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义的人生悲剧
麹义原本是冀州牧韩馥手下的将领,西凉人氏,英雄记和相关记载里,说麹义久在西凉,晓习羌斗。这里有个要点要详细说明: 麴义恐怕不仅仅是常年居住在西凉,后来的金城太守麴光叛乱,以及西凉的将领麴演等等,看这个样子,麴家在西凉势力非常大,恐怕是一门将才,而麴义是其中颇为出色的一个。麴义在韩馥部下的时候,此时袁绍从洛阳逃出,参加讨伐董卓战争,韩馥支持袁绍,为袁绍军提供军粮,袁绍在河北一带的军事行动中,麴义主动向袁绍靠拢。随即在后来发生了军粮事件,也就是韩馥克扣冀州各路部队的军粮,麴义借此事件,直接投奔了袁绍部下,韩馥派兵进攻麴义,被麴义打败,麴义和袁绍联合起来,让韩馥大为恐惧,此际袁绍为了得到冀州,不惜引狼入室,写信联合公孙瓒进攻韩馥。公孙瓒刚在东光大败黄巾军,斩首数万,威震天下。
白马将军公孙瓒的南下果然引起韩馥的巨大恐慌,在南面麴义、袁绍的联合,北面公孙瓒的入侵这种巨大压力下,韩馥最终决定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但公孙瓒显然是不承认袁绍冀州牧这个身份的,在公孙瓒强兵压境的情况下,袁绍委曲求全,将渤海太守的印绶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但就在这个时候,又传来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在和孙坚一起进攻袁绍派遣的周昕途中,被流箭射杀。
公孙瓒于是没有休兵,同时上表,陈述袁绍的“十宗罪”(公孙瓒和刘备一起拜大鸿儒卢植为师,所以这个表应该是公孙瓒本人写的,文学价值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后汉书》卷七十三的公孙瓒列传记载),同时,公孙瓒还自己任命了青州、冀州、兖州的刺史,还自己设立了一批各地郡吏官员,这个时候的公孙瓒自己不过是奋武将军而已,居然敢自己任命州刺史级别的官员,可见公孙瓒的狼子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在乱世当中,只有军力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公孙瓒深谙此道。
此时由于董卓已经退入关中地区,中原地区的争霸局势逐渐演变成:公孙瓒和袁术合纵联合起来对付以袁绍、曹操为主的连横,公孙瓒是幽州的大军阀,兵力强盛,袁术占据南阳、豫州、淮南等地区,富饶肥沃,人口众多,尽管孙坚在荆州战死,但袁术的势力依然庞大。而袁绍刚接管冀州,曹操联合鲍信打败黄巾军,刚刚在兖州站稳阵脚,袁绍、曹操一方反而显得非常弱小。
公孙瓒率领数万步骑南下,兵势滔天,冀州很多地区的守将望风而降,这对刚刚接管冀州成为一州刺史的袁绍而言,是及其严峻的挑战,公孙瓒军常年和北方的乌桓交战,是一支百炼成钢的部队,属于汉末前期三大主力之一(董卓的西凉、并州军,公孙瓒的幽州军,孙坚的荆州军),袁绍此时各路兵马全部是刚刚拼凑起来的部队,人心未付,面对来势汹汹的公孙瓒,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袁绍输定了。
而对于此时依附于袁绍的曹操势力而言,情况更糟,袁术、陶谦两路军马杀奔兖州而来,情况危急,曹操出战之前,甚至把自己的妻小都托付给了好友张邈。
袁绍面对公孙瓒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积极迎战,双方在磐河界桥布阵,关于界桥之战,后汉书中如此记载:
“瓒兵三万,列为方阵,分突骑万匹,翼军左右,其锋甚锐。绍先令麹义领精兵八百,强弩千张,以为前登。瓒轻其兵少,纵骑腾之,义兵伏楯下,一时同发,瓒军大败,斩其所置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级。麹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余众皆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几乎全灭,公孙瓒因此被麴义大败,这一仗奠定了袁绍冀州牧的基础,甚至有人认为,麴义在界桥大破公孙瓒,其危险程度丝毫不下于赤壁之战。而界桥之战,也是公认的三国前期奠定局势的三大战役之一(界桥之战,安众之战,沙羡之战)。
公孙瓒大败,兵力损失惨重,袁绍决定乘胜追击,但是却任命崔巨业为大军主将,而不是麴义,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或者说一直以来)袁绍就并不太相信麴义,麴义是带着自己的私家军投奔袁绍的,而且从后汉书、英雄记这一点点蛛丝马迹来看,麴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袁绍手下,而是袁绍的联合人,是有合伙人性质的,而不是单纯的主从关系。
崔巨业打仗不行,数万人围困故安长久不下,公孙瓒休整一段时间以后,率军来解围,双方在巨马水交战,崔巨业大败,死者七八千人,公孙瓒于是继续领兵南下,企图报界桥之仇,一时间,袁绍好不容易维持的稳定局面又被打破,可能在万般无奈之下,麴义再次临危挂帅,与公孙瓒军交战与龙凑,再次大破公孙瓒军,公孙瓒在麴义手上连续栽了两个跟头,公孙瓒算是彻底怕了麴义。
公孙瓒连续两次大败,实力大损,在北方暂时解除危机之后,袁绍开始腾出手来清楚冀州领地内的各路起(和谐)义军和山贼,因为这之中在初平三年还发生了贼军攻陷邺城的大事,为了争霸天下,袁绍必须先稳固自己的根据地,于是,袁绍花了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先是斩杀被曹操打败北逃的于毒,然后将冀州境内的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大小势力剿灭,又在吕布(此时的吕布已经被董卓故将李傕等人赶出长安,投靠袁绍,但后来与袁绍不合,在袁绍派出刺客刺杀吕布未成以后离开袁绍)的协助下,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战于常山,大破贼众,基本上肃清了冀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各路敌军,稳固了大后方。然而,初平四年间,公孙瓒也已经彻底平定了幽州地界,并抓住了幽州牧刘虞。
