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1:53:25

大猫看天下 之 春游英伦 (三)伦敦游玩

2007年4月30日,大猫一行三人前往香港机场。在机场的一顿午饭之后,一行三人乘Cathay Pacific Airways(国泰航空)的飞机就出发了。

飞机一路飞过桂林、贵阳、重庆、兰州一带,出国到了蒙古上空,从这里就基本回到了以前去欧洲的老航路,沿中俄边界走一段戈壁沙漠,然后在中亚大草原的上空一路向西。大猫以前坐过的去米兰和法兰克福的飞机会走到莫斯科和加里宁之间,然后沿斯摩棱斯克、明斯克、布雷斯特的一条直线飞出俄罗斯。而这次的航线明显偏北,以至于到了圣彼得堡附近,看来地球的圆形影响到飞机的航线上,让航线投影到地上,真的成了一根大弧线。

飞机沿着波罗的海的南岸,一路飞去,经过日德兰半岛的根部,天气挺晴朗,空中的云不多,大猫可以清楚地看到半岛两侧的海岸线形状,基尔、威廉港等著名军港也几乎一览无余。可惜就是飞机的高度在万米以上,不然可以数数下面港里面的船,分辨一下舰只,应该可以好好消磨一下时间。

离开德国和荷兰北部的海岸线和一堆小岛,就到了北海上空。距离岸边较近的地方还有北海著名的海上风车阵,而离开海岸之后,海面之上就不时有小小的船只,来来去去,第一次出国的Sam对这风车和船都很好奇,感叹就是太小,看不清。小船?在这个高度,能看得见的船只恐怕都至少得千吨以上了。

看着如此壮观的景象,想着一百年来有多少德国的飞行员和水兵们都是沿着这条航路奔向英国的,大猫这时不禁哼起了一首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国人广为传唱的军歌:

Denn wir fahren
我们远征
Denn wir fahren
我们远征
Denn wir fahren gegen Engelland,
我们要远征英格兰
Engelland !
英格兰!

半小时后,不列颠岛的东南角慢慢出现在了前方。此时已是北京时间五月一日的凌晨3:21,这里却仍是傍晚夕阳西下之时。想想昔日日不落帝国,此景正可谓“帝国斜阳”了。

飞机在北海上追赶着夕阳继续飞,英国就在前面不远啦!大猫从舷窗向外望去,空气中湿度较大,水汽凝结在窗外,被冻成了一颗颗小雪花;舷窗下方,水汽在被飞机的发动机和机翼搅动之后,大量凝结,在机翼之后形成一段滚滚翻腾的白浪。如果在地面上看的话,飞机这时肯定是后面拉着一条白烟啦!

为了倒时差,大猫在飞机上一直没有睡。Sam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早早地就睡着了,Johnny也是在最后两个小时撑不住睡了,后来他们两人果然要多受一天时差之苦。

英国的格林尼治时间和北京时间差了八个小时。等到飞机降落在了Heathrow机场,大猫一行办完入境和海关诸多手续出来,已经是当地时间十点多了。在机场找了辆出租车,到附近预定好的Radisson Edwardian旅馆住下。按当地时间来说,睡觉还算早,于是一行三人到了大堂的咖啡厅里面喝些饮料,消磨了两个小时,然后再去睡觉。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attachimg.gif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19:16

London Eyes

虽然是晚上6点半,但是太阳依旧很高,按照原计划,三人杀向伦敦的摩天轮London Eyes(伦敦之眼)。
从地铁Waterloo站出来,远远地就看到Waterloo火车站(令人想起《魂断蓝桥》的名字)里面的Euro Star停在那里,直达巴黎,大猫心里一阵痒痒,什么时候再去看看?
三人一路快走,生怕摩天轮关门,等走到售票厅一看,好长的队伍啊!
好在秩序井然,队伍走得也快,Johnny去买票也就几分钟就出来,大猫还在门口排另外一个队。
呵呵,门口处有一尊皮尔斯 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 版的James Bond蜡像,游客至此,纷纷要拍照留念,以至于排队的时间比卖票还要长。

终于轮到大猫了,可是摄影者的取景搞得不好,以至于这位最帅的007好像在拿手枪柄敲大猫的脑袋,苦啊!

