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看天下 之 2011西藏行 -人文篇(上)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2-20 17:01 编辑1、大昭寺中听佛法
此行中,一路从敦煌莫高窟开始,陆续参观了许多与佛教相关的事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大昭寺里的收获。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所有派系中,并不属于具体哪一个教派,而是各派共同尊崇的,享有最为超然的神圣地位,原因嘛,看后面的详解咯。
大昭寺占地面积并不大,原地本为一个名叫卧塘湖的湖泽。松赞干布曾交一指环给他的一位妻子--尼泊尔尺尊公主,(现在不少人都说成是文成公主),请她把指环放在欲建寺的地方。谁知公主竟把指环掷入湖中(现今大昭寺所在),松赞干布便只好本着“君无戏言”的精神,命人以羊运土把湖填平,在平地上建成了大昭寺。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这么来的,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的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圣城,所以又改称拉萨。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最西端是今年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立的一个花坛,从这里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
首先看到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28米,厚0.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另一块碑为种痘碑,是清朝乾隆五十九年驻藏大臣和琳所立。当时的中央政府了解到西藏防治天花还没有科学手段的情况后,就让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出面,在藏北损资修建房屋,让出痘的民众去那里居住调养,由中央政府发给口粮,并传授了接种牛痘的方法,使90%以上的患者都活了下来。天花这一藏区的绝症得到了治疗和预防,于是在大昭寺前树立了这块种痘碑。此碑通高3.3米,宽1.2米。虔诚的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难以辨认。
唐蕃会盟碑后面就是大昭寺的正门,这里不分昼夜,总是有许多信徒在磕等身长头。现在大昭寺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都是给信教群众的,游客要等到下午2点以后才能由侧门进入。因此大小猫到早了,只好先转八廓街。
拜了山南敏珠林寺,到玛吉阿米吃了午饭,磨到3点钟才进寺门。在玛吉阿米的三楼,大猫注意到下面的人群里,有一个围着大昭寺磕头的小伙子,与一般磕长头的不同,每磕一次只向左移一小步,这使他前进的很慢。
游客下午进的门并不是正门,而是在右侧的一个偏门,进去后穿过院子到左前方的通道,进去才是面对主殿的院子。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是从正门开始的。外面院子都是后来修建、扩充的,主殿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磨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已经光亮如镜了。
进入主殿,大小猫面对着如织人流,到处飘扬的导游小旗,有些傻眼。上一次,在这里就没有看仔细,五个人被冲散成了三拨,金金和小雪还逆时针转了一圈!由于那时刚到高原,本身就有些头晕,加上大殿里面人多,酥油灯多,搞得人人头重脚轻地,不一会儿就出来了。其实大猫结合自己在约克大教堂里面的感受:那种哥特式教堂的拱顶、金碧辉煌的装饰,加上管风琴的雄浑赞美诗,给人以基督教的庄严圣洁的印象,这种在高原之上,庙内昏暗的光线、高耸庄严的佛像,以及遍地酥油灯引起的缺氧,给人以到了圣地的飘飘然,也是藏传佛教的特色吧。
这次已经是从珠峰和纳木错下来,基本上适应了高原的环境,大猫可是要看个仔细,于是和小猫商量好在大殿转三圈。
第一圈,主要是一个团一个团地蹭导游。象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这些地方,导游一是本身要赶时间,二是景区规定参观时限,所以导游们基本上并不是每个地点都讲,而是各有侧重,再加上个别导游还有记错了的时候。于是,驴子们一般都会在一个地点多等一会儿,听几个导游讲过才算罢。这次,大猫手里拿了个小本子和笔,一路听,一路记,加上后来搜集的大昭寺平面图,至今还能描述个大概。
第二圈,在对大殿基本有个印象的基础上,大小猫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给一些内地来的干部解说的老喇嘛,跟着他的团队蹭了一圈。老喇嘛讲解风趣幽默,还经常加上一些夸张的表情、手势和身体动作,尤其他结合听讲者—干部们的身份,详细解说贪嗔痴三毒,更体现出他佛法精深、学识渊博,令大小猫感觉不虚此行。
第三圈,就是查缺补漏了,下面结合这三圈学到的内容一并记述。
