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胄小史 【转】
中国甲胄小史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4年07月07日23:04:4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zz from 上海师范大学“学思湖畔”BBS 原文由 不朽如梦 发表
一、我国的原始甲胄
在中国的古史传说中,或者认为甲是由与黄帝争雄的蚩尤所发明,或者说是由夏朝
少康之子杼所创制。而那段时间正是中国历史从部落联盟到国家创建的时期,社会动荡
,战争频繁。夏朝历经数代才最终稳定了它的统治。而甲胄的出现是与战争的出现密不
可分的,在氏族时代的原始战场上,战斗的氏族勇士们为了抵御地方矢石矛斧的攻击,
就有人借鉴自然界中长有甲壳生物的启示,制作保护自己躯体的防护工具,于是原始的
甲胄就出现了。
汉朝的刘熙在《释名》中这样释“甲”字:
“甲,似物有孚甲以自卫也,亦曰介,亦曰函,亦曰铠,皆坚重之名也”。在这一
时期,两军对垒之时,为了抵御对方兵器的伤害,甲胄自然应运而生。
最初的甲胄应该是由藤木皮革所制,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并没有留下文物遗存。但
是我们可以从近代尚处于原始状态的一些氏族重看到古代甲胄的模样。如台湾的高山族
使用的原始的藤甲,由藤条和藤皮编制而成,上面蒙有鲀鱼的硬皮增加防护能力,可以
保护战士的前胸和后背。而大陆的僳僳族则有一种原始的皮甲,是在整张的皮革上开一
洞,头从洞中穿出,皮革前垂护住胸部,后垂则护住背部,再由腋下将前后连接,这就
形成了最为原始的皮甲。
二、皮甲制作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战争的规模也逐步变大。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皮
甲制作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人们开始按防护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较小的甲片,再
连缀成甲。
皮质的甲胄,一直是商周时代军队的主要防护装备。制甲的材料以牛皮为主,更为
精良的是以犀牛皮制成,在甲上还要刷上一层漆。如吴王僚为了防备刺杀就穿了三层犀
甲。《楚辞·国殤》中首句“操吴科兮披犀甲”,就描绘了当时皮甲和大盾是楚军战车
上战士的标准防护装具。
而当时皮甲的具体形貌则要从考古文物遗存中了解,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中不但以
编钟闻名天下,而且在这座墓中还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的皮甲的遗存。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皮甲胄由大小不一的甲片以丝带编缀而成。全甲由身甲,甲裙
和甲袖三部分组成。身甲上接高高竖起的甲领,下缀可上下伸缩的甲裙,两肩接左右甲
袖,也是可以活动伸缩。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当时皮甲制作的工艺规范。
当时已经有了专门制作甲胄的工匠——函人。还总结出了皮甲的原材料坚韧程度与
甲片的长度,以及皮甲使用年限的一些规律。
书中这样记载道“犀甲,七属,寿百年;兕(雌犀牛)甲,六属,寿二百年;合用
,五属,寿三百年。”
其中“属“指甲片札续之数,皮革坚韧则札长而属少。“合甲”指得是将皮革削去
里肉,合以为甲,这样要比单片编缀的甲要更为牢固,使用年限也更长。
当时由于严格区分了制革,锻革,钻孔等工艺规范,因此制作的甲胄密致坚牢,穿
着合体,利于作战。能够有效的抵御戟、戈、矛等青铜兵器的打击。
而青铜制作的甲胄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不过由于考古发掘中青铜甲的发现极少,因
此可以推断当时青铜甲装备极少,可能只是某些贵族所用之物。
三、铁甲的出现
铁兵器的出现和大规模运用在军事技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面对锋锐的铁制
兵器,急需有相应的与之抗衡的新式防护装具。与此同时,由于车兵的逐步退出战场和
步兵、骑兵成为战争的主力,原本适应车兵使用的甲胄也要相应的发生变革以适应新形
势的发展。
在《战国策·韩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我们看到了“铁幕”的记载,所谓铁
幕,指得就是“以铁为臂胫之衣”,也就是铁甲。而在《吕氏春秋》的《贵卒篇》中我