出了门,继续排队,直到登上了摩天轮。

一圈下来30多分钟过去。由于也算初来乍到伦敦,很多建筑物并不认识,使观赏效果大打折扣。仅有的能认识的几个建筑,无非是近处的国会大厦Parliament、西敏寺(West Minster)滑铁卢Waterloo火车站和远处的大英博物馆,所以,建议以后去的朋友们还是先在地面上搞熟了,再上摩天轮看吧!

北望伦敦,蓝绿色顶的是大英博物馆

东望伦敦,圆顶的是圣保罗教堂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22:20


俯视西南,国会大厦和大本钟

东南方向的画廊,近处阁楼的阳台上,一对老人在悠然品茶聊天,大猫不禁感慨:等俺老的时候,倘如此悠然,也不错哦



下了摩天轮,经国会桥走到泰晤士河西岸,岸边一座石台上,一座乘青铜马车的人像引起了大猫的注意。走近细看说明,原来是博阿迪西亚Boadicea(一译为布狄卡)女王的像。

博阿迪西亚是现在诺福克地区爱西尼部落(Iceni)的王后,她的丈夫Prasutagus在死时,将王位留给他的女儿们和罗马王朝共同统治,可是罗马人并没有认识到共同统治的真正含义,所以他们居然全权接管了国家。据说,博阿迪西亚本人被罗马人毒打,她的女儿们被强暴。公元60年博阿迪西亚选择领导她的人民和邻国来反抗罗马人。
起义军一路征战,先后攻克并夷平了当时的名城Camulodunum、Londinium(朗蒂尼亚姆即今天的伦敦)和Verulamium(维鲁拉米亚姆,当时不列颠第一个自治城市)。公元61年,20万起义与罗马的军团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大猫在BBC看到的一个考古节目,就是分析此战发生的具体地点和过程,罗马军团据考证仅有6个,面对绝对优势兵力的起义军,凭借预先选定的战场、优良的装备、严整的纪律和卓越的战术,打得起义军全军覆没,博阿迪西亚不堪被俘,服毒自尽。
泰西塔斯(罗马历史家)提到当时不列颠人根本不想带回任何俘虏,他们在路上见谁杀谁。迪奥(罗马历史家)提到那些圣洁的罗马妇女身首异处,她们的乳房被切下,嘴被缝合。当然这些指控是罗马史学家的一面之词,在比列颠民族看来,博阿迪西亚则是反抗外来残暴统治的民族英雄,所以她的雕像至今仍要守护着她曾经摧毁过的城市,她的名字也被英国皇家海军用作军舰的舰名,她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名叫《Warrior Queen》,片中的女王被大大美化,最后决战也是罗马军队占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女王的失败,纯属众寡悬殊。呵呵,英国人拍电影也会“戏说”啊!
在铜像处往对面看,就是国会大厦和大本钟。大猫边看边拍照片,忽然想起了电影《三十九级台阶》,影片的最后一段就是在这个大钟里面进行的。

从这里沿白厅街向特拉法加广场走,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青铜人像、老房子和历史遗迹,由于这时天色已晚,拍照的效果不佳;又要快点走,赶着去吃饭,好在后来这条街又来回步行“丈量”了好几遍,留待后面再介绍吧。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28:04

走马看花游伦敦

5月6日,大猫一行三人早早起床,出门吃过早饭,便搭乘昨天已经看好的双层旅游巴士,开始周游全城。
这种双层巴士,分为四条线路,贯穿伦敦城内的主要景点,车票在当天的各条线路上通用,不限次数,班次也很密,极大程度上方便了游客。(伦敦城内的地铁也有类似的优惠,分在不同的区域,可以买当天的通票,大大地省钱啊!而且比旅游巴士更便宜,不过不能观光了。)与普通双层大巴的区别是,伦敦的旅游巴士,上层均为敞开式的,方便游人游览街道两边的景色,每辆车还配有一名导游解说。这种车应该也算伦敦城的特色了吧,至少大猫走过的诸多大都市里没有。08奥运的开闭幕式上伦敦的展示时间里,一辆改装过的大巴居然万里迢迢跑到了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可见这种巴士的别具一格。
不过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对于伦敦这样一个湿润多雨的城市,坐在巴士上层观光时,突如其来一阵雨,就看乘客们一窝蜂般地躲到下层去,留下少数穿着雨衣或打着雨伞的,坚守阵地。大猫一行也曾受此磨难,此为后话。

