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诸侯札记之蹇硕
郭某打算开一个“汉末诸侯札记”系列,算是把群雄割据时期的事件以人物列传的形式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整理,这个工程单凭郭某一个人是做不来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多多斧正1:蹇硕
蹇硕算不上什么诸侯,但郭某仍然将他放在这里,并以其开篇
他不是汉朝当权太监的代表性人物,却可以与何进(外戚)、士族(袁隗)一起可以作为汉朝末年政治体制的三个典型出现
他的事迹非常少,但是他对后来历史的影响非常大 蹇硕,因为是太监,所以找不到他的表字和家乡(当然,不是每个太监都如此)。
一般来说,大家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都称呼灵帝时掌权的太监为十常侍(这个称呼并没有多大问题),并以张让和赵忠为首,蹇硕是其中之一,但实际上当时任职中常侍的人有十二个,除了张让赵忠外,剩下的分别是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里也面没有蹇硕这个人
由于后世文人对宦官的妖魔化,导致后世相当多的人认为,蹇硕是和十常侍一起祸国殃民的大坏蛋,楼主近来读史,却发现事情很有可能不是这样
因为资料太少,郭某只查到了蹇硕是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成立西园军之后,担任了上军校尉,统领全军。
西园军八个校尉作为统领进行编制的军队,有必要说一下的是这里面出了几个名人,八校尉中除了上军校尉蹇硕之外,剩下的分别是: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此外还有但当代理司马的张杨,其事详见郭某之前一篇文章
郭某认为,汉灵帝成立西园军的原因,是要加强中央力量。而加强中央力量,本来是不需要什么原因的,不过这时候却有汉灵帝必须去推动他的原因,那便是地方上的力量,与汉朝之前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为了迅速平定叛乱,政府命令各州郡加强军事力量,“诏敕州郡修理攻守,简练器械,自函谷、大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诸关,并置都尉。”各地方政府都组织起了军队——仗打完了,想让诸侯们解散这些军队恐怕没那么容易,所以地方上的势力就迅速膨胀,虽然他们表现的还算比较听话,但实际上汉灵帝对他们还是不怎么放心。
所以这个时候,蹇硕的作用看起来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替汉灵帝执掌嫡系部队。 很多人觉得蹇硕执掌了军队,那就是宦官集团掌握了军队,郭某以为不然
先说一下蹇硕在宦官集团中的地位:小黄门。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过的不少,百度一下发现解释是这样的:汉代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后泛指宦官——后代的情况当然不能套用到汉朝,我们直接用后汉书中的说法来看
小黄门,六百石。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红字)
六百石,郭某觉得这个官职已经不小了,要知道,刺史刚设置的时候,也不过是六百石其相当于十八亩地的总产量。
不过相比于两千石的中常侍,他还是要低一级的
没道理宦官集团派一个小黄门代表他们来执掌兵权,而不是中常侍——
当然,这一任命是汉灵帝下达的,原因是蹇硕“壮健而有武略”
事实证明,宦官们对兵权其实也是没什么兴趣的(这里单指灵帝末年的宦官们)
而在蹇硕**掉之后,宦官们也没找个人来代替他继续执掌西园军,就是这个原因(这里估计也有何进不允许他们插手的可能)。
虽然蹇硕并不能代表十常侍掌握军队,但宦官们毕竟同属于一个政治集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尤其是在与后族(外戚)的斗争中,他们已经开始逐渐落于下风的情况下
新军组建之后的蹇硕,开始想办法要对付何进,何进传里的记载的这样的:
硕虽擅兵于中,而犹畏忌于进,乃与诸常侍共说帝遣进西击边章、韩遂。帝从之,赐兵车百乘,虎贲斧钺。进阴知其谋,乃上遣袁绍东击徐、兖二州兵,须绍还,即戎事,以稽行期。
没能奏效
然后,就在组建新军的第二年,汉灵帝驾崩了。这对于依附于灵帝的宦官们来说,当然不是好事,没有皇帝撑腰,他们根本无法与后族(外戚)抗衡。于是宦官们决定发动政变,诛杀何氏后族。
郭某认为,主导这一行动的人,应该就是蹇硕,至于十常侍们当时在做什么,那就不一定了。
为什么郭某会这样想呢?因为郭某觉得,并不是每一个宦官都想要干掉后族和外戚自己掌权的。就算是,作为个体,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且十常侍中还有有一部分人与何氏后族关系不错,他们如果预料到自己斗不过后族,会直接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投奔后族,甚至出卖自己的同僚,用来换取信任。
实际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先把十常侍撂下不提,说一下蹇硕打算发动的政变
政变的主要内容是:立汉灵帝比较喜欢的小皇子刘协为帝,并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借此机会杀掉何进,借此清扫后族势力。
理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郭某拖着一身赘肉坐在电脑前怒吼,现实真的很丰满啊!