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日吾丘鸩,衣铁甲操铁杖出战”。
随着甲胄材质的变化,对其称呼也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以皮为材质的护体的称为“
甲”,护头的称为“胄”。以钢铁为材质的护体的改称“铠”,护头的改称“兜鍪”。
古代文献中对铠和甲字使用区分明显。如居延汉简中“铁铠”与“革甲”的区分明显,
后人则常铠甲连用,甲胄这一词汇也被沿用。至于“兜鍪”,后人常用的则是“盔”,
后人常“盔甲”连用。
秦汉时期的铁甲相比于以前形制上的变化主要有两点:
1、甲裙缩小,成为腰以下的活动编缀。
2、长长的甲袖也缩短为只护肩和上臂的“披膊”。
这样一来铠甲就变得比较轻便,利于野战。
四、铠甲形貌的继续变化
魏晋之时,中国的铠甲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种类。三国之时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
中云: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以
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
表中所列的黑光、明光等铠应当是比较名贵的铠甲,属于当时新兴的种类,所以曹
操才会特意赐给曹植。
明光铠和两当铠到了南北朝时期先后成为军中装备最多的铠甲。
两当的特点是“其一当胸,其一当背”,由于适宜骑马,因此极为流行。
当时有这样一首豪放的北朝民歌,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骑兵形象。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牌子铁裲裆,(金互)(金牟)(兜鍪)鸜尾条。
前行看后行,齐著铁裲裆。前头看后头,齐著铁(金互)(金牟)。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从北朝后期一直到隋唐,明光铠取代了两当铠的地位,明光铠的特征世胸前左右各
有一像镜子一般的圆形金属胸护,在战场上反射太阳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故
称明光。所谓精甲耀日当指这种情况。
明光铠我们可以从现在留存下来的大量唐代壁画、雕塑中看到。
环锁铠俗称“锁子甲”,则是吸取了西域的制铠技术。前秦苻坚派遣吕光征讨西域
,在进攻龟兹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种他所不熟悉的盔甲。《晋书·吕光载记》中这样记
载道:那种铠“铠如连锁,射不可入”。吕光得胜之后大量带回了这种铠甲。这种铠甲
由钢铁的环连环相套所制成,比较轻便。由于制作技术繁复,因此属于比较稀有而名贵
的铠甲。
五、纸甲与棉甲
在宋朝时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铠甲——纸甲。由于材料缺失,我们对这种特殊的铠
甲的制作技术已不得而知。据推测是用一种特殊的蚕茧纸制成,优点是轻便,而且防护
力也较高。在当时的史书记载中有用数领精制铁甲换取一领纸甲的记载,想必性能必不
会差。
到了明朝,军队开始大量装备一种棉甲,这是与当时火器的大量运用于战场的情况
相适应的。制作技术是以一定量的棉花反复捶打,以圆形铁钉连缀。虽然防穿刺形冷兵
器的性能不一定好,但是轻便适于野战,又能较好的防护火器攻击。
结语:
随着近代的来临,旧式的铠甲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是怎样防护士兵的血肉之
躯依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军队中的凯夫拉头盔和防弹背心是古代
铠甲的流绪。 顶!!!!!!!!! {:5_145:带 耳麦真不好 路过,捡钱 路过看看 回帖是一种美德
路过,捡钱{:5_131:} 路过,捡钱 路过看看 回复看帖子 路过看一看啊 支持一下 有没有什么实物图啊~! qw232698727 发表于 2013-1-31 0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没有什么实物图啊~!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pdf
迅雷下载
配合着这个看...有比较系统的图 哎呀呀,最近除了每日大事很少见小虫发别的帖呀 可惜~再完美的护甲武器也扛不住2b的君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