按照计划,三人一边坐在车上看风景、拍照,一边对照着从宾馆拿的免费的观光巴士线路图计算着自己想去的地方。结果分歧甚大:大猫在出发前就早早地列了一长串景点的清单;Sam青睐于西南部的几个自然科学和技术博物馆;Johnny则手执一本出发前在香港刚买的旅游指南,奉为圣经,而且他更中意于购物。所以,三人的意见并不容易统一。讨论后决定,先坐大巴兜上一圈,同时找出自己想去看的地方,能一起逛的先逛,然后解散,各看各的。
从大英博物馆门口的巴士只到特拉法加广场附近,在这里,大猫一行换了另外一条线路,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开始了在伦敦城的中心部分“走马观花”。



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的国家画廊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30:21


特拉法加广场西南部的海军拱门

大巴经过海德公园、白金汉宫、西敏寺、国会大厦等等著名景点,以后还要在详细地看,此处先贴几张照片展示一下,有的后面还要下车走近仔细看。

白厅街上的骑兵禁卫

白厅街上出售地图和纪念品的小摊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32:00


圣保罗教堂
下载 (160.31 KB)
2010-9-11 15:51


西敏寺
下载 (146.33 KB)
2010-9-11 15:51


这个是大本钟的兄弟,小本钟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33:43


圣保罗教堂

大巴绕到了伦敦的东南部,这里景点较少,按照书上说的,是中下阶层居住的地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用导弹轰击的弹着点密集区。果然,在一次大猫在一幢砖楼外侧,发现悬挂有V2火箭的模型(一点也不象,呵呵),但是由于车速过快,一晃而过,并没有来得及细看和拍照。4天后,独自在这一区域走(当时出了地铁站,走错了方向,差点走丢了),无意中又来到此处,原来,这幢砖楼当年承受过德国火箭的袭击并重建,此后就成了一家博物馆,名为“战时英伦”(Britain At War),里面陈列有当年伦敦人面对“闪电战”(Blitzkrieg)时,留下的诸多器物、记录,也有当时的新闻影片在循环播放。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38:13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3-2 12:46 编辑

大巴来到伦敦城的东北部,横跨泰晤士河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通车,将伦敦南北连成一体。伦敦塔桥为吊桥结构,最初为一木桥,后改为石桥,现在是座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在桥的中央部分,横跨泰晤士河主航道的两侧,建有两座桥基,类似于婺源彩虹桥的桥墩,桥基正上方立起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的方形五层塔,主塔顶部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这也是大猫所见到英格兰风格的诸多乡村教堂的普遍形制。两塔之间的跨度为60多米,塔基和两岸用钢缆吊桥相连。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桥面高于高潮水位约42米)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塔内有楼梯可供游人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

大猫一行没有选择登塔,而是沿着下层桥身两侧的人行道慢慢游览:向前方看,是伦敦塔;下游方向,雾蒙蒙地看不清楚,是格林尼治的所在,也就是本初子午线经过的地方;上游方向,可以纵观河两侧伦敦城内的风景,近处则是“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关于此舰,后来大猫花了半天时间特地登舰参观,此处略过不提。



正当大猫一行来到塔桥南侧桥基部分的时候,忽然道路被拦,主塔内发出机器的轰鸣,不久,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大猫左右看去,并不见大型船只来往,Sam开玩笑说,难道是特地为游客们表演一下桥身的运作?!这时,大猫看到一个桅杆的顶部,从上游横贯而过,原来是一艘帆船要过桥。帆船通过以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和游人通行。大猫追向下游的方向,拍了一张帆船的照片。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52:32

伦敦塔
过了塔桥之后,左侧的下方,就是闻名遐迩的伦敦塔,大猫戏称之为“英国故宫” ,一座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诺曼底式的城堡建筑。




