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3-12 14:31:52

古代兵符

虎符”,也称“兵符”,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臣属兵权后调动军队的凭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虎符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谴将时需要将符两半相合{这也是合符一词出典},验明无误,方能调兵。且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准用一地兵符调动两地军队。“虎符”形制,以传世秦杜(秦国杜地,今西安市西南郊)虎符为例,该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虎身刻有铭文。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fn)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其中“ 燔隧之事”指紧急军情。早在西周时期,各国诸候使用烽火报警。在京都通往边远地区的要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便在高处筑一座墩台,叫烽火台。夜间点火;白天燃烟(称狼烟)(即燔与燧),一站站相传,传递边防紧急军情。“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说明古人处理事务十分人性化。战国虎符,传世仅存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阳陵虎符(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
关于虎符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的就是: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中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7年,秦击破赵国长平军,进而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国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令老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后魏王又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危急。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那半个虎符,然后,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率兵8万救赵,击退秦兵,救了赵国。自2009年仿制虎符赠送开国将军后。文物、古玩市场兴起了收藏热。与如今无处不在,毫无底线的造假一样,市场上充斥着成千上万赝品。有的采取硫酸腐蚀、地下土埋“造旧”手法,甚至用上了现代创新高技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所谓专家还在一边做托,与文物骗子配合,忽悠什么拣了个“漏”,让“钱多、人傻”者上当受骗。请记住,战国虎符传世真品一共才三件。

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3-12 14:32:35

大小叶哥给赤兔马买草料,花费6 枚 金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草料这么贵

qq549969047 发表于 2013-3-12 15:58:29

不错 ,很棒~{:5_1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