(刘虞和公孙瓒在对付异族的意见上,一直以来存在分歧,刘虞带着强烈的儒家思想,希望用金钱和财宝收买异族人,而公孙瓒则一直采用武力,甚至公孙瓒还会抢劫原本是刘虞打算送给乌桓人的礼物,刘虞数次想招公孙瓒来开会,公孙瓒都不去,双方结怨很深,眼见公孙瓒在袁绍面前吃了大亏,刘虞联合各路人马聚众十余万人进攻公孙瓒,公孙瓒在东城恰好手中没有重兵,于是公孙瓒逃出东城,夜间公孙瓒又返回,率领数百骑顺风放火,大破刘虞十万大军,刘虞逃回居庸县,公孙瓒率军围攻,只三天时间就攻克居庸县,抓住了刘虞)
原本袁绍等人不承认汉献帝的继承权,打算立刘虞为皇帝,但是刘虞坚持不肯。这个时候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抓获,公孙瓒于是说:既然当初袁绍他们要立你为帝,那么就让我看看你是不是真正的天子之命吧。“若虞应为天子者,天当风雨以相救。”结果“旱势炎盛”,没有一滴雨下下来,于是公孙瓒名正言顺的斩杀了刘虞。
公孙瓒平定了幽州,猛志益盛,时有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和谐)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于是公孙瓒在易地建易京楼,楼观数十,临易河,通辽海。
此时平定了冀州、并州,同时让大儿子袁谭率军进攻青州的袁绍,目标自然是统一河北了,而为了给刘虞报仇,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辅南迎虞子和,袁绍也祭出王牌:由麴义领军,合兵十万,共攻公孙瓒。
这算是袁绍和公孙瓒主力之间的最后一次大决战,同时也是三国时期少有的一场有外族人直接参加的“联合战争”,兴平二年,双方交战与鲍丘,公孙瓒军大败,被麴义军斩首两万余级,可以说,公孙瓒最后的本钱被彻底断送了。
公孙瓒退守易京,开置屯田,而易京之外的其余郡县,纷纷向麴义投降。可以说,虽然易京防守严密,但公孙瓒已经是坐守孤城,摇摇欲坠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句话非常适合于麴义,在后汉书中这么记载:麹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就这样,麴义被袁绍以恃才傲物的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但【并其众】这句话来看,再次证明麴义和袁绍之间的关系,他们绝非主从,而是合伙人,这是一起标准的赢了以后吞并自家人的行为,想必麴义手下能征惯战的士兵早就为袁绍所眼羡。
在袁绍后来写给公孙瓒的信中,还提到了麴义的“余孽”未尽,袁绍还在率军征讨麴义的余党。可见,麴义是一股势力,而非单纯的一员武将,这也注定了,即使麴义能征善战,袁绍必然不能容纳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在即将统一河北之际,袁绍果断的斩杀了麴义,断绝了后患。
疑点一:关于麴义的死亡时间,在袁绍传中,麴义是在兴平二年以前被杀的,但从公孙瓒列传来看,麴义在兴平二年还大败了公孙瓒,又和公孙瓒相持了近一年,粮尽撤退的时候被公孙瓒打败了一场,但这里写的是“余众数千”,由之前的记载来看,明明麴义会和的是十万大军,怎么在这里粮尽撤退的时候只有数千人了?看来,恐怕是其他部队已经离开,是麴义所部单独围困易京,因此,袁绍不但没有接应他粮草,反而在他败回来以后杀了他,因此,麴义的死亡时间应该在兴平二年到三年期间,而不是兴平二年之前。
疑点二:也有人认为麴义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身份太特殊,他野心过大,恐怕并不甘于在人下,而是迟早要和袁绍分庭抗争的,后来援助公孙瓒的黑山军就是麴义原本预定的帮手,而在兴平三年的叛乱中,麴义的部下反叛,而袁绍未惩罚麴义,麴义也什么也没说,可见二人都有各自的心思:以麴义的能力,哪怕和袁绍分开,也可能独自坐大一方,那么,袁绍诛杀麴义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无可厚非。
疑点三:还有人觉得,麴义在袁绍还是依附于韩馥的时候,果断投奔袁绍,帮助袁绍打败韩馥军中的反对势力,夺取冀州;又在袁绍万般危难的情况下,帮助袁绍打败公孙瓒,稳固了冀州局面;最后还在大决战中彻底歼灭公孙瓒主力,彻底奠定了袁绍雄霸河北的局势,帮助了袁绍太多,功高震主,袁绍不杀他都不行。恰好袁绍就是杀了麴义,所以才被世人评为:外宽内忌,不能容人。
麴义死后没过多久,袁绍彻底消灭了公孙瓒,“公孙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和谐)焚。绍兵趣登台斩之。”,关靖、田楷等人也相继赴死。袁绍统一河北。
如今,绝大部分研究历史的人也认同麴义的能力,没有他,袁绍起码无法统一河北,打败公孙瓒也不可能。只是,不知道袁绍一统河北,傲视天下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当初在自己只有数千人马,率军帮他夺取冀州的那个麴义?
功高震主,居功自傲...古代有公之臣一定要避讳,否侧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5_117:}河北一正梁,四庭柱。四庭柱都知道,惜麴义 正梁已死,唯有庭柱,河北焉能不倒。{:5_149:}{:5_149:}渣过 渣过 呜呼哀哉,歌以咏志{:5_126:} 咕叽咕叽 杯具的人生{:5_1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