伦敦塔是由威廉一世(就是大猫提到的那个征服者威廉)为镇压当地人和保卫伦敦城,于1087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历时二十年,堪称英国中世纪的经典城堡。十三世纪时,后人在其外围增建了十三座塔楼,形成一圈环拱的卫城,使伦敦塔既是一座坚固的兵营城堡,又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其实,在电影《勇敢的心》里面,大家看到的老国王长腿爱德华(爱德华一世)和他儿子的住处,就是伦敦塔。不过,大猫总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压抑的环境里面,对于国王们的心理应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电影里面长腿的儿子爱德华二世说不定就是因此产生的变态吧,呵呵。
伦敦塔在英国王室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一个防卫森严的堡垒和宫殿,英国数代国王都在此居住,国王加冕前住伦敦塔便成了一种惯例。伦敦塔还是一座著名的监狱,英国历史上不少王公贵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关押在这里。此外,古老的伦敦塔在历史上还充任过造币馆、观象台、动物园等。 现在的伦敦塔则成了一座古建筑和文物珍宝的博物馆,供游客参观。馆内保存有古代武器、历代王冠和王室珠宝,还有一根皇杖,上面镶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




大猫等三人下了塔桥之后,沿河岸慢慢向伦敦塔的入口方向走,路边还有两尊大炮,口径达到18英寸,但是炮身很短,属于迫击炮类,远处另有两尊老加农炮,也都是17世纪留下的古物了。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54:47

一座塔楼的门口,木桥上有位壮汉背手而立,装束奇特,这人就是一位beefeater(食牛肉者)。这名称听起来挺怪,说白了就是此处特殊的皇家侍从。可能英国从古代起,能吃肉的人也不多吧,所以守卫伦敦塔的皇家侍从也以能吃得上牛肉为荣;由于此职位责任重大,经常父职子袭,这一群人形成了单独的一个特殊阶层,干脆依此为称呼了。大猫想到《曹刿论战》中不也把贵族称为“肉食者”么?看来中外略同,“民以食为天”啊!现在的beefeater还兼职伦敦塔的守卫和导游,这里大猫见到的就是一个。

来到伦敦塔的入口处,大猫一行失望地发现排队买票的人多如牛毛,所排的队伍在小小一个广场上拐了好几个弯。更要命的是,由于伦敦塔内面积不大,即使买到票,进门还要再排队,而且非常之慢。商量之余,三人一致决定不进去看了。

贴一张别人在塔内的照片看看!
看过《勇敢的心》的人,应该似曾相识吧?

这里的小广场上有一座纪念堂,是献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渔船和商船上遇难的12000名船员,他们都是魂归大海,所以这里称之为“who have no grave but the sea”,(他们除了大海以外,没有坟墓)。大猫估计,考虑一战初期及以前海战的“骑士风度”,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应该是在后来“无限制潜艇战”里面受害的,不知道他们当年有没有慨叹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呢?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2:57:30


游艇观光

走到泰晤士河,大猫一行选择了乘坐河上的观光游艇溯流而上,为此,大猫只好放弃了去圣保罗教堂参拜纳尔逊勋爵和威灵顿公爵坟墓的机会。

等船的时候,正在贝尔法斯特号重巡洋舰对面,这样看,这条舰还是挺大的哦,怎么说人家也是万吨的级别。

“小小游艇河中游,古董建筑两岸走”,游艇上的导游一路上给大家讲解两边的建筑历史:“这个当年是伦敦中学”,“那个是牛顿呆过的地方”等等。当然少不了大家下船的时候,都要给他点小费。大猫印象最深的是一座桥的故事,也算是建筑工程界的一个世界级笑话了。



