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爱美女为何爱一个杀一个
白居易去世以后,唐宣宗李忱写了一首悼念诗,其中有句“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然!”读来挺让人感动,为君的这般思念臣下,有情有义,旷古至今,似乎也没几个。然则感动归感动,我还是要怀疑他的动机,因为李忱这人太有心眼了,为了图个后世的好名声,他从来是不择手段的。 唐宪宗当家做主的时候,镇海节度使李锜私下里搞小山头,想着皇帝轮流做,有一天到他家。可是皇帝梦还没醒,皇帝派来的兵士真的到他家了,男的全被杀头,女的全被籍没,李锜的爱妾郑氏,分配给了唐宪宗的郭贵妃(郭子仪的孙女)做侍女。某日,宪宗偶遇郑氏,发现这小女子有点意思,一打听,原来是叛逆李锜的女人,给死鬼戴绿帽子,这滋味估计挺爽,于是,霸王硬上弓,郑氏生了一个娃,就是后来的唐宣宗李忱。这样的一个出身,让李忱很憋屈,当皇帝多半是没希望了,因为郭贵妃所生的儿子才是法定接班人。果然,唐宪宗死后,李忱的哥哥顺利登基,就是唐穆宗了。其后,唐穆宗的三个儿子又分别干了几年皇帝职业,李忱名为皇叔,实际连个宦官也不如,尤其是唐文宗、唐武宗在位那几年,李忱倍感忧虑,时刻担心性命不保。之所以可以苟活下来,全得益于他的第一张面孔:装傻充愣。
傻人总是有傻福的,你别管是真傻还是假傻,反正李忱这么一装傻,福气真的来了。当唐文宗、唐武宗兄弟还在讥笑亲叔叔是个“光叔”(李忱的爵号是光王)的时候,太监头子马元贽等人已经在物色下一个傀儡了。扶植傀儡,最好的选择,就是找个傻子。唐武宗并非没有儿子,可他还没来得及立太子就一命呜呼,马元贽等人焉能错过这等良机?忙不迭的就把李忱推上皇帝宝座。想想也好笑,人家李忱是装傻,这些太监们却是在犯傻,再一次证明了一句话,下面没家伙的家伙,基本都没脑子,十有八九都是蠢货。
李忱一即位,旋即有了第二张面孔:机敏过人。变色龙都没他快!瞧他忙的,每天除了处理朝政、打压太监和权贵,就是孜孜不倦的阅读“贞观政要”,原来他一心要学老祖宗李世民呢。这下子,那些刚刚沾沾自喜没多久的太监们集体抓狂了,你不是傻子吗?咋转眼间就这么聪明利索了?不带这么忽悠人的。
李忱做的那些事儿,确实也不是傻子能干出来的。在位13年,他重视科举,纠正唐武宗大举灭佛的错误,彻底解决了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还狠狠的教训了狂妄的吐蕃,收复了河湟之地。他整顿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李训、郑注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因宦官的势力太大,他未能有所行动,但他在位期间,那些冒傻气的太监们还真的被压制得够呛。
后来的史书记录者亦被唐宣宗的第二张面孔所迷惑:陛下呀,原来您不傻呀,好好好,留取丹心照汗青,多给您说几句好听的。于是,唐宣宗有了“小太宗”的名头,他在位期间,也被称为“小贞观”,简直就是李世民第二了,瞧瞧这些美言:“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按照这么高的评价,大唐应该有两个盛世才对,怎么没过多少年就被黄巢给闹完了呢?这得归功于唐宣宗的第三张面孔了:虚头巴脑。我们常说,人是有多面性的,强分好人、坏人以及不好不坏的人,很容易走极端,但这样的极端分类法,用在唐宣宗身上,却一点也不极端。
唐宣宗死后,大臣们送了他一个谥号,叫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同时还给了他一个庙号,即宣宗。前者不得了的了,全是好词儿,却有些不对头,怎么不对头?后面的庙号是个答案。赵炎汇总了他的一些故事,“仁”,他绝对谈不上,“孝”,则更是扯淡。由此亦不能不佩服古代大臣们玩文字游戏的智慧,赞美你几句,再损你几句,然后等于扯平了,你就是个不好不坏不左不右中不溜秋的一个皇帝罢了。
史书上记录皇帝生平,一般都会把皇帝的后妃们不厌其烦的加以罗列,为嘛呢?因为后妃在帮皇帝延续子嗣,太子、王爷、公主们不能没有妈,但为唐宣宗写的历史,在这方面就很是蹊跷,除了生育太子李漼(唐懿宗)的晁氏(元昭皇后)有间短几句介绍之外,其他二十余个子女的妈基本提得很少,仇才人是难产而死,那么,其他的妃子呢?譬如吴昭仪、柳氏、陈氏等,都是怎么死的呢?
有个例子大概可以做个解释。说浙江地方官曾进献一名美女,唐宣宗一见面就爱上了,几天时间就赏给这美人无数珍宝,但不久他忽然宣布:“留她不得!”大臣们听出语带杀机,都建议把这美女遣送回老家,宣宗却说:“放还,我必思之。可赐鸩一杯。”一位无辜美女,就这样被残杀了。他是担心沉于声色而误国事吗?嘿嘿,未必。美女嘛,玩腻了,杀掉,然后再找,再玩腻,再杀,这恐怕不能叫“仁”。
郭子仪的孙女,升平公主的女儿,多么显赫的家世!按照古代皇家的礼仪制度,小郭氏应该是唐宣宗名义上的母亲,毕竟他的生母只是个侍女。当唐宣宗即位的时候,小郭氏已经做了多年的太皇太后,他这一即位,好了,小郭氏却只能做太后了,尽管如此,唐宣宗该当尽孝才对,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他老子唐宪宗面子上,也不能慢待了当朝太后不是?
再看看唐宣宗是怎么对待小郭氏的。据风闻,郭太后与唐穆宗母子均涉嫌谋杀唐宪宗,怎么可能?老婆儿子谋杀丈夫亲爹,没道理吧。但唐宣宗相信了,立刻展开调查,并为此减少了太后的日常用度。郭太后很郁闷很生气,你这龟儿也忒六亲不认了,登上勤政楼,就想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而未遂。太后自杀未遂,唐宣宗听说后,非但不去劝解,还怒不可遏。当夜,郭太后突然身亡。怎么死的?还用说嘛。这又怎么能称为“大孝”?
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唐宣宗以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打算以此劝谏。唐宣宗立即板了脸,说:“我畜养尔等,只是供戏笑,岂可干预朝政!”从此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这么听不得、不爱听甚至不能容忍劝谏之言,又何谈一个“懿”字?
这么一分析,大家也就理解唐宣宗为何要给白居易写悼念诗的用意了,此举正是他的第三张面孔的产物,虚伪或伪善。借白居易杰出的文名和良好的官声,既笼络天下文人士大夫之心,又博取爱才惜才的美名,好掩盖他心胸狭隘、心理灰暗罢了,正如宰相令狐綯说过的那样:“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当朝宰相尚且如此,遑论一个戏子?
同样,唐宣宗滥杀美人,也绝非担心沉于声色而误国事,不过是企图用美人的鲜血掩饰贪色的丑名声而已。《新唐书》直言,他就是个贪色荒淫的家伙,服秘药纵欲过度,中年时就玩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这个所谓的“明君”,其实不仅仅只这三张面孔,也难怪他的谥号居然那么长,而他死后,唐王朝的寿命又居然那么的短。
{:5_106:}{:5_106:}{:5_106:} 板凳!~~~~~~~{:5_147:} 111111111111111111111 路过看看~~~~ 为什么呢 还我金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