大昭寺寺内拍照要单独收费90元,不光是因为这90元,而且还出于对圣地的尊重,大猫没有在室内拍照,以下照片都是从网络上搜集来的。
大殿中央是内庭,铺有供僧众们打坐用的垫子,内庭的后部,在图上写的是8觉康佛殿的地方,大猫觉得并不准确,因为觉康本来就是藏人对大昭寺的称呼。
这里供了三尊塑像,从左至右依次是宁玛教派莲花生大师,
中央稍往后的是干手千眼观音菩萨,右侧是强巴(弥勒)佛。主尊弥勒佛的右面还是两尊面向内的弥勒佛,像这两尊中较小的那尊是巴协家族出资制作的,因而被称为“巴协强巴”,而较大的那尊是贵族颇罗弥旺出资制作的,故被称为“弥旺强巴”。
大殿的四周沿着墙壁有各种壁画、佛龛和凹进去的佛堂,大小猫顺着人流从左向右依顺时针旋转游览。第一间小殿,图中6欢喜堂的地方,里面供有格鲁教派宗喀巴大师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为弘扬格鲁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位于八大弟子之列。格鲁派的六大寺庙中,甘丹寺为宗喀巴本人亲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均为其弟子所建。
西北角上的1无量光堂,里面供的是无量光佛,梵文的音译过来就是阿弥陀佛。老喇嘛说,中原佛教主要供的就是阿弥陀佛,而藏传佛教主要供的是观音菩萨,而阿弥陀佛正是观音菩萨的师父。后来的大猫查了一下,密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阿弥陀佛信仰,逐渐形成后来中原佛教主流的净土宗。
而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是类似臣辅佐君的关系,但观世音菩萨在久远劫前早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才随类现形,方便应迹,甘愿居于菩萨之位,辅佐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倒不是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弟子。
一座白塔矗立在西北墙拐角之处,名为达巴曲登,又称神变塔,塔上披着哈达,塔前有酥油灯供奉。老喇嘛说,这座白塔就是当年修建大昭寺之前,文成公主(疑应为尺尊公主)扔入卧塘湖中的戒指所生。
白塔右侧,北面的第一间小殿,图上注为2乐师堂的地方(实际上这里是个别字,应为药师堂),端坐着八大“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
(照片中的像不是在大昭寺的米拉热巴,只是用在这里展示一下他的姿势)
小殿右边是一排佛龛,主要是噶举派的几大宗师。其中第一个像是手置耳侧、瘦骨嶙峋的噶举派创始人之一--米拉热巴的塑像。这里说到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史上最早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一个教派。他们的二世活佛噶玛拔希由于偏向于蒙哥和阿里不哥,被后来继承大统的忽必烈一度逮捕过,所以,噶玛噶举派因此输给了萨迦派,没有在元朝树立自己的地位。而萨迦派的四祖萨班派八思巴等赴蒙古,并亲自会见蒙古阔端王子(《西藏王臣记》将阔端误为元帝),明确表示臣属于蒙古,阔端则承认萨迦派教主主持西藏政务。这样,蒙古贵族通过以教辅政的办法,更顺利地收服了西藏。
老喇嘛说:“古代的西藏是很强大的,(同时配以一手持刀,一手控马缰,腿弓且上下颠簸如骑马状),向北占领了新疆,(大猫注,以下同:唐玄宗天宝以前,吐蕃势力主要活跃在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北麓,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周围,其主要目的是从唐朝手里夺取对安西四镇的控制权,从丝绸之路中获利。)占领了敦煌六十年(公元786年至848年),向南打到印度恒河边。后来,藏族人学习了佛法,也知道一时强盛起来,出去打打杀杀,到头来都是要还的,所以自己就放下了刀。后来,西藏的这些高僧们将佛法又传到了蒙古人那里,当时他们和以前的藏族一样,也是骑着马杀来杀去的,征服了半个亚欧大陆,佛法传给了他们以后,蒙古人也放下了刀,于是这个世界就和平多了。”
另外插一段,后来到了明朝永乐年间的1408年(藏历地鼠年)二月五日,噶玛噶举第五代活佛德新谢巴应永乐之邀开始在京城传法。
第一天,当永乐帝以僧袍供养上师和僧众时,空中化现出一座庙宇有色彩漂亮的彩云,在天空翻腾变化如满愿宝石般地耀眼夺目。接著一道如满月光彩的光芒向外射出,围绕著供养舍利的舍利塔,而两道金黄色的光则自噶举慈悲仁波切休憩之处升起。
第二天,空中出现彩虹,形状如针,而其后方云层所构成的形象则酷似许多阿罗汉。
第三天,大气中盈溢著芬芳,又下了一场柔和甜美的雨。
第四天,一道颜色鲜艳的彩虹出现在德新谢巴的屋顶上空。
第五天,空中充满了吉兆,人们可以在大街上见到阿罗汉。
第六天,有许多光芒由德新谢巴的佛坛射出,天空中可见形状似钵的彩云,这些钵状的彩云充满了天空;西南方的天际则出现了阿罗汉的形像,每尊阿罗汉身后跟随著一大群的随从。天降花雨像水晶般地剔透,随处飘散。随后彩虹出现在噶举慈悲仁波切准备灌顶的坛城宫殿。许多天人出现在空中,手捧钵或是握著朝圣的锡杖,有些人载著帽子,有些则拿著拂尘在云间飞行。
第七天,大殿的佛像发出红色的神圣光辉,照耀大地。
第八天,天空出现两盏灯,一盏在皇室的墓地上翱翔,另一盏则飘悬在皇宫上。
第九天,有一群人看到一位老僧由空中飞过,消失在寺院的门口。
