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qq 发表于 2013-1-14 17:10:19

单刀会:关羽鲁肃大变身

三国“单刀会”的故事脍炙人口,而陈寿《三国志》与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记述有很大不同。《三国志》中的有关内容是这样记述的:鲁肃劝说孙权,从联刘抗曹大局考虑,借荆州给无生存之地的刘备。就像做生意,我给你个本钱,赚了钱再还我。但刘备君臣压根儿就没打算归还。孙权撕破脸皮要荆州是因为取益州事件。孙权跟刘备商量攻取益州,刘备说那里地势险要,无法攻取,再说益州刘璋是我们家族的人。但刘备自己取了益州。孙权被骗了,火了,把孙夫人接回东吴,派诸葛亮兄长、中司马诸葛瑾向刘备讨取荆州。刘备说:“我得了凉州就还。”孙权知道这是推托之词,即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地方长官,前去接管,关羽则驱逐之。孙权大怒,派吕蒙带领2万人马夺取三郡。刘备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命关羽领兵去夺。孙权也亲自到陆口坐镇,并派原驻扎陆口的鲁肃领兵1万驻屯益阳,与关羽对抗。鲁肃不想刀兵相见,邀关羽相见对话,双方兵士在百步以外,将军单刀赴会。鲁肃部下怕有变故,劝阻他,鲁肃说:“刘备不讲信义,关羽又能怎样?”相见后,鲁肃指责蜀国君臣失信,关羽无话可答。蜀国有一个人说:“土地谁有德谁统治,能一定是谁的吗?”鲁肃呵斥他,关羽也拿着刀站起来,呵斥那人说:“这是国家大事,你知道什么?”使眼色让那人离去。由于这次谈判,也由于曹操将要攻取汉中,刘备提出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归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属刘备。关汉卿对史料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造。《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这样写的:鲁肃为讨荆州,设下三计。第一计:趁着孙权已把妹妹嫁给刘备,玄德称主于汉中,排宴设乐,邀请关公赴会,于酒席中间,以礼索取荆州。倘若不还,用第二计:将江上战船,尽行拘收,不放关公渡江回去,让关公知道中计后还给。若再不还,用第三计:暗藏甲士,酒酣之际,击金钟为号,伏兵尽举,擒住关公,还荆州则放关公,否则趁荆州无主将而攻之。鲁肃找乔公商议。乔公列举关公英雄事迹,认为关羽有勇有谋,不可轻举妄动。鲁肃不死心,想到贤士司马徽与关公有一面之交,请司马徽赴宴。司马徽初闻鲁肃相邀,慨然许诺;知有关公,惧其英勇,力辞不往。鲁肃派黄文下书,黄文看了关公英雄相,十分害怕。关羽看了来信,决定赴会。关平担心父亲安危力阻,但关羽不惧。关羽单刀赴会,看到长江浪涛奔涌,想起赤壁鏖兵,心潮澎湃。宴席上鲁肃索要荆州,关羽说:“这是俺汉家基业,俺哥哥应该承受。你这东吴的孙权,和俺刘家有何关系?”鲁肃吩咐埋伏。关羽发现了,愤怒击案,问:“有无埋伏?”鲁肃说:“并无埋伏。”关羽说:“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击案震碎上边的镜子,“挡着我的,我叫他剑下身亡。好生送我到船上!”鲁肃心说:“你走了倒利索。”鲁肃虽有埋伏,为关羽威风所吓,未敢下手,只得送别关羽。关羽对鲁肃说:“三克油,古德拜!”就回荆州了。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史料和关汉卿的剧本做了进一步的发挥。第六十六回中说:孙权索要荆州,张昭献计:把诸葛亮兄诸葛瑾家属拘留,使瑾入川告其弟,令劝刘备交割荆州。诸葛亮知兄长索荆州,设下计谋。孔明哭求,玄德答应分荆州一半,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之。诸葛瑾见了关羽,关羽说:“荆州本大汉疆土,岂得妄以尺寸与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诸葛瑾回复孙权,孙权差官前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赴任,但关云长不肯相容。孙权大怒,责问鲁肃:“你为刘备作保借荆州,今刘备不肯归还,咋办?”鲁肃生计:屯兵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若云长肯来,以善言说之;如其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彼不肯来,随即进兵,与决胜负,夺取荆州。孙权派人下书,关羽说:“既子敬相请,我明日便赴宴。”关平说:“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关羽笑道:“我难道不知道吗?但我若不往,他就会说我怯懦。我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关平说:“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云长说:“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我儿选快船十只,藏水军五百,于江上等候。看吾认旗起处,便过江来。”次日,关羽单刀赴会。酒至半酣,鲁肃提出索要荆州,关羽先说“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又说: “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再说: “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周仓说:“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从史料可知,单刀会中真正应该称赞的人是鲁肃。他是顾全大局的。当初动员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从联刘抗曹的大局出发。在双方要刀兵相见的时候,他又提出用对话的方式解决。个顶个地打,他打不过关羽,所以,单刀会上临危不惧的是鲁肃。鲁肃为国家利益,不避艰险,单刀赴会,气势压倒关羽。《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为突出关羽英雄形象,写鲁肃设下阴谋,埋下伏兵,关羽单刀赴会,并慷慨陈词,说出荆州应归蜀汉所有的理由,以智勇挫败鲁肃阴谋。罗贯中在关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重要情节:目视周仓联系接应人马;云长右手提刀,左手紧挽鲁肃手,一直拉到江边,伏兵恐鲁肃被伤,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关羽不为伏兵所伤就合理了。从《三国志》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再到《三国演义》,关羽从理屈词穷无话可讲的被动者到成为越来越高大的英雄,鲁肃从顾全大局英勇无畏的英雄到阴谋家再到软弱怯懦的人,这跟作者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系的。陈寿写的是志书,写作目标是忠于历史。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部下,因失街亭,陈寿父亲也受了处分。陈寿对三国事了解比较充分,因此,《三国志》的记述较为可信。《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正面赞扬英雄气慨,曲折赞扬民族气节。关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英雄气概容易理解。民族气节怎样理解呢?宋元民族矛盾尖锐,许多人以蜀汉作为汉民族政权的象征,从反抗异族侵略角度追慕蜀汉人物。南宋初期的爱国诗人王十朋在《谒昭烈庙》中写道:“我虽有酒,不祀曹魏”。又在《谒武侯庙》中写道:“丞相忠武,蜀之伊吕……庙貌仅存,风貌可睹。旁有关张,一龙二虎,安得斯人,以消外侮!”陆游也写过“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的诗句。《单刀会》中继承了这一作法。在乔公、司马徽所表述的关公英雄业迹中,特别突出了关公和曹操的斗争。孙吴的乔公一上场就自称“俺本是汉国臣僚”,感叹“汉家天下,谁想变乱到此”。他对鲁肃讲述关公灞陵桥面对曹操,“刀尖儿斜挑锦战袍”的英雄气慨和崇高气节。司马徽也是在称颂关公、盛赞蜀汉的同时,强调了关公取蔡阳首级的业迹。杂剧的最后关公所唱“急且里倒不了汉家节”,则更是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是借历史人物之口,激起汉族人民的民族情感,鼓舞他们积极从事反抗蒙古族残酷压迫的斗争。《三国演义》沿袭了这一作法,曲折赞扬民族气节。从这个角度来说,剧本和小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抛开这个角度,尊刘抑曹并无道理,这是另一个问题。这个演变过程给我们一个创作方面的启示:把生活改造为艺术可以反其意而用之

