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两宋戏说之八贤王
有关杨家将或者包青天的故事或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他诙谐、机智,周旋于皇帝、奸臣、杨家将之间,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助杨家将一臂之力,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两宋戏说系列之前讲的都是女豪杰,这次咱讲讲男的。首先声明此人实为虚构王爷,只限于演义中。所谓八贤王是各种爵位的总称(一钦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正王、五德王、六靖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几乎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别被那些无良导演误导,什么太祖皇上第八子。赵光义也真够慷慨的,八贤王不仅名列百官之首,还钦其赐“王命金锏”一根,赋予“上打昏君不正,下打佞臣不忠”的治外法权,把自己都搭进去了。估计是为了摆脱“烛影斧声”之嫌吧。接下来我们就讲讲这位传奇王爷在演义和评书里的地位和作用。先说王爷的地位。在朝廷的忠臣行列里八贤王无疑是地位最高的了,什么包大人寇天官老太君都闪一边去。人家是皇族,疏不间亲的道理皇帝老儿还是懂的。而奸臣那边地位最高的就是两位太师了,就是老潘和老庞了(之前提过,这二人在历史上并不是奸臣。还是仅限于演义)。有人就总拿这几位爷比了,都是皇亲国戚都是国之重臣到底谁地位高呢?我的理解是,八王爷的地位高,了八王爷的爵位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虽然都是皇亲,可人家王爷好歹是赵家的人,两位国丈只是外戚,外戚造反可是有先例的。但八贤王身份高地位高并不代表他权力就大。我们看演义和电视剧的王爷没事就跟皇帝下下棋和寇老儿几个聊聊天。不到关键时刻他是不会现身的,比如说出使辽国啦,力保哪位忠臣之类的。这就是帝王之术,地位高者重而不用,给你大权你造反怎么办?地位低者用而不重,你想造反谁理你?你丫个算老几?所以八贤王地位在太师之上,权力却没有太师大。但是王爷有金锏在手,不是撕破脸皮的事太师们也不敢惹八贤王。这就是帝王所需要的相互制衡。再说说王爷的作用。这是会许多自诩饱学之士的人跳出来说,八王爷是大宋的栋梁他的作用当然是惩奸除恶保护忠臣咯。但我发现。此话不全对,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我真不敢苟同,汉武帝一生就只用过贤臣没用过小人吗?那么海西候李广利这个蠢猪怎么能的到重用?巫蛊案的始作俑者江充又如何能兴风作浪?水至清则无鱼则无鱼,凡事都不能太绝对。皇帝最在乎的不是朝中有没有忠臣和奸臣,而是在乎能否驾驭这些人。只有驾驭着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你能保证忠臣永远不会生出异心?要知道宋太祖当年还是周世宗的忠臣呢,后来还不是盗了柴家的江山。所以八贤王的作用是平衡忠奸两派的势力。因为他是皇家的人深的皇上信任,这种事情只能由他来做。换句话讲难道八贤王不知道“二王二太师”的那些勾当吗?人家又不是傻子,可就是不能把他们连根拔起,这样势力就失衡了。我们看影视里小说里都是忠臣要被砍头了八王爷及时赶来救出来,庞太师的儿子贪污要被砍头八贤王力挺包拯砍他。却不借此机会扳倒庞太师。这就是平衡之道。也许有人会觉得失望,铁面无私的八贤王怎么会这样?其实这不怪八贤王,谁叫他处于忠君爱国思想的封建时代。再说他也是皇家的人不得不为自己和家人考虑。铁面无私只适于包拯他们。即便这样后人还是那么爱戴八贤王,我们没发现一个BUG吗?为什么王爷这么长命?从太宗时期的斗潘仁美保杨家;真宗时期的保寇准斗王强王钦若;再到仁宗时期的助包拯斗庞太师。这都三朝元老了。这应该是民间呼声的力量吧,有些作品与角色一旦深入人心那他就不再只属于作者了。当年柯南道尔不想再写福尔摩斯系列就把结局写成福尔摩斯死了,结果他们家玻璃没少被读者砸过。无奈之下写福尔摩斯续集又把他复活了。八王爷也是这样,百姓太需要这种精神依托了,连当时说书的都不得不考虑听众的意见了。这样一来,八贤王就长寿了。总结起来,八贤王和王命金锏的出现从侧面来讲是百姓思想的进一步。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因为这些都代表着底层百姓对君王权力制衡的表现,这跟英国的君主立宪思想何其相像。不得不否认有时候读演义也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见识。感谢楼主分享 [发帖际遇]: corleone苦谏袁绍进军,乱棍打出帐外,求医花费 5 枚 金币.
投曹操去 再来一次{:5_146:} {:5_146:}{:5_146:} 回帖是一种美德 闲人尔{:5_112:} 感谢楼主热心分享。。。{:5_110:} 浮上来........支持支持... 已阅,赞一个{:5_106:}
页:
[1]