第十天,一只鹤和一只蓝色的大鹏岛在天空比翼而飞。
第十一天,从噶举慈悲仁波切的寺庙和他当时在的房间有所强光射向东方。
第十二天,一阵花雨落在皇宫上。
第十三天,人们看见天空有几位僧人,口念祈祷文,并向噶举慈悲仁波切的驻锡处顶礼。
第十四天,法会圆满,有一群鹤在空中舞蹈,云层现出本尊、大鹏鸟、师子、大象、塔、龙等的形象。
第十八天晚上,出现了两个天灯,其中一个是非常耀眼的红灯;另一个则是不同颜色的灯。它们照亮了整个天空。遥远处可见天神们穿戴珠宝装扮,骑著青狮或是白象。
这种种的灵异事件看上去非常玄妙,似乎有些荒诞,但是却有历史文物为证,永乐皇帝觉得他的虔诚之心和所亲自见到的这些神通事迹应该记录下来留给子孙。於是他雇请数名高明的画家,将之绘放大定的绸缎上,并亲自为这些事迹撰文记述,以四种文字写在图画上,它们分别是藏文、中文、蒙古文、和土耳其文。其中一件画作,至今仍在西藏博物馆里面展出,而大猫此行再去西藏博物馆的时候,还将其中展开可以见到的字都一一读了一遍。(这是一个长卷,只展开了其中一部分给游客看)。
老喇嘛说,在德新谢巴回西藏的时候,永乐皇帝授之以帝师称号,而且后来看到德新谢巴所带的“黑色金刚宝冠”,是由十万名空行母的头发所编制而成的帽子。于是复制一顶,并饰以珍贵的珠宝和黄金,然后献给德新谢巴。经德新谢巴加持以后,这顶黑宝冠对於见到的有情众生具有见即解脱的能力。从此时起,黑色金刚宝冠遂成为历代噶举慈悲仁波切之弘法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存于色拉寺,同时噶玛噶举派也得了黑帽派的名字。不过,老喇嘛说,这些黄教、红教、花教、黑帽派等对藏传佛教的称呼并不科学,同时他还做了一个表示很反感的手势,希望大家还是使用正式的称呼。
北侧第二间殿是观世音殿,即图中3观音堂,里面的观音菩萨是立姿的千手造型,在殿内经常能遇到当地一些人给观世音菩萨脸上涂金粉。
此殿右侧有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们三个不仅仅是普通的国王和王后,还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两位公主体貌端庄,其中右侧发髻高挽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某导游说,这三位都是在这里圆寂的,传说松赞干布与两位公主在死后化光融入了这里的观音像中,所以藏人坚信这里就是1350年以来他们的灵魂之所在。观音像内部装供另一尊天然形成的观音;而这尊佛像本身也是神秘出现的,所以藏人称之为“天成五尊”。在现代,原来的这尊千手观音被毁,现在的像是在原来的碎片基础上重修的,其他一部分碎片去了印度达兰沙拉,也被重塑,据说其中四面是原像的碎片。
观世音殿再往前的佛龛里有一排塑像,其中一个束着白发、面露欢容的老人,就是藏族人非常景仰的唐东杰布。他不仅佛法高深,同时还是铁索桥建筑师,藏戏的发明者,还是一代名医。生于十五世纪的他带着弟子们到各地演唱,募捐化缘,然后利用这些钱修建铁索桥,同时把佛法的道理通过戏剧普及到老百姓的心中。他和另外一些高僧创立了藏医学院,在布达拉宫前边的药王山上研制藏药,至今药王山上还有供奉他的专门一座佛堂。在八廓街南部的藏族聚居区里,大小猫还看到有些店铺里面制售他的塑像。有导游说,基本上藏族人家里面,家家都有他的像。
再行数步,是北侧的第三间小殿,图中4弥勒堂,里面主供强巴(弥勒)佛,主尊弥勒佛像右边的沿墙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致的四大菩萨像。对面墙上绘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两侧各绘有一座佛塔。有导游说,这里是以前松赞干布和诸妻子的洗漱之处,至今门口右侧低处的石质底座,还是当年文成公主留下来的,在上面摸摸,会得到好运气,好手气,于是他带着的一团四川朋友,人人上去摸一下,说从此以后打麻将就无往不利了。
在北墙与东墙拐弯之处,佛龛里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宗师像。宗喀巴在世时,曾由他的弟子出资制作了几尊他的塑像。据说,宗喀巴见到这尊像时,评价这尊像特别像自己。这里在网上搜了一张某人不顾导游的劝阻,拍下的与大师合影。宗喀巴像后边左侧供奉着一排他的萨迦派老师的塑像。这座佛殿的楼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门。
转过来就是东墙,第一个小殿又是无量光佛殿(5无量光堂)。这座佛殿的人口处由两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镇守。左边是蓝色的金刚手菩萨,右边是红色的马头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麦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无量光佛两侧是两尊小的护法神,这座佛殿有时又被叫做“业障之殿”。
这两张照片应为此殿中的护法菩萨,不是门口的那愤怒相。
这里还可以看到公元7世纪的檀木的门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从这里到释迦牟尼佛像右侧,过道中央还有一共8根同样7世纪留下来的檀香木柱。据说大昭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多的条件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些木雕,因为在西藏其它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这些木雕现在已经像铁一样坚硬了,敲一下,还会发出金属之声。毕竟看是经历了1400年的风风雨雨过来的传世国宝。在这些木柱上的缝隙之中,还嵌有一些牙齿,导游说这是一些倒在朝圣路上的朝圣者们,让同行者取下他们的一颗牙齿,带到这圣地,从此就与圣地永为一体了。
