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项羽本纪》——勇敢与智慧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昨晚,读《项羽本纪》至此,读到这段让我感慨万千。以前虽然总觉得刘邦很无懒,但是还是有有点智慧的,现在再读,就完全不是这么想了。这几年没少了解西方的文化,在智慧和勇敢上,我看到了 中西的差别。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中国人崇拜智慧,西方人崇尚勇敢。
在中国人的严重,智慧是最重要的,个人的勇敢,通常被否定为匹夫之勇。刘邦能够打败项羽,不是刘邦的勇猛,而是战略战术得当,巧妙的和项羽周旋,一点点瓦解项羽的优势,扩大自己优势,最后 让项羽的勇猛无处发挥,最后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千古悲叹。在《三国演义》之中,最受推崇不是关羽,而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能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 里之外。关羽张飞的勇猛,都不过是匹夫之勇。中国人倍受推崇的《孙子兵法》,开篇就是兵者,诡道也。全篇都是阴谋诡计,对于堂堂之阵,不是光明正大的对决,而是分化瓦解,趁敌人最弱的时候 ,发起攻击。
但是看看西方的战争,看看西方的兵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西方的四大名将:汉尼拔、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他们的战争,很多都是约定时间和地点,双方光明正大的对决。无论是坎 尼之战,还是高加米拉战役,都不是靠偷袭,或者其他阴谋诡计打赢的,双方都是堂堂正正的决战,虽然也有战术的运用,但是这些和中国以少胜多,靠双手段赢得的著名战役是完全不同的。看看西方 的史诗,歌颂的英雄人物,也绝不是英雄的阴谋智慧,而是英雄的勇敢顽强,最后战死沙场。“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这样歌颂英雄勇敢牺牲的作品,在中国很少的,而西方的作品 比比皆是。西方也有很多兵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克劳塞维茨的《论战争》,在这本书中,克劳塞维茨观点就是战士的勇猛,远远高于战略战术。
西方人的挂念中,确实是有点看不起智慧的,“智者”在中国是一个尊称,但是在西方,智者是个贬义词,是歪曲真理、玩弄是非的人。那种智慧在柏拉图眼里,根本不值得推崇。
其实勇敢是一种贵族精神,推崇勇敢也是一个贵族文化的传统。西方文化一直都是贵族文化,虽然西方的战争形式也在变化,从马其顿方阵到罗马军团,再到骑士。很多军人都是贵族,勇敢就流淌在他 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看看中国的春秋,那个被称为“无义战”时代,也是贵族精神流传的时代。打仗也是遵守贵族的规则,双方也都是堂堂之阵,依靠将领和士兵勇敢去战胜敌人。但是宋襄公在泓 之战战败之后,这种贵族传统就开始沉沦,宋襄公遵守战争规则,不肯偷袭,等对方摆好了阵势,才开始战争,结果被骂作蠢猪式的仁义。
项羽是一个贵族,血液里流淌的是勇敢的贵族精神,攻伐战争中很少讲究战略战术,靠着自己和将士的勇猛,屡战屡胜。面对刘邦这个平民无赖,项羽的勇猛无处可施。楚汉相争五年,项羽最终败在了 刘邦之后,中国的贵族文化,也随着项羽的自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苏东坡在《留侯论》在评价项羽败亡的原因时说,项羽“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项羽的勇猛就是匹夫之勇,这在后世几乎成了定论。重智慧而轻匹夫之勇,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公论。中国人也在西方 人眼中流下了胆怯懦弱的形象。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项羽的勇猛不应该贬低,刘邦的智慧也没什么值得推崇的。把战争当归诡道,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地方。曹刿论战曰“夫战,勇气也”,对勇敢推崇备至。只是到了后代,没有继承先辈的勇敢精神,但 是把人心险恶发挥的淋漓尽致,打仗不折手段,做人做事也是不折手段,阴谋诡计,机关陷阱,让无数英雄扼腕悲歌,“世无英雄 遂使竖子成名”。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路过 看看~~~{:5_106:} 看看{:5_108:}{:5_108:} 路过回帖! 回帖是一种美德 LZ高見阿,在下深有同感
说的很好,长见识了 回帖光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