a474946909 发表于 2013-1-14 17:55:19

沙发 我的

关羽 发表于 2013-1-14 17:55:29

路过就好,留给下面的人顶起。

骠骑冠军侯 发表于 2013-1-14 18:02:28

路过顶一个!~

zq198864 发表于 2013-1-14 18:04:56

          好帖

断罪之翼 发表于 2013-1-14 18:41:31

呵呵,路过

暗水天狼 发表于 2013-1-14 18:54:58

顶一个

wangdongle110 发表于 2013-1-14 20:45:04

路过看看

魏冉闵 发表于 2013-1-14 20:58:33

不错,,看一看

贤迋 发表于 2013-1-14 21:01:27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部下,因失街亭,陈寿父亲也受了处分

000000 发表于 2013-1-14 21:23:02

路过顶一个!~

三善昵 发表于 2013-2-9 02:36:54

支持一下

大小叶哥 发表于 2013-3-4 14:58:41

鲁肃旦刀赴会

452757284 发表于 2013-11-23 22:06:56


要顶
必须顶
不得不顶
用尽全力顶
再加上千斤顶
总之把它顶到顶
接着使出葵花宝顶
就算顶到史前也要顶
老子看了会用道德经顶
孔子亲自拜你为师天天顶
秦始皇站在阿房宫上使劲顶
汉高祖挥师杀向东罗马为你顶
吕布抛弃了貂禅而选择了帮你顶
张三丰见了后用太极拳九式全力顶
左冷禅召开武林盟主大会商讨如何顶
西门吹雪从此学会了最强一招剑神一顶
龙剑飞的如来神掌最后一式改为万佛朝顶
陆小凤从此再也不管闲事了而专门来为你顶
四大名捕四面出击看天下还有没有人敢不在顶

zyq81872586 发表于 2018-9-16 00:31:12

看看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单刀会:关羽鲁肃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