在无量光佛殿右侧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他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右边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墙角边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的莲花生像。这尊佛像的艺术手法富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其他拘泥于传统的莲花生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接下来就是大昭寺圣地之中的圣地了,图中9 释迦牟尼殿。里边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萨迦.索朗坚赞撰写的《西藏王统记》(刘立千译)上面有这样一段典故:
“那时,佛尊释迦牟尼住在舍卫城,向当地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讲经传法。有一天,圣者曼殊室利忧心重重地对佛祖说:“世尊您住世的时候,我们能眼看佛容,耳听佛语,心有所皈依;如果祖师涅盘离世,一切有情将依止何处呢?”佛祖听过,含笑无言,接着从他身上,发出四道光,分别照射到大梵天、罗延天、帝释天和工巧之神毗首羯摩身上。于是,大梵天奉献五种珍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法身像;罗延天奉献五种珍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的报身像;帝释天奉献了因陀罗宝、绿色宝、妙庄严宝等天上五宝和金、银、珍珠、珊瑚、蓝宝石等人间五宝,请毗首羯摩塑造了佛陀十二岁身量的化身像。佛的姨妈(也是继母)波阇波提说,释迦八岁时,身量如蓝毗尼园的台座那么高,十二岁时,脚踏舍卫城的门坎,头部触到门楣,这是他那时候的身量。”
藏族的古代史书《柱间史》,又称《松赞干布遗训》。在那里记载,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佛弟子们想使世尊的音容传留后世,世尊应他们的请求,同意以自己8岁、12岁、25岁时的模样造像。因为有世尊幼时的乳母等人参与指导,所以塑像的形体相貌与世尊幼时一般无二。
《甘珠尔》记载,觉沃仁波切(即等身像)是释提桓因命天匠毗首羯摩,依悉达多太子十二岁形象,用天界五宝锻炼成范,色如熟金。一手作定印,一手作触地印,相好庄严。法界众生若有能目睹圣像者,即种下“见解脱”因缘,具足一切见、闻、念、触之功德,将来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成像后,先由诸天神迎请供奉天界,约一百多年。尔后诸智慧空行母,又将其迎请至西方邬坚,住五百年。又后以神变力,住天竺金刚座寺再五百年。
为什么这些等身像如此珍贵呢?从上面这些记述可以得知,他们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又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而且据说佛像不期长出许多再生舍利子,每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都有奇异征兆。藏传佛教最信仰、最崇拜此像,以之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仁波切。“觉沃”意为至尊,“仁波切”意为珍宝,即至尊大宝之意。在每个虔诚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之路,到圣地大昭寺顶礼觉沃仁波切,以种下解脱的因缘,即所谓“见即解脱”。
现存的由佛祖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仅存三尊:即8岁、12岁、25岁等身像。
其中:八岁等身镀金像像,现供奉在西藏拉萨的小昭寺中。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带到西藏的。此像曾在文革期间被毁过,后重新修复。
下面这个是未穿衣物的佛像
二十五岁等身像被供奉在印度,在佛成道菩提树旁菩提迦耶大塔之中。十四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印度时,僧人连夜用土掩埋,装成小山包,得以保存至今,十九世纪才被挖掘出来,佛顶上的那突出地方,曾在在历史中遗失了,现以纯金补上。
老喇嘛讲,曾经还有两尊同样佛祖亲自加持的16岁和30等身像,在印度为了躲避战乱,所乘的船沉在海中,从此佛像不见踪影。
而这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是在历史上从未经过破坏的完整的等神像,所以最具法力,最为灵验。不过佛像表面由于施主们不断地往上面贴金,已经看上去不像12岁的形象了。是啊,现在大殿里面明码标价,为佛像贴一次金,要RMB9800元。不过大猫倒是觉得这种贴金并不是一件好事,本来可以看到佛陀12岁的容貌的,可现在看到的实际上像个成年的胖子了,反倒是印度的那尊25岁像看上去更宝相庄严。