这座桥叫“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和大猫前一天去过的伦敦摩天轮London Eyes一样,是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来而建的,据说是伦敦第一座为行人设计的桥梁,也是1894年伦敦塔桥开通之后,百年来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新桥。此桥于2000年6月10日正式落成启用,却在三天之后就关闭,禁止通行,桥梁的建筑师Norman Foster电视上向全英国民众道歉。(这个Norman Foster可是普立兹克大奖获得者,拥有英国爵士头衔的世界知名建筑师。)
发生了什么事?导游说,桥开通了之后,外表看上去非常漂亮,可走的人多了之后,整个桥身就像蛇一样扭动!就因为这样,千禧桥一开桥就遭封闭,这一封桥,就封了一年多。
原来千禧桥设计的时候为了突出艺术家的美感,总长320米长的桥造的纤细,而且很少侧向固定,结果桥上行人多的时候,走路时就会导致桥面晃动。而行人们为了保持平衡,会下意识朝反方向摆动身体,这个动作却与摇晃同步,形成了谐振的效果,因此更扩大晃动。
据说开桥那天,桥一下子涌进约二万多人!呵呵,想象一下,20000人在320米的窄桥上堆着!超负荷的人潮让千禧桥设计上的缺失原形毕露,千禧桥的开通,以一场闹剧告终。
当然,现在大猫看到的桥已是修改之后的了,上面还是有不少人走的。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00:05

船到终点,大猫一行上岸准备去西敏寺(West Minster)参观。走到西敏寺门口才发现当天有教务活动,不对游客开放,于是改变计划去白金汉宫。West Minster或译为韦斯敏斯特大教堂,或者西敏斯特大教堂,但是Minster本身就是大教堂的意思,所以大猫以为中文还是参考港台翻译为西敏寺比较好,或者干脆就别翻译,直接用英文。
白金汉宫自1837年起,被维多利亚女王选为王宫,现在仍然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宫。这里无需多讲,只是去这里游览,有个小窍门:若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王室旗帜时,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反之,即代表女王外出了。另外,白金汉宫的开放时间有限,如果想进去看的话,要提前做好情报工作才行。大猫一行这次就两个都没有赶上,女王既不在家,对观众开放的时间也刚错过了。
白金汉公爵这个词,大猫最初的了解来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小说里的白金汉公爵,是英国首相,又是法国王后、奥地利安娜公主的情夫,他就是第一代白金汉公爵(1592~1628年)。1703年,这个家族无嗣,爵位被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安娜,赐给了穆尔格拉夫伯爵约翰•舍费尔德。这时,这位新公爵将自己原有的阿灵顿的住处改名为“白金汉府”,1761年英国王室购买了此处房产,从此成为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内部大门的纹饰金碧辉煌,按照Johnny手中的旅游圣经上说,这个大门上的徽章,应该每个国王都不同的,而且国王或者女王,还有特殊的识别方法。可惜大猫没有记住,这里特将照片先发上来放着。



不过,这里也发生了一件趣事。游客们都站在大门和栅栏外面向里看,远远地,隔着庭院,王宫的墙底下有个卫兵岗,卫兵头戴天蓝色贝雷帽,右肩扛枪,用英国式的高抬腿正步来回巡逻。他一步步走得很慢,但是忽然“吧唧”一跤坐在地上。 顿时,外面的游客们轰然大笑,可怜的小伙赶紧爬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操练,可是一张涨得通红的脸,说明他的心里早已打翻了五味瓶了。呵呵,看看这张关公脸吧!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03:39

威灵顿公爵故居Apsley House


离开白金汉宫,大猫一行三人所要共同游览的景点也到此为止了,于是开始各奔东西:Johnny和Sam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大猫自己去海德公园另一侧的威灵顿公爵故居Apsley House参观。

第一任威灵顿公爵,英国陆军元帅,政治家,真名叫Arthur Wellesley,生于1769年5月1日爱尔兰都柏林一贵族家庭,1852年9月14日病逝于肯特郡沃尔默城堡。Apsley House是他在伦敦城内的居所。
威灵顿公爵1814年因在反对法国的半岛战争(指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中表现出色,受封威灵顿公爵。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任驻法大使。1815年率联军在滑铁卢之战中彻底击败拿破仑。随后进军巴黎,统率盟国驻法占领军。战后多次参加反法联盟各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的会议。1818年起历任军械总长、内阁首相、外交大臣和不管部大臣,并长期任陆军总司令。共获得6个国家的元帅称号。 
Apsley House现在作为纪念威灵顿公爵的博物馆,陈列了很多滑铁卢之战的相关器物,有战利品、公爵本人的用品,以及各国首脑赠送给威灵顿公爵的礼物。也有当时的报纸,其中威灵顿公爵担任内阁首相时,种种政策使报纸上出现的讽刺性漫画都陈列在里面,很是有趣。

博物馆外面看是一座不起眼的小楼,但是里面的装饰极其奢华,可惜不准拍照(偷拍!偷拍! ),仅有的两张照片都是大猫偷拍的。后来买了一本导游书作纪念品,里面照片美轮美奂,可惜单位扫描仪坏了,不能上传,想看的,来家里看吧,概不外借!
 
