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的正确位置考(转)
本帖最后由 大小叶哥 于 2013-3-20 12:18 编辑街亭,一个很小的地方,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一个并不知名的小城。在公元228年的春天,正是在这个地方那个,一个名叫马谡的将军(被演义之后,他是跟随赵括之后以纸上谈兵而出名),在这里打了一仗,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决定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役失败的命运。战败的马谡就此千古留名,而街亭也因此被人们所记住。 在中国历代的许多次战争中,街亭之战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之所以被后世所深深记忆,主要是拜《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和各类戏曲比如“失街亭”、“失空斩”的广泛流传。而马谡战败的街亭,却因为后世再无什么重大事件发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到了一千八百年以后的今天,其具体位置已经众说纷纭,没有确定的结论了。
实际上,街亭的正确位置,在宋代还是有定论的,只不过后世的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对军事的不甚了解和对史书的误读,而凭空增加出了多达6~7种的街亭地点,并由此产生出了对街亭之战更多的军事误解。本文根据史书的记载,对马谡战败的街亭做一深入的考证,同时对于街亭之战从军事角度进行一次全新的分析解读。
一、关于街亭位置的史书记载 ——《通典》(唐杜佑):“陇城(县),汉略阳道,故城在今县西北。有街亭泉,蜀将马谡为魏将所败处。”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陇城县,中,西南至州(秦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略阳道,属汉阳郡。……又有街泉亭,蜀将马谡为魏将张郃所败。”
——《太平寰宇记》记载:“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在县(陇城)东北六十里、汉立街泉县以属天水郡。即三国时马谡为张郃所败之处。”
——《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郡有街泉县。”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略阳,有街泉亭。”
——《水经注·渭水篇》记载:“其水又西南与略阳川水合,水出陇山香谷西,西流右则单溪西注,左则阁水入焉。其水又西历蒲池郊,石鲁水出东南石鲁溪,西北注之。其水又西历略阳川,西得破杜谷水,次西得平相谷水,又西得金里谷水,又西得南室水,又西得蹄谷水,并出南山,北流,于略阳城东,扬波北注。川水又西迳略阳道故城北。泥渠水出南山,北迳泥峡北,入城。……其水自城北注川,一水二川,盖嚣所堨以灌略阳也。”
根据上面所列史书记载,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点,街亭是西汉的街泉县城,东汉撤县为亭,名为街泉亭,简称街亭。
第二点,汉代略阳城有两个,一个是西汉的略阳道故城,一个是东汉的略阳县城,两城都在清水河边(古为略阳川水),而且相距不远(根据现代考证相距4千米)。
第三点,街泉亭在略阳县的范围之内,因为撤县之后的街泉县,其地并入了略阳县。但是街泉亭并不在略阳城里。
二、街亭地望的史书考证 其实关于街泉县治的准确位置,史书中只有一个记载比较详细,大概有人还没有注意到吧?我介绍给你们: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陇城县,…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在县东北六十里。汉立街泉县,以属天水郡,即三国时蜀将马谡为张和所败之处。”
此书是北宋地理学家乐史(930-1007年)写的地理学专著,是唯一比较准确写出了街亭相对于陇城县位置的史书。也就是说:街亭,不是陇城,而在陇城东北方向,距离陇城60里。
那么,乐史写此书时,陇城县在何处呢?有人一定会问这个问题,接着看史书记载:
——《太平寰宇记》:陇城县,(秦州)东北一百二十六里。
依然比较准确的定位。再问:当时秦州州治又在哪里?再接着看史书记载:
——《太平寰宇记》:秦州,天水郡。旧理上邽县,今理成纪县。
这个是关键,也就是说北宋初期(该书的成书时间约公元976-997年)的成纪县具体位置是街亭定位的第一个基准点。关于北宋初期秦州州治的位置,史书证明应当在今天的秦安郭嘉镇:
其一,根据《舆地广记卷第15秦风路上》(宋欧阳忞),成纪县在唐开元二十二年地震后与秦州州治一起迁移到了新城:成纪县的敬亲川。根据现代考证就是今天的秦安西北郭嘉镇。
其二,根据《读史方舆记要卷59》记载:古西戎地。秦始封于此周孝王封秦非子为附庸。今秦亭、秦谷是其处,及并天下,置为陇西郡。汉析置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治平襄,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建武中讨平之。永平十七年,更为汉阳郡治冀。三国魏增置秦州治上邽。晋因之,又改汉阳为天水郡亦治上邽,其后为氐羌所据。后魏仍为天水郡,亦置秦州仍治上邽。隋初,郡废。炀帝又改州为天水郡。隋末,薛举据其地。唐复曰秦州。天宝初,曰天水郡。乾元初,复故初治上邽,后移成纪。大历初,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咸通四年,置天雄节度治此。景福初,为李茂贞所据。五代初,没于蜀,亦置天雄军。后唐平蜀,改为雄武节度。汉初,又为后蜀所取。周显德二年,收复。宋仍曰秦州亦曰天水郡雄武军节度。金因之又改军曰镇远军。元仍为秦州,寻以州治成纪县省入。明亦曰秦州编户四十九里,领县三。今仍曰秦州。
可证秦州自唐移治成纪后,直到元代,才以州治成纪县省入,又回到了上邽(今天水市)。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北宋初期的秦州州治在成纪县,也就是今秦安郭嘉镇,从郭嘉镇向东北126里,则是北宋初期的陇城县治,也就是今陇城镇,从陇城县治再向东北60里,难道还能是在陇城镇这个城市里吗?