贴金就是这么贴的:
同样据《柱间史》记载,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国王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将其中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奉送给中国国王。这里这个所谓中国国王,大猫查到的不同资料里面,有的说是前秦的苻坚,有的说是后秦的姚兴,不知哪个对。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唐太宗将这尊像作为嫁妆,由都城长安送抵拉萨,先是供奉于拉萨小昭寺,后供奉于大昭寺,成为佛教信徒十分崇敬的佛尊。
1409年黄教开创者法王宗喀巴在传昭法会上,为佛像献上五佛冠,使其成为报身形相。
大昭寺主殿原来主供尼泊尔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藏语称米居多杰,不动金刚的意思),小昭寺主神殿原来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后来两座佛像互换了位。老喇嘛说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在位时期(650~676年),唐朝高宗和武则天当政(650年为高宗永徽元年),信奉佛教的他们后悔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送予吐蕃,派人索要,并扬言将派兵入吐蕃抢回佛像。于是在652年,吐蕃人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以作伪装。712年金城公主(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联姻吐蕃,才把这尊佛像迎出供于大昭寺觉康,并将原供于大昭寺的米居多杰佛至小昭寺供奉。
大猫按:此说法不甚可靠,芒松芒赞当政后期,吐蕃大权落在其子钦陵兄弟手里。这时正是吐蕃兵锋直指唐朝的河西和西域地区,这是一个吐蕃取攻势,唐朝守势的时期,不知何来唐兵进藏之说?佛像都要藏起来60年的时候,必然是时局比较危乱,而拉萨处于吐蕃腹心地带,看上去倒是吐蕃内乱的因素要多于唐朝的索要吧。
供奉等身像的佛堂是不让游客进的,只有喇嘛带着的人才能进去,据说在等身像后面还有一尊佛祖的塑像,是公元11世纪塑的,据说在等身像移入此殿时,本来要将原来的这尊佛像挪走,传说这尊像竟然开口说话,发愿要留守殿中守护等身像。因此灵异,就把他留在原殿,供于新移入的等身像的后面。
沿着佛堂的高墙供奉着十二尊塑像,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十二大弟子,被称为“六圣子”和“六圣女”。 佛像身后是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宗喀巴大师塑像。在主殿门口是四大天王像,他们在这里是作为护法金刚出现的。
佛祖前供的长明灯,全都是纯金的,均来自1979年以后信徒捐的。其中正中间的那一盏,是十世班禅大师在1985年捐赠的。当时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分别供奉于大昭寺和小昭寺。据说那时佛前只有7盏灯,现在可多多了。
等身像上共有13层服装,分别是:明黄色的丝绸,暗黄色的丝绸,明黄色的丝绸,云霞般的刺绣上半截衣,第在腰上的刺绣,印度毛毯,金黄色的锦被(下半身),金黄色的锦被(上半身),荷叶边的尤凤图案上衣(红背),下半截外衣(藏族特色的花边,金黄色外罩左右各一片,镶满宝石的金属外罩(和其他金挂饰及宝石),五色哈达(挂在头上)。
主殿右侧,又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是11世纪入藏的孟加拉大师阿底峡的塑像,左边是阿底峡的大弟子鄂勒白喜绕的塑像,右边是他的另一位大弟子仲敦巴的塑像。
主佛殿右侧第一个佛堂是图中12弥勒法轮堂,在现场的标志上写的是“智智强巴佛堂”,应为藏文原意。据说,这尊强巴佛像是由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他周围的八尊跏趺的佛像均为度母的化身。一个据说文成公主曾经用过的炉子,也还放在这座佛殿的左前角。这里门口的装饰和左侧的无量光佛殿一样,也是古代留下来的檀香木。
大猫倒是注意到在佛堂入口两侧的佛龛中,两位分别是梵天和帝释天,特地指给小猫看。梵天在华人地区俗称四面佛,因为他有四面,实际上这个神是佛教从印度教里面吸收来的,在印度教里面他是三大主神之一,负责创造宇宙。从汉朝开始流行的所谓“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实际上就是他创世神话的变异。帝释天实际上也是佛教吸收的印度教的神,在印度教里本来是三十三天之天主的帝释天,到了佛教里,和梵天一起,都成了护法神,负责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
继续前行的佛龛中,又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那尊是喇嘛觉囊达拉纳塔的塑像。尽管他曾因其宗教言论而受到宗喀巴及其信徒们的严厉批判,但他仍以博学和宗教上的高深造诣而备受人们的崇奉。左边的那尊是观音菩萨,右边的那尊是无量寿佛。