展品中,在楼梯间里面的这座大理石像非常有趣。石像的身子是希腊风格的阿波罗神,而脑袋却是拿破仑的像,估计这座石像应该是当年拿破仑在位时的作品,后来作为战利品或者波旁王室的赠品,到了Apsley House来的。可惜光线不足,加上偷拍,有点虚了。
在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油画,里面人物众多,类似于今日的合影照片,这是滑铁卢之战的中高级参加者,在战后的某个周年纪念日里,受公爵邀请在这里聚会的情形。油画的旁边还有一张说明书,密密麻麻地按照各个人物的位置,标示了此人的姓名的官职。

Apsley House外面,街对面的小广场上,还有一座小的凯旋门,是献给滑铁卢之战的。这样,当年威灵顿公爵站在自家窗前,就可以看到这座拱门,不知道他老人家每次看到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06:20


路上见闻
离开Apsley House,大猫搭上旅游大巴,这次大巴上的导游MM讲得比较好。

经过一家名为“The Albert”餐馆的时候,让大家好好看看参观的玻璃窗,其中一块花玻璃,由于近200年的擦拭,花纹已经快磨没了,而旁边的玻璃则是后来新换的,一对比,就看得很清楚。在伦敦可以看到多处Albert名字命名的建筑,这个Albert可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老公,也是她同岁的表弟哦!





海德公园的演讲角(Speaker’s Corner)前一天看起来冷冷清清的,这天碰到周日,一下子熙熙攘攘。据说里面只要不说“打倒女王”之类的话,什么都可以说。当年,卡尔.马克思也曾经在这里发表过演说的哦!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11:22

特拉法加广场

5月7日,大猫一行三人继续分散活动。下午两点要坐火车去York,所以有效游玩时间剩下了最后一上午。大猫计划好好看看特拉法加广场,去寻访一下当年的英帝国海军部,走走白厅街看看细节,然后去西敏寺。由于这天没有买大巴或者地铁通票,一路就要靠自己走了。好在几个地方都不是很远。
九点半左右,大猫又独自踏上旅途。一路走去,十点整来到特拉法加广场。从北面过去,先远远看到高高的圆柱形纪念碑和上面站着的纳尔逊勋爵,再看到底下广场上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为一个什么集会活动搭台布景。

然后,再走不久,广场北侧的国家画廊就在眼前,国家画廊又称英国国家美术馆,里面陈列着 14 世纪至 19 世纪欧洲各国不同流派的名画。时间不多,大猫偷懒没有进去看,而是穿过广场一路向南走去。
特拉法尔加广场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一个广场,面南背北地坐落在伦敦市中心。东面是伦敦城,北接伦敦的闹市区,南邻白厅街,西南不远是王宫。适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广场建筑,使它成为伦敦的名胜之一。
特拉法尔加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港海战而在1840年开始修建的,在此之前,广场位置原来是皇家的马厩和车库,其建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爱德华一世的年代(1272-1307)。呵呵,又是和那个长腿有关,其实,伦敦的很多建筑,都可以追溯到他那里。
这里,自然要略微讲讲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拿破仑时代最重要的一次,也是整个风帆时代最重要的一次海战。
拿破仑执政后,于1804年策划法国联合西班牙海军,突破英军对法西各军港的封锁,集重兵于英吉利海峡,支援法国陆军在英格兰登陆。拿破仑曾说:“只要连下三天的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
当时的法国,从路易十四时代的起步,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流的海军强国,而再加上一个二流海军强国西班牙,足以够散布全球的英国皇家海军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了。
英国采取的策略和后来一个多世纪后的两次世界大战相同,都是依靠自己舰队将对方封锁在港口里面。但是这种策略面对法国的的时候,有些吃力。因为后来的德国水面舰队的主力基本上在波罗的海,出入北海都很容易控制,而其占领的非本土港口,不具备支持大舰队的防卫和技术保障条件。反观法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都各有主要军港,加上西班牙的同盟,所以英军不能不分散兵力对各个军港分别加以封锁和监视。这种封锁,只要有一个港口的法西分舰队,利用大雾,或者英军将领的疏忽等等因素,突破一处,那么这支分舰队就可以前往任意一个仍被封锁的军港,来个里应外合。由此,分散封锁各法西军港的英军舰队,就会像不牢固的链条一样一环环崩溃。
拿破仑看到了这点,企图让他的海军将领按此方针突破几处封锁,然后前往海峡,支持陆军的登陆,一劳永逸地解决英国问题。但是由于法国海军的失误,(部分史书,包括拿破仑自己,认为是法国海军将领,尤其是维尔纳夫的消极,或者说,懦弱)这一计划无法实现。由于俄奥联军的威胁,拿破仑被迫东进奥地利(才有了后来的奥斯特利茨战役),英国遭受的直接威胁暂时过去,但是仍然没有解除。