如黄巾被唐周所出卖,只能提前举事一样,蹇硕也被自己的手下出卖了
他的这个手下叫潘隐,年轻的时候,与何进的关系不错,蹇硕打算谋害何进的消息,就是他传给何进的。
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蹇硕自己谋事不密,最终就因此落败身死
何进正要进宫的时候。被潘隐用眼神提醒,知道不妥,心想:宫里那可是宦官们的地盘,加上里面还有西园军。我虽然是大将军,但带兵进宫保护自己,显然不合适,不带兵的话,有肯定被谋害,所以他干脆躲到军营里面“称疾不入”,意思很明显:我已经知道你们的图谋了,想杀我?做梦去吧!(何进传: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遣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
因为无法杀死何进,这种情况下也自然无法立小皇子刘协当皇帝了,所以宦官集团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传下遗诏,让刘辩即位。
刘辩一当上皇帝,何皇后就变成了何太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于是,让何进和袁隗(袁绍的叔叔)辅政。这个安排意味着后族集团与士人集团了结盟。宦官集团在这一次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 落败后的宦官集团选择了牺牲蹇硕自保,蹇硕因此被杀。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蹇硕是武职,且“有武略”,实际上是宦官集团中难得一见的人物,他未必曾经跟随十常侍祸国殃民,最终也是死于政治斗争的失败。郭某并没有发现他做过什么坏事的证据。
他的死给后来的事情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何进咄咄逼人,不肯放过宦官集团,选择了招外镇入洛阳这种会造成无可挽回局面的办法,宦官因此被逼到狗急跳墙,选择了和蹇硕之前一样的做法。
可惜宦官们忘记了,蹇硕手里是有兵的,而他们这些中常侍虽然官职比蹇硕高,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到兵权……
所以宦官们最终也没能控制住情况,被乱军全部杀死(活该)
唯一逃得性命的,是前面提到过的潘隐,他躲在何太后身边逃过一难
三国演义中对这件事的评价是“何进无谋中贵乱”,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凉州董卓居朝堂”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蹇硕,看到自己的同僚们落得如此凄惨,会有什么想法 补记:
蹇硕虽然自己并没有行凶作恶,不过他的家人却和现代的官二代没有什么区别,他叔叔蹇图因为“夜行”(午夜宵禁之后散步)而被曹操打死(曹操因此也得到了被贬出京到基层历练的处罚——相比于一条人命来说根本算不上处罚的处罚)。对于一个太监我们不能要求他可以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这件事上过多的计较,也没有太大意义。另外这件事出自《曹瞒传》,其可靠程度也是个未知之数。
完 番外:宋皇后
大家普遍都知道,何进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不过有些事情,却不是广为人知的
何皇后不是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汉灵帝的第一个老婆姓宋,是于建宁四年(171年),被立为皇后的。她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虽然出身虽不如阴、马、窦、邓几大望族,但也算得上皇亲国戚。汉章帝时,宋氏家族的两姐妹同时被选入掖庭,而且被封为贵人,大宋贵人还生了皇子刘庆,曾被立为太子,后被废为清河王。宋皇后正是两姊妹的曾孙女辈。建宁三年(170),宋氏被选入宫封了贵人。建宁四年(171),因宋氏聪慧美丽,又具有“淑媛之懿”,被册立为皇后,她的父亲被封为琅琊的不其乡侯。
从其经历来看,恐怕她和灵帝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枉杀了勃海王刘悝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迁怒于他,就诬陷宋皇后在宫廷里挟巫蛊诅咒皇帝。大家想一想,皇后诅咒皇帝去死,这世界上会有这么扯淡的事么?(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有……)可偏偏灵帝还真就信了,借此机会将她废黜。宋皇后不久忧虑而死(具体是怎么死的还很难说),接着她的父亲以及兄弟全部下狱被杀,宦官们可怜她,凑钱将她一家的尸体以庶人(平民)礼收葬。(可见宦官们也不全都是狼心狗行之辈)
另外,郭某还找到了另一个资料说,当时被杀的人中有曹操的堂妹夫隐强侯宋奇,这个人宋皇后具体的关系无法考证,不过从他被杀的时间来看,恐怕是有一点亲缘的。而这就导致了当时担任顿求令的曹操受到牵连被免职(太祖从妺夫濦强侯宋奇被诛杀,从坐免官——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
之后,发生了一件灵异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具体发生时间,郭某找到的资料中并没有提及,只写了不太详细的情况,大概意思是桓帝托梦给灵帝,说“宋后何罪,听邪佞使绝其命?宋后及悝(渤海王),自诉于天,天帝震怒,罪难救也”,灵帝惊惶,许永便借此向他讲了刘悝与宋皇后冤死的全部事实,并指明改葬、反家、复封的补救措施。灵帝没答应,不久病死(郭某很想知道这个“不久”具体是多久)
本来,郭某还打算继续探究点什么出来,不过由于始终找不到可靠的史料佐证,只好作罢。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得出人物的性格,这对于读史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虽然一些人物并不重要,不过郭某还是认为有必要一提的 。
打酱油的路过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回帖是美德{:5_117:} {:5_147:}路过!~ 蹇硕算不上什么诸侯
路过了 路过酱油的 司马懿抗蜀北伐,祁山守将000000据险坚守,得胜封赏3 枚 金币.
{:5_144:} 路过看过 路过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