再下面就到了图中18狮子吼堂,现场的标志上写“狮子吼观音堂”,这座佛堂里的主尊是左边第一尊骑在一头狮子上的小的观音菩萨像,而非那尊大的无量光佛。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
大殿东南角是上下楼用的楼梯,狮子吼观音堂到楼梯之间的路边,有一块一米高的方磨形大石,上面油乎乎的,又黑又亮,中间有一个碗形大小的缺口。大猫看到来往的藏民走过去的时候,都要将一只耳朵贴上去,对准碗口听听,于是也效法了一下,却听不到什么其他动静,只有类似用手罩在耳朵上是听到的那种“呼呼”声,好像以前看过说是血液在耳朵里面的呼啸声。
等了一会儿,一个导游过来说,密宗功夫高深的人,俯耳上去可以听见大昭寺下卧塘湖在哗哗涌流,也有说是有只鸭子存活在卧塘湖底,这里可以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大猫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又是一桩类似阳朔兴坪九马画山的心理暗示。
在大殿东南角的楼梯间,一个角落里供奉的是两尊莲花生塑像,右边还有一尊藏王赤松德赞像。
回过身来,在刚才听水声的大石对面的墙上,是一片黑色的石壁,上面有类似浮雕一样的释迦牟尼佛像,用金粉涂了,铁栅栏围着。有导游介绍说,这尊佛像是在石壁上天然长出来的,后来又人为地在上面添加了一些彩绘,让人更容易看出来。后来大猫小猫又去了药王山上的鲁普岩寺,那里又更大规模的天然石壁佛像,也是这样的风格。
转过来是南墙,第一个佛堂是17菩萨王眷属堂,里面有九尊双身长寿佛像。
下一个就是16弥勒四处堂,现场标志为“强巴佛殿”,里面有小而精致的弥勒佛立像,据说他掌握着西藏的风调雨顺,每年藏历新年活动结束前要把请出去绕大昭寺一周。文殊菩萨像和观音菩萨像分立于这尊佛像的左右两倒,而这两尊菩萨像旁又分别是一尊跏趺的度母像。此外,墙边的四尊愤怒相的护法神是守护这座佛殿的。门的右边是多闻天王,左边是财神詹巴拉。祭坛上是一尊跏趺的杰瓦布姆喇嘛像,他曾在拉萨修建了堰坝,从而使拉萨免遭洪灾的侵袭。
进门处左下的角落,有一只小的石山羊,也是浑身涂金,现场标志为“神羊惹姆杰姆像”。这是为了纪念当时在建寺时山羊搬运沙土所立下的汗“羊”功劳。
在此堂外面,有五尊萨迦派法位继承人的像,称“萨迦五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其中第五位八思巴,是他首先把藏传佛教文化传给蒙古和中原,并成为忽必烈的帝师,也就是元朝的国师。有导游说是他创造了蒙文,大猫知道这说法并不准确,八思巴创的文字是所谓八思巴文,只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来失传了。此先成吉思汗以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所创以畏兀字(维吾尔语)以书写蒙古语,更为流行,并成为后世蒙文的祖先。
再右边,是图中15南门有镜堂,现场的标志是“藏觉悟像之佛殿”,实际上就是藏佛洞,就是上文提到的将佛像“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以作伪装”的地方。老喇嘛讲到此处,并没有带着人进去,而是往里面左手边指了一下,说是在这个堂里面的侧壁上开了一个洞,那里就是藏佛的地方。现在这里的主供佛像是一尊无量光佛,两旁的墙边是八药师佛。
再下一个是图中14富贵堂,现场标志为“七佛堂”, 七佛是释迦牟尼和其他六佛的统称,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为:一切胜佛、金寂佛、胜观佛、释迦牟尼佛、天累佛、宝髻佛和迦叶佛。 有导游在这里搞晕了,将这里称为“七贤臣殿”,还说里面就有创立藏文的吞米桑布扎像。
再下面是图中13无量寿九尊堂,又称长寿佛九化身殿,现场标志为“无量寿佛殿”:长寿佛是无量光佛的菩萨身相,人们常为祈求健康长寿而供奉他。
这时,就来到了大殿的西南角,图示11的地方,但不是标示的那个殿堂。这里是一个没有封闭的走廊,有香案,里面没有佛像,但是有壁画。画上是几尊菩萨像,其中文殊菩萨的旁边,据说墙壁上天然出现了一双眼睛和宝剑。有导游说,传说有眼睛不好的人,在这里注视那眼睛一会儿,就可以治愈。大猫正好前段时间有眼疾,旅程之中一直不算太好,于是在这里正好也“治疗”了一下。。
前面就来到了主殿的西墙,这里有法王松赞干布殿,也就是图示11所标示的三种寿命堂,又称为祖孙三法王殿。这座佛殿里的主尊是藏王松赞干布,他左边是藏王赤松德赞,右边是藏王赤祖德赞。这三位藏王执政时期是吐蕃的鼎盛时期,在他们的大力扶持下,佛教才得以传人吐蕃,并在此发展繁荣。他们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法王,传统上将他们称为“祖孙三法王”,但是实际上他们应该并不是直接的祖孙关系。最左边是尺尊公主像,其右侧是传说中的第一个藏王聂赤赞普像。最右边才是创制藏文的吞米桑布扎像,他左侧是唐朝文成公主像。在这里有游客问导游,松赞干布之子贡日贡赞到底是哪位公主所生,导游的回答是,为了血统的纯正,松赞干布除了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以外,还有几位藏族妻子,贡日贡赞是一位藏族妻子生的。