1805 年 10 月 21日,一支突破了封锁的法西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尔加港海面上与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子爵纳尔逊(Horatio Viscount Nelson)指挥的英国舰队遭遇,双方进行了一场决战。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英国舰队有战列舰27艘,可最终的战果是,法西联合舰队的惨败,12艘战列舰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而英军舰只无一损失,但是纳尔逊勋爵中弹牺牲。11月4日,英军拉皮罗提尔中尉回国报捷,在法尔茅斯上岸后,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即出发前往伦敦。他一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英军的辉煌胜利是与其舰队的卓越战斗力分不开的,更是与纳尔逊指挥密切相关。当时的舰队决战,要求舰队排列为一字纵队,与对方舰队侧面相对,各以己方舷侧火力交战,犹如大家在影片《加勒比海盗》中看到的一样。这一战术,强调的是“战列”和纪律,拼的是双方的训练和火炮数量。但是双方均以堂堂之阵对敌,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纳尔逊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集中攻击敌人的旗舰后,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同时,他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听完这个计划,舰长们极为振奋,异口同声的说:“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简单……只要我们照此执行,必胜无疑!”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
这一战术,极大程度地发挥了英军上下卓越的训练、高昂的士气、顽强的主动精神;也用近战的方式,避开了自己在火炮总数和长程炮方面的劣势,发挥了己方中小炮上的优势;更是利用微风的气象条件,使法西舰队无法逃避交战,而其前卫也无法顶风返回参战。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纳尔逊秘诀,后来现代作战模拟利用“兰彻斯特平方律”进行分析,可以把此战作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典范。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为了纪念这位为大英帝国立下不朽功勋的海军上将,每年 10 月 21 日,总有许多人到特拉法尔加广场举行悼念仪式。

在广场中心,竖立着威廉•雷尔顿设计的 52 米高的圆柱形纪念碑,石柱上端挺立的 5.3 米高的纳尔逊全身铜像是雕塑家贝利的作品,所用的材料据说是用海战中缴获的铜炮制成的,但是大猫对此说有所怀疑,战役中被俘获的法西舰只,大多在随即而来的风暴中沉没了,这炮是怎么带回英国的?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14:52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3-2 13:23 编辑

石柱底下是高大的方形石座和多层台阶,石座的四壁镶着纳尔逊生平所参加的 4 场著名海战的铜雕,分别是:

1797年St.Vincent(圣•文森特海战)

Copenhagen(哥本哈根海战)


The Nile(尼罗河海战,又称阿布基尔海战)

是纳尔逊中弹后的情形。而最下方的文字,则是纳尔逊发出的口号:“England expects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英格兰期望每个人都能克尽职守!)

