年的红军,为了逃生,不也是走上西去的道路吗?而且也正是由于两广军阀、云南军阀都没有怎么卖力,才死里逃生。贵州军阀本不能战,稍一动弹,就让红军打得溃不成军。红军白捡了一大个大便宜,这才有时间在遵义开了一个什么会。而贵州这个傻蛋军阀的地盘给蒋介石轻轻巧巧地拿了过去!
历史总会如此相似。
在赤壁时,东吴怕唇亡齿寒才救了刘备一命!而刘备又趁曹操北去,抢在孙权前面拿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皆是巧取豪夺!趁曹操和孙权来不及喘气的时候!
演义中说,刘备不忍弃民,而带着老百姓一起南下。其实是由于对历史的无知。在那个大动乱时代,人口都快杀绝了,荒土到处都有,而人民很少,都是宝贝噶瘩!而且人民都是聚群而居,也根本不存在什么自耕农、中农,那时都是大庄园。曹操实行屯田,就是为了给流散人口以安全保证,使他们重新回到生产当中——这在当时其实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那么,人民怎么会跟着刘备跑呢?其实更可能的是刘备集团裹胁着人民一起南下。人民是当时的财富,这是必须要带走的!当时董卓撤离洛阳时也是裹胁民众一起到长安的。为什么人民是财富吗?大家知道吗?蜀国开国时人口只有几十万户,以一家平均五六口人计算,那么蜀国的总人口仅有三、四百万!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底子,诸葛亮还要穷兵黩武接连北伐!明白了这个就会明白刘备带着人民南下的真实原因了!
刘备折腾来折腾去,最终的目标就是为自己打下一块地盘。最终他实现了,而兴复汉室只是一句大话和空话。当他想超越这个目标时,目标却不是曹家,而是孙权!结果落了一个那样的下场!
3、孙权知人善任,继承余烈,自保江东而而雄踞一方。
孙权承位以来,江山坐得很稳,上下用命。为什么,不仅仅是因为基业来自父兄的浴血奋战。阿斗就不行呀。问题是孙权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很懂知人善任!东吴政治有一个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放权,军权尽归于大都督。但在孙权的领导下,上下一心,君臣和谐。有人说刘备得人和,其实东吴才是得了人和。刘备死后,蜀国仅靠诸葛亮支撑。而诸葛亮死后,又依赖降将姜维和夏侯霸(虽然他是昙花一现)。蜀国就真的挖掘不出人才了吗?非也,在刘璋时代,还涌现了严颜、吴懿、张任等一大批猛将、悍将,何以诸葛亮任事以来,就成了“蜀国就无大将”了呢?
吴国在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蜀亡于魏,魏亡于晋,而吴亡于晋),不是没有原因的。东吴不仅占据地利——长江之险(其实东吴的地利不如蜀),更是人的原因!




你在的风景像幅 发表于 2013-4-9 10:39:11

沙发                        

我亦、飘零久 发表于 2013-4-9 11:01:11

只看看不说话~~{:5_135:}{:5_135:}

忘忧 发表于 2013-4-9 11:30:10

咕叽咕叽

天地海 发表于 2013-4-9 11:33:06

说的挺好的

qw232698727 发表于 2013-4-9 12:29:33

{:5_131:}{:5_131:}{:5_131:}{:5_131:}{:5_131:}{:5_131:}{:5_131:}

骠骑冠军侯 发表于 2013-4-9 12:30:13

地下室贴!~~~~~~~~~~~

zengzhunqiao 发表于 2013-4-9 12:42:21

只看看不说话~~

兰博 发表于 2013-4-9 13:32:50

{:5_126:}{:5_126:}{:5_126:} 丘处机

华子来了 发表于 2013-4-9 13:39:05

写的很有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君主的品性与其基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