在法王松赞干布殿外面墙上,有几幅壁画,一般导游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说这几幅壁画上。其中一幅,是大小昭寺的由来。这幅壁画的正中央绘有一个湖泊,湖心有一座白塔。然后.是圣羊背土填湖,建造大昭寺。还有壁画描绘的是用轿子把两尊佛像分别从长安和尼泊尔抬来的情景。紧挨着绘的是松赞干布所建的布达拉官全景图,再往左绘的是药王山。还有在布达拉宫前面百姓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图案,包括摔跤、牦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导游一般会将其比喻为“吐蕃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最后一个佛堂是度母殿,图中10意愿堂。这是供奉度母的佛堂。正中那尊大佛像是度母像,在她身后的玻璃柜中是她的主要化身“二十一度母”像。佛龛的右侧有六尊佛像,前三尊是被称为“师君三尊”的一组佛像,即寂护堪布,莲花生轨范师以及法王赤松德赞。另外三尊是“师徒三尊”,即宗喀巴大师及其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
度母的壁画
到了这里,老喇嘛并不是就这上面的壁画讲解,而是讲起了佛法中的三毒。大猫小猫在前面旅程中的扎什伦布寺和哲蚌寺都见过“六道轮回图”,也在那里蹭过导游的讲解,多少也已经有些了解,在这里再细听老喇嘛讲解:
佛认为,所谓“三毒”贪嗔痴,即人类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是人类的种种苦难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
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
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
对于贪,老喇嘛说,把全国的财富都给你够不够?不够,再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够不够?那时也不会够,那时你会要星星,要月亮。人的贪欲是没有尽头的,佛说:“贪欲是饮盐水来解渴”,其结果只能是越饮越渴。
关于嗔,老喇嘛将之主要解释为各种争斗,主要分为三个逐次上升的层面,一是竞争,是和平地互相比来比去;二是斗争,指个人、组织、国家之间的各种斗争;三是战争,最终成为世界大战,核弹一发,人类集体毁灭。无论哪种,斗来斗去,最终都是要还回来的。
所谓痴,就是指只顾眼前,不修来世。老喇嘛这里并没有讲来世,而是退一步讲后代的子孙,现在我们耗尽能源、污染环境,就是只顾眼前,不考虑我们的后代子孙怎么办。
正是三毒的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
老喇嘛这里一通讲,说的大猫小猫颇有感悟,跟前的几个导游团队也有人停下来细听,于是导游只好不予争锋,笑曰:“你们先听他讲,完了再听我讲”。
后来大猫查过,售票处的四位喇嘛精通英语、汉语、藏语及日语,且通晓佛法,妙语连珠,是西藏所有景点导游里最出色的:
尼玛次仁是大昭寺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在北京受的高等教育,精通汉语、英语和日语。有旅游网站上写,听尼玛次仁讲解大昭寺绝对是一种享受,说上几十遍,内容都不带重复的;
阿旺曲扎的汉语讲的最好,又善于和旅行者交流,经他介绍的佛法常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是这四个人里最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
普布的英语是所有人里最好的,性格温和内向,同时擅长很多藏族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丹增是这四人里最年轻的,汉语讲的也特别的好,而且为人热情,他讲解的大昭寺比任何导游书籍都要全面详尽清楚;
请他们讲解要单独收费50元,一般只给团队做导游,若有机会蹭到他们的精妙讲解,千万不要错过。
说到这里,就再提一下上面提到的六道轮回图:画面上有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一个巨大的车轮,巨齿獠牙衔着轮的上部;
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蛇、鸠、猪,分别象征上面提到的贪嗔痴;
内轮分为六格,即六道,上部为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 下部为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阿修罗道的众生瞋心及妒忌心极重,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但往往大败而返,被打至遍体鳞伤。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这一道的众生虽然福报、寿元及智力俱大,但却因其瞋恨心而并不快乐幸福,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一般六道轮回图中,往往在阿修罗道与天道之间,会有果树,因争夺果实,阿修罗道即与天道作战。大猫倒是觉得这阿修罗道中的帅哥美女,似乎和西方神话中的精灵有些类似。
最外层分为十二个画面,称“十二缘起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无明即无知,对四谛、缘起的道理无知。