广场东北角是伦敦著名的圣马丁教堂,建于1726 年,造型美观,有一座 56 米高的尖塔。1864 年秋,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就是在这座教堂里举行的,也算CP的圣地吧。
广场东南角还有一个派出所,设在一根中空的电灯柱内。这是英国最小的派出所,里面只能容纳两名警察。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21:56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3-2 13:24 编辑


广场边上,向南一侧,还有两只大狮子。


还有一些其他英国名人塑像,其中有老一代国王乔治五世。



其他多是为了日不落帝国开疆拓地的功臣像,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些人就是侵略者和殖民者,所以大猫虽然拍了他们的雕像,也贴在游记里面,但是记不得,也不屑记他们的名字。

这一骑马青铜像在广场之外的街心,面对白厅街,显得与众不同,走近一看,带着斯图亚特王朝的王室徽章,原来是查理一世的像。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29:04

海军部怀古

从特拉法尔加广场南部横过环形的街道,向西南走一点,就是海军部拱门。

上面的文字最后的MDCCCCX是罗马数字,表示1910年,其他似乎是拉丁文,大猫看不懂,只有猜:前面有个字,应该和维多利亚是一个字根的,这个拱门应该是1910年建成,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

海军部拱门下面是The Mall大道,一路穿过圣詹姆斯公园通往白金汉宫。

大道入口处有不少纪念碑和雕像,多是献给航海的人们的,也是献给他们所属的那个大航海时代。其中最著名的探险家代表就是库克船长,就是下面这位。


海军拱门内,路左侧有一座粗看不起眼的红色小楼,和拱门旁的建筑由一个类似于威尼斯的叹息桥一样的跨街走廊连通。
走近一看,连路边行车道的隔离栏杆都带着皇家的标志!



呵呵,大猫可是有备而专程寻访过来的。看!楼前的牌子上写着什么?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这个不重要!
下面的Old Admiralty Building (前海军部大楼) !






这里虽然不对外开放,但是在门口站站,楼前人行道上走走,摸摸楼前那些沾着少许鸽子粪的石栏,对于大猫来说,也似乎回到了百余年前的历史之中。
遥想当年英帝国的鼎盛时代,海军部通过皇家海军,掌控全球的海洋经济、交通、军事命脉,在多次战争当中,更是充当了“英国的长城”。胡德、罗德尼、纳尔逊、杰利科、坎宁安,一代代海军名将,著名的探险家库克船长,担任过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都曾经出入这里。区区一座小楼,何等光辉的历史!“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一时间大猫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深吸几口气,点上一根烟,掏出手机给小猫打个电话聊聊心中的感受。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33:21

The Mall大道



沿着The Mall大道继续向前走走,前面是一座玻璃质地的纪念碑,旁边的说明写“国家警察纪念碑”。

一路向前望去,两边还有不少类似的碑和雕像,有些雕像下面还献有花圈。

大道的北面地势较高,远远望去,上面还有一条路,和The Mall大道平行,横向通过台阶连通,更远处似乎还有纪念碑之类的建筑。这里的台阶都是有名号的呢!这个就叫“约克公爵台阶”,前面一个叫“乔治五世国王台阶”。

正在大猫左顾右盼之时,身后传来了“哗哗”的马蹄声,回头一看,是一名骑警。



过一会儿,又来了两辆马车!呵呵,那一霎那的感觉,好像福尔摩斯和华生就坐在车里!

然后又是两名骑警,右边的那位可是英姿飒爽的MM哦。

加加菲菲猫 发表于 2013-3-2 13:36:56

骑兵禁卫队

圣詹姆斯公园挺大的,走到这里,大猫回头到特拉法加广场附近,重新沿白厅街南下。
走不多远,就是前英国国防部的大楼,门口的街心还立着一位骑士像,从这面看不清人名,只看到是1856-1875年英帝国陆军总司令。

再向前一点,就到了前一天看到的骑兵禁卫队所在地。门口站岗的不仅有全副武装的骑兵,也有步兵。
与骑兵合影时要冒些风险的,旁边的木牌上就写着“Beware! Horses may kick or bite!”(当心!马可能会踢咬!)

大猫不去冒这个险,找人帮忙牌照,和步兵小弟弟来个合影。
时间正巧,还有20分钟,就有骑兵禁卫队出操。一大群游客,穿过大门向里走,大猫也随着走过去。

里面原来是一个三面建筑围起的沙地大操场,对面通过一条街道和圣詹姆斯公园相通的,如果不走白厅街绕过来的话,走另一面过来倒是更近,驻地在海德公园的骑兵禁卫队也正是从这个方向过来的。

这里还有一座纪念碑,是献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禁卫部队的,下面也是有不少花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猫看天下 之 春游英伦 (三)伦敦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