很多学者的错误出在哪里?他们不可能看不到《太平寰宇记》里的这个街亭的准确记载。他们的错误我分析有两个问题:
1、误以谭图标注为准,搞错了时间范围。
以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北宋时期》所标注的内容看,北宋秦州的陇城县,是标注在今天天水市的北道区一带的,而在今天的陇城镇,则标注着陇城寨。很多学者以此为据,认为《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有错误。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历史时期的地名或沿革是经常有变化的,我们要对照某个地名的位置,一定要同时对照时间是否一致。比如,《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北宋时期》在图组编例中写的很清楚,是“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而陇城寨也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设立的。可是写《太平寰宇记》的时间,却是公元976到997年.因此,谭图所标注的陇城县和陇城寨位置,并不是《太平寰宇记》所记载的情况。在采用《太平寰宇记》论证北宋初期地理位置时,是不能直接参考谭图的。
2、陇城县有可能有一段时间在天水市北道区,时间是后唐。但是这并不表明到了乐史写《太平寰宇记》时,陇城县依然在北道区。
——《旧五代史》卷43《唐·明宗纪》记载:“(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二月,……秦州奏:‘州界三县之外,别有一十一镇人户,系镇将征科,欲将其便,宜复置陇城、天水二县以隶之。’诏从之”。
——《五代会要》记载:秦州天水县,陇城县。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二月,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外,有十一镇,征科并系镇将。今请以归化、恕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置旧陇城县。赤砂、染坊、夕阳、南台、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其白石、大泽、良恭三镇,割属长道县。”从之。
有学者考证认为归化镇是在今天的天水市北道区,因此有学者以为到了《太平寰宇记》(大致于976——997)的写作时期,陇城县依然在天水。其实很多学者本身多这个问题就是矛盾的说法,例如:徐日辉先生在《甘肃省天水地区历代辖县沿革考略》中,一会说“《太平寰宇记》乃宋人乐史所著。宋代的陇城县在今天水县附近,其东北正是今秦安县境。但是乐史说法不确,”一会又说:“陇城:旧县,后唐复置,其地未变,详见前考。”前后矛盾而不知所依然。
其实,即使后唐把陇城县治设在了天水北道区,但是数年后,后唐即灭亡,其后又有后晋、后蜀分别管辖该地区,到了公元965年,北宋灭亡了后蜀,这个地区归了北宋,陇城县是否就一定还在天水北道区?我以为,既然考证《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时间段内的地点、位置,自当以该书内容为主,既然本书记载陇城县治已经回到了今天的陇城镇,如果没有可靠的反驳理由,则应当采信。
三、街亭准确位置 因此,我们在考证街亭的准确位置时,可以依靠的条件大致有:
第一,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街亭当在陇城县城(今天的甘肃秦安陇城镇)的东北方向。
第二,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街亭距离今秦安陇城镇六十里(古里)。
第三,根据《三国志》相关记载,街亭应当位于关中穿越陇山的路线上。因为魏蜀两军在对进过程中相遇于街亭。
由此,我们可以以陇城镇为圆心,以六十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此圆圈与穿越陇山道路在陇城镇东北方向的交点附近,则应为街亭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在今天的庄浪县韩店镇菜子湾一带。
这里是汉代、三国时期所谓的番须道进入陇右后的必经之地。关于三国时期(包括东汉末年)关陇通道的介绍,将专门写一文加以说明。
由此,我们发现:
张郃带领的魏国援军,并不是沿陇坻道进入陇右的,而是避实击虚,由人们不常走的番须道增援陇右,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为何马谡没有能够及时赶到陇山险要打阻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魏雍州刺史郭淮进攻的列柳城,到可能在张家川一带,这是佯攻陇坻道吸引诸葛亮注意力的行动。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街亭位置,并不是本人的新发明,而是早有出处,本人只不过是加以详细论证了一下而已。
——新版《辞海》:“街亭,古地名,亦称街泉亭,故址在今甘肃庄浪县东南”。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谭其骧):标注街泉亭在庄浪东南,大体在韩店附近。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谭其骧):标注街亭在庄浪东南,大体在韩店附近。
只不过,前辈学者对于考证街亭在庄浪韩店的详细过程,没有来得及写出文章,我在这里就冒昧地论述一番。至于街亭古城的更准确地望,则还要依靠未来当地实地考古发掘来进行确证。
路过打酱油 路过,支持一下{:5_120:} 带图。。带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