行即身、语、意三行,亦称三业。行乃因无知无明而产生错误的身、语、意三业。
识,是认识主观的六识。
名色,指识之所缘的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六处,指眼以至意的六根。意即感觉、知觉的能力。
触,即根(六根)、境(六境)、识(六识)三者的和合,亦即由根、境、识而有感觉,与由知觉而成立认识条件的意思。
受,意指苦乐等感受,即眼触所生以至意触所生的六受。
爱,意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可分为色爱以至法爱的六爱,或欲爱、有爱、无有爱的三爱。
取,有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等四取。
有,即存在。或注释为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广义的说,有是现象的存在,与行、有为一样,意指一切的存在。
生,指“有”生于某一“有”,或指日常生活有某种经验产生,自“有”产生新的“生”。
老死,这里代表一切的苦恼。
扎什伦布寺历代班禅合葬灵塔殿外的六道轮回图
哲蚌寺错钦大殿东墙上的六道轮回图
由此即把大殿转完,准备出门时还有一景。在门口的黑色大石上,有导游说需在此处面对佛祖遥拜许愿,但是要注意,佛教讲好的东西要先人后己,所以第一个愿要许给别人的,不能许给自己。一般许两个愿,后者留给自己就行了。
大殿外面就是传说中的“囊廓”,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是转经的地方,可是下午专为游客开放,这里也给用铁栏杆拦着了,所以大猫小猫没有在这里转经,而是上楼梯去了二楼。
二楼的殿堂也只在早上开放,三楼更是平时不对外的,所以在这里大猫小猫只能欣赏一下大昭寺的建筑外面。那些金顶、斗拱有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则又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风格。
在楼顶平台上,近可俯视大昭寺广场,远可眺望布达拉宫,辉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阳光中光茫四射,灿烂无比。大猫在这里还发现了一只不怕人的黑猫,逗着它玩了一会儿。
在大昭寺广场上遇到玉树来的喇嘛
2、小昭寺
9月2日这天,大小猫睡醒之后,吃过早饭,在去大昭寺之前还先去了小昭寺。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的那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行至现在的小昭寺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遂奉天意,将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所以小昭寺的早期建筑系汉唐风格,不过,这些早期建筑几度遭受火灾又几经修复,原建筑早已不存,现在的殿堂已是后来建的。
在藏语里面,小昭寺的名字是“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拉萨当地人管这儿叫做“热木其”,意思就是“汉人的”,连大猫乘坐的2路公交车的站名都是用的这个字眼。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昭,是藏语“觉沃”的音译转化,觉沃佛是指现在供奉在大昭寺的那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义为听到小儿哭声而觉悟的佛,是藏密中释迦牟尼的本尊咒中一个构辞。
著名的拉萨上密院,设在小昭寺内,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是格鲁派僧人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明、清两朝皇帝亦对该寺十分重视,请乾隆帝曾御赐“耆闍真镜”的匾额。
小昭寺面积不大,约4000平方米。其前部为庭院,后部是主殿及其门楼、转经回廓等附属设施。
主殿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廊壁上遍绘无量寿佛像。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蔚为壮观。 主殿占地面积为3940米。大经堂可容500名僧众在肉举行佛事活动。后殿即原来供奉觉沃佛之所,亦后为供奉米居多杰(不动金刚)释迦像之所。
本帖最后由 加加菲菲猫 于 2013-2-20 17:15 编辑
本帖以及后续两帖为一完整西藏人文部分的游记
除文中已说明的不准拍照处,为引用他人照片以外,
其余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原创,
本人保留著作权,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同样命名为大猫看天下系列的本人游记,本人同样保留著作权,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不会吧,我好容易等着过了12点了,还是没有更新上传图片的数量啊,还是上传不了 藏传佛教,博大精深~~~~{:5_11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